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IgAN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慢性肾病(CKD)最主要的一个类型,黎磊石等[1]报告在中国约18.3%ESRD患者原发病为IgAN.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不再将IgAN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现在已明确,IgAN是个进展性疾病,诊断后每10年约有20%的患者进展到慢性肾衰,是我国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首位发病原因.因此我们应该尽最大的可能延缓IgA肾病患者的肾功能恶化,减少尿毒症发生.本研究对我院62例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患者临床特征及病理参数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海拔在1 885m 的高海拔地区42例经皮肾活检明确诊断的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病理类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在B超引导及X线静脉肾盂造影电视荧屏下定位于肾下极,采用Tru- cut肾活检针穿刺,组织分送光镜(包括特染)、免疫荧光镜及电镜检查,分析病理与疗效的关系。结果: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复杂,系膜增殖性肾炎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次为IgA肾病、IgM 肾病、膜增殖性肾炎、微小病变、膜性肾病、局灶性肾小球硬化、毛细血管内增殖性肾炎及新月体肾炎等类型。病理类型与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疗效关系密切。结论:对成人原发肾病综合征应及时行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制定因人而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移植肾活检在移植肾疾病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移植肾活检在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慢性环孢素肾病、肾小球肾炎等移植肾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慢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肾活检时机.方法 对肾移植受者中出现血清肌酐水平升高超过正常水平、微量白蛋白尿或(和)蛋白尿、肾小球性血尿等临床表现,但根据临床资料并不能确诊病因的44例实施非随机移植肾活检,另对6例受者于术后1个月进行常规移植肾活检.对全部肾活检标本依照Banff 97分类标准进行病理诊断,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在移植后1年内、移植后2~3年、移植后3年以上分别接受肾活检的受者中慢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1.3%、76.5%和88.2%,肾活检发现慢性排斥反应的移植受者中多数并无明显的慢性排斥临床表现.临床拟诊急性排斥的受者中,少数经移植肾活检排除急性排斥,多数病理检查虽证实为急性排斥,但其中部分受者同时合并慢性排斥、Wd,球肾炎和环孢素肾病;临床拟诊为慢性排斥反应者均由肾活检后病理确诊,但其中少数受者同时存在急性排斥,肾小球肾炎和慢性环孢素肾病病理表现;移植肾损害病因不明的受者移植肾活检结果 分别为急、慢性排斥、肾小球肾炎和慢性环孢素肾病.肾活检诊断为肾小球肾炎的受者中近半数并无肾小球肾炎临床证据.上述患者经肾活检明确诊断后,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本研究结果 提示,肾移植术后第2、3年是早期诊断慢性排斥反应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术后第2、3年进行常规移植肾活检.移植肾活检对临床不能明确移植肾疾病诊断的肾移植受者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利于修正临床诊断.临床上常见移植肾同时存在急、慢性排斥反应,慢性环孢素肾病,肾小球肾炎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肾功能不全(CRI)患者经皮肾穿刺活检(PRB)的风险与价值。方法对符合条件的50例CRI患者进行PRB,行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和选择性电镜检测,观察肾穿刺组织肾小球个数、病理类型、诊断以及穿刺并发症。结果肾组织标本合格率为96%。病理类型前三位为增生性肾小球硬化症21例(42%),IgA肾病(IgAN)9例(18%),狼疮性肾炎(LN)8例(16%)。PRB后修改诊断5例(10%),明确病因3例(6%),诊断修正率为16%,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治疗方案16例(32%),治疗方案修正率为26%。并发症以镜下血尿最常见,共48例(98%),肾周小血肿11例,肾周大血肿2例,腹膜后血肿1例。结论原发性肾脏疾病肾穿后病理结果多为慢性病变,大部分患者的诊断治疗方案不受肾穿刺病理结果的影响,且肾周血肿出现机率较多且较大,偶可合并腹膜后血肿,但狼疮性肾炎表现为慢性肾衰时其肾脏病理的活动指数仍较高,少数病例肾脏病理显示新月体肾炎,仍需应用免疫抑制剂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肾功衰竭患者的病理类型及特点。方法:对97例血肌酐≥186 μmoL/L的患者行B超引导下的肾活检术,并对活检组织进行光镜、免疫及电镜检查。结果:硬化性肾炎仅占12.37%,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58.。76%,其中IgA肾病22.68%;弥漫系膜增殖性肾炎17.53%;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占11.34%;继发性肾炎占19.59%,以狼疮性肾炎居首位占9.28%;肾小管问质病变占9.28%。结论:对肾功衰竭患者行肾活检有助于了解基础病因及病理类型,从而有利于治疗,延缓肾功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恶性高血压(MHT)为主要表现的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方法对32例主要表现为MHT的IgAN患者(IgAN-MHT组)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其预后。并与30例无MHT的IgAN患者(IgAN组)进行比较。结果 IgAN-MHT组13例表现为急性肾损伤,8例为肾病综合征,7例为肉眼血尿。随访期内多数病例均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损害。IgAN组4例表现为肾病综合征,3例呈肉眼血尿。随访期内肾功能无明显进展。IgAN-MHT组前驱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IgAN组(P<0.05),从发病至肾活检的时间明显较IgAN组短(P<0.01),血清肌酐、尿酸、C-反应蛋白及尿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肾活检病理示IgAN-MHT组肾小球、间质、血管病变明显较IgAN组重,IgAN-MHT组Lee’s分级≥Ⅲ级所占比例明显较IgAN组高(100%比53.3%,P<0.01)。结论主要表现为MHT的IgAN临床病情及肾脏病变严重,预后差。影响肾功能转归的因素可能包括肾活检前MHT持续的时间、肾活检时血肌酐值、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和降压治疗是否达标。  相似文献   

7.
老年IgA肾病28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之一,临床及病理表现多样.为探讨老年IgA肾病的特点,现对28例老年IgA肾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文献,探讨纤维样肾小球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肾病中心经肾活检确诊的1例纤维样肾小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该例纤维样肾小球病患者为青年男性,临床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血压、肾功能异常,肾脏病理光镜表现为膜增殖性肾炎,免疫荧光IgG、IgA、IgM和补体均阳性,电镜下可见<20 nm的纤维丝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治疗后患者肌酐上升超过50%,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2个月无效,且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肾衰竭加重。结论纤维样肾小球病是一种罕见的肾小球疾病,部分患者可找到病因,需依靠电镜诊断,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该病预后差,大多数患者会进入终末期肾衰。  相似文献   

9.
宁小元  陈孟珂  徐家云 《军事医学》2021,45(10):753-756
目的 探讨补体C9在不同病理类型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球及尿液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分别收集微小病变肾病(MCD)、膜性肾病(MN)、IgA肾病(IgAN)各10例患者的肾穿刺活检标本及尿液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肾脏疾病患者肾小球中补体C9的表达情况.分别通过Western印迹及ELISA技术检测不同病理类型肾脏疾病患者尿液中补体C9的水平.结果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MCD、MN、IgAN患者肾小球中补体C9的表达依次增多(P<0.05).Western印迹及ELISA结果均表明,MCD、MN、IgAN患者尿液中补体C9水平依次增高(P<0.05).结论 MCD、MN、IgAN患者肾小球及尿液中补体C9同步依次增高,提示补体C9可能为不同病理类型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宋友恩  姚剑锋 《武警医学》2007,18(11):856-856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经皮快速肾穿刺病例为住院患者。临床诊断为肾病且符合肾穿标准,无明显出血、重度高血压、孤立肾、肾动脉瘤、肾脏感染性疾病等肾穿禁忌证患者。男15例,女11例,年龄15~71岁,平均26.7岁,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血尿、蛋白尿、水肿。临床拟诊为肾小球肾炎10例,肾病综合征7例,IgA肾病4例,狼疮性肾炎2例,糖尿病肾病3例。其中肾功能正常者17例,肾功能不全代偿者6例,失代偿者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1.2仪器PHILIPS超凡彩超诊断仪,BARD穿刺活检枪。1.3方法术前常规查血小板数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相似文献   

11.
刘景铎 《武警医学》2014,(9):865-868
IgA肾病( IgA nephropathy , IgAN )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肾小球肾炎[1],主要特征是免疫球蛋白A (immune globulin A, IgA)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并引发肾病。1968年, Berger 首先描述本病,故又称Berger病[2]。基于13519份肾活检结果的统计,在我国 IgAN 发病率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45.26%[3]。遗传、环境和地域与发病的关系尚在进一步研究中[4]。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48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为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其临床表现可多样 ,病理变化也不同 ,治疗及预后相差甚远 ,且有明显的地域差异[1] 。部分病例可逐渐进展至慢性肾功能衰竭 ,故早期诊断、尽早治疗极为重要。现将我院开展肾穿以来确诊的4 8例IgA肾病患者免疫荧光、病理组织所见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 ,以提高临床诊断、治疗及较准确地判断预后。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选自 1992 - 0 2~ 1999- 10进行经皮肾组织活检患者 ,其中 4 8例确诊为IgA肾病。全部病理标本均进行光镜 (HEPASPASM染色 )、免疫荧光 (IgA…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闽南地区506例肾小球疾病临床与病理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闽南地区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与病理改变之间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全部病例均经皮肾活检。光镜 (HE ,PASPAM及Masson染色 )免疫组化 ,部分送电镜。结果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416例 (82 2 % ) ,病理以系膜增生(4 6 6 % ) ,IgA肾病 (2 2 1% )多见。继发性肾小球肾炎 90例中狼疮性肾炎 43例 (73 3 % ) ,病理以膜增殖为主 (5 2 3 % )。结论 系膜性病变仍占肾小球疾病首位 ,且无明显地区性差异。局灶节段性硬化有逐年增多趋势。狼疮性肾炎发病率低于北京地区。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肾穿刺活检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肾内科自2015年6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235例2型糖尿病合并大量蛋白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2型糖尿病肾损伤病理类型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DKD)组(n=62)与非糖尿病肾病(NDKD)组(n=173)。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结果光镜下DKD组患者肾组织病理活检出现肾小球增生肥大,基底膜增厚,系膜基质增生等表现。DKD组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例、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尿素氮均高于NDKD组,肾小球滤过率、血红蛋白均低于ND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穿刺活检能有效鉴别DKD与NDKD,进而为相应的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老年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1998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肾脏病并行肾活检的患者资料,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及非老年组,比较两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老年组膜性肾病及新月体性肾炎检出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而IgA肾病检出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两组继发性肾脏疾病病理类型有显著区别;老年组糖尿病肾病显著高于非老年组,非老年组狼疮性肾炎、乙肝病毒性肾炎的检出率显著高于老年组。结论:老年肾脏病病因以原发性肾脏疾病最多见,对病因不明肾病患者,应及早行肾脏病理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移植肾穿刺活检患者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占尸体肾移植20%~50%,活体肾移植4%~10%^[1,2]。移植肾活检是准确评估移植肾状态及制订治疗方案不可或缺的手段^[3],一旦出现ATN及DGF应及早行移植肾穿刺活检^[4]。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月79例DGF患者接受移植肾穿刺活检,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军人IgA肾病 (IgAN)的临床分型与病理类型特点。方法 通过肾穿刺活检确定IgAN的病理类型 ,结合临床分型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分型 :慢性肾炎型 31例 ( 5 5 3% )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型 2 2例 ( 39 3% ) ,肾病综合征型 3例 ( 5 4 % )。病理类型 :轻度系膜增生 32例 ( 5 7 1 % )、中度系膜增生 1 8例 ( 32 1 % )、重度系膜增生和增生硬化各 2例 ( 7 2 % )、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 (FSGS)和硬化性肾炎各 1例 ( 3 6 % )。疗效 :隐匿性肾小球疾病型、肾病综合征型、慢性肾炎型和轻、中系膜增生、重度系膜增生 +硬化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 95 5 % ,1 0 0 % ,38 7%和 90 6 % ,38 9% ,0 %。结论 临床分型与病理类型相关 ,疗效与临床分型、病理类型及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IgA肾病病理分型与尿中红细胞形态,并与其他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尿红细胞形态比较,分析原发性IgA肾病是否有其独特的特征。方法统计2012年1月—2018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进行肾穿后刺活检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尿液检查中是否出现红细胞及不同红细胞出现的比例,与其他原发性肾炎中红细胞形态做比较,并统计不同Lee氏分级中红细胞形态。结果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红细胞形态主要包括圆形、面包圈样、G1型红细胞和棘形,其中较有特征的是G1型红细胞和有时可见小圆形红细胞聚集成团;根据Lee氏分级的不同,不同红细胞所占比例也有相应的改变。结论尿红细胞形态可以部分反应原发性IgA肾病及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9.
C3肾小球病是由于补体旁路途径异常活化介导的疾病。由于致病机制的多样性和多重性,C3肾小球病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具有异质性,临床可以表现为尿检异常、高血压、肉眼血尿、肾病综合征、肾炎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病理改变可以表现为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系膜增生、新月体形成、局灶节段性坏死、弥漫增生和渗出病变等,预后也不均一。本文对C3肾小球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与IgA肾病牛津病理分型及肾存活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病科接受治疗的108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情况将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47)和尿酸正常组(n=61).比较两组患者牛津病理(M、S、E、T)分型、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