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用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体外系统模式数字化实验研究探讨菌苗治疗淋巴瘤的系统免疫学机理。方法:灭活大肠杆菌(3×10^8/mL)0.2mL加0.6mL淋巴瘤患者枸橼酸抗凝新鲜血,对照组用生理盐水0.2mL取代大肠杆菌悬液加0.6mL全血,两管混匀37℃1h后,用流式细胞仪直接荧光免疫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种血细胞CD55和CD59分子表达量(平均荧光强度),并算出大肠杆菌对CD55和CD59分子表达的调控率,求出t值。结果:实验组粒细胞CD55分子的调控率为负(35.18±12.17)%,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淋巴细胞)CD59分子调控率为正值,以及除粒细胞CD55分子外的其它的细胞CD55分子调控率都为正值,与粒细胞CD55分子负调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5~0.01)。结论:从体外系统模式数字化实验研究证明菌苗可全方位激活系统血液免疫反应,具体机理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用系统血液快速固有免疫反应体外系统模式数字化实验研究探讨菌苗治疗淋巴瘤的系统免疫学机理。方法:灭活大肠杆菌(3×10 8/mL)0.2mL加0.6mL淋巴瘤患者枸橼酸抗凝新鲜血,对照组用生理盐水0.2mL取代大肠杆菌悬液加0.6mL全血,两管混匀37℃1h后,用流式细胞仪直接荧光免疫法测定实验组与对照组各种血细胞CD55和CD59分子表达量(平均荧光强度),并算出大肠杆菌对CD55和CD59分子表达的调控率,求出t值。结果:实验组粒细胞CD55分子的调控率为负(35.18±12.17)%,而血细胞(包括红细胞、血小板、粒细胞、淋巴细胞)CD59分子调控率为正值,以及除粒细胞CD55分子外的其它细胞的CD55分子调控率都为正值,与粒细胞CD55分子负调控率差异非常显著(P〈0.05~0.01)。结论:从体外系统模式数字化实验研究证明菌苗可全方位激活系统血液免疫反应,具体机理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以及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分子的表达与正常人的差异和生物学意义。方法 静脉采集30例健康献血者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全血,ACD抗凝后离心,制备PRP和红细胞悬液,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和红细胞CD35、CD44、和CD62P的表达情况。结果 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人,肿瘤患者红细胞CD35、CD44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正常人,红细胞CD62P和正常人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CD35、CD44和CD62P分子处于高表达状态,可能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红细胞CD35、CD44分子表达减少,和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55、CD59与体液免疫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血细胞CD55、CD59天然免疫分子与体液免疫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血细胞CD55、CD59,采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C3、C4及IgG、IgA、IgM。结果红细胞CD55与IgA呈正相关性(P<0.05),血小板CD55与IgG、IgM呈正相关性(P<0.05)。红细胞CD59与C3、C4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细胞CD55、CD59分子参与体液免疫反应调控,具体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红细胞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在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成人ACD抗凝全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获得淋巴细胞悬液和红细胞悬液,以灭活腹水癌细胞S180作为激活抗原,以自体血浆作为反应基质,应用Fy6单抗封闭红细胞Duffy抗原趋化因子受体,观察红细胞对抗原激活淋巴细胞的调控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情况,ELISA测定上清液IL-8、TNF-α变化情况。结果Fy6单抗封闭后红细胞对淋巴细胞CD25表达量(5.73±0.65)%较未封闭组(6.11±0.71)%明显降低(P<0.05),而IL-8和TNF-α分泌量(226.82±70.78)pg/mL和(97.17±58.26)pg/mL却明显高于未阻断组〔分别为(169.65±87.60)pg/mL和(43.56±40.47)pg/mL〕(P<0.05)。结论红细胞Duffy血型抗原作为红细胞上杂性趋化因子受体,在抗原激活淋巴细胞免疫反应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维持红细胞趋化因子功能对提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冰冻血小板对系统血液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冰冻血小板复温后对血液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不同的实验条件将血液反应系统分为4组,自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对照组)、新鲜异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实验组1)、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组(自然体系实验组2)、6%DMSO组(自然体系实验组3),以灭活S180作为激活抗原,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血细胞表面相关免疫分子表达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血小板CD55和白细胞CD25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1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上调(P<0.05),自然体系实验组2及组3均较自然体系对照组上调.血小板CD59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1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上调(P<0.05),自然体系实验组2及组3较自然体系对照组下调.红细胞CD59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3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下调(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对红细胞免疫反应性的抑制作用强于新鲜异体血小板,对血小板、白细胞免疫反应性的激活作用弱于新鲜异体血小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正常人和肿瘤患者红细胞在抗原激活白细胞产生IL-6、IL-8的作用和相关性。方法0.2mL全血细胞悬液或0.2mL白细胞悬液加入0.2mL S180悬液和0.2mL血浆,37℃水浴1h。离心取上清液用免疫酶联法测定IL-6、1L-8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抗原激活后白细胞产生的IL-6、IL-8呈相关,有红细胞组相关性更高(r=0.9519);有红细胞存在时,肿瘤患者细胞白分泌IL-6、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献血员(P〈00.05)。结论红细胞能够调控抗原激活白细胞分泌的IL-6、IL-8水平,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完全调控IL-6、IL-8导致二者紊乱,有关机制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喜德  金实 《中医杂志》2003,44(9):698-699
目的:研究中药狼疮静颗粒对BXSB狼疮性小鼠外周血CD4、CD8、CD19细胞分布的影响,探讨其免疫调节机理。方法:运用微量全血免疫双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结果:中药狼疮静颗粒可升高BXSB狼疮鼠外周血CD4、CD8细胞及降低外周血CD19细胞分布。结论:中药狼疮静颗粒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功能紊乱,降低B细胞分布,抑制了B细胞的异常增生活化,使自身抗体产生减少而达到治疗SLE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肿瘤患者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44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44s的表达。方法 参照王氏方法 ,将经过处理的定量红细胞悬液 ,移入V型板中 ,加入CD44s单克隆抗体。进行细胞酶免疫分析。取上清液 ,在酶标仪 4 0 5nm读取其吸光度A值 ;减去对照孔A值为标本的测定值。结果  78例肿瘤患者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44s的测定值为 (0 .89± 0 .2 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1.39± 0 .35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肿瘤组各组间红细胞膜免疫分子CD44s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显著低下。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与肿瘤的病情有关 ,而与肿瘤的性质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片不同剂量对狼疮样小鼠部分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对8~10周龄的狼疮样小鼠进行干预治疗8 d,观察其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CD8、CD54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片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4、CD8的表达有升高的作用,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54的高表达有抑制作用,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青蒿琥酯片可调节狼疮样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狼疮样小鼠的过度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红细胞调控白细胞分泌IL-18的能力.方法:将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患者组分为2组即大、中小梗死组.将癌细胞(S180)悬液0.2 mL(10×106/mL)或生理盐水0.2 mL加至枸橼酸抗凝全血细胞悬液(或白细胞悬液)0.2 mL和血浆0.3 mL中,37℃水浴1 h,酶联免疫法测定反应液中IL-18含量.结果:大梗死组IL-18的含量明显高于中小梗死组和对照组(P<0.01).中小梗死组无抗原激活组(0.32±0.34)高于抗原激活组(-0.41±0.74)和对照组无抗原激活组(-0.20±0.50)红细胞对白细胞分泌IL-18的调控率(P<0.05).结论:动脉粥样硬化阶段就已经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梗塞时更为明显.红细胞对白细胞分泌IL-18具有吸附下调作用,疾病严重时处于失调控阶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表面天然免疫分子CRl与CD59的表达相关性,并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同时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新鲜红细胞、血小板表面CRl、CD59的表达水平。结果 银屑病患者红细胞、血小板CRl与CD59较正常人有所增高,正常人红细胞、血小板CRl与CD59呈明显负相关(γ=0.603,P<0.01),而在银屑病则呈紊乱状态。结论 天然免疫分子CRl与CD59间可能存在某种调控机制,其在机体天然免疫反应和银屑病免疫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探讨外周血成熟细胞及骨髓造血前体细胞膜补体调节分子CD55和CD59的表达在慢性再生障五导性贫血(CAA)肾阳虚证患者发病中的意义。观察17例CAA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部分病例骨髓CD34,细胞膜CD55和CD59+的表达率。结果:CAA肾阳虚证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膜CD59+表达率较健康对照组轻度减少(P〈0.05),但骨髓CD34+细胞膜CD55+和CD59+表达率与骨髓对照组无差异。结论:CAA肾阳虚证患者的发病可能与外周血成熟细胞膜CD59分子表达存在部分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体外自然实验体系对纳米级FeO磁流体和抗癌药物长春新碱(VCR)体外对系统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子水平的探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血细胞表面相关免疫分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纳米级Fe3O4磁流体和抗癌药物VCR以后,自然实验组CD4细胞阳性率(38.87±6.37)%较自然对照组(35.52±6.76)%明显增高(P<0.01),自然实验组白细胞CD55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68.79±8.98)%较自然对照组(74.78±18.60)%明显降低(P<0.05)。与自然对照组相比CD4分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调,CD8分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调。结论:VCR(0.2g/mL)和纳米级Fe3O4磁流体对血细胞的免疫功能都没有不良影响,甚至磁流体还可以提高血液免疫反应中白细胞的免疫功能,为红细胞包载磁流体和抗癌药物治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为抗癌药红细胞载体靶向抗肿瘤免疫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李林  曾耀英  黄秀艳  宋兵  杨志  姚满林  滕菲 《中草药》2008,39(8):1188-1191
目的分析黄芩苷对小鼠T淋巴细胞体外活化的影响,探讨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阐明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无菌分离小鼠淋巴结,制备淋巴细胞悬液,以不同终质量浓度的黄芩苷预孵育淋巴细胞4 h,再以刀豆蛋白A(Con A)或佛波醇酯类多克隆刺激剂(PDB)诱导小鼠淋巴细胞活化,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结合双色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染色技术检测CD3 T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和中期活化标志CD25分子的表达。结果黄芩苷(10、20、30 mg/L)能明显抑制Con A或PDB诱导T细胞活化分子CD69和CD25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芩苷能够明显抑制多克隆刺激剂Con A或PDB诱导的T细胞早期和中期活化,且呈明显的量效关系。提示黄芩苷在T细胞活化过程的信号转导中有抑制作用,从而可以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16.
198 1年Siegel[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新概念 ,现已发现红细胞表达多种天然免疫受体和物质 ,如CD35(CR1)、CR3、CD4 4、CD58、CD59、DAF、SOD酶、趋化因子受体 (ECKR)等 ,具有识别、粘附、浓缩、杀伤抗原 ,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CIC)的能力 ,参与机体的免疫调控 ,作为机体血循环含量最多的血细胞 (单位容积血液中超过白细胞三个数量级 ) ,红细胞在机体天然免疫反应中及在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特异免疫反应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并有完整的自我调控系统。红细胞上还有β -内啡肽受体 ,肾上腺β受体 ,…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扶正中药复方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CD3^+、CD4‘及CD8^+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香菇多糖片对照组及扶正中药复方大、中、小剂量组,混悬液灌胃给药,免疫组化法测定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肠黏膜中的T淋巴细胞(CD3^+、CD4^+、CD8^+)水平出现低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复方可以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肠黏膜固有层中CD3^+、CD4^+及CD8^+细胞数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抑制全身免疫系统,而且对肠黏膜免疫功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中药复方通过恢复或者增强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小鼠肠黏膜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三七皂甙对慢性肾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协同刺激分子CD2、CD58表达的影响,探讨三七皂甙对慢性肾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将80例慢性肾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一组以常规法治疗,一组以常规法加三七皂甙治疗。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协同刺激分子CD2、CD58分子表达。同期设置正常对照组。结果:慢性肾炎患者T细胞亚群明显失衡,表现为CD4减少、CD8增加、CD4/CD8比值显著降低,CD2高表达,CD58低表达P<0.01雪,常规组治疗前后,几项指标无明显改变穴P>0.05雪,三七组治疗后CD4、CD58增高穴P<0.05雪,CD8、CD2降低穴P<0.01雪。结论:慢性肾炎T细胞亚群失衡及T细胞活化所需要的协同刺激分子CD2、CD58异常表达,可能在慢性肾炎发生和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三七皂甙具有免疫调节剂的作用,能使过高或过低的免疫反应恢复正常,长期服用可以延缓慢性肾炎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昼夜节律性变化情况。方法: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4~30岁,平均25岁。预先在昼夜节律模式条件(16h-light:8h-dark cycle,LD)下生活1周:室温25±1oC,起床时间:7:00,睡眠时间(无光照期):23:00~7:00,早餐时间:7:30~8:00,午餐时间:11:30~12:00,晚餐时间:5:00~6:00;睡眠时光照强度〈0.1 Lux;受试者自由饮水,无烟酒嗜好,日常活动和饮食成分基本一致。随后在一昼夜内每隔4h抽取各受试者外周血3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并经振幅检验分析是否存在昼夜节律。结果:在自然光制下,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相对数量均呈现昼高夜低的节律性振荡(P〈0.05),但各细胞相对数量变化的峰谷时点略有不同。结论:人外周血CD4+CD25+、CD4+CD69+和CD4+HLA-DR+T淋巴细胞的变化均存在着昼夜节律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红细胞膜分子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红细胞携氧功能之外的其他功能的研究,始于1953年美国学者Nelson,他发现红细胞可粘附循环免疫复合物或病原颗粒,并将其递呈给白细胞,从而促进循环致病物质的清除。1981年美国生殖免疫学家Siegel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的概念。1988年美国学者Shau发现红细胞胞浆内含有丰富的NK细胞活性增强因子(NKEF),可显著增强NK细胞活性,证实红细胞在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的重要作用。1991午美国学者Taylor以CR1分子为桥梁,建立双特异性单抗异聚体清除循环中致病原,展开了以红细胞为运载工具的临床治疗研究。同年法国学者Cohen建立了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方法,初步探讨了红细胞CR1分子的基因多态性分布与疾病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1993午Kalechman研究表明红细胞具有调控自身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功能,证实红细胞在机体整体免疫功能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成熟红细胞作为血循环中数量最多的细胞群体,虽然已经没有细胞核,但细胞表面广泛表达CD44、CD58、CD55及CD59等膜分子,这些膜分子的存在及其数量变化在机体生理、病理生理过程中起何作用,值得深入研究。成熟红细胞已无细胞核,理认上无产生新生物质的能力,但在有核时期产生的数量众多的膜分子,进入血循环不但仍然存在,而且数量庞大,这些膜分子不可能仅仅是单纯的存在,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说,长期存在的物质必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对红细胞膜分子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基础与临床免疫学价值。本文作者对主要表达于红细胞的CD35、CD44、CD58、CD55及CD59等膜分子的结构、分布、基因、生物学功能、血清中可溶性CD35、CD44s等量变的初步临床意义及近年的部分工作进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