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男性,74岁,因右眼异物感,干涩感,不适1年余,且逐渐加重,于2005年2月来我院就诊,以“右眼抗青光眼术后巨大囊状滤过泡”收住院。既往史:患者曾于2000年7月因右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收住我院,施行小梁切除术(制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  相似文献   

2.
陈遐  蔡鸿英  李富华 《眼科研究》2007,25(5):363-363
患者,男,67岁,因患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于5年前行左眼小梁切除术。术后连续7d前房浅Ⅰ°~浅Ⅱ°,滤过泡扁甲,前房恢复后出院。出院时视力无变化,眼压13mmHg,半年前觉左眼磨痛,发现手术区白泡样隆起;1个月前生眼磨痛明显,鼻上方泡佯隆起物,影响眼球运动,遂来诊、左眼上转受限,视力眼前手动,视野颞下方视岛,角巩膜缘8~12点钟位结膜呈大泡样隆起(图1),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5岁,因以眼内眦长翅状增生物10余年来诊。眼部检查:视力在1.0,左1.0,双眼内附侧球结膜可见翅状增生物,头端长入角膜缘内3mm,轻度充血。屈光间质透明,眼底未见异常,诊断双眼翼状胬肉。入院次日在局麻下行双眼胬肉转移埋藏术,在剥离胬肉头部后剪除头部组织,分离并剪除体部下方增厚组织,刮净并烧灼角膜缘及其后方2mm的表层血管,将胬肉头端转位置藏于下万球结膜下,缝线固定。术后每日滴“的确当”眼液,涂四环素可的松眼膏,第5天眼部充血减轻,拆线出院。术后2月复查可见双眼内眦侧睑裂部球结膜下各有一半透时圆形小囊…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患者 ,男 ,43a。因右眼间歇性胀痛视力下降5 a,视物不见 7d入院。入院查体 :视力 :右眼手动 /2 0 cm,左眼0 .5。右眼结膜轻度充血 ,角膜微雾状混浊 ,周边前房 <1/4CK,瞳孔直径 4mm,位中形近圆 ,对光反应迟钝。眼底 :视盘色苍白 ,边界清 ,C/D=0 .8;左眼角膜透明 ,周边前房 <1/3CK,瞳孔直径 3.5 mm,位中形圆 ,对光反应灵敏。眼底 :视盘色稍淡 ,边界清 ,C/D=0 .4。眼压 :右眼 8.0 k Pa,左眼1.4k Pa。余无异常。1.2 手术方法 经控制眼压 ,局麻下行右眼无结膜创伤小梁切除术 ,于右眼颞上方周边角膜做一梯形瓣 ,…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对小梁切除术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双眼小梁切除术后随访2年以上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共27例,根据术前用药时间的不同,将每例中不超过6月的术眼归为A组,超过1年的另眼归为B组,分析两组术后眼压控制情况.结果术后3月的眼压,A组为(15.30±3.78)mmHg,B组为(16.93±4.85)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两组间的差别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6月及2年,A组的眼压控制成功比例分别为26/27、24/27、B组分别为20/27、17/27,两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术前长期局部药物治疗可能是诱发部分患者术后眼压失控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贝伐单抗在难治性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降眼压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共收集患者37例37眼,其中17例患者小梁切除术后给予贝伐单抗结膜下注射0.2mg,另外2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8  相似文献   

7.
患者孙×,男,18岁,住院号140237,15年前右眼被竹杆刺伤,据其父述,当时见右眼下方有一绿豆粒大小黑色隆起物。次日于当地医院行眼部创口缝合术,治疗40天后出院,右眼角  相似文献   

8.
患者 男  2 9岁 因左眼抗青光眼术后 1月眼胀痛、头痛、恶心 ,闭眼困难 2周 ,于 2 0 0 0年 12月 2 5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 2月因铁块击伤左眼在某医院诊断为外伤性白内障行人工晶体植入术。 2 0 0 0年 6月因左眼虹膜囊肿在外院行 YGA激光破囊术 ,1月前此眼继发青光眼在外院行小梁切除术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 C,具体巩膜瓣下放置时间不详。2周前患者感左眼胀痛、头痛、恶心 ,闭眼障碍来我院就诊。眼科查体 :裸眼视力左眼光感 ,眼压 5 0 mm Hg,左眼结膜充血 ,上方结膜下巨大囊肿约 6× 10 mm大小 ,角膜水肿 ,颞侧虹膜前粘连 ,颞侧前房消失 …  相似文献   

9.
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寻找一种对于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的有效疗法,对26例30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眼施行了无结膜切口的小梁切除术。经4~50个月的随访观察,30眼中25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眼压控制率达90%,滤过泡形成良好。结论: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一种操作简便、损伤较轻,并发症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经结膜切口的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术式,但远期由于结膜切口疤痕形成导致滤过功能下降或丧失等。近年来一些学者探索无结膜切口的小梁切除术〔1~4〕,我院自1997年5月以来做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52例61眼,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52例61眼...  相似文献   

11.
李伟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2):301-303
目的:研究体位改变对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波动的影响,并探讨这一影响对预测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51例62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以Perkins压平眼压计检测患者坐位(初坐位)眼压后,要求患者平卧25min,检测眼压,继而要求患者行坐位(终坐位),持续15min,检测眼压。按眼压极差是否≥5mm Hg将其划分为高波动组和低波动组。统计视野进展情况(以AGIS得分评价)、HPA分期,评价眼压极差与其相关性。每3mo复查,持续1a,评价眼压极差与AGIS得分变化趋势。结果:初坐位眼压18.1±2.2mm Hg,同一体位多时点眼压无显著差异(P>0.05),眼压极差4.1±1.5mm Hg;低波动组AGIS视野稳定者及HPA早期者显著多于高波动组(P<0.001;P<0.05),眼压极差与AGIS显著正相关(r=0.412,P<0.001);随时间延长,视野进展人数上升,眼压极差上升,且任意时刻两者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小梁切除术后患者体位改变下眼压波动与视野进展程度有关,可通过检测眼压波动简单预测患者预后,从而调整眼压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眼压的疗效。方法22例患者22眼,使用倍频Q-开关Nd:YAG激光照射鼻侧180°小梁网,光斑400μm,脉宽3ns,能量设置(0.4~1.0)mJ,光斑点数50~55。术后测1h、1d、1w、1m、3m、6m眼压。结果术后6月成功率为16/22(72.7%)。术前、术后1h、1d、1w、1m、3m、6m眼压分别为23.5±3.4mmHg,24.14±4.3mmHg,16.84±4.6mmHg,19.3±3.8mmHg,18.5±4.1mmHg,19.7±4.5mmHg,19.4±4.7mmHg。结论SLT对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3.
袁洁 《国际眼科杂志》2009,9(2):367-368
目的:探讨以穹隆部为基底的不同大小结膜瓣切口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施行小梁切除术的患者61例66眼,根据结膜瓣大小不同随机分为两组,A组33眼为大结膜瓣(3个时钟范围),B组33眼为小结膜瓣(2个时钟范围),密切随诊观察术后滤过泡的形态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A组(91%)>B组(73%);眼压控制率A组(94%)>B组(76%)。结论:采用以穹隆部为基底的大结膜瓣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从而能更好地控制眼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单眼行外路小梁切除术后对侧眼眼压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行单眼外路小梁切除术的37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资料,随访并记录患者术后1d、2d、3d、1周、2周、1个月和3个月对侧未手术眼眼压,与术前基线眼压比较.结果 术后1d、2d、3d及1周、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对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眼压的疗效。方法22例患者22眼,使用倍频Q-开关Nd:YAG激光照射鼻侧180°小梁网,光斑400μm,脉宽3ns,能量设置0.4~1.0mJ,光斑点数50~55。术后测1h、1d、1周及1、3、6月眼压。结果术后6月成功率为16/22(72.7%)。术前、术后1h、1d、1周及1、3、6月眼压分别为(23.5±3.4)mmHg、(24.1±4.3)mmHg、(16.8±4.6)mmHg、(19.3±3.8)mmHg、(18.5±4.1)mmHg、(19.7±4.5)mmHg、(19.4±4.7)mmHg。结论SLT对开角型青光眼术后高眼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6.
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激光的演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后角膜散光的演变结果.方法原发性青光眼60眼,其中30眼行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A组),30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B组),于术前、术后5天、60天和180天测量角膜屈光度.结果A组术后5天角膜散光为(1.96±1.13)D,较术前增加1.08D,且轴向规律性较差.B组术后5天角膜散光为(1.45±0.37)D,较术前增加0.82D.两组术后60天散光均明显减小,180天时已接近术前水平.结论无结膜切口小梁切除术可引起明显的术后角膜散光,且轴向规律性较差,但不对视功能产生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谢海娟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7):1353-1355
目的:比较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闭角型青光眼(angle closure glaucoma, ACG )及开角型青光眼( open angle glaucoma,OAG)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择2014-07/2015-07的136例136眼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青光眼类型分为 ACG 组72例72眼与 OAG 组64例64眼,均给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浅前房、功能性滤泡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1、3mo,两组眼压均明显下降,ACG 组患者眼压明显低于 OAG 组(t =11.037、12.660, P<0.05);术后3mo时,ACG 组患者眼压控制率98.6%明显高于 OAG 组89.1%(χ2=5.580, P <0.05);ACG 组浅前房总发生率11.1%明显低于 OAG 组25.0%(χ2=4.497,P <0.05);ACG 组功能性滤泡形成率62.5%明显高于 OAG 组43.5%(χ2=4.035,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5.6% vs 7.8%,P=0.475>0.05)。
  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有助于降低 ACG、OAG 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安全性高,且 ACG 型青光眼的治疗效果优于OAG 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8.
成云翠  乔锋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12):2405-2406
目的:比较两种结膜瓣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我院132例148眼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原发性青光眼的患者分为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64例72眼和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68例76眼两组,术后随访6~12mo,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深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

结果:两种术式在术后成功率及术后降眼压效果上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能得到更理想的滤过泡。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表现出更多的并发症,如晚期滤过泡渗漏、低眼压等。

结论: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B组)优于以角膜缘为基底的结膜瓣(A组)。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大面积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在临床上极为少见,我院手术患者中遇到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61岁以双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入院,左眼临床前期,右眼急性发作期。入院全身体检未见明显异常。眼部检查:右眼视力4.3、左眼视力4.9,眼压:右眼57.0mmHg、左眼18.8mmHg,右眼前房轴深2.5mm,周边前房裂隙状,瞳孔轻度散大,直径5mm,光反射迟钝,C/D0.4,房角窄Ⅳ(谢氏前房角分类);左眼前房轴深:2.5mm,瞳孔正常,C/D0.3,前房角窄II至窄III。入院后应用药物右眼压降至正常后行小梁切除术,术中颞侧周边透明角膜做前房穿刺,术毕经穿刺口…  相似文献   

20.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是一种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传统的小梁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POAG的经典手术。但存在较多的并发症。随着手术技巧的改进及显微手术器械的发展,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on-penetrating trabecular surgery.NPTS)由于保留了薄层的小梁组织而未直接进入前房,术后并发症减少,已经为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所肯定。本文对目前NPTS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希望能对医生们进一步了解NPTS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