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骶尾部肿瘤是位于骶骨尾骨前、侧方的肿瘤,属于临床少见疾病。本文回顾性分析笔者单位18例骶尾部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2005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经手术治疗的18例骶尾部肿瘤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16~82岁,平均48.3岁。临床症状常表现为骶尾部疼痛,无意中发现骶尾部肿块,大便变细。所有病人术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在骨盆和骶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9  
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出血迅猛难以控制,常造成手术时间延长、肿瘤切除不彻底及大量输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增加等。本院将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术用于骨盆和骶尾部肿瘤手术以控制术中出血,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邓德连  邱涛 《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9):717+720-717,720
<正>原发性骶尾部肿瘤是指位于直肠后骶前间隙内的肿瘤,是一种先天良性肿瘤,属于先天发育异常的错构瘤,女性占绝大多数,外科手术是治疗骶尾部肿瘤的唯一有效手段。根据肿瘤大小、部位,主要有经骶尾部、经腹、经腹联合骶尾部入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用于腹膜后肿瘤  相似文献   

4.
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行骶骨肿瘤切除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9例经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行骶骨肿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9例骶骨肿瘤患者手术经腹部和骶尾部联合入路,用“鞋带”式硅胶管暂时阻断腹主动脉,并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平均阻断1.6小时。结果9例患者平均输血1100ml,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 ,双下肢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骶尾部入路括约肌切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本院收治的72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骶尾部入路括约肌切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口服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及症状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80.6%),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骶尾部入路括约肌切开联合穴位针刺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便秘症状,形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相似文献   

6.
经骶局部切除直肠肿瘤术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局部切除直肠肿瘤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经骶尾部切口对28例直肠良、恶性肿瘤行局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良性肿瘤12例术后均治愈。恶性肿瘤16例,术后1年生存率100%,3年生存率87.5%,5年生存率68.7%,术后吻合口瘘为17.8%。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早期直肠癌经骶尾部行局部切除术治疗可获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7.
CSLP钢板内固定治疗骶尾部骨折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骶尾部骨折脱位临床较常见。治疗大多以手法复位较多,临床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2],但有一些病人因复位不佳,而留下一些后遗症,如顽固性疼痛等,需行尾骨切除术方可治愈。自2000年10月~2002年11月对6例骶尾部骨折伤后翻身、提肛运动时疼痛较剧烈,有直肠刺激症状的骶尾骨骨折脱位明显的患者,用CSLP钢板经后路内固定,取  相似文献   

8.
脊索瘤起源于残留脊索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原发性骨肿瘤的3~4%。50%发生在骶尾部,其余在颅底或椎骨。过去,多采用肿瘤内剜除或沿着肿瘤包膜的边缘切除的手术方法治疗骶尾部脊索瘤。但是,这些方法常因残留肿瘤组织的复发而终致病人死亡。近来有人施行连同肿瘤外一部分正常组织一併切除的根治性手术,效果虽满意,但只适于肿瘤范围较小者。然而,多数骶尾部脊索瘤患者早期症状轻微,常待肿瘤明显增大,出现直肠、泌尿道或神经压迫症状始到医院就诊。增加了治疗上很大困难。1976年Gunterberg等研究指出:单纯保留第一骶骨上半部,骨盆有足够的强度使病人维持站立。保留单侧骶神经或保留一侧上方三条及另一侧上方两条骶神经,可基本保存肛门,直肠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机能。如果仅保留双侧第一骶神经,则可维持双侧下肢功能,平地步态正常,只上坡困难。但是,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生  相似文献   

9.
王权  何亮  王大广 《腹部外科》2009,22(4):215-216
目的探讨骶尾部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间诊治的34例成人骶尾部肿瘤资料,分析其诊断方法、手术方式、术后病理特点。结果全部病例获手术切除;术后5~8d出院,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无死亡病例;28例获随访1~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骶尾部肿瘤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经骶尾部人路多可满足手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
曹猛  牛露伟  宋军  徐为 《腹部外科》2016,(4):289-292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临床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1月至2015年7月间收治的56例原发性骶前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1例,女性35例,年龄23~68岁,平均36.9岁。病程10 d至7年。所有病人术前均经过直肠指检或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定位,其中经骶尾部入路25例,经腹入路24例,经腹经骶尾部联合入路7例。其中6例为腹腔镜下经腹切除。结果本组病人良性34例,恶性22例;肿瘤完整切除39例,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术后发生骶前脓肿2例,切口感染2例,直肠瘘1例。获得随访的病人中,肿瘤切除者,复发4例,死亡1例。肿瘤未切除者全部死亡。结论原发性骶前肿瘤缺乏特异性症状,直肠指检以及B超、CT、MRI等相关影像学检查对于其术前诊断及手术入路的选择有重要作用。手术治疗是骶前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合理的手术入路选择以及对并发症的充分认识和准备是原发性骶前肿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进行骶尾部肿瘤根治手术时常常会出现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当前,有效、安全地控制这类出血仍是一个难题。在此我们报道在骶尾部肿瘤切除手术中应用球囊间歇阻塞腹主动脉远端来控制出血的一种方法。球囊管由股动脉插入,并进入腹主动脉。操作中,通过比较双侧脚趾的氧饱和度信号和超声定位来引导和确保球囊进入腹主动脉中肾动脉远端的位置。腹主动.脉内血流每阻断60分钟就开放10分钟。在进行骶尾部肿瘤切除手术的5例患者使用球囊阻塞后,失血量均小于300ml,手术时间短于2小时。手术后患者的肾脏、盆腔脏器以及下肢功能未出现明显改变。故经皮主动脉球囊阻塞术可对骶尾部肿瘤切除手术中出血进行有效而安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骶前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了37例骶前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情况。肿瘤直径3~16cm。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诊、B超、CT等相关检查。手术方法有:经骶尾部切除15例,经腹切除10例,经腹尾部联合入路切除6例。其中合并切除直肠4例,肿瘤完整切除21例,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6例,切除率83.8%。并发症有出血、直肠损伤、术后骶前感染、脓肿形成。作者认为合理选择手术径路、手术方式是切除肿瘤的关键。术前影像学检查对肿瘤定位和术式选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病历简介病人女,40岁。因骶尾部肿物伴左下肢麻木、无力、放射性疼痛及近半年夜尿多入院。10年前行骶尾部肿瘤切除术,术中曾发生不明原因的心脏骤停,抢救复苏成功后完成手术,术后病理为骶尾部畸胎瘤恶性变。3年前因肿瘤复发第二次入院治疗。术前检查发现高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横切口行骶前肿瘤切除的方法,总结其临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56例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骶尾部横切口、离断骶尾关节进入骶前间隙,游离肿瘤两侧以及上下极,再游离并离断与盆腔脏器的紧密连接,切除肿瘤,术后放置负压引流。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术中出血平均110(30~200)ml,手术操作时间平均80(60~150)min,住院时间平均8(6~14)d,无盆腔脏器(直肠、膀胱、女性生殖器官等)损伤。术后恢复顺利,无切口感染,无明显骶前积液,均获得临床治愈;随访8年以上12例,5年以上18例,3年以上20例,1年以上6例,均未见复发。术后病理诊断:囊肿或上皮样囊肿21例,良性畸胎瘤19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4例,良性间质瘤3例,神经鞘瘤2例,副节瘤2例,淋巴管瘤2例,苗勒氏瘤1例,恶性畸胎瘤1例,恶性间质瘤1例。结论经骶尾部横切口切除骶前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和操作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直肠腔内超声对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直肠腔内超声对骶尾部藏毛窦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5兆直肠棒状腔内探头,分别放置于肛周、骶尾部及肛管直肠腔内作连续探查,分析超声图象特点,结合临床,诊断骶尾部藏毛窦9例。结果:9例直肠腔内超声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经手术及病理均证实。结论:直肠腔内超声对于骶毛部藏毛窦的诊断非创伤性,操作简便、快捷,有较好地诊断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骶尾骨囊性畸胎瘤误治1例报告赵廷宝,刘晓平,周银,张慎贵患者女性,62岁,农民。因无明确诱因骶尾部疼痛8年于1993年3月4日入院。2年前在外院疑“骶尾部肿瘤”,门诊局麻下行手术切除,因出血较多,只切除部分囊壁,未送病检。术后局部仍遗留疼痛,旦逐渐加...  相似文献   

17.
经腹部及骶尾部联合切除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外科治疗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腹部及骶尾部联合切除的小儿Ⅲ型、Ⅳ型骶尾部畸胎瘤的外科治疗要点,以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经腹部及骶尾部联合切除的小儿骶尾部畸胎瘤12例。结果 本组中3例恶性术后复发,余9例无并发症。结论 术中减少出血,保护输尿管和直肠,避免骶丛神经损伤,完整切除肿瘤和尾骨,并尽量切除“卫星病灶”,是减少并发症和复发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前肿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1980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50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骶前肿瘤的术前诊断主要依靠直肠指检、B超、CT、MRI等相关检查。手术采用经骶尾部入路22例,经下腹部正中入路22例,经腹、骶尾部联合入路6例。肿瘤被完整切除33例,行部分切除10例,未切除7例。并发症有术中出血、直肠损伤,术后切口感染、脓肿形成等。结论骶前肿瘤如无禁忌证均应行手术治疗。充分的术前评估、合理选择手术入路、多学科协作以及对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 ,36岁。腰骶部持续性疼痛 3个月 ,保守治疗症状不减并进行性加重 ,腰部僵硬 ,功能活动受限 ,性功能下降 ,大小便正常。于 1 998年 5月 7日收入院。查体 :骶尾部背侧稍隆起 ,肛门指检在S3~ 4处可触及一 4× 3× 1cm大小之骨性包块 ,表面光滑 ,基底不移动。骶尾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 ,CT提示S3~ 4椎体大部分松质骨与椎间孔呈现膨胀溶骨性破坏。临床诊断为S3~ 4脊索瘤 ,采用手术治疗。术中见S3以下神经被肿瘤包裹 ,将右侧S3神经从肿瘤包埋中分离出来 ,打开骶孔 ,移位于S2平面以上 ,左侧S3、双侧S4以下神经被肿瘤破坏…  相似文献   

20.
我院于1979年12月至1984年11月,对218例直肠癌及骶尾部肿瘤行经腹、会阴或腹、骶切除术,其中有5例(2.3%)并发骶前静脉丛(PSVP)大出血。本文结合骶前筋膜(PSF)的病理观察,探讨出血机制与处理体会。临床病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