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的5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0),对豫组患者PCI术后常规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对比二组患者6min步行实验(6MWD)、超声心动图、观察患者心绞痛缓解、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及随访期间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而尼可地尔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6min步行距离提高、心功能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对冠脉多支病变血运重建不完全患者可显著提高运动耐量水平,同时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比索洛尔治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联合组的症状显效率、心电图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观察组采用复方丹参滴丸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发作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常规心电图改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瑞舒伐他汀联合尼可地尔治疗,能有效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均予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同时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次,每天3次,连用4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5 mg/次,每天3次,连用4周。治疗4周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的有效率及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本院心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基本治疗组和尼可地尔组。基本治疗组48例,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尼可地尔组48例,在常规用药及比索洛尔治疗同时口服尼可地尔,比较观察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基本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9.17%;尼可地尔组显效34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83%;尼可地尔组临床疗效优于基本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可地尔联合应用比索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非血运重建的冠脉严重三支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脉严重三支病变的冠心病患者72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治疗组(观察组n=35)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n=37),对照组患者视病情给予长效硝酸脂类、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ACEI、钙离子拮抗剂等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治疗。对比二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缓解情况及6 min步行实验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心绞痛发作较前均有缓解,6 min步行实验距离较前提高,而尼可地尔治疗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对非血运重建的冠脉严重三支病变患者可显著改善心绞痛发作及提高活动耐量。  相似文献   

7.
戴青原 《中国医疗前沿》2012,(2):25+17-25,17
目的比较尼可地尔与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8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在基础治疗前提下,研究组加用尼可地尔片,对照组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治疗期4周。观察所有患者心绞痛缓解情况、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结果 80例患者均完成4周治疗,无1例退出。治疗期内均未发生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事件,研究组心绞痛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未出现明显低血压情况,出现轻微头痛5例,对照组出现低血压2例、轻微头痛12例、中度头痛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可地尔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詹莉  林红 《中国热带医学》2014,(11):1404-1406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冠心病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口服,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心绞痛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为72.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h平均缺血时间及缺血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均给予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硝酸异山梨酯、抗凝、β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调脂药、降血压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10mg,每日3次,连用2个月.结果 2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表现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佐治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取得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UAP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尼可地尔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3.75%)较对照组(77.08%)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P<0.05)。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联合尼可地尔治疗UAP,可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永光 《黑龙江医学》2010,34(2):113-11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14 d。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心绞痛疗效、心电图ST-T改变、血脂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症状(P<0.05),改善心绞痛患者的缺血性心电图(P<0.05),且治疗组降低血脂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1号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笔者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硝酸酯类、低分子肝素,肠溶阿司匹林、波立维(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等;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冠心病1号方,连用4周。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冠心病1号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蓓  张冬梅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0):299-300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短期干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RP及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5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氟伐他汀治疗A组(53例)及氟伐他汀治疗B组(53例),对照组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物;氟伐他汀治疗A组上述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每日40mg,氟伐他汀治疗B组加用氟伐他汀每日80mg。测定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CRP及TNFα的变化。结果氟伐他汀治疗A组及氟伐他汀治疗B组在治疗1周后其血浆CRP及TNFα水平均下降,对照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但仅氟伐他汀治疗B组差异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氟伐他汀短期干预可阻滞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病变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饶立新 《中外医疗》2010,29(25):18-1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0例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9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2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通1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均分为2组(n=45)。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通1号,连用4周。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3.34±0.91)次/周,心绞痛持续时间为(2.94±0.82)min/次,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05±0.64)次/周,(5.99±0.52)min/次,治疗后2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均下降,但观察组更明显(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显总有效率为66.67%,2组总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心通1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合并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合并与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各100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患者高血压史、高血脂史、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高于对照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患者血压、血糖、血脂及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17.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晓静  陶贵周 《医学综述》2009,15(12):1886-188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收治的1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观察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40mg/d,对照组常规治疗加上阿托伐他汀20mg/d。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90d测定血脂四项、C反应蛋白(CRP)和NO浓度,并且观察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CRP降低而NO升高,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效果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能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预后,每天剂量40mg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脑宁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确诊病例按心绞痛分级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心脑宁胶囊,疗程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疗效变化情况,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心绞痛疗效评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1%,对照组为46.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硝酸甘油的停减率为80.8%,对照组为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电图显示治疗组中心电图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脑宁胶囊结合西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电图表现,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0例,随机分为麝香保心丸治疗组(100例)和消心痛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口服麝香保心丸,每日3次,每次2丸;对照组口服消心痛片,每日3次,每次10mg;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即症状疗效分别为94%与83%(P〈0.05),心电图疗效为82%与70%(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而且安全可靠,耐受性好,是长期治疗与预防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值得推广的纯中药制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对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8例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随机分为阿卡波糖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4例。治疗3~4年。结果:两组患者心绞痛的临床改善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共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11例(17.1%),心肌梗死10例(15.6%),心力衰竭2例(3.0%),心源性猝死1例(1.5%),糖尿病2例(3.0%),而对照组发生不稳定性心绞痛18例(28.1%),心肌梗死20例(31.2%),心力衰竭6例(9.3%),心源性猝死4例(6.2%),糖尿病8例(12.5%)。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心绞痛症状,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合并糖耐量异常可显著改善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和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