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院前急救的诊治方法及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院前急救组(A组)48例,自行来院就诊患者为对照组(B组)64例,对照两组有效救治时间、治疗效果及病死率。结果A组从发病到救治的时间显著早于B组[(13.46±2.13)min比(62.5±6.21)min,P〈0.05]。A组治疗1h后有效率优于B组,为93%比7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24h内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为1.98%比4.23%,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急救可较早改善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阻止病情恶化,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2008-10~2010-l0收治的终末期肾衰患者因高血压引起急性左心衰患者22例的护理经验。结果:经过有效的救治、护理措施之后,15例的急性左心衰竭显著控制,7例采取及时的血液透析,仅1例由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高血压并发急性左心衰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病例 :患者陈某 ,女 ,5 4岁 ,因反复右上腹痛 2 + 年入院。继往无特殊病史提供。入院后确诊为结石性胆囊炎。术前常规检查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入院后第四天 (术前一天有感冒症状 )在全麻下行LC术。二氧化碳建立气腹 ,压力约 1.8Kpa(非恒定压力气腹机 ) ,胆囊三角区水肿 ,脂肪较厚 ,解剖较困难。手术进行约 3 0分钟时 ,麻醉提示血压有所偏低 ,嘱加快输液量。约 10分钟后呼吸道痰增多 ,吸出痰液粘稠 ,且痰液逐渐增多 ,变稀 ,泡沫样 ,氧饱和度下降至 90 % ,双肺部出现散在中量湿性罗音。降低气腹压力 ,同时给予西地兰 0 .2…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左心衰发生的原因及最佳治疗方式。方法:对本院2005-01~2010-08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急性左心衰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病人经积极抢救,严密观察,紧急手术,及时挽救了母儿生命,无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结论:重视产前检查,加强预防,及早发生心衰的早期表现,心衰一经改善,应立即手术,也可一边控制心衰,一边手术。  相似文献   

5.
6.
2001年4月~2003年5月,我院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术5例,其中2例术中发生急性左心衰伴肺水肿。现报告如下:病例1 男,56岁,血液透析1年,体重51kg,心电图、胸片正常。术前1d血液透析后体重为495kg。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前血压170/100mmHg,手术顺利,开放移植肾血管后血压降至126/90mm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特点。方法对44例血液透析中并发的急性左心衰竭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高血压、容量负荷过重是急性左心衰的主要原因,肺部感染是加重急性左心衰的重要因素,也是急性左心衰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实行单纯超滤或改为床旁血液滤过,35例心衰得以纠正,8例死亡。结论调整透析方法、增加超滤脱水是治疗血透中并发急性左心衰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硝普钠对血压不同情况下急性左心衰的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所需的硝普钠剂量。方法:以40例急性左心衰病人为观察对象,入院即刻分别测其血压与中心静脉压,据以上测得的结果调整硝普钠滴数。结果:40例病人的临床症状随着中心静脉压降低而改善,其中血压高的病人随着中心静脉压的降低血压亦随之降低;而血压低的病人随着中心静脉压的降低血压略有升高。以上病人用硝普钠剂量都较大,平均260ug/min。结论:硝普钠作为一种血管扩张剂,急性左心衰时,无论血压高低皆能改善其临床症状,大剂量硝普钠是安全的,但应据病人的血压,症状来调整剂量,遵循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9.
血液透析间期急性左心衰竭救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透析疗法替代了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 ,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是抢救慢性肾功衰竭最有效措施之一。在透析间期常发生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 ,如不及时抢救或处理不当 ,可危及病人生命。现将我院救治的血液透析间期发生的急性左心衰竭 例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一般资料 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自 1992~ 2 0 0 1年收治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期患者 5 2 2例预持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根据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血液透析间期发生急性左心衰竭 72例 ,发生率为 13 8% ,其中男 42例 ,女 3 0例 ,年龄 16~ 89岁 ,平均年龄 5 1岁。原发病 :肾…  相似文献   

10.
尼玛卓玛 《武警医学》2012,23(3):252-253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是妊娠期所特有的疾病,即以往所说的妊娠中毒症、先兆子痫等,多数发生在妊娠20周与产后2周,约占所有孕产妇的5%。我科收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1生,36岁,为移居高原汉族,孕3产2。主因停经9个月,心慌气短伴咳嗽7d,下腹疼痛4h,于2007—07—24日1:30人院。入院前7d开始出现咳嗽,咳出粉红色泡沫痰、心慌气短,未做特殊处理。入院见急性病容,口唇发绀,  相似文献   

11.
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急性左心衰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玲梅  喻丽华  高恩香 《武警医学》2008,19(11):1006-1008
 目的 评价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BiPAP)救治急性左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2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在常规药物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联用BiPAP呼吸机面罩正压通气治疗,测定动脉血pH、PaO2、PaCO2,观察血压、心率、呼吸及临床症状,并进行相关分析.同时与4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相对照.结果 治疗组呼吸、心率、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H、PaO2、PaCO2和BE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显效率为47.6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同时应用呼吸机结合常规药物治疗较之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联合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护理经验。 方法对2例经PCI联合ECMO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术中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术后转入ICU后呼吸道的情况、液体管理效果、ECMO参数、镇静镇痛管理效果、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参数(pulse indicating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 monitoring,PICCO)进行综合分析,制订专业化、精细化的护理方案。 结果2例患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92~103 h后按计划撤除ECMO,163~214 h后拔除人工气道。2例患者病情好转后分别在入住ICU第27天、第34天转出ICU继续治疗。 结论采用精细化液体管理策略是维护左心功能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障。撤除ECMO后,加强PICCO指标监测是进行镇静唤醒、早期活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左房内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研究.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44例冠心病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DHF组)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E峰、A峰及E/A比值,并与30例冠心病心功能正常者(对照组)比较.结果DHF组左房内径(33.5±4.5)mm较对照组(28.4±4.4)mm显著增加(P<0.01),左房内径扩大者(>30 mm)36例,占80.0%.DHF组中,E/A>1(伪正常化)患者LAD(35.93±9.78)mm较E/A<值的增加和降低与NYHA心功能分级相关性不明显,左房扩大程度与心功能分级相关性不明显.结论DHF患者存在左房扩大,左房扩大是舒张性心功能不全的病情发展标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拔管后采用无创正压通气( NIPPV)序贯治疗的时机。方法抽选我院60例先行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治疗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待病情有所控制后,分别以患者自主呼吸试验时间(30 min、2 h和24 h)为气管拔管时机,开始NIPPV序贯治疗,比较各时间点NIPPV序贯治疗后的脱机成功率。结果3组气管插管前MAP、RR、HR、pH以及PaO2、PaCO2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30 min组、2 h组和24 h组脱机成功率分别为10%、80%、85%,2 h组和24 h组脱机成功率与30 min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2 h组和24 h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当自主呼吸试验时间﹥2 h时,即可拔管予以NIPPV序贯治疗,脱机成功率高,并且不增加48 h再插管率,值得临床推广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漂浮导管技术应用于急性心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指导意义。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12月入住我科ICU的75例急性心衰患者中35例患者在漂浮导管监测下给予常规心衰治疗,另40例患者未予漂浮导管监测下给予经验性常规心衰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病情缓解时间。结果 35例在漂浮导管监测指导下治疗的患者较未予漂浮导管监测治疗的患者病情缓解时间短、心衰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结论漂浮导管技术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朱海东 《武警医学》2013,24(1):13-15
 目的 通过与多巴酚丁胺比较,观察小剂量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有效性。方法 对26例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使用了左西孟旦,25例患者使用多巴酚丁胺作为对照组,观察用药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困难程度评分、LVEF、SV、BNP和生化指标。结果 两组用药前后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用药后24 h呼吸困难程度评分降低,LVEF、SV升高、BNP浓度下降,与用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停药后24 h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推荐使用小剂量左西孟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大剂量重组人B型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治疗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50例急性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n=23)和大剂量组(n=27)。按照1.5 μg/kg的负荷剂量静脉注射后,小剂量组以0.01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48~72 h,大剂量组以0.03 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之后以0.015 μg /(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48 h。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尿量、血肌酐、NT-proBNP的变化值、30 d的病死率和再入院率。结果 大剂量组患者在24 h、48 h症状改善、尿量的增加和NT-proBNP的变化值方面优于小剂量组(P<0.05),而7 d症状改善、血肌酐变化值、30 d病死率和再入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剂量rhBNP可以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增加尿量,降低NT-proBNP,但对肾功能、病死率、再住院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床旁血液超滤治疗作用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英俊  宋冬林 《武警医学》2008,19(6):514-517
 目的 评价床旁血液超滤治疗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将106例急性左心衰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超滤组,所有患者入院时均监测心率、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检测肾功能、动脉血气.入院24 h内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记录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出院前再次检测心脏彩超.结果 基线超滤组收缩压、舒张压和中心静脉压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或P<0.05),PaO2超滤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超滤组BUN、Cr高于常规组(P<0.01).症状缓解时两组肾功能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心脏彩超显示超滤组LVESD、LVEDD明显高于常规组(P<0.01),而EF(%)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超滤组症状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在出院时心脏彩超显示超滤组LVESD、LVEDD、EF两组无明显差异,两组的住院死亡人数无差异,但超滤组可以明显减少住院时间(P<0.05).结论 床旁血液超滤治疗在抢救急性左心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重症患者中较常规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9.
PURPOSE: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quantifying left ventricular (LV) internal flow as a measure of dyssynchrony using standard cine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 imag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MR images were obtained from 10 healthy controls and 10 patients with dyssynchronous heart failure (class III/IV, LV ejection fraction <35%, pattern seen in an electrocardiogram QRS duration > 150 msec). The LV volume was reconstructed and divided into 16 regions. Internal flow was defined as the sum of the regional volume changes minus the global volume change during each time step in the cardiac cycle. Internal flow fraction (IFF) was defined as the total internal flow as a percentage of stroke volume during systole (IFF(systole)), diastole (IFF(diastole)), or the whole cycle (IFF(whole)). RESULTS: IFF(whol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patients (9.9 +/- 5.0% vs. 1.5 +/- 0.5% in the controls, P < 0.001). An IFF(whole) threshold of 4% discriminated between patients and controls with 90% sensitivity and 100% specificity. IFF(diastole) (2.3 +/- 0.8%) was greater than IFF(systole) (0.8 +/- 0.5%) in the normal controls (P < 0.001) while the patients had similar IFF(diastole) (7.8 +/- 4.2%) and IFF(systole) (12.0 +/- 7.8%). CONCLUSION: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flow fraction can be quantified from standard CMR images. In this preliminary study, Left ventricular internal flow fraction discriminated patients with dyssynchronous heart failure from normal controls with 95% accura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