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曹瀚明  吴大勇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2):2222-2222
临床应用氟喹诺酮(fluoroquinolone)类药物具有广谱、高效、安全、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随着临床大量的应用,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报道越来越多.为此,本文就氟喹诺酬类药物报道的不良反应以加强临床医生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3.
4.
杨积顺  徐立平 《人民军医》2011,(10):919-920
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疗效显著,且相对于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价格低、药效高等优势,临床应用广泛。但随着近年来该类药物大量应用,其不良反应也在增多。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的统计,喹诺酮类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仅次于头孢菌素类和青霉素类,居各类抗感染药第3位,占所有抗感染药严重不良反应报告的14.1%。现就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合理应用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广谱氟喹诺酮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在国外已广泛用干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文简要介绍氟啶酸(Enox)、氟嗪酸(Ofx)、环丙氟哌酸(Cpfx)、罗氟酸(Lmf)和Temafloxacin(Tmfx)等有代表性的品种近年来的研究和使用情况。概述除厌氧菌外,下呼吸道感染(LRI)主要致病菌中的大多数对喹诺酮类药物表现为中度~高度敏感(见表1),对革兰氏阴性杆菌的作用尤为突出,这对于杆菌性肺炎等难治性医院内感染的治疗十分有利,抗生素后效应(PAE,即细菌在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生长持续受抑制的时间)是近年来用以评价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1962年,萘啶酸成为临床上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由于口服吸收差、副作用多,现已停用。此后又合成了一系列含氟的新喹诺酮类药物,通称为氟喹诺酮类。目前.该类药物批准进入临床应用的约有50种。因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体内分布广、药物浓度高、蛋白结合率低、血半衰期长、使用方便、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及价格便宜等特点,10余年来已成为发展最快的化学合成抗菌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方法:采用中外文献的综述方法。结果: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更趋广泛,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抗菌能力较前3代的同类药物均有所增强。结论: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广、杀菌力强、吸收快、体内分布广、半衰期长,有望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但其所致的心脏、肝脏以及光毒性仍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8.
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一种广谱、强效抗菌剂,因其杀菌谱较广,毒副作用较小。给药方便等原因很快便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并能提高敏感菌所致感染治愈率。降低危重感染的病死率,成为近年国内竞相开发应用热点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并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抽取我院2007年1~12月含氟诺酮类药物的门诊处方1556张,分析处方中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氟喹诺酮类药物应用广泛,其中以左氧氟沙星使用率最高。不合理用药处方346张,占抽查处方22.2%。结论: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应用要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须进一步加强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0.
11.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ADE)以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96例进行分析,对其用药情况、年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96例中用药环节存在不当58例(60.4%),包括不符合适应证或不辨证用药、同一输液瓶续滴未冲洗输液管、超剂量应用和用药次数过多等。正确用药情况下ADR38例(39.6%),其中清热解毒类占44.7%,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占44.7%,补益类占10.5%,一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5%,以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用药不当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容易被临床忽视,需要医生遵循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和用法正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的情况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6年7月~2010年12月收集上报的902例ADR/ADE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及年龄,严重ADR的发生率,ADR/ADE累及系统-器官及主要临床表现,用药途径及诱发ADR/ADE的药品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02例ADR中,有447例(49.6%)是由抗菌药物引起的。其中阿奇霉素是引起ADR的最多的药物(占31.47%),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累及最多的是皮肤。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能确定的有79%,撤药后恢复率达到95%。结论在我院的住院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是ADR发生的最常见的诱因,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注意监测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为临床正确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收到的头孢类抗生素所致10545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药品29种,排前3位的是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唑林。不良反应累及人体的各个系统,比例最高的不良反应为变态反应。结论应关注头孢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及引发的相关因素,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尽量减少临床工作中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收集到的2002~2006年航空工业中心医院277例ADR报告的报表资料,按患者年龄、性别、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反应类型、临床表现等输入计算机,用Excel处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7例ADR中,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1.56;单一用药221例,合并用药56例;因果关系评价为肯定80例,很可能137例,可能50例.怀疑7例,无法评价3例;本人或其家庭有药物过敏史的63例;抗茵及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占73.3%;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52.7%.结论:老年患者应作为临床ADR监测的重点人群;应注意掌握抗感染药物的用药指征,减少不必要的用药及合并用药;中成药的使用应注意慎重用药,特别是静脉用中药注射剂宜单独使用,并注意用药剂量.必须加强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工作,尽可能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维护患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The prevalence of important adverse drug combinations was studied among the 37,367 cases included in the Finnish post-mortem toxicology database during 2000–2006. The new SFINX interaction database (Swedish, Finnish, INteraction X-referencing) was utilised to identify adverse drug combinations. Consequently, the 24 drugs chosen for the study generated 96 two-compound combinations possessing potentially severe interactions. The total number of hits for the combinations found in the post-mortem database was 267, which accounts for approximately 0.71% of all cases. The potential role of adverse drug interaction (ADI) in these cases was evaluated from the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death certificate. The possible ADI cases comprised 23% of all hits and 0.17% of all cases analysed. In cases with a pharmacodynamic mechanism, the most prominent combinations were medicines causing serotonin syndrome or a β1-blocker with verapamil or diltiazem. In cases with a pharmacokinetic mechanism, half of the cases involved digoxin in combination with verapamil. In one third of the possible ADI cases, a forensic pathologist had noted the studied compounds as an underlying or contributing cause of death, although the agents’ specific role in ADIs was rarely recognised. Electronic supplementary material  The online version of this article (doi:) contains supplementary material, which is available to authorized user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与探讨老年葡萄球菌感染肺炎应用去甲万古霉素后血药浓度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葡萄球菌肺炎80例,根据年龄将其分为2组,老年组50例,中青年组30例。给予去甲万古霉素进行静脉滴注,治疗3 d后对其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给药方式与给药剂量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比较调整前后血肌酐水平与血尿素氮水平。结果老年组应用去甲万古霉素后的血药浓度变化与中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给药方式与给药剂量后,血肌酐与血尿氮素水平均趋于稳定。结论老年患者使用去甲万古霉素进行治疗过程中监测血药浓度能够有效指导合理用药,降低药物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欧乃影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预防措施。方法观察2003年10月至2006年7月所作1000例增强扫描者静脉注射欧乃影0.2mL/kg(其量浓度(c)为0.5mol/L)后,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10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其中,非过敏反应3例,轻度过敏反应3例,无中度及重度过敏反应。结论欧乃影在磁共振增强扫描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水溶性碘对比剂副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全身各部位行介入性血管造影13529例次所发生的63例水溶性碘对比剂副反应病例进行严密观察、护理及防治。结果除1例过敏引发喉头水肿者因呼吸困难及原发病较重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随着非离子性对比剂的应用及有效的预防,其副反应发生率可大大降低,一旦发生经过及时护理及抢救均可痊愈。  相似文献   

19.
郭晓莺  李青山  程景明 《武警医学》2012,23(4):299-301,304
目的了解太原市医务人员对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的认知情况,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方法对太原市各类等级12所医院的医务人员共计71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依据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专业、单位级别进行分类比较,了解其对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掌握、认知情况,发现各人群认知情况的差异,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太原市医务人员对ADR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但对于ADR的相关法规及报告制度认知有明显差异。认识度高低与工作年限和职称关系不大,与学历高低成正比,且以药学专业的认知度最高;单位级别越高越重视,与ADR相关的工作越完善。结论加强宣传与培训,普及ADR知识;发挥专业优势作用,做好安全评价工作;提高监测人员业务水平,提升应对ADR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徐学君  程幼苗  徐德琴 《武警医学》2017,28(12):1216-1219
 目的 探讨破伤风抗毒素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以“破伤风抗毒素”“TAT”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01至2016-10收录的有关破伤风抗毒素引起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相关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原患疾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累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过敏史、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检索,破伤风抗毒素致不良反应文献145篇,共158例。不良反应在20~39岁的人群发生最多(58.23%);用药20 min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达43.04%,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89.24%),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46.84%)、过敏反应(39.87%)、血清病(2.53%)。156例好转或痊愈(98.73%),2例死于过敏性休克(1.27%)。结论 临床应警惕破伤风抗毒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