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大鼠急性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右美托咪啶组(Dex组)、右美托咪啶+育亨宾组(Dex+Yoh组),每组8只。IR组制备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模型。Dex组通过尾静脉以5μg/(kg·h)的速度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1h,余同IR组。Dex+Yoh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前10min,静脉注射育亨宾1mg/kg,其余同Dex组。分别测定血清AST、ALT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细胞介素-6(IL-6)浓度,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光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血AST、ALT、TN-α、IL-6,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增加,SOD水平下降(P〈0.05);与IR组比较,Dex组血AST、ALT、TNF-α、IL-6下降(P〈0.05),肝组织SOD水平升高,MDA水平下降(P〈0.05),Dex+Yoh组无显著变化(P〉0.05);形态学上,病理损伤程度与生化指标相符合。结论右美托咪啶能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是激活d,肾上腺素受体,抑制氧自由基反应和炎性因子的释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红素氧合酶-1(HO-1)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HO-1的诱导剂钴原卟啉(CoPP)和抑制剂锌原卟啉(ZnPP)分别进行干预处理后,建立大鼠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大鼠再灌注后心肌形态变化;检测血红素氧合酶-1基因在大鼠心肌的表达情况;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再灌注前使用CoPP进行预处理,可以诱导HO-1蛋白的表达上调。HO-1蛋白表达上调可以减少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坏死,提高心肌组织中SOD含量并降低MDA的含量。结论CoPP诱导的HO-1过表达可以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坏死,从而减轻心肌的再灌注损伤,其主要机制与抗氧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后HO - 1表达的变化和意义.方法:以36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即:假手术组(S)、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氯高铁血红素组(I/R+H).所有动物麻醉后分离腹主动脉,I/R组和I/R+H组自肾动脉下夹闭腹主动脉40 min,松开后关腹;S组除不夹闭腹主动脉外,其余步骤相同.I/R+H组于开放主动脉时,自腹腔注射氯高铁血红素100 mg/kg.术后24 h取第1腰椎(L1)脊髓标本作HO - 1免疫组化检测;处死动物前,根据Tarlov 评分测定后肢神经功能状况.结果:正常大鼠脊髓组织极弱地表达HO - 1,脊髓缺血再灌注后HO - 1表达增加,HO - 1诱导剂氯高铁血红素可以显著增加缺血再灌注后脊髓组织HO - 1的表达,提高大鼠Tarlov 评分,改善后肢神经功能状况.结论:HO - 1表达增加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尾静脉注射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human placenta-mesenchymal stem cell conditional medium,MSCs-CM)对急性缺血再灌注肾损伤(acute ren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的修复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n=30)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IR组)和治疗组(IR+MSCs组),每组10只。制备大鼠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建模24h后以尾静脉注射MSCs条件培养基,并连续跟踪4d监测血清及尿液的肌酐含量,随后取肾脏组织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染色检查观察肾脏损伤及修复状况;经2',7'-二氯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法检测肾组织内活性氧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肾脏组织内血红素氧化酶1(heme oxygenase-1,HO-1)及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APDH quinineoxidoreductase-1,NQO-1)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尿肌酐含量相对于空白正常组明显升高,出现肾损伤;而治疗组大鼠的血、尿肌酐含量与IR组相比有明显改善且与Sham组指标相似;PAS染色观察显示,模型组大鼠存在肾小管损伤,而治疗组大鼠肾小管损伤明显轻于模型组;Western blot分析显示治疗组细胞抗氧化标志物NQO-1和HO-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MSCs-CM经尾静脉移植后,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其修复肾脏损伤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对肾脏CD44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48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4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只分离肾动脉不夹闭;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组(I/R1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1h;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组(I/R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4h;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组(I/R24h组),双肾缺血60min再灌注24h。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抽血检测血清CD44含量,光镜观察肾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脏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光镜观察sham组肾组织肾小球较多,肾小管结构完整。I/R各组肾小球毛细血管扩张、淤血,部分肾小球纤维化,体积缩小,大量肾小管细胞水肿、变性,宫腔缩小,部分肾小管腔闭合。其中以I/R4h组形态学改变最明显。I/R各组血清CD44含量分别为(0.88±0.03)ng/ml、(10.22±3.01)ng/ml、(40.12±6.59)ng/ml、(8.12±1.59)ng/ml,肾组织表达分别为0.41±0.024、14.35±5.262、36.357±8.774、10.317±3.726,各组表达均较sham组升高,但是I/R4h组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后CD44表达增加,再灌注4h达到峰值,24h开始回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肾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对P -selec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肾脏缺血模型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组 ) ,缺血再灌注组 (IR组 ) ,预处理组 (IPC组 ) ,于再灌注 2 4h检测大鼠血肌酐 (Scr)、尿素氮 (BUN)、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学改变 ,免疫组化检查肾细胞P -选择素 (P -selectin)表达。结果 :①血Scr、BUN、MDA :IPC组明显低于IR组 (P <0 .0 5 ) ;②血SOD :IPC组明显高于IR组 (P <0 .0 5 ) ;③形态学 :IR组可见大量肾小管坏死 ,超微结构不可逆性改变 ,IPC组肾小管坏死较少 ,超微结构可逆性改变 ;④P -selectin :IPC组肾脏P -selectin表达水平低于IR组。结论 :缺血预处理减轻肾脏缺血 /再灌注损害的机制可能是降低P -selectin在肾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散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双侧肾动脉夹闭45min,再灌注24h,造成大鼠缺血再灌注肾脏损伤模型。分别测定加味生脉散治疗组、病理模型组、假手术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组织中髓过氧物酶(MPO)和丙二醛(MDA)浓度,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病理模型组相比,加味生脉散治疗组的缺血再灌注大鼠血尿素氮下降42.8%(P=0.024),血清肌酐下降55.9%(P=0.011);肾脏组织MPO及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减轻(P<0.05)。结论:加味生脉散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脏损伤,其机制与降低缺血再灌注有关的自由基损伤和炎性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R血氧水平依赖成像(blood oxygen level-dependent,BOLD)对兔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健康新西兰大白兔30只,完全随机分成IR 1 ~3组,建立左肾缺血再灌注模型,3组左肾动脉夹闭时间分别为40、60、80 min,夹闭后松开动脉夹均再灌注48 h.分别于IRI前后行双肾MR冠状位%wI及BOLD扫描,检查完成后立即取左肾行病理学检查.分别测量双肾肾皮质(cortex,C)层、外髓(outer medulla,OM)层的R2*值,再将左肾与右肾相同区域的R2*值做比值(rR2*),并计算IRI前后左右肾rR2*的差值(△rR2*).IRI前后IR1~3组每组组内兔肾C层和OM层△rR2*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IR 1~3组C层和OM层△rR2*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 肾IRI后,IR 1 ~3组OM层△rR2*分别为0.27 ±0.04、0.47 ±0.01、0.49±0.01.IR 2、3组OM层△rR2*明显高于IR 1组(P<0.01),而IR 2组OM层△rR2*与IR 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 1~3组C层△rR2*分别为0.12±0.02、0.10 ±0.02、0.11±0.0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OM层△rR2*均高于C层(P<0.05).结论 肾脏缺血时间越长,再灌注后损伤越重;肾脏缺血时间超过60 min后,肾脏IRI的程度已经达到最大程度.BOLD通过无创地检测肾脏外髓质血氧水平,能间接地反映肾脏IRI随缺血时间变化的趋势特点,有助于肾脏IRI的检出.  相似文献   

9.
P38MAPK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38MAPK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肾脏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夹闭肾动脉制遣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静脉注射P38MAPK抑制剂阻断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测量其对肾功能及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结果:肾脏和血浆中TNF—α和IL-β含量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肾功能损伤也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加重。应用P38MAPK抑制剂可显著降低TNF-α和IL-β含量,对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肾功能损伤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P38MAPK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致炎因子的产生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大鼠肾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活体亲属供肾者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01至2017-12择期亲属供肾术者4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和对照组,各20例。右美托咪啶组供肾者麻醉诱导前10~15 min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啶1 μg/kg,继以0.5 μg/(kg·h)维持,手术结束前30 min停药;对照组供肾者按右美托咪啶组静脉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于麻醉诱导前(T1)、术毕即刻(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采血检测TNFα、IL-6和IL-10的浓度。监测术前、术后24 h及48 h血清尿素氮(BUN)及肌酐(Cr)浓度。结果 右美托咪啶组较对照组术后24 h和48 h血清BUN[24 h, (6.41±1.23) mmol/L vs (9.24±1.25) mmol/L; 48 h, (6.62±1.30) mmol/L vs (8.41±2.4) mmol/L]和Cr[24 h, (98.2±4.7) μmol/L vs (111.4±5.1) μmol/L; 48 h, (104.4±6.2) μmol/L vs (119.5±8.2) μmol/L]明显降低(P<0.05)。T2-T4时右美托咪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NF-α和IL-6浓度均明显降低,而IL-10的浓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 一定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对活体亲属供肾者手术后早期具有肾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一氧化碳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在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中一氧化碳表达的变化 ,探讨其在失重时肺组织损伤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 ,分为悬吊 7d和 2 1d及相应对照 4组 ,每组 10只健康雄性 SD大鼠 ,共 4 0只大鼠。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 (HO- 1) m RNA表达情况。 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 ,7d尾悬吊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 HO- 1m 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 ,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 ,2 1d悬吊组模拟失重大鼠肺组织 HO- 1m RNA表达水平仍显著增高 (P<0 .0 1)。 结论 在模拟失重条件下肺组织一氧化碳的表达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2.
血红素加氧酶-1(HO-1)作为哺乳动物降解血红素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主要降解产物——一氧化碳(CO)、自由铁(Fe2+)和胆绿素——在促进细胞生存、细胞内物质循环及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既往研究提示血红素-HO-1通路是决定急性肾损伤(AKI)易感性及严重性的重要内在因素。诱导HO-1表达能够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严重程度,而抑制HO-1的表达会加重IRI。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HO-1在AKI诱导保护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便深入认识HO-1在AKI治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丹参及β-七叶皂甙钠减轻大鼠烫伤后氧自由基损害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为临床治疗烧伤后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Injury,AR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制作30%TBSA Ⅲ度大鼠烫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盐水组(M)、丹参组(S)、β-七叶皂甙钠组(A)及联合组(C,丹参+β-七叶皂甙钠),另设假烫对照组(N),每组8 只.烫伤后24h取外周血测白细胞粘附聚集(LAA),取肾组织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肾组织含水量(WCT).结果:丹参组、β-七叶皂甙钠组及联合组外周血LAA、肾组织MDA及WCT明显低于盐水组,联合组最低;SOD含量明显高于盐水组,联合组最高.结论:丹参及β-七叶皂甙钠通过减轻中性粒细胞(PMN)在肾内的聚集、粘附,减少肾组织内氧自由基的含量,提高抗氧化剂SOD的水平及减少肾含水量等机制,对烧伤后ARI有一定防治作用,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P600125-JNK特异性抑制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的保护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230~250g,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JNK抑制剂SP600125组(SP组),每组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30min、24h和72h3个亚组,每亚组6只动物。采用4-VO法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三组于缺血前30min侧脑室注射DMSO,DMSO及JNK抑制剂SP600125(溶媒采用DMSO),容积均为10μl;脑缺血再灌注后30min、24h、72h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时间点海马CA1区Bcl-2和Bax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量,TUNEL法检测CA1区凋亡细胞。结果缺血再灌注使海马CA1区Bcl-2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增加,再灌注24h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至高峰(P〈0.01),再灌注24~72h可见阳性锥体细胞数目表达减少(P〈0.05)。其中SP组Bcl-2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多于IR组(P〈0.05),而Bax阳性锥体细胞数目显著小于IR组(P〈0.05)。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数目SP组高于IR组(P〈0.01),凋亡细胞数目低于IR组(P〈0.01)。结论 SP600125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as介导细胞凋亡上游Fas mRNA表达和下游Caspase3活性在鼠肝缺血再灌注(IschemicReperfusion,IR)损伤中的变化及缺血预处理(IschemiaPreconditioning,IP)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IR组、IP组及假手术组(S)组。检测再灌注术后3h血清AST,ALT水平、肝组织Fas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肝细胞凋亡指数(ApoptosisIndex,AI)和电镜下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血清AST,ALT改变:IP组和IR组较S组显著升高(P<001),其中IR组升高最明显,与I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肝组织Fas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IR组和IP组较S组明显升高(P<0.01),IR组最明显,与IP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而3组IR前各指标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3)肝细胞AI与Fas mRNA表达、Caspase3活性均呈正相关,S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IR组和IP组AI差异有显著性(P<0.01)。(4)电镜IR组超微结构破坏明显,IP组相对较轻,S组基本正常。结论IR损伤可增强Fas mRNA表达、激活Caspase3活性,共同促进肝细胞凋亡,从而加重肝脏损害,IP可明显减轻肝脏IR损伤,机制之一是下调Fas介导细胞凋亡上游Fas mRNA表达和下游Caspase3活性来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鼠小肠缺血时间与大鼠高迁移率簇蛋白1(HMGB1)水平的相关性,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用成年雄性SD大鼠,建立小肠缺血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6)、缺血15、30、45、60、75min组(各组n=12)。检测各组复灌6h时血清及小肠组织内HMGB1水平,检测小肠上皮损伤程度,记录1周存活情况。结果:大鼠缺血前有少量HMGB1表达,随着小肠缺血时间的延长,小肠组织和血清中HMGB1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小肠损伤程度相关。缺血时间≤45min,大鼠1周存活率为100%,缺血时间达到60min时,大鼠1周存活率为67%。结论: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致大鼠HMGB1水平显著增高,HMGB1水平与缺血时间及肠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