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郭国明  李小秋  李闽云  黄小军  季勇  徐敏 《武警医学》2010,21(10):859-861,865
 目的 观察血透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s)CD62L、CD11a、CD11b、CD54表达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透析膜对上述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为血透组和健康对照组,同时血透组又分为铜仿膜组和聚砜膜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62L、CD11a、CD11b、CD54的表达.结果 血透组中性粒细胞CD11b表达明显升高,CD62L和CD54表达明显降低;透析不久后,可见2透析组CD11b表达明显上调,CD62L和CD54表达下调.透析结束时CD11b、CD62L及CD54恢复透析前水平;CD11a变化不明显;铜仿膜组CD11b表达较聚砜膜组明显上调(P<0.05).结论 维持性血透可影响中性粒细胞的活性,使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发生规律变化,从而影响尿毒症患者的免疫力,可能增加了感染的机会.黏附分子表达与使用的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肾移植受者B淋巴细胞活化与CD11a和CD54表达的关系,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技术动态观测10例肾移植稳定病人和10例排斥反应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CD19、CD11a和CD54的表达。结果显示,术后3天时两组CD19、CD54表达明显高于术前,且排斥前CD19表达明显高于同期稳定组;排斥反应时CD11a由(31.9±12.4)%升至(49.5±20.2)%(P<0.01),抗排斥治疗后则迅速下降。稳定组CD54与CD19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951,P<0.05),排斥组CD19的表达变化较CD11a提前2~4天(γ=0.9806,P<0.05)。研究表明,B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与CD54的表达增加有关,监测CD11a和CD19的表达变化分别有助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人离体外周血白细胞^60Coγ射线照射后24h内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单个核细胞黏附功能与照射剂量间的关系。方法人外周静脉血经0、2、4和6Gy γ射线照射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照后0、6、12和24h不同黏附分子(CD11a、CD11b、CD18、CD29、CD49d、CD54)的表达。用细胞黏附方法测定照后6、12和24h单个核细胞对不同底物的黏附情况。结果粒细胞、单核细胞CD29的表达在照后6h,2和4Gy组升高,在其他时间点各剂量照射组表现为下降;单个核细胞对底物IgG的黏附能力在照后6、12和24h的各个剂量组均表现为增强。结论外周血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和黏附能力与照射剂量具有较好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化疗基础上应用CD3AK细胞治疗中高度恶性淋巴瘤,使CD3AK细胞对肿瘤的攻击和杀伤力增强,激活体内的T细胞释放更多的白细胞介素Ⅱ和细胞毒作用,加强血中巨噬细胞的吞噬肿瘤细胞的能力,提高病人整体的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本文研究66例恶性淋巴瘤病人,CD3AK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为72.7%,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认为:在化疗基础上应用生物免疫CD3AK细胞治疗后的CR率和中位生存期显著延长。  相似文献   

5.
何兴状  吴应轩  牟辉 《西南军医》2010,12(5):828-830
目的研究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基因重排和预后。方法按照2005年WHO—EORTC分类中明确限定的SPTCL的诊断标准,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SPTCL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T细胞受体(TCR)基因克隆性重排以及预后情况,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组织学上在皮下异型淋巴样细胞围绕单个脂肪细胞形成特征性的花边样结构。免疫组化肿瘤细胞表达:CD3、CD5、CD8、CD45RO、GranzymeB、TLA-1,不表述CD20、CD30、CD79a、CD56、PcK,TCR基因重排示:TCR3t基因重排JVI(-),JVⅡ(-);TCRβ基因重排JD1(+),JD2(-)支持为dBT细胞起源的淋巴瘤,患儿随访8个月内完全缓解。结论SPTCL是一种罕见的起源于α/β型T细胞的细胞毒性皮肤淋巴瘤,该肿瘤为惰性T细胞淋巴瘤,其病程迁延反复,早期治疗预后良好,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对SPTCL的准确诊断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P-选择素(CD62p)和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CD54)与继发性损伤的关系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Feeney动物模型,将Wislar大鼠分成假手术组、损伤对照组和HBO治疗组。在脑外伤后1、6、2448、72h5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分3组,共15组,每组6只,应用FACScan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脑组织标本内CD62p的表达和CD54的阳性细胞数量。结果外伤后6hCD62p和CD54的表达升高(P〈0.05),伤后48h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HBO可明显降低CD62p和CD54的表达,HBO治疗组在脑外伤6h后各个时间点两种粘附分子的表达均低于损伤对照组。结论CD62p和CD54在脑外伤后的继发性损伤中起重要作用,HBO治疗可抑制脑外伤后脑组织CD62p和CD54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探讨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和为实验治疗提供动物模型。方法采用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术中新鲜组织块植入裸小鼠肝实质内,观察原位移植成瘤率和移植瘤的侵袭、转移,并进行形态学(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血清学(AFP、乙型肝炎HBsAg、LDH)、染色体核型和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在裸小鼠体内建成了一株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原位移植模型(命名为HLBL-0102)。移植瘤的病理组织学为肝原发性(非霍奇金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19、CD20、CIN5RO、CD79a阳性,CD3、CD7阴性,血清学AFP阴性,HBsAg、HBsAb、HBeAb及HBcAb均为阳性,LDH 1267.5U/L。染色体众数范围55-59条;移植瘤细胞DI值1.57~1.61,均为异倍体。目前该瘤株在裸鼠体内生长3年,已经传至37代,共移植裸鼠283只;肿瘤的移植生长率和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在裸鼠肝内自主侵袭性生长,瘤细胞侵入并破坏临近肝组织和门脉区内胆管及静脉.无其他组织、器官侵犯及远处淋巴结累及。原位移植瘤组织经病理学和超微结构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测定及染色体核型的分析,结果表明与来源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细胞相一致。结论HLBL-0102是首次建立成功的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裸鼠原位移植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过程,为研究肝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生物学和实验治疗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胸腺肽配合化疗治疗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胸腺肽配合化疗治疗 2 5例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及对免疫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测定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完全缓解 1 0例 ,部分缓解 1 5例 ,有效率 1 0 0 % ,治疗前后测定CD+ 3 ,CD+ 4,CD+ 4/CD+ 8比值、NK细胞活性均明显高于治疗前 (P <0 .0 5 )。结论 胸腺肽可提高恶性淋巴瘤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肿瘤缓解率高 ,毒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小鼠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CD62L表达的变化及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63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1、3、5d组,HBO1、3、5d组,手术1、3、5d组,共9组,每组7只。应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各组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CD62L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1d组CD11a/CD1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期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3d组CD11b/CD18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期手术组(P〈0.05);缺血再灌注1、3、5d组CD62L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期手术组(P〈0.05)。经HBO处理后,HBO1、3、5d组CD11a/CD18表达水平与同期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BO 3d组CD11b/CD18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同期缺血再灌注组(P〈0.05),但是仍显著高于同期手术组(P〈0.05);HBO 5d组CD62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同期缺血再灌注组(P〈0.05),与同期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粘附分子CD11a/CD18、CD11b/CD18表达升高,CD62L表达降低;HBO治疗对缺血再灌注后CD11a/CD18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可抑制缺血再灌注后CD11b/CD18的表达,缩短CD62L表达降低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D133+ U87人脑胶质瘤干细胞放射敏感性及DNA双链断裂损伤修复的情况。 方法 选择人脑胶质瘤U87细胞系,采用免疫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出CD133+、CD133-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研究细胞的放射敏感性;采用中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4 Gy X射线垂直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DNA双链断裂;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时间点磷酸化组蛋白H2AX(γ-H2AX)荧光灶、Rad51(一种同源重组修复蛋白)荧光灶的表达。 结果 假照射条件下,CD133+细胞克隆的形成率明显高于CD133-细胞(t=3.66,P < 0.01);CD133+细胞经4 Gy照射后的克隆形成率无明显变化(t=0.71,P > 0.05),而CD133-细胞经4 Gy照射后的克隆形成率下降(t=2.91,P < 0.05)。4 Gy照射后0.5 h,CD133+、CD133-细胞间尾力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P > 0.05),照射后6、24 h,CD133+细胞尾力距下降程度大于CD133-细胞(t=5.31和8.09,P < 0.01);照射后0.5、6 h,CD133+、CD133-细胞间γ-H2AX灶的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2和0.99,P > 0.05),照射后24 h,CD133+细胞的γ-H2AX灶的表达率下降程度大于CD133-细胞(t=4.99,P < 0.01);照射后0.5 h,CD133+、CD133-细胞间Rad51灶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2,P > 0.05),照射后6、24 h,CD133-细胞的Rad51灶的表达率与CD133+细胞相比明显下降(t=22.88和12.43,P < 0.01),而CD133+细胞无明显变化。 结论 CD133+ U87人脑胶质瘤干细胞具有放射抵抗性,可能与其照射后DNA双链的断裂修复能力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12月43例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1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22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21例(95.5%),对照组有效13例(61.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有效改善 LC 后胃肠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状态,疗效满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据中医病证运用中药抗肿瘤制剂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介入组和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两组各12例。两组患者按照中医病证,区域灌注榄香烯、华蟾素、艾迪注射液1~2种;灌注药物与碘化油充分混合后栓塞肿瘤血管。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同时区域灌注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奥沙利铂1~2种。结果:中药介入组CR+PR6例,有效率50.0%;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CR+PR5例,有效率41.7%(P>0.05)。介入治疗后出现肝功能下降两组各5例;出现轻度骨髓抑制分别为,中药介入组1例,中药联合化疗介入组3例。结论:中药抗肿瘤制剂辨证用于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内生场热疗联合腹腔顺铂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我科2007年5月~2009年10月确诊的130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65例,比较热疗联合腹腔顺铂灌注化疗与单纯腹腔顺铂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70.8%,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43.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率73.8%,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率46.2%,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130例患者都顺利完成治疗,治疗组中有21例出现Ⅰ度皮肤灼伤,3例出现浅Ⅱ度烫伤,经处理恢复良好。结论内生场热疗联合腹腔顺铂灌注化疗能提高对恶性腹腔积液的疗效,是恶性腹腔积液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做好护理工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泛发性白癜风的疗效,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将76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30例进行NB-UVB照射,治疗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疗程均为5周。结果治疗组痊愈率为21.74%,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痊愈率为13.33%,总有效率为60%。治疗组痊愈率与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法的痊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内服配合NB-UVB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CO2激光、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中药内服联合治疗(简称三联疗法)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将168例尖锐湿疣患者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5例采用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83采用CO2激光联合中药内服方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和6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91.4%和3.5%。对照组的治愈率和6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67.8%和11.9%。观察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尖锐湿疣,能明显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康复口服液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10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白细胞减少且低于4×109/L。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服用康复口服液;对照组40例,服十一味参芪片。比较2组疗效。结果:康复口服液治疗21 d后,白细胞有明显增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0%,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康复口服液对放化疗中出现的白细胞减少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8F-FDG符合探测正电子显像(SPECT/PET)在恶性淋巴瘤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9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67例患者共102次18F-FDGSPECT/PET显像结果。霍奇金淋巴瘤患者9例,1例治疗前行SPECT/PET显像,8例为治疗中、后行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58例,16例治疗前SPECT/PCT显像,9例治疗前、后均进行SPECT/PET检查,33例治疗后显像。结果 9例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治疗前阳性显像1例,化疗中和(或)放疗后SPECT/PET显像共8例,其中5例完全缓解,1例未见明显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进展。5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25例治疗前患者中的SPECT/PET显像24例为阳性(96.0%)。42例接受治疗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包括9例治疗前后均行检查患者),其中16例SPECT/PET显像为完全缓解(38.09%),10例部分缓解(23.81%),9例病灶有进展(21.43%),7例缓解后又复发(16.67%)。结论 18F-FDGSPECT/PET在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分期与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HP阳性痞满证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确诊为HP阳性痞满证伴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层随机方法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6例)、黛力新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中西医治疗组用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黛力新治疗组用黛力新、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对照组用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总疗程6周,治疗结束后复查HP根除情况,观察临床疗效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改善程度。结果中西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黛力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11%,按照痊愈、显效、有效、无效的疗效分层比较,中西医、黛力新治疗两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均〈0.05;中西医组及黛力新治疗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组及黛力新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黛力新治疗组HP根除率为88.89%,对照组HP根除率为86.11%,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多潘立酮、根除HP治疗HP阳性痞满证伴抑郁症的疗效较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病灶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将32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有残留病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7例和试验组15例.对照组术后行调强放疗,试验组行术后调强放疗的同时FI服替莫唑胺化疗(75mg·m^-2·d-1),疗程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3.3%(11/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3.5%(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毒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同期化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残留病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