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闯绩  陈纲 《磁共振成像》2016,7(11):870-871
正患者男,51岁,右侧耳前无痛性肿物渐进增大10年余,右侧颌下出现肿物3个月余。专科查体:右侧耳前腮腺区域可触及一约4.0 cm×3.5 cm大小类圆形肿物,质地中等偏硬,活动度尚可,边界尚清,无明显触压痛,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右侧下颌角下方可触及一约3.5 cm×3.0 cm大小的肿物,质地较硬,边界清楚,活动度尚可,与周围组织无明显粘连,表面皮肤颜色正常,右侧颈部上份斜方肌前缘区域可触及浅表散在肿大淋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多形性腺瘤的CT表现,其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17~65(平均37.6)岁。结果:35例中,19例呈均匀软组织密度团块,8例密度低于肌肉而高于腮腺组织密度团块,3例均匀囊性低密度团块,5例囊实性团块;病例中。5例见高密度钙化;1例见高密度出血;7例见低密度囊变或坏死。强化检查,瘤体实质部分强化,坏死囊变处不强化。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是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结合临床及CT表现可做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3.
腮腺混合瘤42例高频超声诊断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混合瘤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结果:42例腮腺混合瘤中有2例超声误诊为腮腺恶性肿瘤,1例误诊为腮腺囊肿,超声对本病诊断率为93%,误诊率为7%。结论:高频超声对腮腺混合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但个别病例与腮腺其他肿块易混淆,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保留腮腺主导管的腮腺部分切除术在治疗肿瘤直径小于3.0cm的腮腺多形性腺瘤(PAG)的可行性。[方法]36例PAG随机分为三组,其中16例采用腮腺部分切除术(A组),12例行腮腺浅叶切除术(B组),8例行腮腺全切除术(C组),随访时间3-5年。【结果】A组术后瘢痕和面部凹陷畸形、味觉出汗综合征(Frey综合征)、暂时性面瘫发生及腮腺功能等方面均优于B、C组,肿瘤的复发无明显差异。【结论】腮腺部分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还可以保存腮腺一定的功能,是PAG临床治疗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多形性腺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保留腮腺主导管及部分腮腺而切除肿瘤及瘤周0.5-1.0 cm腺体组织方法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186例。结果:186例经2-12 a随访,复发2例,面神经暂时性麻痹17例,味觉出汗综合征22例。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术是治疗腮腺多形性腺瘤较好的手术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腮腺混合瘤的可行性手术方式。方法:对98例腮腺混合瘤患者的病史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无永久性面瘫、无术后复发。其中52例(53.06%)腮腺区域性切除患者术后面部基本对称,其余中6例(6.12%)出现暂时性面瘫,3例(3.06%)出现腮腺瘘(2周后愈合),2例(2.04%)出现Frey综合征。结论:对于肿瘤最大径≤4 cm的腮腺混合瘤,行腮腺部分浅叶切除+部分深叶切除术是较为理想的术式选择;对于直径〉4 cm则行腮腺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声像图特征,构建Logistics回归模型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一组患者的超声图像,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以第二组患者资料验证模型的可行性。结果 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边界、后方回声3个自变量有助于鉴别多形性腺瘤,以P=0.5为分界,ROC曲线下面积为0.826±0.030(P<0.001)。性别、年龄、无回声区、边界四个自变量有助于鉴别腺淋巴瘤,以P=0.5为分界,ROC曲线下面积为0.969±0.014(P<0.001)。模型预测多形性腺瘤的准确率为56.48%(48/85),敏感度为88.00%(22/25),预测腺淋巴瘤的准确率为58.82%(50/85),敏感度为100%(19/19)。结论 Logistic回归筛选自变量,建立简便、有效的回归模型,对预测腮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多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学证实的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多行性腺瘤保留功能性的切除在腮腺浅叶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位于腮腺浅叶的多行性腺瘤20例,另选30例作为对照组。在多行性腺溜瘤体包膜外0.5-1.0 cm正常腮腺组织内,切除瘤体及腺体。比较术后并发症、复发率、面部畸形及残留腺体的功能。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并发症少,术后畸形小,残留腺体有功能,随访1-5 a无复发。结论:腮腺浅叶多行性腺瘤功能性切除较经典手术更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多参数联合对腮腺腺淋巴瘤(Warthin's tumor,WT)与多形性腺瘤(Pleomorphic adenoma,PA)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经手术病理证实的WT 38例共45枚,判断及测量瘤体是否位于尾叶、纵横比、T1WI瘤体最大信号与脊髓平均信号比值(T1-max-SIR)、T2WI瘤...  相似文献   

11.
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淋巴瘤的超声、病理对照分析提高超声对两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证实的46个腮腺多形性腺瘤和60个腺淋巴瘤的超声图像特征。结果总共106个腮腺肿块超声表现均为低回声,边界多清楚,两者内部出现强回声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平均横纵径比值、浅分叶比例、出现无回声比例、病灶内出现0级和Ⅲ级血流信号的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超声特征与两者的病理成分有密切关系。手术病理显示:18%多形性腺瘤无包膜或包膜不完整,100%腺淋巴瘤均有包膜。前者18%出现囊性变,11%出现坏死,7%出现骨样物质;后者则有60%出现囊性变,未见有坏死及骨样物质。结论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声像图有一定特征,超声对鉴别两者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T2WI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腮腺肿瘤患者的资料,其中多形性腺瘤35例(多形性腺瘤组)、腺淋巴瘤33例(腺淋巴瘤组)。术前行常规MR扫描,应用MaZda软件于轴位T2WI上肿瘤所有层面沿肿瘤边界勾画ROI,行直方图分析,所获参数包括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和第1、10、50、90、99百分位数,比较2组间的差异,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各参数鉴别诊断2种肿瘤的价值。结果 多形性腺瘤组与腺淋巴瘤组间平均值、方差、偏度、峰度和第10、50、90、99百分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9、0.757、0.771、0.776、0.661、0.780、0.781、0.738(P均<0.05)。以平均值鉴别2种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2.86%和72.73%;方差为72.73%和74.29%;偏度为84.85%和65.71%;峰度为69.70%和74.29%;第10百分位数为60.61%和82.86%;第50百分位数为72.73%和82.86%;第90百分位数为60.61%和94.29%;第99百分位数为85.71%和57.58%。结论 T2WI全域直方图分析鉴别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具有较高价值,其中第50、90百分位数的诊断效能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增强CT联合直方图分析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PA)的价值。方法 对37例Warthin瘤(Warthin瘤组)及28例PA(PA组)行颌面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测量平扫及增强CT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病灶CT值,记录其强化方式及双期增强净强化值,计算增强CT相关直方图参数,包括均值(Mean)、标准差(StdDev)、最小值(Min)、最大值(Max)、中位数(Median)、偏度(Skew)及峰度(Kurt)。比较组间各参数值差异,绘制各参数鉴别诊断腮腺Warthin瘤与PA的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 组间各期CT值、AP净强化值及强化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eanAP、MinAP、MaxAP、MedianAP、SkewAP、MeanVP、StdDevVP、MinVP、MedianVP及SkewV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方式、AP净强化值、MeanAP、MinAP、MaxAP、MedianAP及SkewAP鉴别诊断PA与Warthin瘤的AUC及约登指数均高于VP直方图参数,其中SkewAP的约登指数最高(0.71),AUC为0.88;强化方式+SkewAP联合诊断效能最高,其AUC、约登指数、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94、0.80、83.58%及96.43%。结论 增强CT联合AP直方图分析有助于鉴别腮腺Warthin瘤与多形性腺瘤,各参数联合诊断效能优于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摘要 女,43岁。0.5a前无意中发现左侧乳房肿块,不伴有疼痛及乳头内陷。于2007-03-05前来就诊。查体:无发热,无浅表淋巴结肿大,肝脾正常.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正常。左侧乳腺外侧触及2.0cm×2.0cm大小肿块,活动度尚可,无腋下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乳腺肿块待查。2007-03-08行左侧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囊实性,边界尚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腮腺多形性腺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类型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高频探头对38例腮腺多形性腺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毗邻关系、有无后方衰减及侧方声影等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病理诊断上皮成分为主型多形性腺瘤20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呈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分布尚均匀;黏液样为主型多形性腺瘤7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有多处大小不等的囊性无回声区,黏液成分越多,无回声区越明显;混合型多形性腺瘤11例,镜下见上皮与黏液样成分相间,超声表现为肿块内部回声不均,为囊实混合性;肿块可纵向生长,形状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且可突破包膜,肿块内有钙化斑且血流异常丰富者不能除外恶变可能.结论腮腺多形性腺瘤超声表现各异,与其组织学多形性密切相关,超声图像有一定特异性,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特点,有可能提示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16.
对我科收治的大气道肿瘤误诊哮喘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54岁。此次主因咳嗽、咳痰2个月,加重伴喘憋4d入院。患者2008—10出现咳嗽、咳痰症状,为白色黏痰,开始无喘憋及发热症状,患者未介意,间断自服“止咳”药物治疗,2008—11曾出现咳嗽、咳痰加重,并伴喘憋症状,就诊社区医院给予其抗感染、解痉及平喘药物治疗,症状好转。  相似文献   

17.
涎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发病率最高,病程较长.复发以后可出现恶变,恶变时可称癌,在多形性腺瘤中或称为恶性多形性腺瘤。恶变的细胞常为多形性腺瘤中某种成分。日常活检组织学诊断癌在多形性腺瘤中,往往依据小灶状和核的异型性程度N/C比宵无病理性核分裂相.核仁是否清楚,血管内有无肿瘤细胞等。  相似文献   

18.
腮腺混合瘤治疗99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我院1995—07~2004—09收治的腮腺混合瘤患者99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49例,女50例,年龄17~69岁。就诊病程5d~32a。主要表现为局部无痛性、缓解生长、活动的肿块,无自觉症状91例,有轻度疼痛8例。肿瘤直径0.5~8.0cm;左腮腺区56例,右腮腺43例;位于腮腺浅叶82例,深叶17例。本组均采用保留面神经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1岁,主因右耳前肿物3年来我院就诊,查体发现右耳前一直径约3cm肿物,手术所见肿物大小约2 cm×3cm×3 cm,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楚.大体检查:灰白色肿物一个,大小3 cm×2.5cm×1.8 cm,肿物表面不规则,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切面灰白色,质软.镜下检查:肿瘤组织由丰富的淋巴组织和其间呈腺管状、梁索状排列的上皮细胞组成,上皮细胞低倍镜观呈现为结节状、多灶状分布,周围有大量淋巴组织,部分区域可以见到淋巴滤泡.上皮细胞胞浆约嗜酸性,周边可见排列整齐,栅栏样,中央部分区域呈梁索状,部分区域可以见到明显的腺样结构,部分区域可以在中央看到多量胞浆丰富、淡然的黏液细胞.细胞大小一致,未见分裂相.……  相似文献   

20.
腮腺基底细胞腺瘤超声表现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底细胞腺瘤是涎腺上皮性肿瘤中罕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属于单形性腺瘤中的一种。我院于2011年2月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