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爱茵陈香     
<正>中午往老家打电话,母亲说刚从地里挖绵茵陈回来,准备做些蒸菜换换口味。我不由得心生感怀,放下电话,那些母爱氤氲的温情往事又浮上了眼帘。茵陈是我们宛东平原上最寻常、最顽强的野菜,也是第一批睡醒的报春菜。故乡的早春寒意仍浓,但经过一冬休养卯足了劲儿的茵陈,便像赶赴盛会似的,急不可待地从大地母亲的棉被里探出头来,竞相向人们传  相似文献   

2.
茵陈汤加减防治ABO血型不合所致早期自然流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茵陈汤对ABO血型不合致早期自然流产患者的防治作用。方法:有早期自然流产史,O型血母亲且体内血型抗体效价增高≥1∶64者,在孕前及孕早期服茵陈汤加减进行防治。结果:孕前及孕6周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86%、88.24%,孕6周以上治疗有效率为20%,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茵陈汤可用来防治因ABO血型抗体增高导致的早期自然流产。  相似文献   

3.
民谚云:"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相传东汉时,有一位姓刘的老翁,常年卧床不起,面目深黄,请求当时神医华佗诊治。华佗见老翁患的是"黄疸病",告诉他要治好此病,不能心急,要有一段时间。刘老翁患此病正逢饥荒之年,户户缺粮少食。只好叫孙女到田野、山坡挖些野菜和采些野果来充饥度日。哪知老翁吃了半个月的野菜,"面黄"竟  相似文献   

4.
董飞侠 《养生月刊》2014,(7):608-609
夏天是去农田里挖马齿苋的季节,我印象中最深的是跟父亲去的那一次。马齿苋一般都贴着地,必须用小铲子挖才行。长在农田里的马齿苋由于有菜农经常浇水施肥,长得肥肥壮壮,父亲就带我们到农田里挖。回家后,母亲会把马齿苋洗干净,用开水反复烫,以去掉苦涩味道,然后和粉丝一起切碎,加上调料拌匀,  相似文献   

5.
正母亲打来电话,说挖了荠菜,准备包饺子,让我们回家品尝。怕我们不回去,母亲再三强调:"荠菜鲜嫩鲜嫩的,可水灵了,香着呢,你们保准爱吃!"母亲的话如和煦的春风,吹暖了我沉寂一冬的心。没想到,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眼前,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为,从《医学衷中参西录》“茵陈解”中对茵陈的形态描述、生长过程、功效特点,以及镇肝熄风汤中配伍茵陈的本意分析,所言茵陈都应是青蒿。1茵陈与青蒿不是一物茵陈与青蒿不是同一种植物,这是近年来大家所一致认可的。但因俗语有“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茵陈当柴烧”的说法,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我们家很注意吃野菜。如春天吃茵陈拌豆腐,夏秋吃蒲公英、玉谷草、马齿苋、苦苣、苜蓿(放在锅里煮开后凉拌吃或炒着吃);冬天吃晒干后保存下的马齿苋和苦苣,一年四季野菜不断。 运动加野菜壮人 一到夏秋季,我们每周都要到效外、田野、山上去挖野菜,为了能挖得量多质好,我们老俩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我国藏茵陈的种类与分布、使用状况,学习栽培技术,为合理使用藏茵陈资源,提高藏茵陈在药用方面的应用水平,开发和利用藏茵陈在观赏、美容、保健等方面的应用,充分发挥种植和开发藏茵陈的经济效益。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定性资料分析为主,实地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调查和分析我国藏茵陈资源。结果:藏茵陈为一年生龙胆科獐牙菜属,入药的原植物有十余种。藏茵陈为高原独有植物,是保肝的良药。近年来,藏茵陈不仅药用价值被进一步开发利用,而且在观赏、美容、保健方面的价值也被应用,它的前景将会是不可估量的。藏茵陈药用植物的引种栽培也处于领先水平,是致富的好项目。结论:结合我国藏茵陈的资源分布,合理开发利用藏茵陈的药用价值,观赏、美容、保健的经济价值与种植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本草多称茵陈五月(农历)及立秋采,而今日中医药用茵陈則以春采为主。本刊1961年載中国科学院江苏分院中药研究組文章,根据下述理由,认为入药茵陈应以花果期为宜: 1.我国古代文献中,茵陈采集期为农历五月、立秋: 2.现代科学研究証明,茵陈治疗肝炎的有效成份以果实期含量最多; 3.采用春期茵陈入药,可能受茵陈入菜习慣的影响; 4.茵陈古代用量小于近代,可能由于采集  相似文献   

10.
李满结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7):1255-1255
茵陈为常用中药,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有将阴行草和白蒿代替茵陈使用,造成品种混乱,影响临床药效,为此将茵陈和其两种混伪品作鉴别如下。1茵陈茵陈为常用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 isia scopariaW aldst.et k it或茵陈蒿Artem isia capil-larisThun  相似文献   

11.
茵陈异称绵茵陈、绒蒿、茵陈蒿等。茵陈为菊科植物猪毛蒿或茵陈蒿的去根幼苗或地上部分。民间有人在二月间采挖摘茵陈嫩苗作野菜食用。其干品可常年入药。  相似文献   

12.
茵陈中绿原酸的薄层扫描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茵陈为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 Naldst.et kit)的干燥嫩苗。茵陈味苦,性微寒,入肝、胆、脾经,具清热、除湿、退黄的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据报道茵陈中的绿原酸对总胆管插管的大白鼠,有显著增加胆汁分泌的作用。茵陈已用于治疗黄疸型急性传染性肝炎。为了正确掌握处方中茵陈的用药剂量,我们对茵陈中的绿原酸含量进行了薄层扫描测定。  相似文献   

13.
杨书斌  程立方 《中草药》1995,(8):444-444
山东省各市、地商品茵陈的调查鉴定表明山东茵陈的植物来源之一为海洲蒿Artemisiahaich-owensisChang.[1]。海刘蒿与茵陈为同属不同种植物,是商品茵陈的混乱品种,在商品流通中作茵陈用。为考察其是否具有茵陈的功效,今观察了海刘蒿的和胆作用,结果表明,其水煎液的利胆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藏茵陈胶囊的降脂作用。方法:制作大鼠高血脂动物模型,观察藏茵陈胶囊的降血脂效果。结果:藏茵陈胶囊三剂量组均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浓度,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且呈量效关系。结论:藏茵陈胶囊具有降低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茵陈对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肝组织中胆盐输出泵(BSEP)基因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茵陈利胆退黄的作用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和茵陈组。检测治疗后大鼠血清生化指标、肝脏组织病理的变化和肝脏BSEP的表达。结果治疗后茵陈组大鼠体质量增加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茵陈组大鼠血清TB、DB、ALT、AST、ALP、TBA浓度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HE染色显示茵陈组大鼠肝脏的病理损害轻于模型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茵陈组大鼠比模型对照组有更多的BSEP阳性细胞。荧光定量RT-PCR法显示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中BSEP mRNA表达明显低于茵陈组(P<0.05)。结论茵陈能有效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湿热证大鼠的肝功能、减轻病理损害,并能上调肝脏BSE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正> 有关江、浙一带药用茵陈种类,据我们先后在各地调查访问草医、药农及药材收购人员,除应用较广泛的正品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s外,还有四种也称为绵茵陈、山茵陈、土茵陈、草茵陈而入药的。经鉴定是属于不同科属的植物,据当地群众及医疗单位反映,它们的疗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现将它们的鉴别介绍如下: 1.绵茵陈:植物名茵陈Artemisia capillaris(菊科)。叶2~3回羽状全裂,  相似文献   

17.
野生绵茵陈和花茵陈中绿原酸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绵茵陈和花茵陈中绿原酸并用HPLC测定其含量。方法:Agilent ZORBAX EclispseXDB 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乙腈-0.4%磷酸溶液(15:85)为流动相,柱温2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绿原酸在0.103~5.130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98.22%,RSD 1.72%。测得绵茵陈、花茵陈中绿原酸质量分数分别为0.81%,0.46%。结论:野生绵茵陈和花茵陈均含有绿原酸,以绵茵陈中绿原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8.
茵陈的本草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惠民 《中药材》1994,17(1):39-41
经过考证认为,早期的茵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菊科茵陈蒿在内的多种植物。茵陈蒿则专指菊科植物滨蒿Artemisia scoparia或茵陈蒿A. capillaris。家茵陈是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Elsholtzia splendens。山茵陈始于宋代,来源于玄参科和唇形科的多种植物,其中包括现代药材白花茵陈Origanum vulgare。  相似文献   

19.
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黄疸茵陈冲剂中绿原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茵陈冲剂中茵陈为主药,绿原酸是有效成分之一。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黄疸茵陈冲剂中的绿原酸含量,方法简单,灵敏度高,可作为该冲剂质最检验的一个快速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微波辅助下茵陈中绿原酸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茵陈绿原酸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法优化微波辅助下提取茵陈中绿原酸的最佳工艺。利用普鲁斯兰法测定茵陈绿原酸的还原能力,通过·OH和DPPH·的清除率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茵陈中绿原酸最佳提取条件是:提取温度60℃,微波辐射功率500 W,料液比1:20,乙醇体积分数70%,微波辐射时间30 min;当茵陈绿原酸浓度为40 mg/L时,对·OH和DPPH·的消除率分别是62.79%和72.96%。结论:茵陈中绿原酸含量高达7.374%,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