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小剂量静脉注射药液中的微粒对家兔肺脏的机械性影响。[方法]选8只健康家兔,分别进行肺部计算机断层摄影(CT)及发射式计算机断层摄影(ECT),然后静脉注射药液,每天注射2次,连续注射3d,在注射第1次及注射3d后再进行上述两种成像,分析静脉注射药液微粒对家兔肺脏的影响。[结果]CT片对微粒引起的肺毛细血管梗阻及肺部病理改变显示模糊不清;ECT片可清’楚显示微粒引起的肺毛细血管机械性梗阻,但对微粒引起的肺部病理改变也显示不明显。[结论]小剂量静脉注射药液中的微粒可引起肺毛细血管机械性梗阻,长期注射引起的肺部病理改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选择静脉注射途径给药时应谨慎。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了解小容量静脉推注药液中的不溶性微粒污染情况 ,探讨控制的对策。方法 用ZWF— 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 3组未经过过滤的静脉推注药液中 ,不溶性微粒均显著增加。结论 应重视小容量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 ,静脉推注药液应该滤过 ,以提高静脉推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输液微粒对家兔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将3组经不同孔径滤器过滤的溶液,注入随机分组的家兔体内,分别在推注前、推注后2,30,60,300min抽血检测ET-1、NO浓度,同时监测肺动脉压变化。结果合格的药物中含有数量可观的微粒,微粒进入体内,可引起肺动脉压迅速上升,血浆中ET-1、NO水平出现先降后升现象,其变化程度与微粒数有一定关系。结论输液微粒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可引起血浆Er-1、NO含量发生变化,微粒导致药源性肺损害可能与ET-1、NO动态失衡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6.
静脉推注药液不溶性微粒污染的实验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小容量静脉推注药液中的不容性微粒污染情况。探讨控制的对策。方法 用ZWF-4型注射液微粒分析仪检测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数目。结果 3组未经过滤的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无意为著增加。结论 应重视小容量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污染,静脉推注药液应该滤过,以提高静脉推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输液微粒对家兔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肺动脉压的影响。方法将3组经不同孔径滤器过滤的溶液,注入随机分组的家兔体内,分别在推注前、推注后2,30,60,300 min抽血检测ET-1、NO浓度,同时监测肺动脉压变化。结果合格的药物中含有数量可观的微粒,微粒进入体内,可引起肺动脉压迅速上升,血浆中ET-1、NO水平出现先降后升现象,其变化程度与微粒数有一定关系。结论输液微粒可引起肺动脉压升高,可引起血浆ET-1、NO含量发生变化,微粒导致药源性肺损害可能与ET-1、NO动态失衡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擦拭材料对引入安瓿药液微粒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擦拭材料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其结果是:医用纸本身脱落的微粒量较少,吸附微粒的性能较强,且微粒沾贴在医用纸上不易脱落。故医用纸蘸75%酒精擦拭消毒安瓿颈部,徒手掰开后,引入药液中微粒数量少于一次性棉签,更优于纱布蘸75%酒精的擦拭消毒。从病人的安全和节省棉纱资源的角度考虑,最好避免使用棉纱擦拭消毒安瓿,更不要垫纱布去掰安瓿,以减少微粒的污染和给病人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9.
不可忽视对静脉注射药液的过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给药中不溶性微粒一旦进入人体 ,就终身存留于体内 ,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因此一次性输液器必须有过滤结构(终端过滤器 ) ,这样在静脉滴注时药液就可得到过滤 ,进入人体的微粒就会显著减少。但是 ,目前我国各级医院所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和静脉穿刺针 ,存在着结构上的不理想 ,以致在静脉注射时 ,药液是在没有过滤下就进入人体。针对这种缺陷笔者改进了一次性输液器和静脉穿刺针的结构。现介绍如下 :1 现有一次性输液器和静脉穿刺针结构上的缺陷1 1 一次性输液器中过滤器位于静脉穿刺针的针栓和输液器的圆锥接头之上 (如图 1) ,因此 ,过… 相似文献
10.
擦试材料对引入安瓿药液微粒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擦拭材料引入安瓿药液中微粒量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其结果是:医用纸本身脱落的微粒量较少,吸附微粒的性能较强,且微粒沾贴在医用纸上不易脱落。故医用纸蘸75%酒精擦拭消毒安瓿颈部,徒手掰开后,引入药液中微粒数量少于一次性棉签,更优于纱布蘸75%酒精的擦试消毒。从病人的安全和节省棉纱资源的角度考虑,最好避免使用棉纱擦试消毒安瓿,更不要垫纱布去掰安瓿,以减少微粒的污染和给病人带来的损害。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液拔针角度与疼痛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角度与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200例住院患者根据不同拔针角度随机分为4组,即A组5,°B组10,°C组15,°D组20°;在输液完毕后,以不同角度快速拔针,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方法,测量每个患者的疼痛得分,采用组间比较。结果A组与其他各组的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和B组与D组之间疼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角度越大,疼痛越明显,建议拔针最佳角度为5°。 相似文献
12.
参附注射液对兔内毒素休克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用兔内毒素(ET)休克模型,对平均动脉压(MAP)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及吞噬细胞胞(PAM)变化进行观测,探讨参附注射液(SF)对兔内毒素休克肺损伤的作用。结果:ET+SF组MAP虽下降,但2h后开始上升,至6h基本恢复正常,其与ET组比,P〈0.05,与假手术组比,ET2h后差异无显著性;对BALF中细胞总数和PMN,ET+SF组与ET组比较,差异显著;蛋白定量,ET+ST组 相似文献
13.
谷志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5):103-106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患儿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川崎病的患儿,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0例。A组静脉注射IVIG 1g/(kg·d),B组IVIG 2 g/(kg·d),C组IVIG3 g/(kg·d)。比较3组的症状缓解情况、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冠脉损伤及不良反应。结果 B组和C组的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P0.05),TNF-α、IL-6、IL-10、MDA均显著低于A组(P0.05),SOD、GSH-Px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冠脉损伤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IVIG 2 g/(kg·d)剂量能显著缓解川崎病患儿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减少冠脉损伤。 相似文献
14.
静脉注射多柔比星对血管内膜损伤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两种浓度的多柔比星静脉推注对免血管内膜的损伤程度。[方法]选择24只大白兔,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多柔比星浓度为1.0mg/mL;实验组多柔比星浓度为0.5mg/mL。分别在兔左右耳缘静脉推注,且在推注后48h、2周分别取左右耳缘静脉血管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推注48h后两组兔血管内膜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推注2周后两组免血管内膜损伤程度亦存在差异(P〈0.01)。E结论]静脉推注低浓度(0.5mg/m1.)多柔比星,能明显减轻对血管内膜的损伤,从而有效保护血管,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危重病患者静注胺碘酮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急危重疾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静注胺碘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诊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 6 8例 ,其中 4 9例伴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患者均接受静注胺碘酮治疗 ,根据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或心率减慢、期前收缩减少或心律失常未纠正、心率未减慢而分别评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同时分析用药前后的血压、心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 ,并评价心力衰竭有无加重。结果 :6 8例患者中显效率 6 7.7% ,有效率4 5 .6 % ,无效率 7.4 % ,无心力衰竭加重 ,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危重症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缺血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 ,静注胺碘酮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制定并执行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减少中药注射剂ADR发生,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方法:分析2008年医院中药注射剂ADR报告;制定"中药注射剂静脉输液规范",并在该院内科系统10个病区落实执行。结果:2008年该院内科常用3类中药注射剂共发生56例不良反应,占总例数的77.8%;2009年内科常用3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减少21例(P<0.05),静脉炎和发热反应亦减少(P<0.05)。讨论:在输注中药注射剂时执行"规范"是必要且重要的,此外加强医院对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的管理与监督,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也是减少ADR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谢传辉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4):46-47
目的探讨热敷缓解静脉注射用阿奇霉素枸橼酸二氢钠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遵医嘱静脉注射阿奇霉素枸橼酸二氢钠的门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及疼痛发生率。结果热敷对预防和缓解静脉注射用阿奇霉素枸橼酸二氢钠所致疼痛有较好的效果。结论热敷缓解疼痛操作简单、经济便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应用地佐辛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剖宫产术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掷骰子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均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手术后即刻连接PCIA泵,研究组PCIA泵配方为地佐辛注射液(0.5 mg/kg)与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10 mg),对照组PCIA泵配方为盐酸纳布啡注射液(2 mg/kg)与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10 mg)。比较两组产妇的VAS、Ramsay评分、泌乳素水平、产妇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新生儿情况及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6、12、24、48 h,研究组产妇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24 h,研究组产妇的Ramsay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两组产妇的泌乳素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2 h,研究组新生儿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应用地佐辛静脉镇痛的效果显著,且对新生儿的影响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临床常用的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状况,探讨目前状况下在静脉推注给药时使用微粒截留器的必要性。方法研究开发一次性独立包装微粒截留器,使用GWJ-5微粒检测仪,检测按规范配制好的实际用于患者静脉推注药液在截留前后不溶性微粒数目及大小的变化。结果静脉推注药液在截留前后不溶性微粒数目及大小均符合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标准,但经截留后的静脉推注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数目及大小明显小于截留前(P<0.01)。结论为了提高用药安全性,静脉推注药液必须使用微粒截留器。本研究开发的一次性单独包装微粒截留器在任何情况下均可使用,包括单独静脉推注时、输液过程中、抢救时及麻醉用药时,具有价格低廉、实用性强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注射贴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注射贴在同一病人静脉输液中扩张局部血管和减轻局部疼痛的效果。 [方法 ]观察比较 40例静脉输液病人使用注射贴前后局部血管外径值、局部疼痛的变化。 [结果 ]使用注射贴后局部血管外径大于使用注射贴前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 0 1) ;使用注射贴后局部疼痛程度也明显轻于使用前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 [结论 ]静脉输液前使用注射贴可有效扩张局部血管和局部镇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