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癀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俊奇 《中华临床内科杂志》2004,12(6):1016-1017
新癀片是临床常用中成药,由厦门中药厂生产,主要成分有肿节风、三七、牛黄等。该药临床应用广泛,且效果可靠,本人就近年来对它的临床应用做一简单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包切开综合征为心内直视术后2~3w或数月患者出现发热、前胸痛,呼吸困难、咳嗽、肌肉痛、关节痛等症状[1].新癀片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三七、肿节风和牛黄等,药理作用为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临床观察发现新癀片在治疗心包切开综合征效果显著,但随诊曾发现两位患者术后住院期间服用新癀片,其INR均大大延长,超过4.0,经及时调整华法林和新癀片用量,INR恢复正常.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严重瓣膜疾病的最有效手段.随着临床进一步观察,许多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使用华法林后INR值出现波动,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新癀片引起换瓣术后患者INR值变化的报道,本文旨在探讨新癀片对人工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癀片与消炎痛栓剂治疗部分脾栓塞术后发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是临床上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方法之一,由于创伤性小,疗效确切而广泛应用[1,2].术后患者均出现栓塞后综合症,如发热、疼痛等.我们分别采用新癀片和消炎痛(吲哚美辛)栓剂治疗,并进行分析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新癀片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胰腺细胞凋亡和胰腺组织Bcl-2、c-Myc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90只Wistar大鼠按完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AP组和新癀片治疗组.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黄胆酸钠1 ml/kg体重方法制备AP模型.治疗组于制模后30 min按480 mg/kg体重的剂量予新癀片水溶液灌胃.术后6、12、24 h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血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胰腺组织Bcl-2、c-Myc蛋白表达.结果 对照组12 h点的血淀粉酶活性、胰腺病理评分、凋亡指数、胰腺组织Bcl-2和c-Myc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927±186)U/L、0、0.59±0.12、0.406±0.112、0.185±0.046;AP组分别为(5611±473)U/L、2.65±0.56、3.80±0.91、0.282±0.082、0.339±0.076;治疗组分别为(4572±400)U/L、2.40±0.75、7.15±0.86、0.220±0.068、0.302±0.090.AP组和治疗组的淀粉酶活性、胰腺病理评分、凋亡指数、c-Myc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Bcl-2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AP组比较,治疗组的淀粉酶活性、胰腺病理评分、胰腺组织Bcl-2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凋亡指数显著增高(P<0.05),c-Myc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结论 新癀片可通过下调Bcl-2蛋白表达、诱导AP早期胰腺细胞凋亡,从而减轻胰腺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6.
利福平致反应性心肌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 24岁烟厂工人病案号16124 1987年1月,健康检查发现肺部阴影,10月因咯血抗痨治疗3 HR(INH0.31/日 RFP 0.451/日)。1988年4月26日因肺部阴影入我院。检查:心界不扩大,心率80次、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功、血沉正常,痰菌阴性,胸片示左肺门外上方有一片状密度较高阴影,心电图正常,既往否认有心血管 相似文献
7.
8.
病人男 58岁农民住院号 3621 因大咯血于1988年2月12日入院。病人于1986年初因咳嗽、咯痰,检查痰菌阳性,诊为浸润型肺结核,曾用 RFP6个月,后因胃肠道反应及排尿困难而停用。此次入院予以对症止血.口服 INH、PZA、TB_1治疗,症状好转,然痰菌持续阳性。于同年3月16日加服RFP0.45,每日1次,首次服药后约10分钟,病人突感呼吸困难、喘憋、烦躁,继而出现寒战。检查: 相似文献
9.
10.
11.
病人女 38岁病案号191481 因浸润型肺结核于1990年5月14日入院,以短化方案治疗。6月2日晚单服RFP2小时后出现发冷、发热,体温39.2℃,烦躁不安、剧烈呕吐,轻度手足抽搐。既往史:1983年初次单服国产RFP 0.45半小时后,出现恶心、呕吐,停药自愈。1987年再次试服,半小时后又出现类 相似文献
12.
病人男 39岁因低热、乏力、咳嗽伴后背疼7天,胸片示两肺尖小结节状边缘不清阴影,诊为浸润型肺结核,于1989年8月1日入院。检查:T35.5℃,P86,BP15.7/10.9kPa。既往健康,否认过敏史。青霉素、SM(华北制药厂,批号890528)常规皮试均阴性。予以5%葡萄糖250ml、INH0.6,青霉素800万U每日1次静滴,SM0.75每日1次肌注,注SM后约1小时许,病人自觉发热,测体温 相似文献
13.
利福平致眩晕及步履不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FP 致眩晕及步履不稳较少见,现将本院所见1例报告如下。病人男性 54岁已婚汉族病案号8907277病人于1987年因咳嗽、盗汗诊为浸润型肺结核,用INH、PAS、SM 治疗半年症状消失而自停药。1989年6月29日症状复发就诊。痰查抗酸杆菌连续3次阴性,胸片示浸润型肺结核空洞形成。应用 RFP0.45、EMB 0.75、INH 0.3每日顿服,PZA 0.75,日 相似文献
14.
SM引起双下肢明显水肿极为罕见。我院20余年仅见1例。现报告如下: 病人男 46岁住院号2399 因患急性粟粒型肺结核於1989年8月26日入院。用2HRSZ/7HR方案治疗第15天病人双下肢出现明显凹陷性水肿,尤以双足为著。既往及治疗期间无腰痛、尿频、尿痛、肝区痛、心前区闷痛、心慌等症状。检查:心率92次,律齐。血压16.0/10.7kPa。尿常规、肝功、肝胆B超、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均正常。经服双氢克尿噻、氨 相似文献
15.
结素试验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 16岁 1990年4月3日11时55分做OT(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8502)试验2分钟后,突感眩晕,继而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指(趾)甲发绀。血压未测得,呼吸24次,律整,双肺(-),心率120次,心音弱。立即(约5分钟后)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g,针刺人中穴,扑尔敏10mg肌注。20分钟后,血压8.0/4.0kPa,先后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ml加地塞米松10mg和50% 相似文献
16.
RFP引起双眼球结膜充血报告甚少,现将我所发现的1例报告如下。病人女 53岁本溪市小学教师病案号089196因反复感冒、乏力、体重逐渐下降,于1989年4月6日经本溪市结核病防治所确诊为浸润型肺结核,介绍入本所观察室治疗。1955年患肺结核,未用过利福霉素类药物,无药物过敏史及眼病史。 相似文献
17.
病人男 40岁干部病历号90-20 因低热、咳嗽、胸部不适于1990年5月8日就诊,X线胸片示右肺第2前肋间斑片模糊阴影,诊为右上肺浸润型肺结核,予以9HR方案治疗,INH 0.3、RFP 0.45空顿服,用药第6天(5月15日),病人感头晕、恶心,双下肢活动无力、疼痛,不能站立。当日门诊检查:体温、脉搏、呼吸正常,血压17.0/10.0k 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 相似文献
18.
卷须霉素治疗肺结核引起呼吸困难尚未见报道,现将本院所见1例报道如下。病人女 43岁农民门诊号54 674 患肺结核病7年,不规则用药。1989年7月14日、因咳嗽、咯痰加重门诊。既往无药物及其它过敏史,无支气管哮喘发作史。检查:体温37.5℃、脉搏96、呼吸24、血压14.7/10.7 kPa。皮肤无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两肺呼吸音弱,可闻及干湿罗音。后前位胸片示两肺片状及条索状影,左侧有大小不等的透光区。痰涂片阳性。于7月15日开始以PZA0.5日3次, 相似文献
19.
PPD致全身性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女 14岁 1990年5月22日于左前臂屈侧中央皮内注 PPD 0.1ml(2TU,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9001-13)。翌日,发现全身多处有隆起皮肤表面的小包块,即来门诊求治。检查:体温正常,心肺(-),肝脾(-),颈、腋淋巴结未触及。皮下有1~2cm 大小结节,为正常皮肤颜色,散在分布于左前臂、左臀部、右足背,触之痛感。观察1周未见改变,乃给予扑尔敏4mg 日3次口服,3日后结节全部消失。经观察3个月未再出现任何反应。 相似文献
20.
病人女 28岁病历号10026 1990年5月10日因症就诊诊为浸润型肺结核,予以EMB、INH、SM治疗。用药当天出现上腹不适、肠蠕动增强,大便不成形,日1~2次,持续1周后又出现恶心、呕吐,日1~3次,为少量胃内容物,且腹泻加重,粘液稀便,日6~7次,大便常规检查未见红、白细胞及其它异常。予以复方新诺明、胃复安、维生素B_6治疗,症状无缓解,呕吐、腹泻增重,乃医嘱停服IN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