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施长期肠外营养和家庭肠外营养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长期肠外营养和家庭肠外营养的实施。我们采用经中心静脉导管输全合一营养液行长期肠外营养30例,其中10例经住院治疗后转为家庭肠外营养。每例行肠外营养6~120个月,平均12.4个月。10例家庭肠外营养者每例行家庭肠外营养6~114个月,平均95.2个月。共置上腔静脉导管71根,每根留置时间1~18个月,平均4.6个月。平均每留管26.3个月发生1次导管性感染。我们认为长期肠外营养和家庭肠外营养是肠衰竭病人维护生命的有价值治疗,可在我国安全、有效地应用。 相似文献
2.
3.
严重脑外伤早期胃肠外营养的临床意义王之敏,惠国桢,周建烈严重脑外伤患者可发生自身性代谢平衡紊乱,包括能量消耗率增加和蛋白质分解率加快。其营养支持以往多采用经胃肠内营养。但也有一些学者在严重脑外伤病例早期采用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发现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5.
各种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及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肇汉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5,15(6):328-330
各种肠外营养制剂的组成及特点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外科(200032)吴肇汉目前,用于肠外营养的制剂不仅质量大为提高。而且品种也c相当丰富,可以说基本上已经能够满足临床的需要。为使肠外营养治疗更为安全、有效,熟悉各种营养制剂的特点很有必要。1葡萄糖葡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接受传统肠外营养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治疗,分析两组的血糖水平、氮平衡、血浆蛋白水平、免疫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术后6d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研究组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而在血浆蛋白水平和免疫指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胃肠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低氮低热量肠外营养有利于病人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张贻戡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1,5(2):146-147
总结近十年来收治腹部手术后肠外瘘患27例,经治疗后16例瘘口自愈,2例手术术后治愈。全组死亡5例,死亡率为18.52%。认为提高肠外瘘治疗效果,应去除原发病灶,控制感染源。强调早期进行有效的引流,重视对器官功能的监测与维护,对各种并发症的处理以及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对于瘘口不能自愈,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9.
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方式及疗效。方法78例老年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40例与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38例。EN组均采取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第2 d开始行肠内营养。PN组术后第1 d开始行中心静脉营养支持。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EN组术后住院日、住院总费用、营养相关费用等卫生经济学指标明显优于PN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恢复,与PN组相比,EN具有方便、安全等优点,且性价比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11.
作者将全肠外营养(TPN)添加免疫调节剂黄芪应用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患者,观察其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氮平衡和纤维连接蛋白明显改善;IgG、IgM、C_3、CD3+、CD4+、CD4+/CD8+和NKC明显升高,TNF和IL-2R明显下降,与TPN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0.01),且接近正常对照值水平。结果说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改善是TPN和黄芪双重作用的结果,并达到较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4.
全肠外营养对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研究通过不同营养方式添加谷氨酰胺或其前体以强化标准全肠外营养的效果,作者利用SPF大鼠完全肠外营养模型观察标准全肠外营养对肠免疫屏障和细菌移位的影响,以及经口或静脉添加丙氨酰谷氨酰胺和经口添加谷氨酰胺强化对肠屏障功能是否具有维护作用。结果表明,全肠外营养支持1周,肠固有层中CD+3、CD+4、CD+8细胞明显下降,调节功能减弱,肠固有层中IgA阳性细胞数下降,合成及分泌IgA减少,肠腔内细菌S-IgA包被率下降,肠壁清菌能力减弱,肠粘膜免疫功能减退;肠道需氧菌特点是大肠埃希菌优势生长,厌氧菌相对减少,定植抗力降低;细菌发生移位,血浆内毒素潜在升高。提示TPN支持1周即已引起肠屏障功能一定程度减退。本方法确能对肠免疫屏障和生物屏障提供保护,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6.
17.
肠外营养中的胰岛素应用与血尿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中外源性胰岛素的个体化应用途径。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5月89例TPN治疗病人在静脉滴注常规剂量的同时根据血尿糖监测值及时皮下补充适量胰岛素,次日将前一日皮下补充总量加上静脉量一起静脉滴注使糖胰比例调整到个体化的合适比。结果PN第1d血尿糖差异最大,76.4%(68/89)病例需皮下补充胰岛素,85.4%(76/89)病例1~3d可将血糖控制在8.5mmol/L,全组无低血糖发生。治愈82例,死亡7例。结论PN中外源性胰岛素的应用应遵循“常规量开始,个体化调整,静脉给药为主,皮下补充过渡”的原则,而尿糖检测是PN中量化胰岛素应用个体差异的最实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手术后肠内肠外营养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报告了对20例胃肠道术后患者作肠内营养(EN)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的疗效对比。结果为在热量和氮量相同时,EN和TPN病人的体重和血清白蛋白浓度均有下降。因肠内营养剂中含谷氨酰胺,故血清谷氨酰胺浓度EN组较PN组下降幅度小。EN级比PN组有较早和较多的正氮平衡。临床观察表明术后第三天即可开始作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9.
胃肠道术后全肠外营养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应用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的实际临床价值.方法:将236例接受胃肠道手术患者(非重度营养不良)随机分为TPN组和对照组,比较TPN组(术后给予氨基酸、脂肪乳剂、葡萄糖和电解质)与对照组(术后仅给予葡萄糖和电解质)术后营养状况、空腹血糖、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TPN组与对照组术后氮平衡及血浆蛋白变化无明显差异,术后14d体重丢失分别为(1.6±2.6)kg和(2.8±2.3)kg(P<0.01),术后3d空腹血糖分别增高(4.96±2.86)mmol/L及(2.08±2.22)mmol/L(P<0.01),TPN组术后肝功能指标升高较对照组更明显.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TPN组11.02%,对照组9.32%(P>0.05),住院时间TPN组(28±12)d,对照组(26±11)d(P>0.05).结论:对术前营养正常或轻中度营养不良患者,在接受胃肠道手术后常规应用TPN治疗没有实际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比较肠内营养(EN)、肠外营养(PN)对胃肠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探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EN的合理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对1970年至2008年中胃肠手术后给予EN、PN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荟萃分析.评价终止的指标包括吻合口裂开、感染(包括导管脓毒症、伤口感染、肺炎、腹腔脓肿、泌尿系感染)、呕吐及腹胀、其他并发症、住院天数和病死率.结果 23组临床随机实验共2784例患者符合录入标准.与PN组比较,EN可减少吻合口裂开(RR=0.67,95%Cl:0.50~0.91;P=0.010)、感染(RR=0.72,95%CI:0.64~0.81;P<0.001),其他并发症(RR=0.82,95%CI:0.73~0.92;P<0.001)和住院的时间(加权均数差值=-3.60;95% CI:-3.88~-3.32;P<0.001).但EN组腹胀和呕吐的不良反应更多见(RR=1.39,95%CI:1.21~1.59;P<0.001).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0).结论 胃肠手术后患者没有"禁食水"的必要,早期给予EN辅助治疗,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