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分析淋球菌耐药性以及淋病的治疗.方法 对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淋病患者泌尿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156株淋球菌实施淋球菌耐药性监测、分析.结果 156株淋球菌菌株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显示,对青霉素的耐药性达93.59%,对环丙沙星的耐药性达91.03%,对四环霉素的耐药性达87.18%,未出现对大观霉素、头孢曲松具有耐药性的菌株.结论 应注意治疗药物正规足量的使用、临床治疗的正规性及实施病原学检查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0株淋球菌分离菌株对7种抗生素的体外最低抑菌浓度(MIC)、质粒介导高度耐四环素淋球菌(TRNG)及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等情况.方法 对200株淋球菌行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克肟、四环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共7种抗生素MIC检测,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分析淋球菌抗菌活性和TRN... 相似文献
4.
5.
阿奇霉素是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结构与红霉素相似,但在内酯环的9位上杂入了一个甲氨基.阿奇霉素的抗菌谱广,不仅对革兰阳性球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有作用,对一些革兰阴性菌,包括流感嗜血菌、淋球菌等也有较好的作用,且对淋球菌的作用比红霉素强4倍.淋球菌为严重的人体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与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白细胞中,是引发淋病的病原体.如今,淋球菌正在对越来越多种类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阿奇霉素便是其中一种.然而,淋球菌对阿奇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表明其机制可能与mtr系统有关.本文主要对一些国家出现的淋球菌对阿奇霉素的耐药性及其机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6.
7.
淋球菌感染的培养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淋球菌感染最可靠的指征是分泌物培养阳性.该菌较难培养,要求分离培养基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且需在空气湿度大、含3~10%CO_2气体、温度为35~37℃的环境中孵育.我们对疑有淋球菌感染的病人,取生殖道分泌物进行培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怀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7):97-98
淋球菌所致的疾病,主要是直接接触感染.男性易引起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与副睾炎.女性感染一般症状较轻,多无症状或仅有少量分泌物;若淋球菌侵入尿道、阴道延伸到了宫颈与输卵管,可引起盆腔炎和输卵管炎.初生婴儿通过淋病母亲的产道,可引起新生儿眼结膜炎. 相似文献
9.
王怀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14)
淋球菌所致的疾病,主要是直接接触感染。男性易引起急性尿道炎、前列腺炎与副睾炎。女性感染一般症状较轻,多无症状或仅有少量分泌物;若淋球菌侵入尿道、阴道延伸到了宫颈与输卵管,可引起盆腔炎和输卵管炎。初生婴儿通过淋病母亲的产道,可引起新生儿眼结膜炎。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2000-2004年淋球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变迁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监测广州地区2000-2004年分离的淋球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析淋球菌的耐药趋势。方法采用纸片酸度法测定菌株是否产β内酰胺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淋球菌株对抗菌药物的MIC。结果共测定527株淋球菌,检出产β内酰胺酶淋球菌(PPNG)105株(19.9%),未见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耐药菌株出现,但头孢曲松的低敏率由2000年的20%上升到2004年的66.1%,两者的MIC50和MIC90均在敏感范围。大观霉素的MIC90由8mg·L-1上升到32mg·L-1;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的MIC50和MIC90变化较大,且都超过了耐药标准,其耐药率分别由2000年的80%、88.6%、85.7%升至2004年的93.5%、93.5%和96.8%。结论2000-2004年期间大观霉素和头孢曲松对淋球菌敏感性较好,但后者的低敏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两者仍可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逐年增高,提示对淋病的治疗作用差。 相似文献
11.
传统检测淋病奈瑟菌以培养法和涂片法为主.本文用PCR法(聚合酶链反应)对136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培养法及涂片法比较,结果PCR法检测淋球阳性率456%(62/136),培养法为331%(45/136),涂片法为271%(38/136).为了及时诊治和预防监控淋病,PCR法可作为首选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王睿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1991,12(1):35-38
淋病(Gonorrhea)是由淋球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炎症性疾患,是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性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之一。自1976年 Phil-■p 和 Ashford 等报道了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氏球菌(Penicillinase-ProducingNeissria gonorrhoeae,PPNG)之后,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分离出 PPNG 和多重耐药淋球菌,近年来有迅速蔓延流行的趋势。淋病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危害及带来的严重的社会影响已引起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13.
14.
淋球菌引起新生儿结膜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院1994-1998年收治的20例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发病多由患有淋菌性阴道炎的母亲分娩时感染所至。本病的确诊是将结膜囊分泌物采用PCR方法检出淋球菌,应用青霉素作为本病的首选药物进行治疗,可使本病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15.
传统检测淋病奈瑟菌以培养法和涂片法为主,本用PCR法(聚合酶链反应)对136例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瓶 培养法及涂片法比较。结果PCR法检测淋球阳性率45.6%(62/136),培养法为33.1%(45/136),涂片法为27.1%(38/136)。为了及时诊治和预防监控淋病,PCR法可作为首选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6.
单克隆抗体检测淋球菌和衣原体的应用何焱玲*王朝凤*窦晓玉*张景润*王红兵关键词淋球菌衣原体单克隆抗体性传播疾病(STD)是由性接触而传染的疾病,其中以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的发病率最高,是目前STD中常见的疾病。过去传统的检测方法是做病原体的培养或涂... 相似文献
17.
18.
80种中药水煎液对淋球菌的抑制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80种中药抑菌结果显示,淋球菌对大蒜、千里光、黄柏、黄连、虎杖高度敏感,对大黄、五味子、地榆、黄芩、射干、车前草、海桐皮、锦灯笼中度敏感,对龙葵、地耳草低度敏感。在敏感的15种中药中,13种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等功能,与中医对淋病的治则颇为吻合,为中医药治疗淋病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淋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已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焦虑 ,临床治疗中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又造成耐药菌株的出现与不断增加 [1 ]。为了更好地对淋球菌的耐药性进行监测 ,为淋病防治和临床正确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我们对6 6株淋球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方面的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采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太原市妇幼保健院门诊疑为淋球菌感染患者。按常规取材 [1 ] ,经分离鉴定为淋球菌共 6 6株。1.2 试剂 :抗生素、药敏纸片均由杭州微生物试剂厂提供。琼脂稀释法所用抗生素均为市售药品。1.3… 相似文献
20.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我院门诊215例疑为淋病感染的阴道炎、宫颈炎病人进行检测,并同时与涂片法,分离培养法进行比较,差异显著,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 临床上妇科检查疑为淋球菌引起的阴道炎、宫颈炎病人,由妇科医生留取.1.2 试剂 革兰氏染液,由蚌医试剂站提供,按传统方法染色.分离培养所用培养基由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提供.PCR淋病诊断试剂盒,由无锡市华远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