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2.
我院王多让主任医师从医近40年,学验具丰,潜心研究气血学说,善以气血学说为理论依据,治疗各种内科病,被国家卫生部指定为名老中医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高血压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前贤对眩晕病机的认识不外“风、火、痰、虚”四端。《内经》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丹溪心法》有“无痰则不作眩”,《景岳全书》有“无虚则不能作眩”等说;治法无非平肝潜阳、补肾滋阴、化痰除眩、益气养血补虚。然要知肝阳上亢既可化火伤阴而致血燥血凝,同时又可致肝失疏泄而致气结,继而出现气滞血瘀。而痰浊阻滞又可使气血运行不畅而致气滞血瘀,痰瘀同源,可相互转化。气  相似文献   

3.
王多让主任医师从气血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临床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慢性炎性病变.多发于儿童及青少年,中年患者亦多见.本病属祖国医学的"心悸"、"怔忡"、"心痹"范畴.王多让主任医师集40余年临床经验,治疗本病具有卓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二十一味舒肝和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疗效。方法:将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服用二十一味舒肝和胃丸治疗,对照组患者服用多潘立酮片治疗。两组患者均以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值、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胃脘痞满、两胁窜痛、嗳气、口干口苦、烧心、泛酸中医证候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二十一味舒肝和胃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平胃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平胃合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自拟平胃合剂治疗,每日1剂;对照组采用西药胶体果胶铋胶囊治疗,每次150mg,每日4次口服。治疗4周后,分别观察临床症状疗效与胃镜及病理检查胃粘膜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胃粘膜疗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均未出现异常改变。结论:自拟平胃合剂能明显改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理改善也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周慎主任医师治疗脾胃病的诊治经验,认为肝胃不和宜根据人的体质从气、从热、从寒、从痰等论治基础上遣方用药,药证相契,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胃不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3月~2004年10月,笔者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胃不和证患者4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3%,对照组有效率71.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出现一过性皮疹1例,短时腹部痉挛性疼痛2例,观察组中并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者,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康芳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21-122
目的:探讨肝胃百苓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肝胃百苓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元胡胃舒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胃百苓汤治疗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肝胃不和型胃脘痛108例临床观察长沙市第一医院中医科(410005)高文卿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肝胃不和肝胃不和型胃脘痛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病证之一。近2年来,笔者采用自拟疏肝和胃汤系统观察72例,并与应用临床常用柴胡疏肝散36例对照。现将结果报告...  相似文献   

12.
柴胡桂枝鳖甲汤治疗肝胃不和证 5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柴胡桂枝鳖甲汤随症加减治疗肝胃不和证52例。结果:痊愈23例,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6.15%。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中药组 30例口服理气和胃口服液 ,每次 10ml,每日 3次。对照组 30例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 ,每次 5mg ,每日 3次。两组均连续用药 4周。结果 :中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 83 3% ,与对照组的 5 6 7%相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中药组治疗后患者体表胃电图 (EGG)的表现 ,调节血浆胃动素 (MOT)水平显著改善 (P <0 0 5、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患者血清胃泌素 (GAS)水平升高 ,尚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理气和胃口服液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非器质性的、由于胃和十二指肠功能紊乱所引起的以消化不良相关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如餐后饱胀感,中上腹痛等。在当前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多元化影响下,FD成为了一种在临床越来越常见的胃肠道疾病。有数据统计全球发病率可达30%[1],在我国FD患者占比可达内科门诊数量的10%[2]。  相似文献   

15.
王多让从气血论治失眠症经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相似文献   

16.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组无器质性原因的慢性或间歇性的上消化道症状,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的上腹部不适或疼痛(尤其是餐后加重)、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烧心、嗳气等为主症的疾病.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可能与胃肠运动障碍、内脏感觉高敏感性、胃酸分泌改变、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肠激素分泌失常、社会心理因素等有关.2010年8月-2010年12月笔者对3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运用舒胃汤(自拟方)治疗,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王再谟.成都中医药大学内科教授,博士导师.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他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凡属中医“湿证”的患者.一般西药治疗效果欠佳,而用中医药治疗能迅速取得较好疗效。对此他总结出一套临床行之有效的理论和用药方法,兹介绍了后。1.三焦之湿不离乎中王教授认为,湿虽有上、中、下焦之别,然总不离子中焦脾土。湿居上焦,在肺在心。子盗母气,左肺.肺主皮毛,湿闭玄府,肌肤失于物达,郁滞脾阳;母病及子,在心,心生血脉,湿因血滞,脉气不利,而致脾气不展,难于运化与升清,终致牌不运湿、胃不降法。温在下焦,一则寒…  相似文献   

18.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以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此文讨论的病例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无肝硬化这个病名,但在中医文献中,此病多包括在黄疸、积聚、和鼓胀中。中医认为此病病因多为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血吸虫感染以及其他疾病转变。病机为肝、脾、肾三脏受病,气、血、水相互瘀积。常见证型:气滞血瘀,肝(脾)胃不和,湿热蕴结,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此文讨论病例应属肝胃不和型,治宜疏肝健脾、益气和胃。现就该病例的诊治情况及对此病的初浅认知进行分述。  相似文献   

19.
赵芳  于强 《四川中医》2013,(11):80-81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法治疗急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急性胃炎肝胃不和证的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用和胃降逆法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均以3天为1疗程。治疗结束后,判断治疗效果。结果:临床综合疗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临床治疗上优于对照组。两纽病例治疗后症状积分都明显降低,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作用更显著。结论:研究结果显示,应用和胃降逆法治疗急性胃炎能取得更好、更快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金红片是贵阳中医学院研制的中成药,在古方金铃子散基础上加地方药红花八角组成,全方重在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为进一步证实该药治疗肝胃不和胃脘痛的作用,笔者对1996年7月~1997年6月在我院门诊,住院部就诊的胃脘痛(肝胃不和证)病人90例,随机分组,与气滞胃痛冲剂进行对照观察,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资料共90例,均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其中男51例,女39例,平均年龄41.5岁。随机分为金红片治疗组60例,气滞胃痛冲剂对照组30例。1.2 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