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1型T辅助细胞/2型T辅助细胞(Th1/Th2)细胞因子不平衡应答是HBV感染慢性化的主要机理。IL-18可以通过诱生IFN-γ、IL-2等细胞因子促进Th1应答,从而调节Th1/Th2细胞平衡,因此研究IL-18型细胞因子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IL-18与HBV宫内感染关系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与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研究组为80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对照组为20例正常孕妇。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检测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清中乙型肝炎五项指标及细胞因子IFN-γ、IL-4、IL-6水平。结果研究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80例有11例宫内感染,宫内感染率为13.75%。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中IFN-γ水平显著低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P<0.01),IL-4、IL-6水平则显著高于HBV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孕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宫内未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上述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各组孕妇血清中IL-4与IL-6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1,P<0.01);IFN-γ与IL-4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1);IFN-γ与IL-6亦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1,P<0.01)。各组新生儿脐血清中IFN-γ、IL-4、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IFN-γ抗病毒作用减弱,IL-4、IL-6水平升高,不利于孕妇体内HBV清除,易导致胎儿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研究海洛因依赖者伴慢性HCV感染机体的免疫功能有现实意义.细胞因子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分子,主要参与调节免疫应答、免疫细胞分化发育、介导炎症反应等,细胞因子含量测定可作为了解机体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伴慢性HCV感染海洛因依赖者这一特殊人群的免疫功能从不同亚类T淋巴细、Th1、Th2、Th3、Th9、Th17)产生主要细胞因子(IFN-γ、IL-4、TGF-β1、IL-9、IL-17)水平进行研究,国内罕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抗原85B-6kDa早期分泌靶抗原融合蛋白(AE)亚单位疫苗经黏膜免疫小鼠诱导的免疫应答及其对结核分枝杆菌(MTB)感染的保护力。方法 分别用AE、 AE联合环二腺苷酸(c-di-AMP)亚单位疫苗经鼻黏膜免疫小鼠,ELISA检测抗体水平以及1型辅助T(Th1)细胞的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细胞的IL-10分泌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FN-γ、 IL-2、 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水平。MTB静脉感染免疫小鼠,ELISA检测感染小鼠血清抗体及脾细胞细胞因子分泌水平,HE染色分析肺病理改变,平板法计数菌落形成单位(CFU)检测脾和肺荷菌数。结果 AE和AE联合c-di-AMP经鼻黏膜免疫可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促进脾细胞增殖、脾和肺脏Th1/Th2型细胞因子和TNF-α转录增加、脾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增加。小鼠MTB感染后,与对照组相比,AE和AE联合c-di-AMP免疫小鼠特异性抗体水平仍升高,Th1/Th2型细胞免疫应答增强,肺组织呈炎症反应,肺、脾荷菌数显著降低,且AE联合c-di-...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Th1、Th2细胞产生主要细胞因子IFN-γ、IL-4在海洛因依赖者血清中水平的变化,为充分认识海洛因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93例海洛因依赖者按吸食海洛因时间长短分为三组(2年以内、5~10年、10年以上),31例正常人血清作为对照组,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人血清IFN-γ、IL-4水平。结果:各组海洛因依赖者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L-4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吸食海洛因2年到5-10年到10年以上,IFN-γ水平呈先高后低变化(108.52±25.84pg/ml、133.13±36.35pg/ml、113.4±38.17pg/ml),IL-4水平呈先低后高变化(129.18±83.42pg/ml、76.35±47.01pg/ml、139.74±111.37pg/ml)。结论:Th1、Th2细胞产生主要细胞因子IFN-γ、IL-4在海洛因依赖者血清中水平改变明显,证明海洛因依赖者存在Th1/Th2功能紊乱。特别是吸食5~10年间以Th1亢进,Th2降低为主。  相似文献   

6.
研究Th1/Th2细胞因子和甲状腺自身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中的诊断价值。选择Graves病(GD)28例、甲亢甲炎(GDIII)15例、桥本甲亢(HTL)13例、桥本甲状腺炎(HT)21例、20名正常人,通过酶免法检测血清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与放免法测定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FN-γ水平HT>HTL>GDIII>GD,IL-4水平GD>GDIII>HTL>HT。GDIII和HTL组IFN-γ和IL-4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DIII和HTL组TGAb、TPOAb无统计学意义(P>0.05)。HT组IFN-γ与TGAb、TPOAb正相关(r分别为0.67,0.54,P<0.01),GD组IL-4与TRAb正相关(r=0.71,P<0.01)。Th1/Th2细胞因子失衡反映了AITD的病理改变和免疫功能紊乱,与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相结合可成为AITD辅助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乔丹  陈慎  吴长有  王慧  李丽 《免疫学杂志》2011,(11):979-982,986
目的分析广州市0~14岁儿童卡介苗特异性Th1细胞免疫水平。方法随机抽取288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健康体检的0~14岁儿童静脉抗凝血,经BCG刺激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h1细胞因子(IFN-γ,TNF-α和IL-2)的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IFN-γ和TNF-α的细胞来源。结果 BCG刺激可显著诱导儿童外周血细胞产生IFN-γ(median=726.37 pg/ml),TNF-α(median=934.98 pg/ml)和IL-2(median=48.25 pg/ml)。与不刺激组相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n=288,P<0.001)。此外,IFN-γ的产生水平与年龄呈一定的正相关(r2=0.4069,P<0.05)。流式分析结果表明,BCG刺激可诱导CD4+T细胞和非CD4CD8细胞分泌IFN-γ或TNF-α,而不诱导CD8+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经BCG刺激后,分别有35.71%和39.29%的儿童CD4+T细胞能够产生IFN-γ和TNF-α。结论广州市0~14岁儿童外周血细胞经BCG刺激后,主要是由CD4+T细胞和非CD4CD8细胞产生Th1细胞因子,但是CD4+T细胞能够产生Th1细胞因子的儿童比例较低,这可能是卡介苗接种免疫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CD4+T细胞具有抗原识别特异性,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Ⅱ类分子限制性T细胞。CD4+T细胞受到抗原刺激而活化,活化后的效应T细胞根据产生细胞因子种类和生物学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1型(Thelp cell 1,Th1)、2型(Thelpcell 2,Th2)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cells,Treg)。Th1细胞主要产生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Tumor necrosis factorβ,TNF-β),参与细胞免疫和迟发  相似文献   

9.
探讨慢性乙肝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对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影响。分离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rhIL-4(50 ng/ml)、rhGM-CSF(10 ng/ml)和rhTNF-α(100 u/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表达情况。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辅助性T细胞(helper T cell,Th)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慢性乙肝患者的DC表达CD1a、CD83、CD80、CD86、HLA-DR分子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肝患者DC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P<0.01),而分泌的IL-6水平增高(P<0.05)。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P<0.01),其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P<0.01)。患者DC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P<0.01)。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细胞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sA作为免疫抑制剂能否对子宫蜕膜分泌的IFN-γ(Th1)/IL-10(Th2)产生良性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对早孕蜕膜基质细胞进行培养,并加入含不同浓度的CsA培养基(0,0.1,1.0,10.0μmol/l).分别使用免疫组化和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IL-10和IFN-γ在蛋白质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结果 CsA在0.1及1.0μmol/l的浓度可抑制IFN-γ的蛋白质及基因水平表达(P<0.05),且IL-10/IFN-γ比值增加(P<0.05).当浓度达10μmol/l时,不表现这种作用(P>0.05).任何浓度的CsA对IL-10的蛋白质及基因表达均无影响(P>0.05).结论适宜浓度的CsA可抑制蜕膜IFN-γ(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从而间接增加了IL-10(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使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向有利于妊娠的Th2类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D4~+细胞亚群[Th1、Th2、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及Th17细胞]在1型糖尿病(TIDM)患儿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新诊断TIDM患儿20例,同年龄对照组(Ctrl组)2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Th2、Tr及Th17细胞比例.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Th1、Th2、Tr、Th17细胞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ROR-γt、IFN-、IL-4、IL-10、IL-17A、CTLA-4、GITR等细胞因子和负性调节因子mRNA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IFN-γ、IL-4、TGF-β、IL-6血浆水平.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IDM患儿Th1细胞比例明显增高(P<0.01),Th2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Tr和Th17细胞比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2)Th1细胞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T-bet、IFN-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Th2细胞转录因子及细胞因子GATA-3、IL-4明显降低(P<0.01);Tr细胞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r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及负性调节因子IL-10、CTLA-4及GITR基因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及细胞因子IL-17A基因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3)TIDM患儿外周血IFN-γ浓度明显增高,IL-4明显降低,TGF-β、IL-6浓度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 TIDM患儿Th1/Th2失衡,加上Tr细胞抑制功能缺陷,可能导致TIDM严重细胞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 60例慢性HBV感染者分为免疫耐受期组、免疫清除期组和非活动期组,2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另收集2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 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恩替卡韦治疗6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IFN-γ水平与HBV DNA载量呈反比,IFN-γ/IL-4比率与HBV DNA载量和血清ALT水平均呈反比。此外,从免疫耐受期到非活动病毒携带期,T细胞的IFN-γ水平逐渐增加、IL-4水平逐渐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免疫耐受期患者的T细胞表达IL-4增加且IFN-γ减少,到非活动携带期其细胞因子表达逐渐恢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载量和ALT水平均明显降低,同时其外周血CD8~+T细胞的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率均明显增加。结论慢性HBV感染过程中,外周血T细胞的IFN-γ和IL-4发挥双向调节作用,与恩替卡韦抗病毒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整体水平观察小鼠巨细胞病毒(MCMV)感染对小鼠脾Th1/Th2/Th17细胞亚群分化及其主要的效应性细胞因子(IFN-γ、IL-4、IL-17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MCMV感染模型,8只BALB/c小鼠分别于接种MCMV Smith株后3天和14天各处死4只;另设8只接种唾液腺匀浆的模拟感染小鼠作为对照.用空斑形成试验测定肝、脾和唾液腺组织病毒滴度;流式细胞术检测脾T淋巴细胞中Th1(CD4+ IFN-γ+)、Th2(CD4+ IL-4+)、Th17(CD4+IL-17A+)细胞比例,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病毒特异性IFN-γ、IL-4、IL-17A水平.结果:MCMV感染早期肝、脾和唾液腺组织中病毒呈低水平复制,而感染后14天仅在唾液腺组织呈高水平复制;Th1细胞比例及病毒特异性IFN-γ主要在MCMV感染早期呈显著升高(P <0.01);Th2细胞及IL-4均无明显表达及改变;Th17细胞及病毒特异性IL-17A则主要在感染后14天升高(P<0.05).结论:MCMV感染早期,机体通过上调Th1细胞分化比例及IFN-γ的表达发挥抗病毒效应,而MCMV诱导Th17细胞分化及IL-17A的高表达可能是MCMV感染致宿主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并逃避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攻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泡球蚴感染小鼠Tim-3、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的变化。方法:建立泡球蚴感染小鼠模型和对照组,取小鼠脾脏,分离脾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淋巴细胞Th1和Th2细胞水平以及Tim-3在Th1和Th2上的表达水平,用流式微珠阵列技术(CB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清中IFN-γ、IL-4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泡球蚴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Tim-3在Th1中表达增高,Tim-3+Th1细胞与IFN-γ水平呈负相关。结论:泡球蚴诱导小鼠Tim-3在Th1细胞高表达,下调Th1免疫应答介导了Th1/Th2失衡。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直肠癌(ulcerative colitis-associated colorectal cancer,UC-CRC)大鼠Th1/Th2漂移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关系,建立UC-CRC大鼠模型,于第14、16、18周分批处死,观察各组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并比较血清、结肠组织中Th2细胞因子IL-4、Th1细胞因子IFN-γ水平及结肠组织中CD4~+IL-4~+占比、CD4~+IFN-γ~+占比、CD4~+IFN-γ~+/CD4~+IL-4~+、MVD,分析MVD与IFN-γ、IL-4、IFN-γ/IL-4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建模后状态逐渐变差,持续2周后好转;模型组结肠细胞有明显的病理学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刻血清和组织中IL-4水平、CD4~+IL-4~+占比、MVD较高,IFN-γ水平、CD4~+IFN-γ~+占比、IFN-γ/IL-4、CD4~+IFN-γ~+/CD4~+IL-4~+较低(P0.05);模型组血清和组织中IL-4水平、CD4~+IL-4~+占比、MVD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升高趋势(P0.05),IFN-γ水平、CD4~+IFN-γ~+占比、IFN-γ/IL-4、CD4~+IFN-γ~+/CD4~+IL-4~+均随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P0.05),而对照组上述指标变化均不显著(P 0.05);不同时刻MVD与血清及组织中IL-4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IFN-γ水平、IFN-γ/IL-4均呈负相关(P0.05)。提示UC-CRC大鼠Th1/Th2平衡向Th2漂移,MVD与Th2细胞因子呈正相关,与Th1细胞因子呈负相关,MVD与Th1/Th2漂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探讨PD-1信号通路在旋毛虫感染影响卡介苗(Mycobacterium bovis 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免疫小鼠细胞因子产生中的作用。首先,以旋毛虫肌幼虫(400条/只)分别感染C57BL/6遗传背景野生(WT)小鼠和PD-1基因缺失(PD-1~(-/-))小鼠,于感染后42 d处死小鼠,分离脾淋巴细胞以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刺激培养48 h,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Th1型IFN-γ、IL-2、TNF-α,Th2型IL-4,和调节性TGF-β、IL-10细胞因子水平;进而,在上述相同感染条件下,于感染后28 d接种BCG,分别于免疫后7和28 d分离WT小鼠和PD-1~(-/-)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用卡介菌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PPD)体外刺激培养48 h,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上述细胞因子分泌水平。结果显示,在单纯旋毛虫感染及感染后BCG免疫条件下,各细胞因子变化趋势趋于一致。WT小鼠感染组Th1型IFN-γ、IL-2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组,Th2型IL-4及调节性TGF-β、IL-10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P0.05),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而PD-1~(-/-)小鼠中,与未感染组相比,感染组Th1型IFN-γ、IL-2和TNF-α的下降水平,以及Th2型IL-4和调节性TGF-β、IL-10的上升水平较WT小鼠明显减小。上述结果表明,旋毛虫感染可经PD-1信号通路抑制BCG免疫诱导的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而促进Th2型细胞因子IL-4及调节性细胞因子的IL-10和TGF-β的生成。本研究为蠕虫感染抑制抗结核疫苗保护性效果的潜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C57BL/6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Schistosome japonicum,Sj)4~6周肠系膜淋巴结T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用Sj尾蚴腹贴法建立Sj感染的小鼠模型。4~6周后取肠系膜淋巴结做淋巴细胞计数,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肠系膜淋巴结淋巴细胞中分泌不同细胞因子的T细胞亚群含量的变化。结果:Sj感染C57BL/6小鼠4~6周后,肠系膜淋巴结细胞数量明显增多;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肠系膜淋巴结中CD4+T细胞中分泌IFN-γ的Th1细胞增多1倍,分泌IL-4和IL-5的Th2细胞增多近20倍,Th1/Th2轴发生偏移;分泌IL-17的Th17细胞也增多近5倍;分泌IFN-γ的CD8+T细胞也增多1倍。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C57BL/6小鼠4~6周肠系膜淋巴结细胞增多,并向Th2和Th17型细胞极化。  相似文献   

18.
CCK-8对KLH免疫小鼠脾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给予BALB/c小鼠钥孔戚血蓝蛋白(KLH)免疫同时体内给予不同剂量的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脾细胞中IFN-γ、IL-2、IL-4、IL-5 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型抗KLH抗体IgG2a和Th2型抗KLH抗体IgG1水平。结果: ①KLH免疫使小鼠脾细胞分泌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明显增高,mRNA表达增高,KLH免疫同时给予CCK-8可使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IL-2含量进一步增加和IFN-γ、IL-2mRNA表达增高,而使IL-4、IL-5含量降低,IL-4、IL-5 mRNA表达减低和降低IL-4/IFN-γ比值。②KLH免疫小鼠血清中IgG2a、IgG1发生不同程度增高,CCK-8可使其血清中IgG1水平减低而使IgG2a水平增高。结论: CCK-8可促进KLH免疫小鼠体内Th1反应,使Th2优势反应向Th1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9.
芒果苷抑制鸭乙肝病毒感染的免疫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鸭乙肝动物为模型,探讨芒果苷抑制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感染的免疫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芒果苷对鸭脾细胞内IFN-γ、TNF-α、IL-2、IL-18等细胞因子(CK)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芒果苷高剂量组(200mg/kg)可增加鸭脾细胞中IL-18、IL-2、IFN-γ和TNF-αmRNA表达水平(P0.05),并且两两之间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芒果苷中剂量组(100mg/kg)可增强IL-18和IFN-γmRNA表达水平(P0.05),对IL-2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有上调的趋势(P0.05);芒果苷低剂量组(50mg/kg)对IL-18、IL-2、IFN-γ和TNF-αmRNA表达水平无影响。结论:芒果苷可以提高脾细胞中IL-18、IL-2、IFN-γ和TNF-α等CKmRNA的表达水平,增强机体的Th1细胞功能,推测芒果苷可能通过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达到抗D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旋毛虫(T. spiralis)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噁唑酮(OXZ)诱导的实验性肠炎小鼠结肠中Th1/Th2类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雌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0%乙醇对照组、T. spiralis应用组、TNBS(OXZ)诱导肠炎模型组、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OXZ)模型组(每组小鼠取材时保证6只以上).对各组小鼠肠黏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进行分离培养,采用ELISA方法观察感染T.spiralis和未感染T.spiralis小鼠于TNBS或OXZ诱导肠炎后3 d和7 d结肠中Th1/Th2类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变化,包括IFN-γ、IL-12、IL-4、IL-10的表达量分析.结果 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及7 d肠黏膜LPMC产生IFN-γ的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而IL-4、IL-10的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TNBS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肠黏膜LPMC产生IL-12的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第7天与模型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预先感染T. spiralis后诱导OXZ模型组小鼠在造模后3 d及7 d肠黏膜LPMC产生IFN-γ、IL-4及IL-10的水平均高于单纯造模组(P<0.05).结论 T. spiralis对TNBS诱导的肠炎模型小鼠肠道局部免疫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Th2型免疫反应及Tr1型细胞因子而抑制结肠炎小鼠Th1型过度免疫应答而实现的.在T.spiralis对OXZ模型小鼠的干预性研究中,没有按理论所设想的感染T.spiralis所产生的Th2型免疫反应会对OXZ诱导的Th2型炎症反应起叠加作用而加重病情.这提示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T.spiralis对拥有Th2型免疫应答的OXZ模型的具体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