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五倍子膏:解毒消肿,去腐敛疮,生肌止痛。制法取五倍子250克研极细末,另取蜂蜜250克,置锅内用文火熬熟,将五倍子面倾入蜂蜜中,不停地搅匀,以不焦糊为度,取出晾干,研面,收贮瓶内备用。用时加适量米醋,调成膏,涂敷患处。根据病情,可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  相似文献   

2.
瘢痕疙瘩     
<正> 方药:黑醋250毫升,五倍子末78克,蜈蚣1条(研末),蜂蜜18克.用法:将药和蜜、醋放入砂锅内,置于炭火上煎,熬成黑色稠膏,并在熬膏时用棒搅匀.放入陶瓷器皿中贮存.切不可放入金属器皿盛装.使用时,先将瘢痕疙瘩用茶水洗净,再将药膏涂于高突损害部位,每日换药1次。  相似文献   

3.
敷脐疗法在内科临床上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桃美 《新中医》1989,21(11):46-47
敷脐疗法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万病回春》载:“小儿泻不止,五倍子陈醋稀熬成膏贴脐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三、四卷也记有许多的脐疗方药,尔后各种医籍皆有载述。迨至清代吴师机著《理论  相似文献   

4.
<正> 冶疗方药:五倍子15克,苦矾10克,冰片9克。先将五倍子放置炉台以上焙干,以上三味药混合碾碎,用细锣过细面,装入瓶内密封,用时取香油适量,将瓶内粉剂搅拌为糊状,涂于患处。用时先用温开水或无菌盐水清洗疮面擦干后,直接涂于患处,用消毒纱布包扎,每隔2~3天换药1次。  相似文献   

5.
小儿脐炎方     
药物五倍子50克生龙骨25克冰片0.2克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陈醋调成膏状,敷贴于脐部,每日换药1次。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拟止泻散贴脐治疗小儿腹泻19例,全部治愈。药物组成及用法:黄连10克,黄芩15克,砂仁、米壳各6克,焦山楂20克,五倍子5克。将上药研末,混匀装瓶备用。使用时,取药面适量,以陈醋调成糊状,填满脐窝,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后去掉。一般贴2次即愈。典型病例:李×,男,2岁。腹泻2天,日泻稀水样便10余次。伴纳差腹痛,哭闹不宁。查指纹紫暗。予止泻散贴脐一次,腹泻即减为每日3次,  相似文献   

7.
作者等使用医宗金鑑“水晶膏”治疗鸡眼、寻常疣和掌蹠疣等疾患,都得到良好的效果。其配方为熟石灰末15克,放于玻璃杯中,再加炭酸钠(面碱)的饱和溶液100毫升,用玻璃棒搅拌数次。待沉淀后,撒糯米3克于石灰上。浸泡24小时后,先将杯中液体倒出,再将泡胀的糯米倾入另一玻璃杯中,用玻璃棒搅烂,即成一种稀薄透明的糊状物,称(?)为稀水晶膏。另外为了治疗鸡眼和瘊子时涂抹便利,在每100毫升稀水晶膏中可再加4克石灰末,使其变成糊状物,称(?)为稠水晶膏。  相似文献   

8.
五倍子膏贴脐治疗小儿腹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倍子粉敷脐治疗多汗症的启示下,笔者以五倍子膏贴脐治疗小儿腹泻.屡用屡效。报导于下:处方及用法:五倍子15克.枯矾10克,苏蜡30克.先将五倍子、枯矾研细末.越细越好。将黄蜡置小锅内加温熔化.再入五倍子、枯矾末,边放边搅,搅匀后待凉备用。用时先用温水将脐眼洗净.取药膏约1克.放于4×4厘米胶布上.文火化开.贴于脐眼上.每日一贴,并热敷两次.以利药物吸收。一般贴一次即愈,最多3  相似文献   

9.
方药组成:蛇床子、苦参、百部、地肤子、明矾、木槿皮、藿香、苦楝皮、白鲜皮各20克,大风子、川椒、石榴皮、蜂房各15克,陈醋1000克.痒甚加防风20克,干燥皲裂加白芨、当归各15克.  相似文献   

10.
皂角膏治疥疮吉林省磐石市医院(132300)李志文张会芳※近年来笔者用此方治疗疥疮25例,效果较好,简介如下。药物组成及用法皂角250克,用陈醋将其浸泡3天,然后煮沸,捞出阴干后研为细末,用香油适量调匀,涂于患处。典型病例林××,男,20岁,1991...  相似文献   

11.
黄龙散是笔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通过大量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治疗实火口疮的较为理想的方子(散剂).兹介绍于后,供同道参考选用.一、药物组成:黄连10克 海螵蛸18克甘草6克 桅子18克 上青黛8克 轻粉18克硼砂50克 龙骨8克 白芨18克 五倍子18克冰片8克.二、制用方法:将上药经认真挑选加工后,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可取少许涂撒于溃疡面上,一日3~4次(用前盐水漱口).三、适应症及疗效:适用于实火口疮,疗效颇佳.一般在24小时内即可获效,3~5日即可痊愈.笔者自1973年以来数年间,用之共治疗口腔溃疡病609例,均获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用自拟中药糊剂保留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为满意,现介始如下: 1 方药组成 白芨6~9g,薏苡仁15g,珍珠母30g,金银花15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30g,苦参10g,地榆10g。 2 煎药方法 白芨研为细末,过80孔筛另用。其余诸药用常规煎中药法煎至200ml左右,将药汁倾出,清除药渣后药汁复入药罐,煎沸后改用文火,一边用竹筷搅动药汁,一边取白芨粉徐徐散入药汁中,视药汁如清油状即可。 注意:白芨研粉时可一次研够一疗程用量。用时应视药汁多少而定,不必拘于定量。药糊稠稀应适度,过稀影响疗效,过稠则灌肠时不易灌入。 3 用药方法 先嘱患者排便,排便30分钟后开  相似文献   

13.
药物组成:白萝卜20斤,人发15克,陈醋500毫升。配制方法:白萝卜洗净,切条状,加水5000毫升,煎沸1小时后捞出,纳人发、陈醋入萝卜汤内,先武后文火煎成糊状,即成拔毒膏。用法:取拔毒膏摊白布上,敷疮面处。日一次,连敷5~10次即愈。  相似文献   

14.
“面颊部黄褐斑”,多发于未婚女青年鼻樑两旁,男青年间或有之,其色状颇似怀孕妇女之“妊娠斑”,只是色素比较暗淡。我试用祖传“五白膏”方外敷,治疗二十余例,收到较好疗效,兹介绍如下: 处方:白芨6克,白芷6克,白蔹4.5克,白附子6克,白丁香4.5克(即雀粪),外加密陀僧3克。制法与用量:上药共研极细末,每次用少许药末放入鸡了清或白蜜内搅调成稀膏,晚睡前先用温水浴  相似文献   

15.
一、方剂组成: (一)椒乌白芨散:川椒、川乌(生用)、白芨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用一钱,以纱布包裹并系以线,纳阴中深约三寸,至腹中有热感即取出,次日再换一颗纳入阴中,如上法。(二)复方蓖麻叶末:蓖麻叶(取九角者晒干研末飞过)、白矾各等量为末,和冷开水调涂局部。(三)五倍子白矾合剂:五倍子、白矾各等量为末干掺。  相似文献   

16.
<正> 笔者采用此法对100余例临床验证,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药物组成:丁香2克,吴茱萸、白胡椒各5克(止泻膏),木香2克,陈皮3克,丁香1克,良姜、肉桂各2克(止痛膏),牡蛎、五倍子各2克(止汗膏).将上药按比例研  相似文献   

17.
一、奶癣灵:由琥珀粉0.9克,牛黄粉、羚羊角粉各0.3克组成。白糖少许调成糊状,分7日服完。二、奶癣散:由黄柏150克,青黛45克,扫盆22.5克,梅片4.5克组成。共研细末入罐收贮。用麻油或菜油将细末调成糊状,涂于患处,脂水多者用干粉洒扑患处,每日涂1至2次,不宜用水洗。病例介绍:张××,女,4个月。门诊号:211625。患儿满月后,头顶处生丘疹,时时作痒。半前因穿毛线衣服,丘疹蔓延面、颈及前胸、四肢和臀部,糜烂渗水,瘙痒较甚,烦躁不安,夜间啼哭尤甚。  相似文献   

18.
文摘荟萃     
采用中药煎剂60~100毫升保留灌肠,每晚一次,十次为一疗程,配以口服中药煎剂。1.大肠湿热:灌肠方—败酱草、黄柏、大黄炭、防风各15克,地榆炭20克,丹参30克,木香6克;口服方—茯苓,白头翁各15克,白术、陈皮各12克,青皮、枳壳各10克,黄柏20克,丹参30克。2.肝脾不和:灌肠方—制乳没各15克,乌贼骨、地榆炭各20克,白芨、炒黄柏、煅五倍子各10克;口服方—白术、木香、神曲、防风各12克,云苓、黄芪各20克,陈皮10克,柴胡6克,丹参30克。3.脾肾两虚:灌肠方—制乳没、黄柏、云芩各15克,煅龙骨30克,煅五倍子、木香、白芨各12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白芨膏治疗本病50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特作如下介绍。一、药物配制与用法:白芨200克置铝锅内,放入适量的清水(约药物体积的三倍),  相似文献   

20.
<正> 方药组成:1.外洗剂用虎杖30克,芒硝15克,桃仁、乳香各15克,川椒、白矾各10克。瘙痒甚者加白藓皮15克。2.消肿止痛膏用川黄连7.5克,五倍子30克,明雄黄、朱砂、冰片各3克,共研细末,每10克药粉加凡士林30克,香油10克,调成软膏即可。使用方法:先将中药用温水浸泡后,加水至1000毫升左右,用武火煎至15~20分钟。先熏后洗,每日一剂,一日二次。洗后用消肿止痛膏外敷,连续3~5天即可见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