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孚贝 (卡莫氟 )联合肝动脉灌注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及不良反应 ,对 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行大肠癌根治术加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 :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 2 0例 ;对照组 :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 2 0例中 15例合格病例。观察组肝转移灶CR 1例 ,PR12例 ,近期有效率 65 0 % ( 13 /2 0 )。对照组CR 1例 ,PR 9例 ,近期有效率 66 7% ( 10 /15 )。 1、2、5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 90 0 % ( 18/2 0 )、65 0 % ( 13 /2 0 )、2 5 0 % ( 5 /2 0 ) ;对照组为 93 3 % ( 14 /15 )、66 7% ( 10 /15 )、2 6 7% ( 4 /15 )。初步研究结果提示 ,口服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孚贝(卡莫氟)联合肝动脉灌注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及不良反应,对4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转移患者行大肠癌根治术加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和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全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20例;对照组: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20例中15例合格病例。观察组肝转移灶CR1例,PR12例,近期有效率65.0%(13/20)。对照组CR1例,PR9例,近期有效率66.7%(10/15)。1、2、5年生存率观察组分别为90.O%(18/20)、65.O%(13/20)、25.O%(5/20);对照组为93.3%(14/15)、66.7%(10/15)、26.7%(4/1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口服孚贝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波组织凝固联合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17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脏是结直肠癌最主要的转移部位,发生率高达15%~20%.Adam等[1]报道,结直肠癌患者50%发生肝转移.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失败、影响预后和长期生存的主要原因.我院应用B超定位经皮肝穿刺微波组织凝固(percutaneous microwave coagulation therapy, PMCT,PMCT)加全身化疗(FOLFOX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17例,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乳腺癌肝转移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乳腺癌肝转移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疗效,对3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进行TACE治疗。CR 2例,PR 12例,SD 19例,PD 5例,总有效率36.8%(14/38).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32%、21%。TACE治疗乳腺癌肝转移有一定疗效。 肿瘤防治杂志,2003,10(12):1324—1325  相似文献   

6.
为观察乳腺癌肝转移动脉化疗栓塞 (TACE )的疗效 ,对 3 8例乳腺癌肝转移患者进行TACE治疗。CR 2例 ,PR12例 ,SD 19例 ,PD 5例 ,总有效率 3 6 8% ( 14 3 8)。 1、2、3年生存率分别为 5 9%、3 2 %、2 1%。TACE治疗乳腺癌肝转移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探讨结肠癌术中氟尿嘧啶(5-FU)肝动脉灌注对肝转移的预防作用.术中从胃网膜右动脉置管至肝总动脉注入5-FU 500 mg/m2,观察疗效.结果144例肝灌注后肝转移发生率13.89%(20/144), 92例未行肝灌注肝转移发生率41.30%(38/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结肠癌术中5-FU肝灌注可降低结肠癌术后肝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对 1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 ,行肝动脉门静脉插管 ,皮下埋藏灌注器 ,经灌注器穿刺灌注化疗药物 (卡铂 40 0mg、丝裂霉素 10mg、阿霉素 3 0mg) ,其中总剂量的 3 /4行肝动脉灌注 ,1/4行门静脉灌注 ,经两次局部化疗后 ,10例(5 5 6% ,10 /18)自觉症状明显改善 ,11例 (62 5 % ,11/18)B超显示肿瘤变小或被“击碎”。结果提示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以 1~ 2次疗效为好 ,以后再用药效果欠佳。平均生存 4 3个月 ,与未经治疗的肝癌患者生存期相比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9.
经皮植入药盒肝动脉持续灌注治疗肝转移瘤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Zhu K  Shan H  Li Z 《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493-496
目的 探讨5-氟脲嘧啶(5-Fu)和甲酰四氢叶酸钙(CF)经肝动脉持续性灌注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8例无外科手术指征的肝转移瘤患者(其原发病灶均已做根除术),采取经皮经股动脉或左锁骨下动脉肝动脉内植入药盒,术后经药盒每个月连续5d持续灌注5-Fu 500mg/m^2、CF100mg/m^2及地塞米松10mg(d1-5),并选择顺铂、丝裂霉素、表阿霉素、环磷酰胺联合化疗。结果 总有效率(完全缓 部分缓解)为47.1%。肿瘤负荷<25%者的有效为60.6%,明显高于肿瘤负荷>25%者(34.3%,P<0.05)。在随访的54例中,中位生存期为15.2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1.1%和35.2%。来源于胃肠癌肝转移者疗效较好,其中位生存期为17.6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4%和39.5%。全组无严重毒副作用或并发症,胃肠道及肝胆毒性较低。结论 经药盒肝动脉持续性灌注5-Fu、CF及地塞米松是治疗肝转移瘤的较好方法,可明显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32例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常规TACE治疗,两次治疗间隔1月。3周期后,按照RECIST标准评价疗效,观察Karnofsky评分(KPS)、CEA表达水平变化情况,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均无CR患者,治疗组在治疗效果、K氏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CE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直肠癌术后肝转移可以改善患者K氏评分,提高治疗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动脉结扎加插管化疗结合外放射(HAL+ HAI+ RT)治疗无法切除肝癌的疗效。[方法]25例术中发现已无法切除的肝癌患者接受HAL+HAI+RT治疗。[结果]总有效率(CR+PR)48.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3.2%、24.3%。[结论]对于术中发现不能切除的肝癌,采用HAL+HAI+RT不失为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报道22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经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后,肿瘤缩小率为85.8%~13.3%,平均缩小率为39.5%。生存率6月95.5%,1年81.8%,2年36.4%。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 97例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结直肠癌切除术后2周开始FOLFOX方案全身化疗.治疗组在结直肠癌切除术中及术后经门静脉和肝动脉化疗泵行5-Fu肝脏局部灌注化疗,全身化疗和其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两组治疗后病灶数目和大小均减小,CEA、CA199均降低,两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33.7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2%、42.8%和10.6%,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21.8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4.0%、19.7%和0,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门静脉和肝动脉灌注化疗对于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瘤是安全有效的,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下埋植式药泵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大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生存期及并发症。[方法]泵内化疗组24例采用经皮下埋植式药泵肝动脉栓塞化疗 ,对照组20例采用静脉化疗。[结果]泵内化疗组近期疗效 (CR +PR)为79.1% ,静脉化疗组为15% ,经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 ;泵内化疗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83.7%、63.5%、41.9% ,而静脉化疗组6个月、12个月、24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54.5%、29.7 %、14.6% ,经检验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采用经皮下埋植式药泵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较静脉化疗能提高疗效及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犬肝动脉不同温度热灌注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以犬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温度(45℃,50℃,55℃,60℃,65℃)的热灌注液经肝动脉灌注对犬肝内温度、肝组织学及肝、肾功能的动态影响,为介入性热化疗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经犬肝动脉分别灌注入45℃、50℃、55℃、60℃、65℃生理盐水180 ml,持续30 min。观察并比较热灌注前后肝脏穿刺活检及肝、肾功能的动态变化情况。结果:1.45℃、50℃、55℃、60℃、65℃肝动脉热灌注时,肝内中心测得的温度分别为(37.9±0.5)℃、(38.6±0.3)℃、(40.5±0.3)℃、(42.1±0.5)℃和(45.8±0.6)℃,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于60℃灌注后24 h开始升高,72 h达到高峰(P< 0.01),168 h后逐渐下降,216 h后恢复正常;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γ-谷氨酰基转移酶(γ-glutamyltransferase,γ-GT)无明显变化(P< 0.05)。2.肝组织可见一过性淋巴细胞浸润、肝细胞混浊肿胀,168h后恢复正常。3.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无显著性变化(P< 0.05),尿酸(uric acid,UA)呈一过性增高(P< 0.05)。4.45~55℃热灌注对肝肾功能无显著影响,65℃热灌注后肝肾功能恢  相似文献   

16.
1988年6月~1992年1月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治疗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70例,男64例,女6例.年龄23岁~66岁,中位年龄47.6岁.Ⅱ期57例,Ⅲ期13例.采用Seldinger氏插管法.治疗方式分3种:TAI、LP—TAE及LP GS-TAE.经治疗80%病人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或消失,肿瘤缩小.67.6%病人AFP降低或转阴.生存期延长,半年、1年、2年及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1%(41/66)、42%(21/50)、34.6%(9/26)及31.6%(6/19).研究表明LP十GS-TAE对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应作为首选疗法.  相似文献   

17.
双泵化疗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应用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He J  Pu Y  Zhu Z  Cao Z  Yang B  Dong L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2):167-169
目的 探讨肝动脉加门静脉灌注化疗(双泵化疗)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30例大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2周开始接受灌注化疗。其中采用双泵化疗(I组)12例,肝动脉灌注化疗(Ⅱ组)10例,门静脉灌注化疗(Ⅲ组)8例。3组化疗方案的剂量频次均相同。结果 肝转移灶治疗有效率(CR+PR)Ⅰ组为66.7%,Ⅱ组为60.0%,Ⅲ组为37.5%。0.5,1,2年生存率I组分别为100.0%、75.0%、41.7%;Ⅱ组为90.0%、60.0%、30.0%;Ⅲ组为87.5%、50.0%、25.0%。结论 双泵灌注化疗是大肠癌肝转移治疗和预防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其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或门静脉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8.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双重供血及外科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3年来,住院治疗的68倒成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人,男31例,女37例.年龄36~67岁,平均43岁.肿瘤直径3.5~29cm.手术包括单纯肿瘤切除,肝脏楔形切除,肝叶切除,肝动脉TH胶栓塞或99.8%酒精注射.TH胶异位栓塞致死1例.肝动脉和门静脉造影显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系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肝动脉栓塞,硬化疗法和结扎的适应证;有症状的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切除困难或有较大的手术危险性者.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对阿霉素白蛋白微球的缓释特性及在正常大白鼠肝内的栓塞作用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以50mg/kg剂量注入大白鼠肝动脉内,可见肝细小动脉充满栓塞颗粒,肝细胞索呈局灶状坏死;将阿霉素白蛋白微球与阿霉素水溶液实验对照发现前者释药速度明显缓慢,第7小时外周血液浓度达高峰35.95ug/ml,第240小时仍维持在8.03ug/ml,阿霉素水溶液组大白鼠外周血药物浓度仅是“一过性”升高,第0.25小时达89.42ug/ml,之后迅速下降,第30小时接近零,瘤体内直接注入药物,阿霉素白蛋白微球组瘤体局部药物存留量明显高于常规剂型,第40、120小时时前者分别是32.52ug/g和5.88ug/g,后者分别是12.00ug/g和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