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X射线衍射仪的辐射水平检测结果表明,外表面10 cm处和工作人员活动区域的辐射水平接近本底辐射水平。X射线衍射仪正常运行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可予以放射性豁免,但仍需定期检测,防止事故照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某新建钴-60辐照室周围工作场所放射性水平,保障放射工作人员和周围公众的健康安全。方法 用6150AD6/H型辐射剂量当量率仪进行现场检测,用GMX出40P4-76型高纯锗γ谱仪和BL-4型低本底α、β测量仪检测分析贮源井水放射性水平,通过检测结果估算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依据管理目标值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该辐照中心选址与布局均合理,辐照室二楼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高于当地天然辐射本底水平,所检测的其他工作场所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均在当地天然辐射本底水平范围内。贮源井水钴-60活度浓度和总β放射性水平均低于本实验室γ能谱仪和低本底α、β测量装置的探测下限。在辐照装置正常运行状态下,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估算的受照剂量均低于年剂量管理目标值。结论 该辐照中心在正常运行状态下,其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影响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会造成额外的健康损害。辐照中心在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检测,保证辐照装置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胡世杰  卢惠文 《中国职业医学》2000,27(1):64-64,F003
我国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使放射性物质以原材料或成品形式进口日益增多,但若使用不当、不注意卫生防护,将对工作人员产生辐射危害及造成环境污染。一旦发生事故,更易危及公众健康安全。我国对超过放射性豁免水平的矿品、成品的进口检测、运输防护等都有着明确规定[1]。但在实际矿品运输与使用活动中,这类矿品进出口实际情况如何?以往较少开展此方面工作,也少见报道。为正确了解进口矿品的放射水平及其运输中的辐射防护,我们在广州港口对五种矿品(钽铌矿、斜锆石、锆英砂、球石和大理石等)进行了放射性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总结报…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严格控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高天然放射性水平的矿物质、工业原料和废料产生的辐射危害,从而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方法 列举相关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物质转化过程中放射性水平的改变,分析有关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和物化特性。结果 某些化工副产品如工业沉淀硫酸钡、石油、天然气的淤泥、以稀土为代表的伴生矿、陶瓷生产中使用的锆英砂、采用钍制品制造的汽灯纱罩,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原(废)料的放射性含量显示已超过放射性"豁免水平"。结论 超过放射性"豁免水平"的物质应纳入辐射防护体系的放射性物料进行规范管理,对于非长期平衡天然辐射源的检测方法、剂量计等模式及公众照射时的核素限量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如何有效进行航空口岸核与辐射监测工作。方法采用放射性检测仪器对出入境人员和行李进行放射性监测。结果从入境人员行李中检出燃油添加剂、负离子粉和汽车冷却系统添加剂3种物品放射性超标,3种物品表面0.1m处γ射线周围剂量当量率分别为3.42、6.50、4.30μSv/h,放射性核素232Th(钍-232)分别超过国家规定的豁免水平的26倍、144倍、28倍,负离子粉中的226Ra(镭-226)也超过了豁免水平的1.96倍。结论应加强对航空口岸核与辐射监管工作,防止放射性超标物品流入我国。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料位计放射工作场所辐射水平的检测与评价,了解其防护现状,为做好放射防护管理和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指导。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的有关要求,使用便携式X、γ剂量率仪和中子剂量仪对料位计工作场所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并进行评价。结果 5个放射性料位计工作场所中,2个工作场所距料位计外表面5 cm及100 cm处剂量当量率满足"对人员的活动范围不限制"的控制要求,2个工作场所满足"在距源容器外表面1 m的区域内很少有人停留"的控制要求,1个工作场所应加强相关管理,"在距源容器外表面3 m的区域内不可能有人进入或放射工作场所设置了监督区"。结论 应定期对料位计工作场所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关防护措施,并根据国家规定建立完善的放射防护管理规章制度,以保护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医疗机构放射性污染物的豁免与清洁解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结合当前辐射环境管理现状,探讨医疗机构放射性污染物的豁免与清洁解控的范围、程序和方法。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BBS)。结果 对常用概念加以定义和解释;阐述放射性污染物的豁免与清洁解控的一般要求及其基本准则;按照不同应用类型概略列出了应豁免的源及其豁免水平。结论 豁免与清洁解控是辐射环境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可大大节省社会管理资源,进一步降低和减少医疗机构在审查管理、安全保卫及放射性废物处置中的经营成本。  相似文献   

8.
某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辐射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某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辐射水平,并对其进行辐射安全性评价和放射性豁免分析。方法 在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表面两侧、出入口、上方、安检人员操作位和旅客通道各选一个测量点,用451P辐射测量仪进行测量。结果 三种型号的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均以行李包入口侧空气比释动能率为最高,最高值为2.14μGy/h,其次为行李包出口侧。左侧、右侧和顶部基本接近本底辐射水平。工作人员操作位和旅客通道均值分别为0.11和0.01 μGy/h,每位工作人员每年由此增加的辐射剂量最大约为0.16 mSv/a。X射线行李包检查所增加的集体有效剂量约为0.01 man·Sv。结论 正常工作状态下,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的使用不会对工作人员和旅客产生辐射危害,但不能对机场X射线行李包检查这一实践予以放射性豁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某企业2台60Co液位计的放射防护水平进行检测评价。方法 在安装的密封放射源处,源容器源闸关闭和开启时,应用射线巡测仪对距源容器5 cm、100 cm及周边环境辐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在源容器源闸关闭时,距源容器表面5、100 cm处辐射水平为0.33~3.13 μSv/h,液位计工作状态下工作场所和相邻环境辐射水平为0.15~0.28 μSv/h。结论 该企业密封源装置使用时的工作场所卫生防护符合标准要求,在正常运行状态下不会对工作人员及公众产生明显的辐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电池卡及其相关的稀土新材料的放射性水平,探讨评价的方法.方法采用α能谱法、总α总β法和固体核径迹法对手机上使用的电池卡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表面α、β放射性水平及分布进行了测量.结果该产品表面α和β放射性分别为0.3~2.8 Bq/cm2和3.0~6.8 Bq/cm2,其中228、Th、230Th、232Th、224Ra、238U、234U含量超过我国辐射防护规定的豁免水平.结论稀土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之中,有些产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偏高,稀土产品的辐射安全评价是一个需要重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祁寒梅  谭刚  王东云  先德强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321-1323
目的对某医院灾后重建放射场所进行控制效果评价,确定该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措施在控制职业照射和防止潜在照射方面的有效性、适宜性,以保障灾区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依据国家相应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对该场所进行监测,同时结合现场卫生学调查结果,对该建设项目的放射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放射场所设计、布局合理,各种防护配套设施及管理制度健全,各监测点辐射水平在0.10~0.36μGy/h之间,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结论某医院灾后重建放射场所放射防护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可投入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王建国 《职业与健康》2012,28(14):1698-1699,1702
目的通过实际测量调查,了解新疆某医院PET/CT工作场所中辐射性水平;提出相应的辐射安全管理对策。方法使用Identifinder-N型X-γ剂量计和能谱仪、FH40G+FHT752型中子剂量当量仪、BH3206型表面沾污仪进行工作场所监测。结果部分工作场所γ外照射明显高于环境本底水平,其中加速器防护门γ辐射剂量率最高达到7.92μGy/h,机房外环境的中子剂量率为辐射环境本底水平,β放射性表面污染属于正常水平;估算出职业工作人员年均有效剂量为3.99mSv,符合5 mSv/a的管理限值。结论应加强对PET/CT工作场所辐射安全管理,降低工作场所环境放射性水平,并提出相应的辐射安全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郭元  李明姜  彭莹子 《职业与健康》2010,26(24):2910-2912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医疗卫生行业辐射安全管理状况。方法在统一的质量控制条件下,采用统一的方法和要求,对辖区内所有开展辐射应用的医院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攀枝花市医疗卫生行业辐射安全管理状况按医院等级不同存在等级差异。结论攀枝花市辐射安全管理整体上处于良好水平,但不同等级的医院的辐射安全管理存在明显的差异。医院决策层、科室管理层、员工个人等对辐射安全的重视程度是造成辐射安全与安全文化素养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卢小清  潘兴平  涂程 《职业与健康》2012,28(12):1436-1438
目的了解某地铁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放射防护状况,评估其在运行过程中对安检人员和公众健康的影响。方法按照《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卫生防护标准》(CBZ 127-2002)的要求进行检测。结果 2种型号的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泄漏辐射水平均以行李包入口侧为最高,最高值为1.36μGy/h;其次为行李包出口侧(最高值为0.45μGy/h),再其次为柜体顶部(最高值为0.22μGy/h),左侧壁和右侧壁基本接近本底辐射水平;安检人员操作位和旅客通道的辐射水平基本接近本底辐射水平,旅客送包处的辐射水平最高值为0.83μGy/h,旅客拎取包处的辐射水平最高值为0.29μGy/h。结论该地铁34台X射线行李包检查系统防护情况均良好,其泄漏辐射水平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该系统在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不致于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金山区企业电焊烟尘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效果,为预防和控制电焊工尘肺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年对金山区23家有电焊作业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管理和职业病现状调查,并对其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的浓度进行采样和检测。结果 23家企业规模以小型居多,涉及金属制品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等5个行业,其电焊工以男性居多;作业场所空气中电焊烟尘浓度个体采样检测显示,厂合格率为52.17%,个体合格率为67.61%;设置防毒防尘设施的企业仅占13.04%;电焊工职业性健康检查率为66.92%,职业禁忌证检出率为0.28%,未发现疑似职业病。监测现场71名电焊工职业健康检查和个人防护情况:健康检查率为57.75%,电焊工防尘口罩发放率为88.73%,而使用率仅为57.14%,有效防护率为29.58%。2005年以来3家企业有3例电焊工尘肺病新病例报告,且该3家企业2011年电焊烟尘浓度时间加权平均(TWA)值均超标。结论部分电焊工接触电焊烟尘浓度严重超标,电焊工尘肺病防治工作形势严峻,必须加强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应进一步改善电焊工作业环境,落实电焊工呼吸系统的有效防护和宣传培训等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占江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701-1702
目的了解某选冶厂对密封源装置的辐射水平的防护效果。方法依据《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等相关标准,检测在储源闸关闭和开启时,距源容器表面5、100 cm及周边环境处辐射水平并进行辐射防护评价。结果在源容器源闸关闭时,距源容器表面5、100 cm处辐射水平为0.22~7.71μSv/h;密封源在工作状态下工作场所和相邻环境为0.27~0.56μSv/h。结论该选冶厂密封源装置符合国家放射卫生防护标准,放射工作人员受照剂量低于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某企业工人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态度观念和行为等情况,为企业工人艾滋病宣传干预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企业557名在岗工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企业工人557人,以男性青壮年为主,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为68.94%。有过婚外性行为的91人,占16.34%,年龄(χ2=7.28,P<0.01)、文化程度(χ2=15.82,P<0.01)及婚姻状况(χ2=36.82,P<0.01)对车间工人婚外性行为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婚外性行为中每次使用安全套的22人,占24.18%,婚外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低。结论企业工人有较高比例的婚外性行为,艾滋病知晓率低,应有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宣传干预工作,预防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真空灭弧室伴生X射线健康危害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放射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测、健康体检、个人剂量监测及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结果 真空灭弧室高压试验设备防护前处于分闸状态时,操作位平均辐射水平达到(10.13 ±6.11)μGy/h,最高达到20 μGy/h。防护网外30 cm处平均达到(31.36 ±15.78)μGy/h,最高达到75 μGy/h。改造前后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高压试验作业人员白细胞减少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防护改造前高压试验人员人均年有效剂量1.25 mSv/a。与工业探伤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防护改造后人均年有效剂量0.57 mSv/a,与工业探伤人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伴生X射线是真空灭弧室高压试验严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必须纳入辐射工作场所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9.
青岛市医用X射线辐射防护工作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彬  王元林 《职业与健康》2006,22(19):1556-1557
目的了解医用X线辐射防护工作状况,为保障辐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提高X线机放射防护质量,防止放射事故发生提供建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医用X线的机构和单位进行现场调查。结果在调查的8个项目中,每个项目符合要求的医院均在75%以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单位领导对放射防护的态度的合格率仅为59.8%和43.0%。结论解决单位领导、放射工作人员对放射防护有关法律法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问题,是保障辐射工作人员、受检者和公众健康和安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防护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军军  苟于强  吴敏  张继军  李群 《职业与健康》2010,26(15):1698-1701
目的通过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辐射防护验收,观察其是否达到有关辐射防护法规标准要求,从而保护患者和公众的安全。方法按照国家和军队相关标准法规规定的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验收程序、方法对某医院实施验收。结果检查项目:对控制台显示、安全联锁系统、防护设施、剂量测量系统、操作规程与管理规定、防护监测与健康管理、安全操作要求等检查项目进行现场检查,均符合相关规定要求;检测项目:①防护设施,治疗室门外辐射水平3.6~5.53μSv/h,控制室辐射水平0.4~4.3μSv/h,治疗室墙外辐射水平4.4~5.5μSv/h(照射主防护墙时)和0.1μSv/h(其他照射情况);②监测系统示值校准的相对偏差均小于±3%,X射线能量在6、10和15MV时分别测量10次重复性均不超过0.7%,X射线能量在6、10和15MV均满足线性的最大偏差不超过±2%。③辐射质与厂家给出的结果的偏差不超过±3%,辐射野的均整度测量结果为1.04(6MV),辐射野的对称性测量结果为1.02(6MV),透过限束装置X射线漏射线吸收剂量与有用线束中心轴最大吸收剂量之比为0.02%,透过限束装置X射线最大漏射线和平均漏射线吸收剂量分别占最大吸收剂量的0.0012%和0.000 63%;④机架旋转中心偏差、准直器旋转中心偏差和治疗床旋转中心偏差均小于1mm。结论通过对该医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技术性能、防护性能、治疗室防护设施、放射防护监测、放射防护管理等方面的全面验收,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可以开展放射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