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IL-6、TNF-α水平的变化对rt-PA溶栓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超早期脑梗死患者60例,根据家属是否同意溶栓分为rt-PA溶栓组(30例)和巴曲酶治疗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h血清中IL-6、TNF-α水平,以及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情况。结果两治疗组IL-6、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rt-PA组细胞因子下降程度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程度更显著,且不增加出血率及死亡率。结论IL-6、TNF-α对判定急性脑梗死的病情程度、疗效及预后有重要意义;rt-PA溶栓治疗优于巴曲酶治疗;rt-PA溶栓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王松  谢东  周力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3):301-303
目的:探讨TNF-α和IL-6在肝硬化(Lc)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Lc合并腹水患者共48例,分为SBP组(22例),非SBP组(26例),分别测定血清及腹水中TNF-α和IL-6水平。结果:Lc合并SBP时,血清和腹水中TNF-α和IL-6显著高于非SBP组(P〈0.05,P〈0.01),且腹水IL-6水平显著高于血清(P〈0.01),但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腹水(P〈0.05);感染控制后,血清和腹水TNF-α和IL-6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但仅能降至接近单纯腹水组水平;并发SBP经治疗无效组,初始血清和腹水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治疗有效组(P〈0.05)。结论:失代偿肝硬化并发SBP时,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均有较高的表达,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对SBP早期诊断、判断疗效及预后均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临床意义。方法 8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TNF-α、IL-6及IL-8水平,根据Child分级分为A(35例)、B(30例)、C(20例)3组,并与正常组(56例)相对照。结果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A、B、C三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是反映肝炎后肝硬化肝功损害程度及判断病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5、10 d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情况,并探讨所有患者治疗前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与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5、10 d,观察组患者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与血清sICAM-1水平呈正相关(r=0.632,P<0.05),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r=0.664,P<0.05),与血清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35,P<0.05)。结论 sICAM-1、IL-6、TNF-α参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sICAM-1、IL-6、TNF-α水平及NIHSS评分,值得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比较44例PSD患者和45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第7d和28d时血清IL-2、IL-6、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同时比较不同抑郁程度PSD患者血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PSD组患者发病28d时血清IL-2、IL-6、TNF-α表达水平较发病第7d时及对照组发病28d时明显升高(P<0.05)。随着PSD患者抑郁病情程度逐渐加重,血清IL-2、IL-6、TNF-α表达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P<0.05)。结论血清IL-2、IL-6、TNF-α等细胞因子在PSD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有效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可成为治疗PSD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C"形针刀松解术对重型肩周炎患者血清IL-6、IL-10及TNF-α的影响,探讨其镇痛机制。方法 60例重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治疗组(观察组)及痛点注射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臂丛阻滞后行肩周"C"形针刀松解术,对照组肩周痛点注射消炎镇痛液(含曲安奈德),两组均于治疗前后采用痛觉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进行疼痛评分,同时静脉采血,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及血清IL-6、IL-10、TNF-α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P均<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形针刀松解术可有效解除重型肩周炎患者的疼痛症状,其机制与降低血清IL-6、IL-10及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阿替普酶组(n=94)与对照组(n=94),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阿替普酶组行常规治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观察两组PS(P选择素)、hs-CRP(超敏C-反应蛋白)、IL-1(白介素-1)、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大脑主要动脉血液流动速度、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6h、24h、7d、14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d后,阿替普酶组PS、hs-CRP、IL-1、IL-6、IL-8、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前、中、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h、24h、7d、14d,阿替普酶组NIHSS低于对照组(P<0.05)。阿替普酶组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7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可有效调节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促进脑部血流,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与炎症因子、心功能的关系。方法以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以上的非显性水肿慢性肾衰竭患者38例为研究组,血液透析后30 min采用生物电阻抗技术测定多余细胞外液和干体重(dry weight,DW),根据DW分为达标组(-1≤DW≤1,n=16)和负荷组(DW>1,n=22);30例同期健康查体志愿者为对照组。对负荷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DW调整,并根据DW是否达标分为A组(达标,n=12)和B组(未达标,n=10)2个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研究对象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水平和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DW与血清IL-6、TNF-α水平及LVEF的关系,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评估对容量超负荷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1),而LVEF则降低(P<0.01)。与达标组比较,负荷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1),而LVEF则降低(P<0.01)。与DW调整前比较,负荷组调整后的血清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1),而LVEF则升高(P<0.01)。与A组比较,B组血清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1),而LVEF则降低(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DW与血清IL-6、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758、0.775,P<0.05),与LVEF则呈负相关(r=-0.722、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评估对容量超负荷的价值良好,其中以两者联合评估对容量超负荷的价值最优。结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与炎症因子、心功能均密切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可作为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容量超负荷评估的参考指标,而进行容量管理可能有利于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反应的控制及心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血清IL-6、TNF-α水平对判断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0例入组的HIE患儿根据病情轻重分为轻度组(21例)、中度组(21例)及重度组(18例)三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产科分娩的正常新生儿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及对照组新生儿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正常新生儿血清IL-6、TNF-α水平极低,HIE急性期各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以重度HIE组升高最为明显,四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IE恢复期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下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HIE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动态监测血清IL-6、TNF-α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HIE新生儿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联用大蒜素注射液对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和SOD活性的影响。方法:肺结核患者64例均为初治失败及一线抗结核药不敏感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对照组30例(治疗组)和联合用药组34例(联合组),治疗组为常规二线抗结核药治疗,联合组加用大蒜素治疗。治疗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病灶吸收情况,痰抗酸杆菌检测,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8、IL-6水平及SOD活性。结果:联合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减轻,联合组痰菌转阴率及病灶吸收情况优于治疗组(P〈0.05),联合组血清中炎性因子TNF-α、IL-8、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显著低于治疗组(P〈0.01),SOD活性显著上升,联合组高于治疗组(P〈0.01)。结论:大蒜素注射液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肺结核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抗结核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共23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5d;对照组20例(GCS3~8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监测两组患者外周血清TNF-α、IL-1β、IL-6、IL-8在伤后第1,2,3,4天的动态变化。结果 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IL-6、IL-8浓度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亚低温通过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的水平,减少了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尿激酶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别采用rt-PA和尿激酶对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溶栓,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63例脑梗死均为颈内动脉系统闭塞,动脉溶栓后,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临床显效率和脑水肿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rt-PA组颅内出血发生率11.1%明显小于尿激酶组39.4%(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优于尿激酶,临床疗效及再通率与尿激酶相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手术与常规开窗手术治疗腰椎盘突出症围手术期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5例随机分为两组:椎间盘镜组(MED)39例和常规开窗组36例。75例术前1d、术后1、6、12d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并比较。结果:75例术前TNF-α、IL-6、IL-8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同组手术前后比较:术后6d,MED组TNF-α、IL-6、IL-8降至术前水平,而常规开窗组仍明显高于术前。结论: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炎性反应轻,与术后患者恢复快的临床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彭文  李娟 《西南军医》2011,13(1):69-70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对小儿癫痫患者血清LPO、IL-2、IL-6、TNF-α及hs-CR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8月进行治疗的50例小儿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设为观察组,采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同时选取同期的5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后将观察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的血清LPO、IL-2、IL-6、TNF-α及hs-CRP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治疗前血清IL-2低于对照组,血清LPO、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血清LPO、IL-2、IL-6、TNF-α及hs-CRP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经比较,P<0.05或P<0.01,有显著性差异或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 卡马西平对小儿癫痫患者血清LPO、IL-2、IL-6、TNF-α及hs-CRP水平影响较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剂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炎性因子IL-6、TNF-α及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UC患者仅接受美沙拉嗪或激素治疗作为对照组;另60例UC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制剂治疗,作为研究组。治疗后2、4 w,检测两组血清IL-6、TNF-α、CRP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 w,两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4 w较治疗前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2 w,两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治疗后4 w,研究组上述3指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益生菌制剂联合应用有助于抑制UC患者炎性因子IL-6、TNF-α、CRP的表达,从而控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陈阵  杨春  李民 《临床军医杂志》2009,37(6):1035-1036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价值。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76例CHF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6水平。比较分析CHF患者与正常人以及不同心功能程度的CHF患者之间TNF-α、IL-6水平的变化。结果CHF患者血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均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高,呈高度正相关。不同程度心衰患者之间TNF-α、IL-6水平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HF患者存在免疫激活和心肌炎症反应,心衰程度越重,炎症反应也越明显。放射免疫方法测定TNF-α、IL-6对CHF病程及治疗疗效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D-α)、白介素6(IL-6)与脑底动脉血流变化关系.方法对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清TNF-α及IL-6测定,并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分成脑动脉狭窄组及脑动脉供血不足组,计算脑血管搏动指数(PI)及阻力系数(RI),并与4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脑动脉狭窄组的PI、RI、血清TNF-α及IL-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较脑动脉供血不足组显著增高(P<0.05).脑动脉供血不足组血清TNF-α及IL-6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IL-6与脑底动脉血流变化密切相关.脑底动脉狭窄者较脑底动脉供血不足者脑组织缺血坏死程度及炎性反应更明显,更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高压氧治疗组(HBO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HBO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BO治疗.另选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O组和常规组治疗前后以及埘照组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于治疗前与治疗后10、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对HBO组和常规组进行评分,评定其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HBO组和常规组入院时血清TNF-α及IL-1β均明显增高[分别为2.56±0.40,2.50±0.45;4.10±0.30,3.95±0.40;4.05±0.45,4.00±0.40(单位为μg/L,下同),P<0.01];HBO组和常规组血清TNF-α及IL-1β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0天均有下降[分别为3.00±0.20,3.05±0.35,3.20 4±0.56,3.34±0.21,P<0.01],且HBO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HBO组治疗10 d后,NIHSS评分较常规组下降;治疗30 d后,HBO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分别为7.5±6.0,10.6±4.5,P<0.01).2组临床疗效比较,HBO组优于常规组(分别为77.5%和60.0%,P<0.05).结论 HBO综合治疗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TNF-α及IL-1β的水平,提高临床疗效;HBO可能通过减轻脑梗死急性期继发的炎性损伤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T2DM)及合并冠心病(CHD)患者外周血炎症反应蛋白及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探讨炎症反应蛋白和炎症因子在T2DM合并冠心病中的相关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151例,分为T2DM组(76例)和T2DM合并CHD组(75例)。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T2DM患者外周血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T2DM+CHD患者组的外周血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与T2DM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T2DM合并CHD组外周血hs-CRP水平与TNF-α及IL-6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762、P〈0.05,r=0.785、P〈0.05);IL-6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827,P〈0.05)。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CRP、TNF-α及IL-6的异常表达,合并CHD患者更为显著,且三者具有显著相关性。CRP、TNF-α及IL-6参与了T2DM合并CHD的发生发展,此为早期干预T2DM患者合并CHD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在COPD患者IL-4、IL-6、TNFα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IL-4、IL-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TNFα水平.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治疗前IL-4、IL-6、TNFα在B组及C组血清中的水平明显高于A组血中的水平(P<0.01);且B组、C组患者血清中IL-6水平与FEV1%pre值(一秒量比预计值)呈直线负相关(r=-0.77,P<0.05);而IL-4、TNFα水平与FEV1%pre值未呈直线负相关(r=-0.09、-0.08,P>0.05);(2)治疗后:B组血清中IL-4、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A组血清中IL-4、IL-6、TNFα水平(P<0.05);而C组血清中IL-4、IL-6、TNF水平较治疗前稍有下降(P>0.05);(3)B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测定FEV1(一秒量)、FVC(用力肺活量)值明显上升(P<0.05),C组治疗前后FEV1、FVC值上升幅度不大(P>0.05).结论: (1)IL-4、IL-6、TNFα在COPD患者外周血清中水平升高,且IL-6水平升高与COPD患者肺功能恶化密切相关;(2)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能下调外周血血清中IL-4、IL-6、TNFα水平,对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