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蝶鞍区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为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提供手术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5例成人固定的头颅标本进行了经鼻蝶入路的解剖观察及相关数据的测量结果蝶窦口视神经距离为。-(10.6±1.8)mm,蝶窦口颈内动脉为-(12.7±1.8)mm,蝶窦口鞍结节中点-为(14.8±3.0)mm,蝶窦口鞍背中点为-(22.8±3.2)mm;垂体窝前后径为(10.2±1.5)mm,垂体窝左右径为(14.0±2.4)mm,垂体窝上下径为(6.5±1.4)mm。结论熟悉蝶鞍区解剖结构有助于开展经鼻蝶入路切除鞍区肿瘤手术的准确定位及术中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松果体区的有关显微解剖知识,测量枕下经小脑幕入路进行松果体区手术有关的解剖数据。方法 于4-25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8具成人尸体头颅标本松果体区解剖结构,并测量有关解剖数据。结果 大脑大静脉系统与松果体区的有关动脉血管位置较为恒定,在采取枕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时,上述结构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无明显妨碍。结论 枕下经小脑幕入路为进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较为安全,方便的手术入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松果体区的有关显微解剖知识,测量枕下经小脑幕入路进行松果体区手术有关的解剖数据。方法于4~25倍手术显微镜下观察28具成人尸体头颅标本松果体区解剖结构,并测量有关解剖数据。结果大脑大静脉系统与松果体区的有关动脉血管位置较为恒定,在采取枕下经小脑幕入路手术时,上述结构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并无明显妨碍。结论枕下经小脑幕入路为进行松果体区肿瘤手术较为安全、方便的手术入路方法。  相似文献   

4.
松果体区肿瘤是一些最难手术切除的病变.自1910年Horsley首次试图直接切除松果体瘤以来,对其处理曾有激烈争论.然而该区20~30%的肿瘤属于良性、对放射疗法不敏感,这导至对采用显微手术方法直接切除松果体区肿瘤重新感到兴趣.作者在6~16倍放大下,检查了福尔马林固定的30例成人尸体脑.详细地描述了松果体、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大静脉、脑底静脉、大脑内静脉、直窦、桥静脉、天幕切迹的大小及第Ⅲ、Ⅳ脑神经的关系.解剖描述:[松果体]:呈圆形或卵圆形,长5~10毫米,宽5~9毫米,厚1.5~4毫米.从大脑大静脉前端至松  相似文献   

5.
蝶鞍区的解剖及其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Jankowski等首次报道经鼻腔-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获得成功后.国内也相继开展了此类手术。但该部位解剖位置深在.且毗邻重要血管和多对颅神经。这就要求该手术医生必须熟悉和掌握该区域重要的解剖标志、较全面的局部解剖知识和这些结构的解剖变异。故作者对蝶鞍区解剖及其变异情况作一综述.以防止术中各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松果体区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随机收集30具成年尸体标本,解剖其松果体及毗邻的桥静脉、直窦、大脑大静脉及其属支、脉络丛后内侧动脉和滑车神经。并结合临床应用进行讨论,以便为临床松果体区的手术提供必要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鞍区脑池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鞍区脑池的界限和相互毗邻关系。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解剖并观察鞍区脑池。结果 鞍区脑池包括颈内动脉池、后交通动脉池、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池、视交叉池、垂体池、终板池、Sylvian池近侧端、嗅池、脚间池、脚池和动眼神经池,小梁蛛网膜分隔各池。结论 ①鞍区脑池环绕视交叉池有序排列。②不同的手术入路或同一入路到达不同部位,所涉及的脑池及其解剖的方向和次序均不相同。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颈静脉孔都是神经外科、头颈外科.耳鼻喉科和肿瘤外科等多学科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颈静脉孔结构复杂,Rhoton认为可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和形状各不相同且极不规则;(2)穿行的重要组织结构众多;(3)位置深在,毗邻复杂。尽管近年来显微外科技术、神经影像学及术中神经功能监护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已有了很大发展,但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肿瘤目前仍是外科领域里最难的手术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松果体区手术入路与手术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 通过对20例国人成人头颅的松果体区大脑深静脉系统所形成的4个间隙进行显微外科解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所有标本经动静脉灌注后,分别进行幕上、下入路开颅,暴露松果体区周围结构,通过对松果体区的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基底静脉及其所构成的四个间隙的大小和结构进行测量与观察。结果 大脑内静脉总长度为(34.27±5.44)mm,管径为(1.58±0.37)mm;基底静脉总长度为(35.43±6.6)mm,管径为(1.43±0.39)mm;大脑大静脉总长度为(9.65±4.12)mm,管径为(3.79±1.61)mm。间隙Ⅰ为大脑内静脉间间隙;间隙Ⅱ为基底静脉内侧间隙;间隙Ⅲ为基底静脉下间隙;间隙Ⅳ为大脑大静脉下间隙。结论 松果体区静脉系统是阻碍手术操作的主要结构,松果体区的手术有4个可利用的解剖间隙,不同的手术入路对各间隙的利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海绵窦-眶尖区的显微外科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供海绵窦-眶尖区手术的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观测20例(40侧)成人干性头颅标本眶尖区骨性结构。在显微镜下对15例(30侧)成人尸头标本暴露眶尖区及海绵窦,观察并测量其内容及毗邻关系。结果①30侧(75%)标本可见中床突,8侧(20%)标本前、中床突尖端在海绵窦上壁前部形成颈动脉床突孔?②总腱环附着于视神经管上、内和下壁,以及眶上裂外缘中点骨突.包绕视神经孔颅口和穿行眶上裂的结构.并将眶上裂分隔为三部分。③眼上静脉于上直肌和外直肌起点间经总腱环外面穿眶上裂外侧区注入海绵窦前下间隙.且与总腱环粘连紧密.磨除前床突,横行切开上、下硬膜环,则可显露床突间隙、海绵窦前下间隙、颈动脉穴和颈内动脉床突段,结论海绵窦-眶尖区内容物相对集中、关系复杂,熟知此区骨硬膜结构及血管神经关系有利于安全有效的处理此区的病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一例蝶鞍区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患者 ,男性 ,41岁。行MR检查见蝶鞍右侧有一大小约 14× 13× 12mm3 的病变 ,右侧颈内动脉轻度移位。病人无复视及视野缺损 ,无性欲减退、肥胖、疲劳、畏寒等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内分泌检查见TSH 16 μU/ml,PRL 9ng/ml,FSH ,LH ,GH等激素水平均正常。病人行手术治疗 ,行唇下切口经蝶入路到达蝶鞍区 ,切除硬膜内一坚韧的血管性病变 ,病理检查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此血管瘤紧贴在右侧海绵窦壁 ,切除肿瘤时蛛网膜被撕裂。肿瘤完整切除后以脂肪块填塞蝶鞍。术后病人诉头痛 ,…  相似文献   

12.
蝶鞍区生殖细胞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生殖细胞瘤,最常见生长部位在松果体区,而发生于蝶鞍区则较为少见.现将我院近五年来诊治的7例鞍上生殖细胞瘤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视神经管的显微外科解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视神经管的解剖结构以及视神经管磨除前后相关结构显露范围的变化,为手术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手术显微镜下观察、测量15例成人干颅骨和15例经甲醛溶液固定的成人尸头。结果视神经管的最狭窄部位在中部,其横截面积为(17.21±3.74)mm2。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视神经管上壁磨除前视神经颈内动脉(OCT)三角宽度为(3.61±1.35)mm;磨除后为(7.16±1.42)mm。结论视神经管在管中部对视神经的束缚作用最强;眼动脉均在视神经下方的管底硬膜层内走行,因此沿视神经纵行剪开其上方的硬膜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放大3—20倍的解剖显微镜在尸体上对颈静脉孔的解剖进行了50个标本的检查和分析。颈静脉孔的前外侧壁系由颞骨所构成,其后内侧壁由枕骨构成。Hovelaque将此骨孔分为较小的前内侧部(神经部),包含舌咽神经,和较大的后外侧部(静脉部),包含颈静脉球、迷走神经和副神经,这两部分通常被纤维桥或骨桥所分隔。覆盖于颈静脉孔上的硬脑膜有两个特征性的孔穴:一个舌咽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面神经自脑干发出处至颞骨内侧段及其毗邻结构的显微解剖,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MVD)及桥脑小脑角(CPA)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相关资料。方法对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男性6例,女性4例),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手术方法,显微技术解剖CPA区域面神经及其毗邻神经血管等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对128例面神经MVD手术资料进行观察、整理和分析。研究面神经血管束的组成与变异,并将解剖标本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尸头解剖:面神经根与毗邻血管压迫或接触9侧(9/20),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5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2侧,椎动脉(VA)1侧,多支血管1侧;手术资料:半侧面肌痉挛(HFS)的责任血管绝大多数位于桥脑延髓沟,其中AICA79例(61.72%);PICA21例(16.4l%);椎-基底动脉6例(4.69%);多支血管22例(17.18%)。结论面神经血管束,特别是其桥脑延髓沟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和术中充分暴露是面神经MVD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三维螺旋CT在鼻-蝶鞍区影像解剖及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入路的鞍底定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鼻-蝶鞍区螺旋CT扫描数据,以3D重建和剪切技术重建和观察鼻-蝶鞍区的3D解剖结构.分析鼻尖-耳轮上缘连线(鼻-耳轮线)与鞍底的关系.对14例垂体瘤患者术前、术后行螺旋CT扫描和重建,评估3D - CT和鼻-耳轮线在经鼻-蝶窦垂体瘤术前规划和术中鞍底定位中的可行性.结果 鼻-耳轮线在所有的研究对象中均与蝶窦相交,其中与鞍底相交者12例占42%.鞍底-斜坡交点至鼻-耳轮线的垂直距离是(3.6±1.8)mm.3D - CT能清晰地显示鼻-蝶鞍区的解剖结构,包括蝶窦及其分隔、颈动脉和视神经管隆起、鞍底等.为模拟手术入路和术中鞍底定位提供重要信息.结论 3D - CT技术可获得鼻-蝶鞍区高清晰度的三维空间解剖图像,有助于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中蝶窦和鞍底的定位.鼻-耳轮线可作为经鼻-蝶窦垂体瘤手术路径的体表定位.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10~56岁,平均36.4岁。低钠血症均发生在术后2~10d内,病程最长12d,最短2d。1.2病变性质本组垂体瘤9例,颅咽管瘤3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肿瘤均较大,侵及鞍内和鞍上,其中6例侵及第三脑室,2例阻塞室间孔致双侧脑室梗阻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大脑岛叶区域的手术操作提供显微解剖参数。方法对12例(24侧)成人尸头进行岛叶区域的显微解剖与测量。结果岛叶外形呈三角锥形,以前、上和下环岛沟为界。大脑中动脉是岛叶的唯一供血动脉,其分支在岛叶皮质表面形成血管屏障。岛叶与侧脑室、壳核、内囊关系密切。结论岛叶具有特殊的解剖特点,充分了解岛叶的显微解剖对该区域病变的手术切除以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蝶鞍区CT三维重建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多层螺旋CT和AQI影像工作站对54例垂体瘤患者术前进行蝶鞍区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观察蝶窦气化类型、分隔情况、蝶窦与鞍底的关系,并与术中实际情况进行对比验证.结果 蝶窦双侧气化程度相同者24例,气化不同者30例.蝶窦分隔呈正中矢状位者14例;偏左者15例;偏右者19例;其他类型(包括不同程度斜位,横位等)6例.蝶窦位于鞍底中线之前者12例,蝶窦位于鞍底中线下方者32例,蝶窦位于鞍底中线之后者10例.结论 蝶鞍区CT三维重建可简单、直观、准确的反映每例患者蝶窦形态及其与周围毗邻结构的关系.为术者提供更加完整和实用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的诊断和经口唇下蝶窦显微手术的方法及经验。方法经口唇下蝶窦显微外科切除垂体腺瘤30例(微腺瘤8例,大腺瘤18例,巨大腺瘤4例,侵袭性腺瘤16例),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肿瘤全切除26例(86.7%),次全切除4例,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少。25例(83.3%)随访6个月至5年,22例(88%)痊愈,3例好转,1例复发。结论MR对选择手术入路有重要作用。经口唇下蝶窦显微手术是治疗垂体腺瘤的有效、安全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