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某,男,38岁,1996年6月5日初诊.患左侧面肌痉挛2年余,多方治疗无明显效果,遂至我院就诊.自诉病因不明,头颅CT扫描无异常.现左侧面部肌肉不自主地抽动,每3~5分钟发作1次,每次持续30秒左右,进食及说话时症状加剧.夜不能寐,发作间歇面颊及口眼均无异常.刻诊:面色无华,精神倦怠,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拟四物汤合牵正散化裁:当归20g,天麻、白芍、熟地各15g,川芎、僵蚕、白附子、地龙、防风各10g,全虫、制南星、甘草各6g.水煎,分3次温服,1剂/d.  相似文献   

2.
面肌痉挛,系半侧面部肌肉表现为不规则的抽搐,常为阵发性,可发生于面神经麻痹后期或中耳炎手术后伴发了面神经麻痹之后。该病中、青、老年人均可见。于临床治疗中若发病后不及时治疗而历时长者往往相当棘手。笔者治疗一例反复抽搐十余年,病情较重的患者采用针刺加拨罐的方法,效果满意。许××男27岁工人。门诊号:19647初诊于1985年4月19日自诉:左侧面部反复抽搐10余年。10年前,看书觉得左眼及左面部时有抽搐现象,但不影响视物,未引起  相似文献   

3.
林某,女,41岁,田东县航运公司职工。1986年10月4日初诊。患者于1985年1月8日晨起洗脸时,突感右侧面部肌肉不自主徐徐抽动。初不介意,随后即出现阵发性面部发紧,右眼睑上下抽搐,嘴角连续向上,向右歪斜抽动,日发数次,每次抽动时间约4至5分钟,后发展到抽搐不停,晚间尤甚,影响睡眠,十分痛苦。曾在某医院针灸,穴位封闭及服中西药治疗,效不满  相似文献   

4.
面肌痉挛症,也称面肌抽搐症。主要表现为,开始在眼轮匝肌见间歇性发作,严重时,波及口角,发生不自主的抽动,入睡后停止。本病进展很缓慢,有的可伴有面肌部轻度疼痛、头痛及耳鸣等,常一侧发病,笔者用针刺患部侧巨髎穴、迎香穴的方法治疗此病,效果较好。治疗方法:在巨骨髎穴45度角向下斜刺0.8至1寸,迎香穴45度角向下斜刺0.3至0.5寸,得气后加强刺激,使整个面部有较强的针感,留针30分钟,  相似文献   

5.
阵挛性面肌痉挛是以一侧面肌的抽搐样收缩为特点,以中年后妇女多见。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呈轻微的肌肉抽搐。可逐渐向下半部面肌扩展,尤以口角抽搐较多,严重者整个面肌可发生痉挛。精神紧张、疲劳、自主运动时加剧,睡眠时消失。目前此病病因未明,尚无特效治疗。笔者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治疗本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例:公某,女,60岁,玉门石油管理局炼油厂家属。1990年3月2日就诊。  相似文献   

6.
面肌痉挛治验1例山东省东阿县人民医院(252201)陈莲凤关键词面肌痉挛,辩证施治王某,女,28岁。1994年7月2日初诊。主诉:左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半年,紧张时加重,休息时减轻。曾在某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磁共振检查示脑部未见异常。肌电图检查提示神经源...  相似文献   

7.
面肌痉挛治验1例刘庆春(山东省东平县人民医院东平715000)关键词面肌痉挛中医药疗法玉屏风散牵正散王某,女,30岁,农民,1995年3月12日诊。左眼睑及左面部肌肉阵发性跳动1年,曾赴某省级医院诊治,按面肌痉挛给服镇静剂及营养神经药疗效不佳。刻诊:...  相似文献   

8.
面肌痉挛治验1例孙钧(河北省沧州市中医院061001)宋某,男,54岁,职工。1994年11月5日初诊。患者于1993年4月2日晨起洗脸时,突感右侧面部肌肉不自主徐徐抽动,初不介意,随后即出现阵发性面部发紧,右眼睑上下抽搐,嘴角连续向上、向右歪斜抽动...  相似文献   

9.
周××,62岁,88年11月15日初诊。患者呃逆月余不止,经医治效果不佳,来我门诊求治。当时,患者胸憋,长太息,呃逆频频,表情苦闷,舌质正常,苔厚腻,脉弦。患者自述,症发于恼怒之后,根据其脉症,  相似文献   

10.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常见为一侧性面部表情肌不同程度的挛缩。在中医医籍中属于“胃风”范畴。《张氏医通》曰:“……目肉蠕瞤……为胃风之病”。是一种“筋惕肉瞤”症。历代医家多从心、小肠、胃、胆等诸经脉循经局部取穴来论治,但疗效不佳。笔者则主要从肝论治,取得满意效果,现列典型病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1.
全蝎10克,蜈蚣10克,蜉衣5克,僵蚕15克,地龙10克。将上药共放在干净的瓦片上于火上焙干,再研成细末,包成17包,  相似文献   

12.
膈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它是由多种因素刺激神经而引起的膈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而导致,可因寒冷刺激、精神因素和过食强饮引起.祖国医学称"呃逆"、"哕",俗称"打咯忒".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脾阳虚衰,导致胃失和降,胃气上逆所致.  相似文献   

13.
从1861年“辛酉政变”,至1908年生命结束,慈禧太后操纵清朝政权达48年之久。这位视权如命的叶赫那拉氏,为了显示其权势与高贵.十分注重仪表的修饰打扮。然而,有一种颜面部奇特的病症却使她时时不得安宁,这便是慈禧所患的面肌痉挛症。 面肌痉挛症,也叫面肌抽搐症、面神经痉挛症。其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的跳动,每天可发作数十次甚至上百次,严重的还可在夜间睡眠时发生。时间长了,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据清宫医案分析,慈禧早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即患有本症,直到死时也没有彻底消失。  相似文献   

14.
<正> 面肌痉挛症,表现为眼睑、嘴角、鼻唇沟等面肌抽搐、痉挛。属祖国医学(疒契)(疒从)、痉症范畴。乃风寒湿邪,侵袭人体,壅阻经络等因所致。病情缓慢,缠绵难愈。笔者以搜风止痉,益气活血,温阳化痰为法,组成基本方“齐痉散”,并按辨证,适当加味,按中医脐疗法治疗,有一定疗效。现报告于下。一、药物组成和用法齐痉散:胆南星8克,明雄3克,醋芫花50克,黄芪30克,马钱子总生物碱0.1毫克,共烘干研为细面,再喷入  相似文献   

15.
<正> 一、药物组成和用法齐痉散:胆南星8克明雄3克醋芫花50克黄芪30克马钱子总生物碱0.1克共烘干研为细面,再喷入白胡椒挥发油0.05毫升,混匀,密闭保存。加味药:肝阳上扰加羚羊角粉。血瘀加诸瘀散(药物制法:先将山楂、葛根各100克、甘草30克、白芍150克,水煎两次,煎液浓缩成稠膏。乳香、没药各100克,溶于95%乙醇中,穿山甲、厚朴各100克,桂枝30克,共研细末,三者和匀,焙干,加入细辛15克、鸡矢藤100克制成挥发油,冰片粉  相似文献   

16.
17.
木面治验     
余××,女,50岁。主诉:右侧颜面麻木不仁,脸颊板滞,象蛛网蒙而样。遇冷风袭面则麻木尤甚。但无功能障碍。诊断:木面。气滞血瘀,腠理不和。治疗:取颧髎透四白、承浆透地仓、人中透迎香、合谷(均用补法),另用艾条熏灸,以面部红润为度。以上治疗,患者顿感麻木消失,嘱戴口罩以防冷风袭面。按:经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  相似文献   

18.
钱冰依  王全灵  胡春玲 《光明中医》2023,(21):4257-4260
面肌痉挛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近年来,中西医研究治疗面肌痉挛有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疗效不稳、易反复发作等问题。王全灵导师在总结前辈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祛风、化痰、通络与调节神经传导功能相结合的治疗原则,通过在耳屏前下颌骨下方0.5 cm处局部注射浓度约37.5%的酒精结合星状神经节埋线、火针刺激痉挛肌肉的方法治疗该病,并将该法取名为三联疗法。此文选取临床验案1则,旨在为临床治疗面肌痉挛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9.
<正> 止痉点是笔者在治疗颜面肌肉痉挛时总结出来的针刺点,其选穴方法如下: 在肌肉抽动处用中指依次按压,当压到一点可以明显抑制肌肉抽动时,此处为选穴点,简称止痉点。然后选择适当长度的毫针从肌肉抽搐明显处进针徐徐刺入直达止痉点为止。留针细心观察,发现肌肉刚开始抽动即给以强刺激,如果肌肉无抽动每隔10分钟  相似文献   

20.
面肌痉挛是神经内科一种常见疾病,主要以面部肌肉不自主抽搐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给患者带来了极大身心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龙华君教授从风痰辨治面肌痉挛,认为其病机主要为邪风入络,引动肝风,风夹痰扰,上扰头面,阻滞经络所致,结合龙华君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治法上以息风止痉,化痰通络为主,用药上善用虫药搜风通络,兼以健脾祛湿化痰,创立新方息风化痰通络汤,并根据患者临证用药加减,临床疗效颇佳,附验案一则以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