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60例慢性丙型肝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pegα-2α-IFN135μg皮下注射,每周1次,联合利巴韦林1000~1200mg/d治疗;对照组给予α-2b干扰素300MIU,每周3次,利巴韦林使用量同治疗组,疗程24周。治疗期间1、2、4、6、8、12周,之后每4周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24周,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的生化指标,血常规,肾功,HCV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期间两组血清生理指标复常率,治疗终点应答率,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持续治疗的应答率分别为36.7%和63.3%有显著差异。结论Pegα-2α-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能够提高持续治疗应答率,完全性好,可提高慢性丙型肝炎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解放军302医院2007年~2010年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共51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此51例患者均采取了起始剂量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90 μg,皮下注射,1次/周,利巴韦林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利巴韦林(RBV)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科收治的85例CH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PEG-IFNα-2a联合RBV治疗,观察组43例在此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病毒学应答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基因Ⅰ型快速病毒学应答率(PVR)(6.5%vs 6.9%)、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VR)(61.3%vs 62.1%)、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48.4%vs 51.7%)及非基因Ⅰ型PVR(8.3%vs 15.4%)、EVR(75.0%vs 76.9%)、SVR(66.7%vs69.2%)组间比较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12 w时,观察组AST及TBIL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 w至治疗结束后24 w,观察组ALT、AST、TBIL及GGT恢复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PEG-IFNα-2a、利巴韦林联合熊去氧胆酸可显著改善患者肝功能指标,促进肝功能恢复,安全可靠,但对病毒学应答指标没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球艾滋病病毒的蔓延,慢性丙型肝炎病毒的增多,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已经成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慢性丙型肝炎的病毒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易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干扰素是目前治疗慢性丙肝最有效的药物,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目前已成为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李本辉  李冰 《人民军医》2013,(12):1452-1453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隐匿性、持续性、进展性疾病,每年新发感染300万~400万例,慢性化率高达75%~85%;感染25~30年后发展为肝硬化的比例5%~25%;肝硬化患者肝癌年发生率1%~7%。因此,及早发现并给予有效地抗HCV治疗是治疗丙型肝炎的关键。目前,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为治疗丙型肝炎的标准方案。近年来,对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药物及使用人群均有较多研究。现就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丙肝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巴中市中心医院感染病分院收治的失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2周进行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HCVⅠ型48周,HCVⅡ型24周)。比较患者脾切除术前、术后12周、治疗后第24周血常规、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及Child-Pugh评分情况;比较HCVⅠ型和HCVⅡ型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应答情况,以及随访24周时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白细胞、血小板在脾切除术后12周显著高于术前,但在治疗后第24周出现显著下降;ALT和Child-Pugh评分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下降;白蛋白在脾切除术后12周和治疗后第24周逐渐上升。HCVⅡ型患者早期病毒学应答率、早期生化学应答率、疗程结束时ALT复常率、疗程结束时HCV-RNA转阴率及ALT持续复常率显著高于HCVⅠ型患者,ALT复常平均天数显著低于HCVⅠ型患者(P<0.05)。结论失代偿期HCV肝硬化患者在并发症消除后,采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生化学和病毒学应答较好,同时,HCVⅡ型的应答率优于HCVⅠ型,可延缓进展成为肝功能衰竭和肝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3月至2017年4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和B组,每组各112例。A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1b治疗,B组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8周并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疗效、HbeAg和HBV DNA定量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高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血清学转换率、综合应答率均低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低于A组,A组和B组在随访结束时的HbeAg和HBV DNA定量均高于治疗结束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14%(92/112),B组为84.82%(95/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SARS抗病毒治疗的药物选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同SARS抗病毒治疗方法的效果 ,为制定SARS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回顾研究 ,使用SPSS11.0软件分析我院SARS患者的住院病历 ,分析选择不同抗病毒治疗药物治疗SARS的T细胞亚群、血象、肝肾功能变化及临床效果。结果 本文研究发现 ,利巴韦林治疗病死率为 18.0 3% ;干扰素组T细胞亚群下降值最低 ,但治愈率为 10 0 % ,与利巴韦林组比较 (P <0 .0 0 1)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 ,并有延长T细胞亚群下降至最低值时间的趋势 (P >0 .0 5 ) ;干扰素与利巴韦林联合治疗可延长T细胞亚群下降至最低值的时间 ,CD3 与利巴韦林组比较 (P <0 .0 5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病死率为 6 .0 6 % ,与利巴韦林组比较 (P <0 .0 5 )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 ,并低于文献报道水平 (6 .5 % )。干扰素组对SARS患者血象及肝肾功能的影响最小 ,各组与利巴韦林组比较 (P >0 .0 5 )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干扰素或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效果优于单独使用利巴韦林的效果。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海琴 《人民军医》2010,(8):586-587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不能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基础用药基础上加用甘利欣治疗;观察组在基础用药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率;两组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好转;两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6.7%,显著优于对照组73.3%(P〈0.05)。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不能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甘利欣。  相似文献   

10.
范铁艳  陈虹  沈中阳  田彦  杨洋 《武警医学》2013,24(6):507-510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患者接受小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方法我院2002-06至2012-04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派罗欣)90μg/周,2周后升至135μg/周,利巴韦林600 mg/d,抗病毒治疗6、12、24周时监测血HCV-RNA滴度、肝功能、血常规及临床表现。结果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患者接受小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共22例,其中早期病毒学应答率(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达90.9%,治疗结束病毒学应答率(end-of-treatment virological response,ETVR)100.0%,持续病毒应答率(sustained virological response,SVR)为81.8%。治疗24周后,患者胆碱酯酶的活性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3)。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白细胞轻度降低分别占54.5%、68.2%和27.3%,未见严重的发热、皮肤损害及脱发。结论小剂量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肝移植术后丙肝复发的EVR、ETVR及SVR率较高,肝脏合成能力增强,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部战区空军医院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45例。A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治疗,B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患者上腹部隐痛、胀满、嗳气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A组,治疗后胃黏膜萎缩积分、肠上皮化生积分均低于A组,血清前列腺素E_2(PGE_2)、胃泌素(GAS)水平均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奥美拉唑联合康复新液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能够尽快缓解患者病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吴淑坤  黄团新 《武警医学》2014,(11):1157-1160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趋势,干扰素α联合利巴韦林是目前抗HCV治疗的标准方案。相当多的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导致依从性降低,治疗方案调整,甚至中断。为了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笔者将2009-01至2013-01我科44例慢性HCV感染者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interferon alfa-2α,peg IFNα-2a),+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中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或更换治疗方案现做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肺抗炎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收治的105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n=52)与B组(n=53)。A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B组给予清肺抗炎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5 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肺表面活性蛋白(SP-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10(IL-10)炎症因子及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G(Ig G)、T细胞亚群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结果治疗5 d后,B组总有效率为96.2%(51/53),高于A组80.8%(42/5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炎症因子SP-A、TNF-α、IFN-γ及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Ig A、Ig G、CD4+及CD8+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发生恶心、呕吐、腹泻、头晕、皮疹、嗜睡等不良反应,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9/53),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10/5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肺抗炎汤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降低患者的炎症反应,增强免疫功能,且不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α-干扰素与阿昔洛韦两种抗病毒药物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112例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把全部患儿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B两组,每组各有患儿56例,A组患儿应用α-干扰素治疗,B组患儿应用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 A组患儿的颈部淋巴结肿大消退时间、肝脾肿大消退时间、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显著短于B组( P<0.05);A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94.64%,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是71.43%,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A组要明显好于B组( 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5.36%,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17.86%,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明显小于B组( P<0.05)。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用α-干扰素与阿昔洛韦抗病毒药物治疗均能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但α-干扰素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均要明显优于阿昔洛韦,建议在临床上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氯美扎酮联合索利那新治疗Ⅲ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前列腺液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自2015年7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30例Ⅲ型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n=60)与B组(n=70)。A组给予索利那新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联合氯美扎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前列腺液中的NGF、MIP-1α、IFN-γ浓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 3%(66/70),明显高于A组的80. 0%(48/6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液中NGF、MIP-1α、IFN-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B组前列腺液中NGF、MIP-1α、IFN-γ均明显低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 0. 05)。结论使用氯美扎酮联合索利那新治疗Ⅲ型前列腺炎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前列腺液中NGF、MIP-1α、IFN-γ的浓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非支原体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 7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头孢曲松钠、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0.5~1 mL·kg-1·d-1,每日1次静脉滴注。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观察组效果优于治疗组。结论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婴幼儿非支原体支气管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胡奎  李小秋  徐哲  刘凤葵 《武警医学》2003,14(9):538-54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组)接受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干扰素α-1b500MU,1/d,肌肉注射,2周后改为隔日1次;拉米夫定100mg,1/d;联用12个月.对照组40例患者仅接受干扰素α-1b抗病毒治疗,用药方法及疗程与治疗组相同.用药期间未使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HBVDNA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干扰素α-1b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单用干扰素疗效好,为一可行的联合抗病毒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自拟止痛方对慢性偏头痛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22年1—12月泰州市中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5例。A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采用自拟止痛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偏头痛改善情况[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发作次数和单次发作持续时间]、血液流变学[(高切、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神经递质(血清CGRP、5-HT)及炎症因子[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A组的73.33%(33/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发作次数、单次发作持续时间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治疗前,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  相似文献   

19.
干扰素治疗成人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解放军302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74例,随机分成干扰素治疗组36例,保肝治疗组38例。干扰素治疗组给予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500万U每日肌肉注射1次(15d),以后改为隔日1次肌肉注射(6个月),保肝治疗组用常规保肝药物治疗。通过对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的检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干扰素治疗组在治疗期间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在1,3,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BeAg阴转率、HBeAg血清转换率、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均较保肝治疗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干扰素治疗组治疗前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106、5ULN≤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0ULN的患者对干扰素应答好,抗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阴转率达70%,明显高于其他患者的30.8%。干扰素α-2b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31例(占86.1%)、流感样症状22例(61.1%)、白细胞减少32例(占88.9%)等。不良反应一般经对症处理后能很快恢复正常。结论重组基因干扰素α-2b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前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载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与干扰素的治疗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药物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北京市垂杨柳医院自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5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每组各75例。A组患者给予硝苯地平治疗,B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动态血压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血管活性物质。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69/75),显著高于A组的77.3%(58/75),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动态血压指标、生活质量评分及血管活性物质水平均显著优于A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降压药物方案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可有效降低动态血压水平,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且具有安全性好、疗效佳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