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扩大左半结肠切除中经回肠系膜结直肠吻合术5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扩大左半结肠切除中经回肠系膜结直肠吻合术5例报告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上海,200433)傅传刚,屠岳,于恩达韩祥军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普外科进修医生(266600)在行扩大左半结肠切除术中,由于近端升结肠与远端直肠残留均比较短,有时给两断端经传统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和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治疗重度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8年6月5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2例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20例接受结肠全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统计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并进行平行对比.结果 术后患者随访1~7年(中位时间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中位随访4年,结肠次全切除组每日大便次数显著低于结肠全切除组(2.5±0.8比3.4±0.8;P=0.000).Wexner肛门失禁评分结肠全切除组高于结肠次全切除组(5.8±1.9比4.4±1.6;P=0.011).胃肠生活质量评分结肠次全切除组显著高于结肠全切除组(120.7±7.5比111.1±12.0;P=0.005).结论 与结肠全切除术相比,对于慢传输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后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探讨直肠中下段癌保留肛门临床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1993年~1997年收治28例中下段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后经肛门行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结果 随访6~52个月,平均29个月。无手术死亡率,无吻合口褥和吻合口狭窄发生。仅1例于术后19个月局部癌复发(3.6%),余27例现仍无癌生存。术后8~12周时排便控制良好,次数为2~3次/日,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便次数为1~2次/日。结论 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既要避免腹壁结肠造口,又要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在提高患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与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对重度顽固性慢性传输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7例慢传输型便秘(STC)患者按照实际病情所采取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组(观察组)25例和结肠全切除回直吻合术组(对照组)22例;综合评价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大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切口感染、腹膜后淋巴瘘和小肠梗阻,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exner肛门失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IQL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肠功能基本正常的重度STC患者,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的综合疗效要优于结肠全切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最理想的治疗术式。方法 对86例低位直肠癌切除后经肛门行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肿瘤下缘距肛缘6-7cm 62例,8-10cm 24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8-12周时排便功能控制良好,排便次数为1-4次/d,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便次数为1-2次/d。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总的局部复发率为3.7%(3/81),总的5年生存率为66.7%(14/21)。结论 套入式结肠直肠黏膜吻合术可避免腹部结肠造口,并防止吻合口瘘的发生,作为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一种安全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直肠中下段癌保留肛门括约肌功能最佳治疗术式。方法 对采用经腹经肛门切除中下段直肠癌以经肛门行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32例,癌灶下缘距肛缘6~7cm20,8~10cm12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和吻合口狭窄发生。术后随访32例6~52个月,平均29个月。于术后19个月局部癌复发1例(3.1%),现仍无癌生存31例。本组术后8~12周时排便功能控制良好,为1~3次/d,18周时肛门排  相似文献   

8.
203例直肠结肠切除后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结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PAA)现普遍被用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从而代替全结肠直肠切除回肠造瘘。由于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功能方面的问题.限制了一些外科医生的使用,且各种贮袋结构的潜在优点仍有争议,本对手术经验,尤其是手术并发症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不同贮袋结构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全结肠切除回肠袋肛管吻合术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并被广泛采纳、流行的一种手术。这一手术之所以能迅速流行是因为它具有三大优点:①全结肠切除可去除全部病变结肠,而直肠粘膜剥除又彻底去除了病变的直肠,从而杜绝了复发和癌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行腹腔镜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的S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170~230(平均185)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7~72(平均32)h,住院时间9~14(平均11)d,出血量30~120(平均60)ml,切口平均长度5.4cm。术后6个月排便功能评定:正常26例(76.5%),基本正常7例(20.5%),不正常1例(3%)。结论腹腔镜下结肠全切除回直肠吻合术治疗STC是一种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我们采用结肠旷置、回直肠吻合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对直肠上段癌、乙状结肠癌切除术后环形切开近端或远端肠浆肌层、推剥切除6cm以上粘膜,再行肠端端全层浆肌鞘外套式吻合术.1987年2月至1996年7月共施行此术74例,男36例,女38例。其中直肠上段癌35例,直乙交界处癌3例,乙状结肠癌32例,降结肠癌4例。全梗阻者17例,不全梗阻者40例,无梗阻症状者17例.无吻合口瘘、狭窄和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Jiang CQ  Qian Q  Ai ZL  He YM  Liu ZS  Hu JX  Zheng KY  Wu YH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5):1041-1043
目的 评估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特发性慢传输型便秘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14例单纯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和2例慢传输型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术后随访患者的排便情况、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平均随访期为3年。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术后1个月每天平均排便4次(3—6次),半液体状大便。术后3年平均每天排便2次(1—3次),固体状大便。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控便能力良好,无大便失禁发生。2例患者出现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9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7例非常满意。所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1例混合型便秘患者术后需间断性使用泻药。结论 对部分慢传输型便秘患者行结肠次全切除后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4.
临床资料本组64例(均为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我院收治病例)。男38例,女26例,年龄37~86(平均61)岁。左结肠梗阻38例,右结肠梗阻26例;结直肠癌46例,结肠扭转7例,炎性肠道疾病6例,结肠外肿瘤侵及结肠4例,胃癌术后结肠粘连1例。其中盲肠穿孔5例,病变部位穿孔3例,占125%8/64例。行右结肠切除吻合21例,左结肠切除吻合28例,横结肠造口6例,Hartmann手术4例,短路手术5例。左结肠切除吻合常规经盲肠插管行术中结肠灌洗。右及左结肠切除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各1例。死…  相似文献   

15.
部分慢传输性便秘患者可通过结肠全或次全切除术获得良好临床疗效.传统开腹手术创伤较大,随着微创理念深入开展,腹腔镜辅助或全腹腔镜结肠全或次全切除术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2014年2-4月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对2例慢传输型便秘患者施行了单孔腹腔镜结肠次全切除联合盲肠直肠逆蠕动吻合术,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讨直肠中下段癌保留肛门临床最佳治疗术式。方法对1993年~1997年收治28例中下段直肠癌经腹肛门切除后经肛门行结肠直肠粘膜吻合术。结果随访6~52个月,平均29个月。无手术死亡率,无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发生。仅1例于术后19个月局部癌复发(3.6%),余27例现仍无瘤生存。术后8~12周时排便控制良好,次数为2~3次/日,18周时肛门排便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便次数为1~2次/日。结论合理选择手术适应症,既要避免腹壁结肠造口,又要保证手术的彻底性,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注重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回顾性总结采取一期次全或全结肠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19例,其中结肠脾曲癌4例和降结肠癌5例行一期次全结肠切除回结肠吻合,乙状结肠癌10例行一期全结肠切除回直肠吻合,术后发生切口感染3例,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漏,无严重腹泻,随访19例,除4例死于癌转移,2例死于内科疾病外,其余13例健在,认为只要病情允许,该术式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梗阻,尤其是结肠明显扩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外科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是一种治疗慢传输便秘的新方法,本文就结肠次全切除、逆蠕动盲肠直肠吻合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概念、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疗效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回顾性分析6例行全结肠切除回肠-“新直肠”吻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直肠镜观察术后1周6例患者“新直肠”内的回肠黏膜均成活,6周后全部覆盖。患者排便次数及排便控制能力均逐渐好转。1年后组织学检查显示小肠黏膜正常,未见炎症及纤维化。术后并发症少。资料显示回肠-“新直肠”吻合在全结肠切除术中有望替代回肠囊袋肛管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