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总结采用游离组织瓣移植行口腔颌面部缺损组织重建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 例口腔癌手术后软组织缺损应用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的方法,分析受区血管、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前臂皮瓣移植成功率为100%(12/12),皮瓣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8.3%(1/12),抢救成功率为100%(1/1),受区并发症发生率为8.3%(1/12).结论 应用游离前臂皮瓣行口腔癌术后多器官缺损修复重建安全可靠, 成功率高,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根治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14例口腔癌患者均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行游离前臂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组织缺损。结果移植前臂皮瓣存活13例,成功率92.9%(13/14)。术后出现大拇指及腕侧皮肤麻木1例,并发静脉血管危象1例,经相应处理后好转;静脉吻合口栓塞1例,最终皮瓣移植失败。14例患者随访5个月至7.5年,死亡2例,其余12例患者修复后局部外形及语言、吞咽功能基本满意。结论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癌切除术后缺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理想,是口腔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皮瓣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分析前臂皮瓣Ⅰ期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技术特点,评价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例游离前臂皮瓣Ⅰ期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资料。从受区血管、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术后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 20例前臂皮瓣Ⅰ期移植均成功,移至成功率达100%;3例因受区吻合静脉出现栓塞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静脉后,皮瓣成活,术后血栓的发生率为15%(3/20)。受区均一期愈合,无一例发生涎漏或感染等并发症。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结论前臂皮瓣是Ⅰ期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同期修复重建手术安全可靠,成功率高,能够第一时间重建和恢复患者的功能和外形,值得临床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皮瓣在修复口腔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8例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癌术后缺损修复中应用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游离前臂皮瓣全部存活,修复成功率100%。供区和受区恢复良好,外形和功能上均较为满意。结论:游离前臂皮瓣能较好的修复口腔颌面部的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分析应用前臂的游离皮瓣Ⅰ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和技术特点。方法:收治口腔癌手术术后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32例,采用前臂的游离皮瓣进行Ⅰ期修复,对临床资料进行系统的回顾分析。结果:所有32例患者术后移植的前臂的游离皮瓣全部存活,存活率100%,无1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血管危象、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8个月,所有32例患者皮瓣平整,口腔各种功能恢复良好、局部外形美观效果较好。结论:应用前臂的游离皮瓣Ⅰ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具有制备皮瓣简便、不损伤供区血液循环、皮瓣质地与受区相似、美容效果佳、操作安全、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成为Ⅰ期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理想选择、在保证功能恢复的同时获得满意的美学效果,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行根治术后常引起较大面积的组织缺损 ,后遗的面部畸形及语言、吞咽、咀嚼等生理功能障碍均非常明显。为恢复这类患者的面部外形与口腔生理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我们对 2 0 0 1~ 2 0 0 2年收治的 6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采用根治术并同期行游离前臂皮瓣进行整复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男 5例 ,女 1例。年龄 35~ 5 6岁 ,平均 4 6岁。其中口底鳞癌 1例 ,舌下腺腺样囊性癌术后复发 1例 ,腭部恶性黑色素瘤 1例 ,舌癌 3例。 3例舌癌患者行舌颈联合根治术 ,保留了下颌骨的完整性及省略了下唇正中切口 ;1例…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血管化前臂皮瓣移植在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对血管化前臂皮瓣的用途、应用方法、成败因素加以分析和探讨。方法 29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所导致的缺损,以血管化皮瓣进行即刻修复,对局部外形及功能重建进行分析。结果 29例移植血管化前臂皮瓣成活28例,术后皮瓣对位良好,供区愈合良好,2例出现血管危象,1例血管不通予以摘除,1例抢救成功,修复成功率96.55%。制取皮瓣面积最大10 cm×8cm,最小5 cm×3 cm,平均面积7.5 cm×5.5 cm;血管蒂长度最长11 cm,最短4.6 cm,平均长度(8.09±1.12)cm。桡动脉与颌外动脉吻合20例,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9例;1例头静脉闭锁和1例头静脉缺失患者吻合与桡动脉伴行的2条静脉,其余27例均以头静脉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动脉缝合8~11针,平均(9.01±1.12)针,静脉缝合8~13针,平均(9.27±1.41)针。结论血管化前臂皮瓣易于塑性,根据口腔内不同缺损部位设计不同形状,用于修复舌、颊、口底、牙龈、软硬腭、咽侧壁等处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治疗口腔癌术后缺损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口腔癌术后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供区部位分为前臂组(n=46)和股前外侧组(n=50).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皮瓣存活率,评估患者生活质量,术后随访6个月评估两组患者恢复情况,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前臂组皮瓣制备时间短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经验体会。方法对笔者医院2005年3月~2011年3月期间收治38例口腔癌病例应用采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的方法进行治疗,分析术后移植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8例前臂游离皮瓣均完全成活,移植成功率为100%。1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经检查发现伤口冲洗液引流不畅,为血凝块堵塞引流管所致,停止冲洗后更换引流管并清除血凝块后好转。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2.6%(1/38)。1例出现皮缘处局部皮肤裂开,给予伤口换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38)。结论应用前臂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癌术后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很多,除恶性肿瘤本身而外,可因并发症或继发于化学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而发生呼吸衰竭,是影响肿瘤患者治疗和愈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对22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及预后等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恶性组织细胞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6例恶性组织细胞病作临床分析,其早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为53.8%,多次,多部位骨髓检查,动态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异常组织细胞和(或)多核巨细胞细胞是诊断本病的细胞学的主要依据。髓外受累部位的活检对骨髓不能确诊者有重要意义,外周血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对诊断有帮助,NAP积分减低有助于本病与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鉴别,本组化疗效果差,平均生存期短,但用VP16-213加强的松似较环磷酰胺,阿霉素  相似文献   

13.
26例克隆氏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70年以来收治26例克隆氏病,根据临床实践并参照文献提出了对克隆氏病的急、慢性分类标准;对克隆氏病的诊断及漏诊原因作了分析;对克隆氏病并发症的处理、手术适应症和手术方式提出了经验与体会。  相似文献   

14.
谢军  张兵  唐滟 《中外医疗》2011,30(19):15-16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420例各类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总有效率97.13%;1年生存率为66.55%。结论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综合、规范化治疗、超分隔放疗和适形放疗,并根据肿瘤的病期、病种,恶性程度来决定其最有效放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常见于肺癌,感染部位依次为肺部、胃肠道、口腔、泌尿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54%),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肿瘤晚期、住院时间年、长期使用广谱抗生家、白细胞下降、低蛋白血症、各种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为减少恶性肿瘤医院感染发生率,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缩短住院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化、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增强患者自身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收集了符合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例26例,与未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狼疮性肾炎30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狼疮性肾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常发生在具有临床活动指标及病理活动指标的患者,病理类型以Ⅳ型、Ⅴ型为主,其诱因有感染、不规则的激素治疗、劳累及日晒。结果表明:控制狼疮性肾炎的活动,避免诱发因素,是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安军  徐红银 《中国病案》2011,12(11):50-51
目的分析肺恶性肿瘤构成的分型、病死率的顺位及影响因素。方法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肿瘤形态学及肺恶性肿瘤病理分类原则进行检索,收集2002年-2010年肺恶性肿瘤在院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为主要构成类型,分别占总出院人数的43.13%、28.37%和18.32%。腺鳞癌、小细胞癌和腺癌是在院病死率的前三位,分别为12.10%、9.89%、9.10%,各年龄组病死率分别为7.57%(31岁~50岁组),8.61%(51岁~70岁组)和13.03%(70岁以上组),男性与女性相比无差异。结论腺癌、鳞状细胞癌和小细胞癌是肺恶性肿瘤的主要构成类型,并且在院病死率较高,且随年龄增长,病死率逐渐升高,而性别对病死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的参考。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4例胃肠间质瘤进行常规病理及免疫组化,对CD117,CD34,SMA,S-100染色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间质瘤主要分布在胃和小肠。34例中良性21例,低度恶性8例,恶性5例。胃肠间质瘤中有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以CD117和CD34阳性为主。结论:CD117,CD34标记阳性对胃肠间质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院2008年-2013年8713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构成比,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013年新疆某医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人数、性别、年龄、族别及肿瘤分布类型。结果六年间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排前三位的疾病谱已开始发生变化,从肝癌、胃癌、食管癌逐渐过渡到胃癌、结肠癌、直肠癌。食管癌由60岁以上占多数,转变为60岁以下占半数,胰腺癌等其他肿瘤的发病年龄也有所降低。恶性肿瘤中哈萨克族的食管癌构成比相对于汉族明显偏高,而胃癌在汉族和维吾尔族中高发。结论消化道恶性肿瘤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存在性别、部位、年龄、民族特征的差异,对高危人群应加强防治工作,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3年-2012年某院泌尿道恶性肿瘤住院情况,为此类疾病的防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应用描述性研究的方法分析4114例泌尿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布。结果泌尿道恶性肿瘤男性多于女性,以膀胱恶性肿瘤为最多,占51.46%;60岁及以上者为泌尿道恶性肿瘤高发人群,占62.57%;近5年来泌尿道恶性肿瘤入院人数增加,发病年龄有下降趋势,膀胱外泌尿道恶性肿瘤构成增加。结论应继续开展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以降低膀胱恶性肿瘤发病率,并需进一步探索膀胱之外的泌尿道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