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72岁,因发现左上腹部包块1个月,黑便伴头晕乏力2 d于2010年7月15日入院.约1个月前发现左上腹部有一20.0 cm×20.0 cm×25.0 cm大小可活动之包块,未予进一步诊治,后包块进一步增大,偶感左腰腹部隐痛,体重较前下降约3 kg,入院前2 d出现黑便,自感头晕乏力,18年前有胃出血病史.入院体格检查:营养中等,轻度贫血貌,左腹膨隆,可扪及20.0 cm×25.0 cm×30.0 cm包块,质软光滑,有囊性感,可推动,轻压痛,左肾叩击痛(+),右肾叩击痛(-),双输尿管行程无明显压痛.入院后行胃肠镜检查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小肠黏膜弥漫性出血.住院期间给予输血、制酸及保护胃黏膜等治疗后,消化道未见出血.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57岁。2012年9月行CT检查示:左上腹见12.8cm×15.7 cm×18.9 cm囊性分隔状低密度区,CT值1730 Hu,与胰尾部相连,囊壁散发高密度钙化影,另见凸向囊内的多发壁结节,边缘欠光滑,范围约63 mm×25 mm,平扫CT值4130 Hu,与胰尾部相连,囊壁散发高密度钙化影,另见凸向囊内的多发壁结节,边缘欠光滑,范围约63 mm×25 mm,平扫CT值4143 Hu,增强后动脉期CT值5943 Hu,增强后动脉期CT值5962 Hu,静脉期CT值4962 Hu,静脉期CT值4951Hu,延迟期CT值4551Hu,延迟期CT值4550 Hu。其中有一结节呈边缘光滑的乳头状凸向囊内,大小15 mm×7 mm,平扫CT值3850 Hu。其中有一结节呈边缘光滑的乳头状凸向囊内,大小15 mm×7 mm,平扫CT值3848 Hu,增强后动脉期CT值9948 Hu,增强后动脉期CT值99117 Hu,静脉期CT值74117 Hu,静脉期CT值7479 Hu,延迟期CT值5779 Hu,延迟期CT值5773 Hu。增强扫描后囊壁、分隔轻度均匀强化,囊 相似文献
3.
胰腺黏液性囊腺瘤是临床上较少见的疾病之一。我科于2012年11月收治1例,结合相关文献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7岁,以"左上腹部包块伴腹胀不适13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6.4℃,脉博:8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0/80mmHg,左上腹部隆起,肋缘下可触摸约10cm×10cm大小包块,质中等,活动度差,边界清,无压痛包块。CEA,CA19-9正常,大生化正常。彩超:脾增大, 相似文献
4.
阑尾疾病在临床上以急、慢性阑尾炎为主,肿瘤少见,且无特异性症状体征,临床上术前难以确诊,现报告阑尾黏液性囊腺瘤2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胰腺黏液性囊腺瘤在临床较少遇见,我院病理科2011年至今查见胰腺肿瘤性病变152例,仅见黏液性囊腺瘤1例,现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以主述"反复上腹痛5+年,复发加重2个月"于2011年4月入院.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因右下腹反复隐痛就诊。钡剂低张、双重灌肠显示:直肠、结肠正常,末端回肠粘连.阑尾未显影。CT示:右腹回盲部与末端交界处椭圆形囊性病灶,与肠道关系密切。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及其他异常影.10年前外院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7.
超声诊断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一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因右下腹反复隐痛就诊。钡剂低张、双重灌肠显示:直肠、结肠正常,末端回肠粘连,阑尾未显影。CT示:右腹回盲部与末端交界处椭圆形囊性病灶,与肠道关系密切。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及其他异常影。10年前外院明确诊断为急性阑尾炎,保守治疗。超声检查:右下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9岁,因右下腹反复隐痛就诊.钡剂低张、双重灌肠显示:直肠、结肠正常,末端回肠粘连,阑尾未显影.CT示:右腹回盲部与末端交界处椭圆形囊性病灶,与肠道关系密切.盆腔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及其他异常影.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北油田总医院诊治的1例肾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本例肾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上腹部无包块,伴有腹痛,肿瘤直径10 cm。肿瘤包膜完整,与周围很少粘连。切面为囊性(单囊或多囊),充满灰白或灰红色胶胨状液体。光镜下囊壁内侧可见被覆单层黏液柱状上皮,可呈乳头状增生。肾实质内可见肾小球、肾小管萎缩,细胞核无明显异型性和核分裂象。行患侧肾全切除术后随访32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肾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诊断困难。可行患侧肾全切除术,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5岁,患者自2008年12月起月经周期延长,最长3个月,每次肌注黄体酮使月经来潮,经期及经量无明显改变,后于2009年4月B超检查示:左侧附件囊性包块,大小为63.3mm×56.4mm×46.2mm,后服桂枝茯苓胶囊2疗程,定期复查B超,无明显变化。于2009年7月16日复查B超提示:左附件67mm×63mm×44mm液性暗区,壁薄光滑,呈多房性,内见多条分隔光带,透声好,境界清晰。其病程中无腹痛腹胀,无阴道流血流水,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等现象,患者在完善相关检查,并均在正常范围内后,于2009年7月29日行左侧卵巢囊肿剥离术治疗,术中见:子宫正常大小,右侧输卵管正常、右侧卵巢正常,左侧输卵管正常,左侧卵巢见囊肿约50mm×60mm×60mm大小,囊肿为多房性,表面光滑,与周围无黏连,术中剥离后,送病检,病理提示:(左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大小为:40mm×30mm×30mm。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3岁,因腹部渐进性膨隆半年余就诊。查体:腹部膨隆,腹式呼吸消失,腹部可触及一巨大肿块,活动度差,上至剑突,下到盆腔,两侧达腹外侧缘,质韧,轻压痛。B超显示:腹腔内囊性肿物:①黏液性囊肿;②肠系膜囊肿。 相似文献
12.
患者76岁。因绝经36年,不规则阴道出血1个月入院。入院前1个月阴道不规则出血4次,量少、暗红色、无血块、无腹痛,无明显消疲,大小便无改变。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妇检:外阴:已婚经产型;阴道:通畅;宫颈:光滑;子宫:水平位,正常大小,无绝经后萎缩表现。附件:于子宫左前方可触及Φ13cm囊实性肿物,活动尚好,触痛(+)。B超:盆腔囊实性占位。胸片:两肺慢支改变。心电图正常,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正常。E2 <2 0ng/ml(正常值2 7~2 4 5 ) ,P 0 38ng/ml(正常值0 4 8~2 1) ,CA12 570u/ml(正常值1 9~16 2 )。宫腔镜检查见内膜苍白,无…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介绍
病例1,患者,50岁.以自行扪及下腹包块6 d,于2006年1月5日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月经规则,孕3产3.妇科检查:子宫前位,正常大小,子宫左附件可触及一约20 cm×18 cm肿物,表面光滑,无压痛,活动好.B超所见:左附件区可见20 cm×16 cm×15 cm液性暗区,包膜完整,内有分隔.子宫直肠陷窝处可见约30 cm×2.5 cm液性暗区,提示:盆腔囊性占位.肿瘤四项:甲胎蛋白3.83 μg/L;癌胚抗原20.87 μg/L;糖类抗原CA-199 4.62 U/ml;糖类抗原CA-125 18.50 IU/L.初步诊断:盆腔囊性占位(左侧卵巢囊肿). 相似文献
15.
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少见的肿瘤,目前国内外只有少量报道且均为个案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合并卵巢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与预后进行复习,现报道如下:卵巢甲状腺肿类癌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少见的肿瘤,目前国内外只有少量报道且均为个案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 相似文献
16.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以右下腹痛1周,加重1 d就诊。查体:右下腹平脐周处触及一包块,大小约5 cm×5 cm,触痛,表面尚光滑,边界清,能移动。彩超检查:脐周偏右侧可见一大小约55mm×46 mm×41 mm的囊性包块,呈椭圆形,内部呈无回声区,后方回声增强。CDFI:其内未见明显异常血流信号(图1)。超声提示右下腹囊性占位,考虑阑尾囊肿可能。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增强对阑尾黏液囊腺瘤的认识,尽可能提高术前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阑尾黏液性囊腺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19例接受超声检查,2例(5.3%)诊断为阑尾黏液性囊肿;8例接受CT检查,2例(25%)诊断为阑尾黏液囊肿。22例均接受手术治疗,22例术后病理均证实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11例(50%)伴有不同程度的上皮异型增生。结论阑尾黏液性囊腺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及早诊断、及早手术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