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强调外踝、下胫腓联合的切开复位内固定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996年-2000年期间手术治疗不稳定性踝部骨折43例。结果:经6-36个月随访,优良率达88.38%。结论:(1)对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手术治疗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2)重视外踝与腓骨的整复;(3)正确处理下胫腓联合分离并在术后3个月应取出内固定材料;(4)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减少和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踝部骨折50例苏培基刘永恒伍中庆吴俊哲陈敢峰徐伟光杨健松黄谨林志炯广东省中山市中医院(广东528400)我科从1989年1月至1996年8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不稳定型踝部骨折5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3.
超踝夹板配合袜套悬吊牵引治疗踝部骨折关继超董福慧尚天裕陈力夯*中国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北京100700)*北京市东城区北新桥医院(100700)我科自1990年8月至1994年12月共收治了28例双踝和三踝骨折病人,采用手法复位,超踝夹板固定,配...  相似文献   

4.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治疗失败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非稳定性踝关节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 并提出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 1994 年2 月~1998年10 月共治疗非稳定性踝部骨折126 例, 其中9 例治疗失败。结果: 出现踝关节不稳2 例, 创伤性关节炎6 例, 距骨顶骨软骨骨折漏诊1 例。结论: (1) 固定下胫腓联合的内固定材料尽可能在术后3 个月内取出, 以恢复下胫腓联合的正常功能; (2) 保证踝穴的正常宽度, 解剖对位以及下胫腓韧带的完整性; (3) 距骨顶骨软骨骨折按照 Bend 和 Handy 分期, Ⅰ~Ⅱ期采用保守治疗, Ⅲ~Ⅳ期应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自体骨钉治疗踝部骨折51例张希忠,郑韶博,靳宝成,韩延龙1992年3月~1993年4月、应用自体骨钉治疗踝部骨折51例,疗效满意。骨钉的制作:在骨折同侧腓骨中上段切取1腓骨条。用自制骨钉器将骨条冲磨成有倒枪刺佯的骨钉备用。手术方法:在踝部骨折处作切口...  相似文献   

6.
背伸位固定对踝部骨折后功能恢复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伸位固定对踝部骨折后功能恢复作用的观察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哈尔滨150040)于雪峰,吴兴杰,张晓峰踝部骨折属关节内骨折,治疗的关键是恢复踝穴的基本结构及功能(特别是背伸功能)。据此,我们从固定位方面入手,通过对68例患者临床观察、分析和实...  相似文献   

7.
从1990年1月至1995年6月,手术治疗C型踝部骨折96例。临床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2年零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参照齐氏疗效判定标准,优良率达97.9%。作者认为C型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对此型骨折概念、具体手术操作方法及内固定有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踝部开放性骨折的急症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踝部开放性骨折的损伤特点及相关的急症手术技术特点。方法2001年8月至2006年4月,急症手术治疗踝部开放性骨折51例,男39例,女12例;年龄18-72岁,平均36岁。伤口Gustilo分度,Ⅰ度3例,Ⅱ度37例,ⅢA度7例,ⅢB度3例,ⅢC度1例。急诊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尽早开始手术。冲洗及彻底清创后,根据骨折类型、粉碎程度及伤口情况制定骨折处理的顺序,依次完成骨折复位、固定。结果4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26个月。无一例发生深部感染。12例伤口发生浅表皮缘坏死,2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伤口发生浅表感染。踝部骨折在10-18周(平均13周)愈合。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48例评分在76-100分,平均90分。结论踝部开放性骨折在急症手术时应彻底清创,注意保护皮肤活力。在处理后踝骨折时,可采用胫骨远端脱出法。多数手术应先精确复位、固定外踝骨折,对旋后内收型、外踝严重粉碎的踝部骨折应先进行内踝骨折的复位、固定。对严重的下胫腓联合分离,应直视下复位且常规使用下胫腓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治疗踝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08年1月关节镜辅助治疗21例踝部骨折的临床资料,采用关节镜监视下行踝部骨折闭合复位或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并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骨折均达到解剖复位,未发生相关并发症。平均随访15个月(6~25个月),术后骨折正常愈合,功能恢复良好。AOFAS评分:优14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 利用踝关节镜辅助治疗踝部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踝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论踝部外旋Ⅲ°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踝部外旋Ⅲ°骨折浙江绍兴市中医院(311817)沈国海,黄欢明一般将踝部骨折分为三度;即单踝骨折为I°,双踝骨折为II,三踝骨折为III°。在严重的踝部III°骨折中,以外旋为最多见,现就踝部外旋111°骨折,谈谈认识。受伤机制及X表现造成外旋骨折...  相似文献   

11.
刘威 《中国骨伤》2002,15(7):385-387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含有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分离的方法。方法:采用傅光瑞等研制的活柄式钳夹对含有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分离36例(38踝)进行治疗。结果:随访34例(36踝)随访时间平均26个月,优28踝、良5踝,优良率达91.7%。结论:该疗法创伤小,固定牢靠,符合踝关节的弹性生理标准,是含有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脱位并下胫腓分离的较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距骨尾部骨折16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于1994年1月 ̄1995年4月处理踝跟部骨折98例,其中距骨尾部骨折16例,占踝部骨折15%。通过X线片及CT对距骨形态扫描,作者认为距骨应分头、颈、体、尾四个部分;距骨尾部骨折的治疗以切除为宜。距骨后先天性三角骨不一定存在,可能是距骨尾骨折远端未愈合的游离骨块。  相似文献   

13.
经皮撬拨术治疗踝部骨折天津市天津医院(天津300042)赵军,杨明富,金鸿宾我们应用中医“金针拨骨”西医“内固定”中西医结合疗法──经皮撬拨术治疗29例踝部骨折,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17...  相似文献   

14.
从1990年1月至1995年6月,手术治疗C型踝部骨折96例。临床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随访2年零3个月。所有病例均获骨性愈合。参照齐氏疗效判定标准,优良率达97.9%。作者认为C型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治疗。对此型骨折概念、具体手术操作方法及内固定有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Herbert钉治疗距骨骨折的效果。方法19例距骨骨折,平均年龄54岁。按照Hawkins-Canale骨折分:II型9例;III型8例,IV型2例。2例合并踝部骨折,2例合并颅脑,1例合并胸腹部损伤。均采用Herbert钉固定,严重骨质缺损者予以植骨,术后予外固定6-8周,加强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19例均获随访,时间7~18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20周(6~30周),术后内固定物无松动或断裂,无距骨坏死。参照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学会的踝-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分):优10例,良8例,中1例。结论 Herbert钉治疗距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踝关节活动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陈运明 《中国骨伤》1996,9(1):24-25
踝部骨折迟发性移位的原因及对策浙江省义乌市第二人民医院(322002)陈运明本文拟就踝部骨折移位的发生机理、预防及治疗措施提出一些意见。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65岁;损伤后当天就诊14例,次日就诊4例;X线片显...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89年~1995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踝部骨折124例,疗效满意,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4例中男65例,女59例;年龄18~67岁;左踝78例,右踝44例,双侧2例;致伤原因:跌伤38例,扭伤27例,坠落伤18例,挤压伤9例,车祸伤22例,其他原因10例;本组病例全部为新鲜骨折,其中闭合性骨折110例,开放性骨折14例;依Lauge—Han-son分类进行分型,属旋后~外旋型64例(Ⅰ度6例,Ⅱ度25例,Ⅲ度22例,IV度11例)旋后’~内收型28例(Ⅰ度10例,Ⅱ度18…  相似文献   

18.
自1997年3月至2001年10月,作者收治踝部B形骨折22例,前期病人多行非手术治疗,后期病人多行手术治疗。通过随访观察,认为积极的手术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4例,女8例;年龄17~68岁,平均37岁;左踝12例,右踝10例;奔跑时扭伤或高处坠落伤9例,交通事故撞击伤9例,重物压砸伤4例;开放骨折5例,闭合骨折17例;随访4~60个月,平均38个月;全部病例符合Danis-Weber分类方法[1]。2.治疗方法:9例非手术治疗病人中,或作踝小腿“U”形石膏固定,或作小…  相似文献   

19.
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00 例不稳定性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8月至2012年11月,对100 例成人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组患者进行随访分析.本组入选病例中排除踝部开放性骨折和Pilon骨折.其中男49 例,女51 例;年龄18~81 岁,平均50 岁.按Danis-Weber分型,A型7 例,B型58 例,C型35 例.按Lauge-Hansen分型,旋前-外旋型21 例(Ⅲ度7 例,Ⅳ度14 例),旋前-外展型Ⅲ度8 例,旋后-外旋型64 例(Ⅲ度9 例,Ⅳ度55 例),旋后-内收型Ⅱ度7 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和疗效评估.结果 随访时间4~26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6周,平均为12.6周.本组评分68~100分,平均88.6分;优(90~100分)37 例,良(80~89分)49 例,一般(70~79分)13 例,小于等于69分为差1 例,优良率为86%.结论 正确手术方案制定和操作是不稳定性踝关节骨折外科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小儿踝部自行车轮绞伤39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儿踝部自行车轮绞伤397例临床分析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200032)徐纪庆,候宝兴本文就小儿踝部被自行车轮绞伤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992年7月至12月共收治踝部被自行车轮绞伤患儿397例,男258例,女139例;最大年龄10岁,最小10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