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应激有关因素对男性服刑人员消极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格因素、负性自动思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等应激有关因素对男性服刑人员消极认知评价的影响。方法 使用自动思维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压力反应问卷和自编服刑态度问卷,在SPSS11.0、AMOS4.0软件支持下作统计分析。结果 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艾森克人格中的P、E、N、负性自动思维、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家庭内支持、家庭外支持等因素与消极认知之间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负性自动思维、N、已服刑期、消极应对、家庭内支持对消极认知均有预测性,标准化偏回归系数依次为0.267,0.170,0.149,0.139,-0.099.总预测力为27.7%。结构 方程模型显示人格因素、负性自动思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一般心理社会因素等应激有关因素对认知评价有着直接、间接的复杂影响,甚至各因素有双向交互作用,形成一个网络式作用系统。结论消极认知是受应激有关因素中的多因素影响的;应激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成年男性服刑人员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病态人格的关系.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病态人格量表对328名成年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比较不同人口学变量成年男性服刑人员家庭功能、应对方式和病态人格的差异,不同家庭功能组成年男性服刑人员应对方式和病态人格的差异,进而用结构方程构建各变量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35岁以下成年男性服刑人员成长度[(1.17±0.76)分]、亲密度[(1.11 ±0.79)分]、消极应对[(1.15±0.51)分]因子和家庭关怀度总分[(5.61 ±2.73)分]显著低于35岁以上男性服刑人员[(1.35 ±0.72)分,(1.45±0.68)分,(1.30±0.58)分,(6.29±2.63)分,t=2.17,4.15,2.51,2.31],而病态人格因子[(22.11 ±4.95)分]显著高于35岁以上男性服刑人员(19.40 ±5.06,t=4.89);农村成年男性服刑人员适应度因子(1.04±0.69)显著低于城镇成年男性服刑人员(1.21 ±0.74,t=2.07),而积极应对因子(1.95±0.40)显著高于城镇成年男性服刑人员(1.81 ±0.43,t=3.09);不同家庭功能组成年男性服刑人员积极应对方式(P=0.024)和病态人格(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成年男性服刑人员积极应对对家庭功能具有最强的正效应为0.275,病态人格对家庭功能具有最强的负效应为-0.257;消极应对对病态人格具有最强的正效应为0.197;家庭功能对病态人格具有最强的负效应为-0.266.结论 积极的应对方式和良好的家庭功能可以调节成年男性服刑人员的人格特征,而积极应对和完善人格也能改善家庭功能,家庭功能与病态人格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有关因素与绝育后妇女心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以绝育后妇女120例为对象,测定其心身症状以及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心理应激有关因素以及一般项目,在SPSS软件包支持下作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心身症状与以下个体心理素质因素有关,包括术前有较多的对后遗症和劳动力影响方面的担心,主观社会支持较低,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性较高和内向,平时易体验到较多的过生活事件的消极情绪和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稳定个性特性,不良的认知体验因素和宗教信仰与心身症状有最主要的关系。结论:绝育术后神经症样症状的发生,很可能与个人平时对待各种生活事件的不良的认知,情绪,应对和个性等内部心理特征以及与一定经济文化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控制问卷、自动思维问卷和应对方式问卷对725名男性服刑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1)高年龄段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得分显著高于低年龄段(F=12.063,P<0.000),高学历组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得分显著高于低学历组(F=2.990,P=0.030).(2)男性服刑人员的自我控制和应对方式各因子呈显著相关(r=0.203~0.381,P<0.01),低自我控制对应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高自我控制对应解决、求助等成熟的应对方式.(3)男性服刑人员的自动思维和应对方式各维度呈显著相关(r=0.085~0.603,P<0.01),负性自动思维者较多使用不成熟应对方式.结论 男性服刑人员常存在低自我控制、易出现负性思维和消极应对方式,三者又相互影响和促进;有必要对自我控制不良和不成熟应对方式的服刑人员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现状,分析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选取监狱服刑人员为对象。用自制问卷、心理健康测评量表(SCL-90)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收集相关信息。SCL-90总分>160判定为阳性。结果:共调查1 153人,心理健康测评结果阳性率为63.6%。与测评结果阴性人群比较,阳性者社会支持总得分及来自家庭、朋友和其它3个维度的得分均明显较低。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社会支持水平明显增大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风险。包括,总得分(OR=2.09,95%CI:1.81~2.57)及家庭支持(OR=2.78,95%CI:2.51~3.05)、朋友支持(OR=1.77,95%CI:1.44~2.11)和其它支持(OR=1.42,95%CI:1.19~1.65)。结论:服刑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大力提高社会支持水平可能是改善其心理健康现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服刑人员神经质人格对抑郁的影响以及应对方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神经质分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福建省某监狱的274名有效被试进行了问卷调查,采用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采用Mplus 7.0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模和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结果:(1)神经质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心理应激有关因素与绝育后妇女心身症状的相关性。方法以绝育后妇女120例为对象,测定其心身症状以及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心理应激有关因素以及一般项目,在SPSS软件包支持下作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心身症状与以下个体心理素质因素有关,包括术前有较多的对后遗症和劳动力影响方面的担心、主观社会支持较低、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性较高和内向、平时易体验到较多的对生活事件的消极情绪和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等;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不稳定个性特性、不良的认知体验因素和宗教信仰与心身症状有最主要的关系。结论绝育术后神经症样症状的发生,很可能与个人平时对待各种生活事件的不良的认知、情绪、应对和个性等内部心理特征以及与一定经济文化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8.
认知干预对服毒自杀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毒自杀多是在精神因素影响下产生的严重消极行为。研究表明,自杀患者往往存在消极的应付方式。但对服毒自杀这一特殊的自杀群体的应付方式研究较少,笔者对2004年6月至2007年5月本院急诊科收治服毒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男性服刑人员人述情障碍与事件影响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 TAS-26)、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唐山市某监狱300名男犯人和110名普通男性进行测试.结果 服刑男犯的述情障碍除描述情感能力[服刑(18.62±3.61)分;普通(18.00±3.57)分]和缺乏幻想[服刑(14.38±3.06)分;普通(14.96±3.34)分]之外,在其余各因子分及总分上均高于普通男性,且在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服刑(22.26±3.96)分;普通(19.72±3.34)分]、外向型思维[服刑(22.38±4.20)分;普通(21.03±4.03)分]及总分[服刑(77.65±7.22)分;普通(73.71±8.32)分]上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犯罪男犯的述情障碍程度最重[(79.90±5.00)分],暴力犯罪者的程度最轻[(77.55±7.43)分],但三者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犯罪类型男犯所受服刑事件的影响在逃避[性(15.03±4.26)分;财产型(16.08±5.81)分;暴力型(17.57±4.90)分]和事件影响总分[性(41.33±11.70)分;财产型(42.29±14.89)分;暴力型(46.84±12.36)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犯述情障碍的缺乏幻想、外向型思维同事件影响各维度呈负相关(r=-0.14~-0.22,P<0.05),描述情感的能力、认识和区别情绪和躯体感受的能力同事件影响各维度及总分呈正相关(r=0.14 ~0.43,P<0.05).结论 男性服刑人员与普通男性相比有较高程度的述情障碍;暴力型犯罪的男性服刑人员受到的服刑事件的影响最大;男性服刑人员的述情障碍程度越高,服刑事件对其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风险认知、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风险认知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问卷对某市公立医院25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48份,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风险认知水平与消极应对呈正相关(rs=0.192,P<0.01),与心理健康得分呈正相关(rs=0.374,P<0.01);心理健康得分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rs=0.346,P<0.01),与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rs=-0.180,P<0.01);(2)中介效应分析表明,风险认知对心理健康的预测作用显著(β=0.501,t=5.773,P<0.01),且当放入中介变量后,风险认知对心理健康的直接预测作用依然显著(P<0.01)。在95%的置信区间内,消极应对方式在风险认知和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占比为12.4%,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护人员风险认知能直接影响心理健康,也能通过消极应对方式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0):162-16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负性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接收的70例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种护理干预方式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负性心理因素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负性心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1%,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老年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负性心理,促进患者对医院护理满意度、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9):146-149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遗症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对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入脑卒中后遗症患者80例,按照护理模式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并对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情绪、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护理前SAS、SDS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后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服药依从性、康复锻炼依从性、定期复诊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5%,高于对照组8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遗症患者予以心理护理措施干预,能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及其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社会心理因素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①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与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关系。②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方式,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③结果哮喘患者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症状较正常人群有显著差异性。④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躯体化表现及焦虑等症状,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Psoriasis is a chronic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 in which several Th1 cytokines such as interleukin-1 beta (IL-beta) have been shown to play a pivotal role. Psychological stress has also been implicated in triggering or exacerbating the disease. METHODS: Salivary IL-1beta and cortisol levels of 25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50 age- and sex-matched healthy controls under basal conditions and after a standardized stressful procedure including mental arithmetics and the Stroop Color-Word Naming Test. RESULTS: At baseline, mean IL-1beta levels were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than controls (p <0.001), whereas mean cortisol level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groups. Although IL-1beta levels increased after stress among controls, they did not increase among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with a significant group-by-time interaction (p <0.01). After stress, cortisol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as compared with baseline (p < or =0.001), without any group-by-time interaction. Perceived stress was similar among psoriatic patients and control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changes in IL-1beta and changes in cortisol. CONCLUSIONS: The higher basal IL-1beta levels among psoriatic patients suggest that its production is increased. Changes in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activity in psoriatic skin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pagating inflammation. The blunted response of IL-1beta to stress observed in psoriatic patients may reflect a "ceiling effect", or be ascribed to a defective response of the immune system to adrenergic stimuli.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疗期间介入心理干预对癌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78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干预前后两组均采用SDS、SAS进行抑郁及焦虑评分。结果干预前实验组SDS、SAS评分分别为(56.36±3.76)分和(52.35±5.06)分,对照组为(56.21±4.53)分和(52.13±4.39)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DS、SAS评分分别为(52.69±3.46)分和(48.15±4.63)分,对照组为(59.45±4.11)分和(55.42±5.18)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癌症患者在化疗期间介入心理干预能降低患者负性情绪反应,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56例青年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心理行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在确诊为乳腺癌后第一天和出院前一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cavi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组患者心理行为干预前SAS及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系统心理行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改变,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0.01)。结论: 对青年乳腺癌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能减轻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保持较平和的心态,积极接受治疗和护理,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离退休人群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其心理状态;比较分析综合心理干预与一般心理干预对于离退休人群的健康行为形成及改善负性情绪的效果。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6例离退休人员按随机数字表随机人组,分成综合心理干预(实验组)组和仅给予一般心理干预组(对照组),每组各103例。综合心理干预组(实验组)给予健康行为及认知干预、一般心理干预、家属的心理干预以及社会家庭式照护干预,对照组健康行为及认知干预、一般心理干预;给予所有人员均予1周内首评,2周后第2次评定,4周后终评;健康行为调查采用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中“城市社区健康教育试点项目”中的问卷,健康状态与生存质量评定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APGAR),心理状态评价及疗效判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采用MBI指数法评定;比较两组人群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其不同干预方法对健康行为形成率及其心理状态的影响。结果经x。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社会学特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AMD、MBI及APGAR评估成绩基线水平也差异无显著性。通过综合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受试者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有不同程度地提高,而且干预后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受试人群的健康行为在血压监测、体育健身、菜板生熟分开等项目上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同时,虽未经干预,在对血压的监测方面,对照组亦较基线状态有明显提高(P〈0.05)。干预后实验组APGAR评分为(8.53±1.43)分较干预前的(7.90±1.64)分明显上升(P〈0.05)、HAMD评分则由(12.55±2.36)分下降为(3.32±1.06)分、MBI评分由(10.34±1.77)分下降为(5.37±1.43)分,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离退休人员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以及健康行为的形成率,改善离退休人员的负性情绪状态,提高离退休人员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浆儿茶酚胺及皮质醇的影响。方法100例拟行全麻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对照组,常规护理;B组为心理干预组,围手术期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治疗;每组各50例。测定入院时(T1)、手术前(T2)、手术中(T3)、术后4g~72h(T4)分别从外周静脉抽取血标本,测定血浆儿茶酚胺,骨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皮质醇。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血浆皮质醇B组在T2,T3明显低于A组(P〈0.05);而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水平B组在T2,T3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行心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理应激对小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研究急性心理应激对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雄性昆明小鼠42只随机分成4组,即:八臂迷宫心理应激组(A)、八臂迷宫对照组(B)、Barnes迷宫心理应激组(C)、Barnes迷宫对照组(D),每组10只。旁观应激2d后,用放射状八臂迷宫和Barnes迷宫进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测试。结果 1.心理应激后小鼠完成八臂迷宫的时间[(527.4±95.15)s]较应激前[(362.20±70.61)s]延长,错误的臂数(6.70±3.34)较应激前增加,首错前连续正确的臂数(4.0±1.83)较应激前减少(P<0.01),与对照组比较也出现同样结果。2.心理应激后小鼠完成:Barnes迷宫时间[(111.1±67.43)s]较应激前时间[(59.92±32.81)s]延长,错误的洞数(9.6±6.31)较应激前增加(P<0.01),对照组的比较也得到同样的结果。结论急性心理应激可以损伤小鼠的空间学习和工作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