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迟延芳 《河北医学》2012,18(1):57-59
目的:观察梅毒抗体阳性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以探讨其对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诊断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并比较75例梅毒抗体阳性患者、80例健康正常人c反应蛋白水平,并同时对比分析梅毒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梅毒患者治疗前CR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正常人组(P<0.001).I期、Ⅱ期、Ⅲ期梅毒患者CRP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患者梅毒分期的增高,CRP水平有所降低.梅毒患者治疗前后CRP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CRP检测在梅毒抗体阳性患者早期诊断、临床分期及治疗转归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梅毒螺旋体TP17蛋白B细胞表位,并验证TP17表位多肽与梅毒阳性临床血清的反应性。方法:用SOPMA、DNASTAR、SWISS-MODEL及IEDB数据库BepiPred-2.0等软件预测脂蛋白TP17的结构及B细胞表位。采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10份梅毒螺旋体阳性患者血清样本,与脂蛋白TP17及6段重叠多肽的反应性。结果:TP17蛋白6个线性B细胞表位为Thr27~Glu38、Leu53~Asp62、Thr66~Gln74、Lys75~Pro88、Leu107~Lys119以及Tyr132~Met145,预测的构象表位涉及的氨基酸为:Lys34-Ala35、Ala55、Pro88、Glu99、Pro136~Pro147、Thr154,这些抗原表位分散于TP17蛋白分段表达的6段重叠多肽(Tp17-1 Tp17-6)中的不同区域,ELISA结果显示这6段多肽均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样本发生特异反应,OD450值在0.59~1.45之间,S/N>2.1。结论:鉴定了TP17蛋白6个线性B细胞表位,该表位均与梅毒患者阳性血清发生特异反应。  相似文献   

3.
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及其生物学假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梅毒螺旋体感染人体后 ,患者血清中产生一种抗心磷脂的抗体 ,又称反应素。在体外 ,用心磷脂 (cardiolipin)作为抗原检测梅毒患者血清中的反应素 ,称为梅毒血清反应素试验。目前常用的反应素试验主要有性病研究实验室 (venerealdiseaseresearchlaboratory ,VDRL)试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apidplasmareagincirclecardtest,RPR)。由于它所用的心磷脂抗原不是梅毒螺旋体本身或其菌体成分 ,所以也称为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反应素试验检测梅毒敏感性高 ,但在某些疾病或状态下可发生假阳性。梅毒治疗以后 ,反应素试验滴度下降 …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2种梅毒血清学试验的检测结果。方法:将2004年至2005汕头市中心医院性病门诊确诊的102例梅毒患者血清同时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试验、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试验检测,比较2种梅毒检测实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102份血清中,83份血清TRUST阳性,17份经抗梅毒治疗血清TRUST阴性,TPPA试验97份血清为阳性。结论:TRUST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TPPA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主要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几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方法 对我站2005年1月~2006年1月的门诊梅毒患者血清,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蛋白印迹试验检测IgM.结果 WB检测IgM对早期梅毒的诊断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梅毒螺旋体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未经治疗的各个时期的梅毒诊断.WB检测IgM简便易行,是筛查和检测早期梅毒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在小儿感染性疾病中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患者160例,根据患儿的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82例)和病毒性感染(78例),对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但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血清中降钙素原的指标显示病毒性感染患者阳性率为14.1%,而细菌性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92.7%(降钙素原为阳性的判断标准为含量>0.05μg/L),C反应蛋白数据显示,病毒性感染组C反应蛋白的阳性率为35.9%,而细菌性感染患者的阳性率为20.7%(C反应蛋白阳性的判断标准为含量>10 mg/L)。结论在小儿的感染性疾病的判断中,运用血清降钙素检测效果优于C反应蛋白,其可作为判断病毒性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在梅毒患者及其临床分期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并比较86例梅毒患者和80例健康正常人的NO和CRP含量,同时根椐临床分期分别比较Ⅰ期(n=37)、Ⅱ期(n=29)、Ⅲ期(n=20)梅毒患者的NO和CRP含量。结果梅毒患者血清中CRP和NO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随着梅毒临床分期的增高CRP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NO水平随分期的增高而升高(P<0.01)。结论CRP和NO水平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敏感的生化指标,并有助于临床的分期,也对判断治疗的效果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TP-ELISA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可行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用目前国内最常用的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TRUST试剂及ELISA试剂检测63例梅毒患者和22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血清样本,同时与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各试剂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结果对63份阳性和22份阴性样本的检测中,所用TRUST试剂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28.57%、18.18%;TP-ELISA试剂的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分别为0%和0%.结论使用灵敏特异的ELISA方法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原核基因工程技术重组表达梅毒螺旋体TP47蛋白,探讨其在梅毒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PCR扩增获得TP47基因片段并构建pET28b-TP47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以IPTG诱导蛋白质表达,经镍柱纯化后通过质谱技术进行鉴定。采用免疫印迹法测定其与梅毒患者血清的免疫反应性。建立基于重组TP47抗原的ELISA间接法并对30份TPPA阳性血清和75份TPPA阴性血清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 PCR扩增获得约1.1kb的基因片段,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b-TP47。重组蛋白在细菌中以包涵体形式表达,约占菌体蛋白含量的70%,分子量约39000Mr,经纯化后其纯度约95%。经质谱分析表明重组蛋白为TP47蛋白。免疫印迹法证实TP47蛋白能够与梅毒患者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ELISA测定TPPA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的符合率分别为97%(29/30)和97%(73/75)。结论通过DNA重组技术成功获得了梅毒螺旋体TP47蛋白,证实其与梅毒阳性血清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为研发新一代梅毒感染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田丰丰  刘青  王厚照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53-2154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可经血液传播,传染性强,危害大。近年来,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了解掌握患者基本健康状况,帮助临床诊断和治疗,梅毒检测已列为住院患者常规检测。本文用酶联免疫双抗原夹心法(ELISA),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两种方法对6385例住院患者的血清进行梅毒抗体初筛试验,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诊,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在肺结核治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蕾  李超  夏宇 《新疆医学》2013,43(4):12-13,15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及免疫比浊方法检测3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实验组)治疗前后和24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对照组)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结果:治疗前实验组血清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中降钙素原的含量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联合检测肺结核患者血清中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可以用于评价活动性肺结核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孟冬娅  何丽  胡晓芳  杨婧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14):1288-1289
为探讨门诊病人检测梅毒螺旋体(TP)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选择,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TPHA)试验对487例病人的TP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以TPHA试验为参照,阳性预测值92.3 %;阴性预测值90.6 %;TPHA试验结果阳性表明感染了TP,即使经过了有效治疗体内抗体仍然存在.结论:两种方法同时应用既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又有助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3.
梅毒血清学试验RPR与ELESA两种方法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 梅毒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梅毒螺旋体一旦侵入人体后, 血清中可产生非特异反应素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感染者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是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主要办法。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检测非特异性抗体, 试验有TRUST和RPR, 近年来, 开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 (ELE SA)[1]探讨上述两种方法之间的差异, 进行对比。1 材料与方法1 1 血清标本: 梅毒阳性血清 49份, 阴性 31份。1 2 试剂及方法: 上海科华RPR, 梅毒微孔板法, 厦门新创国产ELESA试剂盒, 英国IMMV…  相似文献   

14.
魏欣球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639-640
目的应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两种不同的血清学检测方法 ,测定血清标本梅毒抗体并评价检测结果。方法将2004年7月—2009年7月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43例患者血清同时用TRUST试验和TPPA试验检测,比较两种梅毒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43份血清中,38份血清TRUST试验阳性,5份经抗梅毒治疗后,血清TRUST阴性;TPPA试验43份血清为阳性。结论两种检测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性,经综合评估,TRUST试验可作为梅毒的人群筛查、疗效观察、复发或再感染的检测指标;TPPA试验是梅毒的确证试验,是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方法 。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门诊病人检测梅毒螺旋体 (TP)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的选择 ,用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螺旋体血细胞凝集试验 (TPHA)试验对 4 87例病人的TP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 ,以TPHA试验为参照 ,阳性预测值 92 .3% ;阴性预测值 90 .6 % ;TPHA试验结果阳性表明感染了TP ,即使经过了有效治疗体内抗体仍然存在。结论 :两种方法同时应用既能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又有助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16.
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的克隆、表达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强  耿焱  黄茂梁  吴英松  李明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6):637-638,649
目的 构建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诱导重组蛋白表达及进行免疫学鉴定.方法 以梅毒螺旋体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构建其重组原核表达载体,并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初步鉴定该蛋白的特异性.结果 成功扩增出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该基因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得到表达,并且特异性识别梅毒患者血清.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梅毒螺旋体0751基因,为梅毒螺旋体的诊断提供了新的特异性抗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62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采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环状卡片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3种方法进行检测,对比3组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及实用价值。结果:TP-ELISA、TPPA、RPR 3组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分别为96.66%、98.32%和66.62%。结论:对疑似梅毒感染的患者可选用TP-ELISA法、TPPA法进行检测,准确率高、特异性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检测梅毒螺旋体IgM型抗体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为梅毒患者的血清标本90例,用RT-PCR方法进行TP-DNA检测,用IgG/RF吸收剂处理血清,然后应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进行TP-IgM的检测. 结果:一期梅毒的 TP-IgM抗体阳性率75.9%,二期梅毒的阳性率100%,隐性梅毒的阳性率 77.8%. 总阳性率为81.1%(73/90). TP-IgM在不同时期梅毒组中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0, υ=2, P<0.05). TP-DNA的检测阳性率为78.9%(71/90). TP-DNA和TP-IgM的阳性检出率统计学上无统计学差异(χ2=0.5, υ=1, P>0.05). 结论: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IgM型抗体对于梅毒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飞 《中外医疗》2013,(29):180-181
目的 评价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与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2种方法联合检测血清中梅毒螺旋体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UST和TPPA同时检测该院2012年1-12月958例门诊及住院患者血清标本中的梅毒螺旋体抗体,双阳者再进行TRUST滴度测定,并比对检测结果.结果 TPPA法检出阳性382例(39.87%),TRUST法检出阳性216例(22.55%),2种方法同时阳性127例,阳性率男性低于女性;比较2种方法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PPA法的特异性优于TRUST法,可用作为梅毒的确证试验,TRUST滴度分析可作为疗效观察,判定复发或再感染指征.2种方法联合检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周波  付菱  李钰 《海南医学》2012,23(4):7-10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的影响、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不稳定心绞痛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20 mg组40例: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 mg; 40 mg组38例: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另选取我院健康体检者13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4d后以及对照组血脂、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水平.对患者进行冠脉造影,记录病变支数.结果 治疗前不稳定心绞痛患者TC、LDL-C、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患者冠脉病变以双支病变为多见,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均有下降.40mg组治疗后血清淀粉样蛋白A和C反应蛋白含量分别为(1 752±262)ng/ml、(3.87±0.33)mg/ml,明显低于20 mg组的(2 598±286)ng/ml、(4.95±0.48)mg/ml(P<0.05).结论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上升,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水平,而与TC、LDL-C的降低无相关性.血清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降低程度可能与辛伐他汀剂量有关,40 mg降脂治疗可能具有更大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