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目的 研究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感染及免疫分型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对Hp抗体进行定量检测和免疫印迹方法对Hp抗体进行分型,分析不同性别、年龄的感染与免疫分型结果,以及感染抗体数与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体检人群Hp总阳性率为41.37%(235/568),其中HpⅠ型阳性率为28.70%(163/568),HpⅡ型阳性率为12.68%(72/568)。不同性别的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75,P=0.323),其中不同性别的HpⅠ型、HpⅡ型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CagA、VacA、UreA、UreB抗体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Hp感染率、HpⅠ型感染率、CagA抗体感染率均有升高趋势(P<0.05);其中Hp感染率、HpⅠ型感染率、CagA抗体感染率的41岁~50岁和51岁~71岁感染率均高于18岁~30岁的感染率(P<0.05)。结论 性别对Hp感染率无影响;高年龄段41岁~50岁和51岁~71岁的Hp感染...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肝源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98例肝硬变患者进行了胃镜检查,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HP),并与对照组消化性溃疡(PU)组42例比较。结果 肝硬变HP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肝源性溃疡(HU)组HP阳性率与肝硬变非HU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组HP阳性率100%比较,HU组HP阳性率为42.3%,显著降低(P〈0.05);HU患者HP阳性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肝功能状态、食管静脉曲张无明显关系(P〉0.05):伴发上消化道出血的肝源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50%)与无上消化道出血的肝源性溃疡患者HP阳性率(38.5%)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HP感染不是HU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与肝源性溃疡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无关。 相似文献
5.
<正>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PU)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1983年arshall和Warren从胃粘膜中分离出Hp并逐步得到普遍证实,对现代消 相似文献
6.
7.
来自门诊的病例
小王刚参加工作不久,公司安排员工体检,由于公司经济状况较好,因此体检项目内容颇为丰富。小王拿到报告不禁犯愁了:好端端的,怎么出现了幽门螺旋杆菌抗体阳性?听同事说幽门螺旋杆菌危害性很大,弄不好会引起胃癌,小王一听更加着急,急忙到医院求医生进行杀菌治疗。医院医生不同意治疗,他疑惑不解,仍到处就医,增加了不少烦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的不同检测结果。方法:观察组60例均为临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溃疡患者,选择60例同时期来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对照组,受试者均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14CUBT)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结果:两组受检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42.5%,其中观察组中细菌培养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为71.67%(43/60),对照组13.33%(8/60),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观察组患者经过有针对性的内科治疗,均痊愈。40-49、50-59、60-69三个年龄段患者的HP感染率较高,显著高于≤39和≥70这两个年龄段的患者。结论:HP的感染与胃溃疡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关系,在胃溃疡的诊断过程中,应重视HP的检测。但也有可能出现误差,临床确诊应注意结合症状体征和其他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南通地区体检人群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状况以及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整群抽取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在南通地区某医院16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调查对象.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进行Hp感染检测,采用该院自制的自填式和询问式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南通地区体检人群...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旋杆菌简称"HP",是多种胃病的重要原因,如慢性胃炎、胃MALT淋巴瘤、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癌等。据流行病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约95%的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患有HP感染。HP感染的原因1.饮食不洁:有不少人喜欢吃西餐三成熟的牛排,或是吃火锅时肉还没有烫熟就吃,这种做法大大增加了接触幽门螺旋杆菌的机会。2.共餐:幽门螺旋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口腔传播,家庭中只要有一个成员感染,很可能全家人都会被感染。经常在外就餐者被感染的机会也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之间是否有联系,且具体是何种联系。方法对近年来在我科检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专业检查、粘膜检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患者有无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最高,达到91.7%;胆汁反流性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最低,仅为31.6%。而且检测出的幽门螺旋杆菌的密度对慢性胃病的病情程度也呈正相关。结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密度越大,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越深。然而不是任何一种慢性胃病均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原因导致的。对于那些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病宜采用采用应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分析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病例样本为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时间段我院收治的9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全部患者均采取常规西药三联疗法治疗,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n=48,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案为常规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护理方案为综合性护理干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分析组间护理效果差异。结果:患者临床特点为年龄偏大、男性、居住地为农村。评估组间VA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人群主要为中老年、男性、居住地为农村人群,经有效护理干预可改善疼痛症状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溃疡Ⅱ号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活动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对溃疡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来笔者所在医院行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溃疡Ⅱ号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两组治疗与观察时间相同.治疗结束后观察HP根除情况,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溃疡复发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经治疗后症状积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胃镜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内溃疡复发率治疗组(27.8%)低于对照组(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比两组结果,治疗后两组胃镜疗效对比无明显差异,溃疡Ⅱ号治疗后可降低活动性溃疡患者1年内溃疡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20例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积极根除Hp,同时做好心理护理,药物、饮食调理及出院指导。结果经系统、全面的有效护理后,120例患者均取得较好效果。结论对Hp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情及时正确地做出评估,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为90%。 相似文献
16.
大多数慢性胃炎久治不愈的原因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HP)。所以,成功地根除HP,能明显改善被HP感染的慢性活动性炎症,使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应用桑美(克拉霉素胶囊,由浙江亚邦爱普森药业生产)治疗HP感染的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东莞地区人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旋杆菌 (HP)是当今世界上感染率高的细菌之一 ,其感染的致病性及危害性已被世界所公认 ,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子 ,是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MALT)的病因 ,并且于1994年已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列为人类胃癌的一级致癌源〔1〕。故了解其流行特征对预防相关疾病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调查了东莞地区有症状人群的HP感染状况 ,旨在了解本地区有症状人群HP感染的相关性流行病学特征。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调查对象 :取材于 2 0 0 0年 7月~ 2 0 0 2年 6月来我院就诊的有上消化道症状并第一次作胃镜和HP…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旋杆菌(HP)是一种弯曲、螺旋状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人体胃活组织中分离出。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罹患胃病的人群中,有超过50%的人感染HP,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甚至还可引发胃癌。由于HP与人类常见病密切相关且在人群中感染率高,因而受到重视,各种检测方法也应运而生,但都不尽理想,以下介绍几种常用方法,以供不同情况选用。特异性培养和生化鉴定在抗生素疗法中占有优势,试验准确性也较好,但对试验的技术要求很高,需模拟厌氧或微氧的检测环境,孵育时间长,不易… 相似文献
19.
董晓梅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9):241-241
目的:观察不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方法对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2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以及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使用克拉霉素、果胶铋、阿莫西林以及雷贝拉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腹痛症状平均消失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治疗显效率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克拉霉素、果胶铋、阿莫西林以及雷贝拉唑四联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恢复,根除幽门螺杆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消化性溃化性疡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后耐药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5月对500例消化性溃疡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并接受规范治疗后发生幽门螺旋杆菌耐药10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滥用抗菌素是产生抗幽门螺旋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结论合理规范联合运用药物可减少幽门螺旋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