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冀状胬肉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心光  黄应桂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80-382,I020
目的 观察冀状胬内的增殖善及用药后的变化。方法 将54例冀状胬肉术前患者随机分为3组:Ⅰ组18例为未用药组,Ⅱ组16主前局部应用氟美松,Ⅲ组20例术前局部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加氟美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手术切除的冀状胬肉标本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nen,PCNA)检测。结果 未用药组(Ⅰ组)PCNA阳性率为(11.53±3.62)%,氟美松组  相似文献   

2.
翼状胬肉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Long X  Wang Y  Huang Y  Wen L  Chen Y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5):380-2, 20
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的增殖状况及用药后的变化。方法 将54 例翼状胬肉术前患者随机分为3 组:Ⅰ组18 例为未用药组,Ⅱ组16 例术前局部应用氟美松,Ⅲ组20 例术前局部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加氟美松。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标本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nuclear antigen ,PCNA) 检测。结果 未用药组( Ⅰ组)PCNA 阳性率为(1153 ±362)% ,氟美松组( Ⅱ组) 为(1028 ±418)% ( P> 005) ,高三尖杉酯碱加氟美松组( Ⅲ组) 为(559±382) % ( P< 001) 。< 60 岁的进行型患者PCNA阳性率高于≥60 岁的静止型患者。结论 翼状胬肉组织中存在细胞增殖及PCNA表达,术前应用高三尖杉酯碱加氟美松可抑制PCNA 表达及术后翼状胬肉的复发,而术前应用氟美松对PCNA的表达则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在翼状胬肉中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4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10例正常结膜组织标本中PCNA和IGF-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翼状胬肉组中PCNA,IGF-Ⅱ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P<0.01),IGF-Ⅱ与PCNA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31(P<0.01)。结论:翼状胬肉为一种具有肿瘤潜能的增生性眼表疾病。IGF-Ⅱ通过促进细胞增殖参与了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若瑾  李彬  孙宪丽  李辽青  陈长喜 《眼科》2003,12(5):302-304,i00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 (retinoblastoma ,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病理类型和侵犯视神经情况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PCNA在 3 7例Rb组织标本中的表达 ,并应用多功能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 (CMIAS系列 )来分析PCNA染色的阳性细胞个数 ,采用积分光密度值定量分析其增殖指数 ,并将各指标进行SPSS统计软件相关性分析。结果 :本组 3 7例Rb标本中PCNA的阳性表达为 97 3 0 % ,而在 2例正常视网膜组织内 (对照组 )的表达均为阴性。PCNA的表达水平与Rb不同的分化、增殖程度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P <0 0 1) ,Rb侵犯视神经情况越严重、分化程度越差 ,PCNA的表达越强。结论 :Rb中PCNA的高表达可作为判断Rb恶性及其程度的新型标记物。PCNA与Rb分化类型、视神经侵犯情况密切相关 ,为PCNA表达水平反映Rb分化程度和增殖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翼状胬肉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抑凋亡基因Bcl 2、凋亡基因bax产物在翼状胬肉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 18例翼状胬肉、 9例正常结膜组织中PCNA、Bcl 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结果 :PCNA在翼状胬肉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结膜 (P <0 0 1) ,Bcl 2主要表达于翼状胬肉的上皮基底层细胞 ,正常结膜无表达 ,bax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异。PCNA与Bcl 2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PCNA和Bcl 2、bax的异常表达有关 ,可能是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6.
翼状胬肉中血管增殖与Cox-2、VEGF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x-2、VEGF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15例正常结膜中Cox-2、VEGF的表达。 结果:30例翼状胬肉和15例正常结膜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静止期为57.1%.进行期为69.2%,复发性翼状胬肉为100.0%,正常结膜为13.3%;Cox-2的阳性表达率,静止期为42.8%,进行期为84.6%,复发性翼状胬肉为90.0%,正常结膜为6.6%。Cox-2、VEGF阳性表达在翼状胬肉与正常结膜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和P〈0.001。 结论:Cox-2、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提示有新生血管化的发生,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和术后复发有关,选择性Cox-2、VEGF抑制剂可望成为治疗翼状胬肉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Bcl-2、Bax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翼状胬肉中Bcl-2和Bax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20例翼状胬肉中Bcl-2阳性表达19例,Bax阳性表达16例;正常结膜中Bcl-2阳性表达2例,Bax阳性表达6例.经统计学处理,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2组间Bcl-2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7.860,P<0.001),而Bax阳性表达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68,P>0.05).结论 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与 Bcl-2和Bax的表达失衡有关,可能是细胞异常增生和凋亡失衡的共同结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2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中的表达及其与Rb分化程度和视神经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鼠抗人HSP27及PCNA的单克隆抗体,采用PV9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6例Rb患儿和2例正常对照视网膜组织常规石蜡标本行HSP27及PCNA表达的测定,并分析它们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视神经浸润的关系。结果HSP27及PCNA在Rb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9.4%及83.3%;两指标在未分化组阳性表达高于分化组(P<0.05),两指标在视神经浸润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未浸润组(P<0.05)。Rb中HSP27的表达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Rb中HSP27和PCNA的表达与Rb的分化程度、视神经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9.
视网膜母细胞瘤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的增殖活性与RB组织学分型和浸润能力的关系。 方法:应用链霉亲和物素蛋白-生物素酶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对48例RB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进行分析。 结果:12例分化型RB组织平均PCNA标记指数(labelling index,L1)明显低于36例未分化型(P<0.05);22例视神经浸润组RB组织平均PCNA LI明显高于26例视神经未浸润(P<0.05)。表明PCNA LI与RB组织学分型及浸润能力相关。 结论:测定PCNALI对于判断RB的组织学特性和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意义。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0-11)  相似文献   

10.
FⅧ-RAg VEGF在翼状胬肉中表达和微血管密度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检测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其在翼状胬肉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20例翼状胬肉、10例正常结膜中FⅧ-RAg和VEGF的表达,并检测MVD.结果 20例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20%.VEGF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Ⅷ-RAg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30%,FⅧ-RAg阳性表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翼状胬肉和正常结膜中微血管密度(MVD)分别为45.85±11.06、23.64±6.8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VEGF、FⅧ-RAg在翼状胬肉中的高表达,MVD升高,提示有新生血管化的发生,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和术后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 7kip1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其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手术切除的翼状胬肉标本和正常结膜组织进行增殖性核抗原及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 7kip1蛋白检测。结果 正常结膜组织中和翼状胬肉中增殖性核杭原表达分别为 0 .2 6 8± 0 .0 2 1和 0 .4 75± 0 0 4 6 (P<0 .0 5 ) ,p2 7kip1分别为 0 .4 2 3± 0 .0 31和 0 .2 4 2± 0 0 17(P <0 .0 5 )。结论 结膜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 7kip1的低表达可能与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杭原(PCNA)和bcl-2在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HPF)中的表达以及蝮蛇抗栓酶(AF)对二者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体外培养的第3~6代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PCNA和bcl-2表达情况以及用AF处理HPF后PCNA和bcl-1的表达情况。结果未经任何处理的HPF的PCNA阳性表达率为(60·28±0·37)%;bcl-2阳性表达率为(83·33±1·56)%。用不同含量AF(0·016、0·04和0·1U/ml)处理HPF48h后,HPF的PCNA和bcl-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PCNA阳性表达率下降为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体外培养的HPF有较高的PCNA阳性表达及bcl-2阳性表达。AF能抑制PCNA和bcl-2在HPF上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阿霉素(adriamycin,ADM)抑制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增殖的作用及客观评价后囊膜混浊(posterior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方法。方法 采用兔眼品状体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动物模型,术中将携带ADM药物缓释系统植入l5只兔眼晶状体囊袋内。术后观察后囊膜混浊情况;术后第4周,链霉亲和素免疫组化法(strePt—avidin—biotin—enzyme comple,SABC)检测兔眼品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1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兔眼晶状体上皮细胞的PCNAP阳性表达下降,2组比较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ADM能有效抑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RLEC的增殖,免疫组化技术(SABC法)检测RLEC的PCNA的表达,为实验室客观评价PCO提供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眼睑恶性肿瘤组织中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Niu Y  Wang H  Ji J  Lin H  Zhang A 《中华眼科杂志》1999,(1):36-39,I005
目的 探讨P53基因突变与眼睑恶性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卵白素-生物素(LSAB)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眼睑恶性肿瘤组织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眼睑皮肤、睑板腺及轻度不典型增生眼睑上皮中,未见P53蛋白表达,而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中,P53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其PCNA指数也有增加趋势。30/53例基底细胞癌(BCC)、16/32例鳞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组白内障时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密度及形态学差异,检测LECs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探讨白内障术后残留LECs增殖与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PCO)的关系及儿童后发性白内障高发的原因.方法:按年龄段分为儿童组(<12岁)及老年组(51~80岁)各20眼,在白内障手术时环形撕囊后获取晶状体中央区前囊膜,一分为二,一半HE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40)对两组每张LECs铺片其细胞形态,胞质及细胞核染色情况观察并照像.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观察两组LECs铺片的细胞密度.另一半用免疫组化染色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检测PCNA的表达及积分光密度值,取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组细胞分布比较均匀,核染色较深,有细胞重叠区.老年组LECs分布不均匀,形态不规则,明显可见细胞核大小不等,淡染扩大的上皮细胞多见.染色质呈深染的粗颗粒状,胞质内有大量的空泡,呈泡沫状.LECs密度在儿童组为5 020.25±246.01个/mm2,老年组为4 340.00±240.95个/mm2,t=3.405,P<0.05.PCNA表达定量检测(积分光密度值).儿童组为2.89±0.57,老年组为2.13±0.63,t=2.933,P<0.05.结论:本研究中儿童组LECs细胞分布均匀,核染色深,前囊膜中央细胞重叠区较老年组多见,且LECs密度,PCNA的表达明显高于老年组,提示可能为儿童后发性白内障高发的重要因素,通过PCNA表达的检测可能为判断PCO高危眼提供依据.同时抑制PCNA对预防儿童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宋颖  杨文蕾  张琳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12):2120-2122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SDF-1)、肿瘤增殖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生存素(Survivin)与翼状胬肉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3-01/2015-05于本院进行诊治的79例106眼翼状胬肉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79例正常结膜者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组织VEGF、SDF-1、Ki-67、PCNA及Survivin阳性细胞数分级及染色强度分级进行比较,并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分期及分型患者的检测结果,同时以Logistic分析上述指标与翼状胬肉的关系。

结果:观察组的组织VEGF、SDF-1、Ki-67、PCNA及Survivin阳性细胞数分级及染色强度分级均高于对照组,不同分期及分型患者的检测结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均P<0.05),而不同性别患者间的检测结果则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Logistic分析显示,上述组织指标均与翼状胬肉有密切的关系。

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的VEGF、SDF-1、Ki-67、PCNA及Survivin表达呈现异常状态,上述指标均与翼状胬肉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细胞的增殖活性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抗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nuclearantigen,PCNA)单克隆抗体PC-10,采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Ploton银染技术,对48例Rb石蜡标本进行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rgyrophilicproteinsofthenuclearorganizerregions,AgNORs)检则。结果Rb组织PCNA标记指数(labelingindex,LI)与其相对应组织切片的AgNORs计数有显著相关性(r=0.647,P<0.001)。其中行单纯眼球摘除治疗并有5年随访资料的29例Rb中,术后存活时间≥5年组(19例)与术后存活时间<5年组(10例)比较,前组的Rb组织平均PCNALI和平均每核AgNORs计数均显著低于后组(P<0.01,P<0.05),表明PCNALI或AgNORs计数与Rb预后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PC-NALI和AgNORs计数有助于Rb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使用增殖细胞核抗原反义寡脱氧核苷酸(PCNAASODN)作用于牛晶状体上皮细胞,观察其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以探讨PCNAASODN技术防治后发性白内障形成的新途径。方法 应用3H-TdR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 PCNAASODN30~50 μmol/L可使细胞增殖显著受抑制,其CPM值分别从对照组的6 699.67下降为5986.33,5 525.33和5 154.67,PCNA蛋白在晶状体上皮细胞的表达阳性率下调至12.3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NASODN组则作用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PCNAASODN组与PCNASODN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PCNAASODN可以显著抑制牛晶状体上皮细胞体外增殖活性,其抑制作用可能通过阻断PCNAmRNA的翻译过程而影响PCNA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