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郁青  张秀伟  朱颖  杨健 《临床荟萃》2009,24(22):1933-1936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55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合并慢性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组(AL组,27例)和常规治疗组(2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分别观察阿托伐他汀组及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血浆中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6个月后ET-1、BNP、Tei指数、肺动脉压较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6个月时明显下降(P<0.05)、NO水平明显升高(P<0.05);常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调节NO、BNP及ET-1的分泌,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及改善右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每组40例。高剂量组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低剂量组患者采用基本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患者满意率,及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结果高剂量组有效率(97.5%)高于低剂量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高剂量组C-反应蛋白浓度为(8.24±1.31)mg/L,低剂量组为(10.62±1.22)m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满意率(90%)高于低剂量组为(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并提高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丁玉洪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81-7882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给予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连用12周;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变化.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上升,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托伐他汀除调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807-3809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CHD)的短期预后及心功能和内皮因子检测结果的变化。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CHD患者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取曲美他嗪治疗,观察组予以曲美他嗪+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2%,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VEF、LVDD、血清s CD146、ET-1、NO、cEMPs水平与治疗前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LVDD、血清sCD146、ET-1、NO、cEMPs水平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联合治疗冠心病短期预后良好,患者心功能和内皮功能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n=40)和20mg组(B组,n=42),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1次/d.治疗12周。另选取3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纽(C组)。检测治疗前后三组研究对象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A、B组的血压、血脂和CRP明显高于C组,一氧化氮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治疗后血压、血脂和CRP显著下降(P〈0.05);血NO显著上升。B组的作用较A组作用更为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及停服后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入选的55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和58名健康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检测血清中NO,可溶性E-选择素(SE)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将55名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双盲分成两组:A组27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 mg/d;B组28例,在常规饮食控制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20 mg/d。8周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1周后上述指标及血脂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可明显降低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E和hs-CRP水平(均P0.01),明显提高NO水平(P0.01),改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P0.05或P0.01);其中B组较A组上述改变更显著(P0.05)。停药1周后两组TC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8周时明显升高(P0.05),但仍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或P0.01);两组NO和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明显下降,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SE和hs-CRP均明显升高,也恢复至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对肥胖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较10 mg/d更能有效控制血脂水平,改善内皮功能和抑制炎症反应。而突然终止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在1周内完全逆转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和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停药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是非胆固醇依赖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 P)、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7例,依照治疗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93例采取瑞舒伐他汀治疗,研究组94例于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90.43%高于对照组79.57%,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血清NO水平较对照组高,ET-1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s-CRP、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研究组血清hs-CRP、IL-6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取富马酸比索洛尔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及内皮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择期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检测2组术后血小板活化指标、炎性因子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比较2组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再狭窄率。结果观察组PCI术后CD62p、CD63p、GPⅡb/Ⅲ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CRP、TNF-α、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NO显著高于对照组,EF-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术后再狭窄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汀能有效控制急性冠脉综征PCI术后血小板活化,降低炎性水平,维持斑块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及可能机制。方法将1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瑞舒伐他汀钙片10 mg,1次/d,50例)、治疗2组(瑞舒伐他汀钙片20 mg,1次/d,5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4周、8周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CD40配体L(sCD40L)、血脂、肝功能等指标,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瑞舒伐他汀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后1周、4周、8周血清hs-CRP、sCD40L、LDL-C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之间治疗后8周hs-CRP、sCD40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可能通过抗炎、改善内皮、稳定斑块等作用而最终获益。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5):890-892
选取2015年3月~8月我院收治的5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行华法林加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行阿司匹林抗凝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CD41和CD62p、LPA水平。研究组CD62p、CD41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CD62p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其CD41水平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组CD62p和CD41的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LPA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华法林加阿托伐他汀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抑制作用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术后炎症因子、调脂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50例合并糖尿病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mg组(A组)24例,20mg组(B组) 26例,手术当天、术后24小时、术后2周、术后4周空腹采血,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以及血脂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PCI术后血清hs-CRP和CTnI浓度降低更明显.2组术后2周血脂水平较术前略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4周血脂水平较术前降低,阿托伐他汀20mg组较10mg组PCI术后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降低更明显.结论 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升高;阿托伐他汀能降低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血清hs-CRP和CTnI、LDL-C水平;20mg阿托伐他汀治疗较10mg阿托伐他汀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1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42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包括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1)、外周血循环内皮微颗粒(cEMPs)等]、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变化情况,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情况[包括每周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时持续时间及疼痛程度(VAS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95.24%比78.05%,χ2=5.332 2、P=0.020 9),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7.14%比24.39%,χ2=4.672 1、P=0.030 7)。观察组治疗后NO水平、左室射血分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EMPs水平、ET-1水平、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VAS评分、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0 1)。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心功能,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频率,减轻疼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借助三色荧光标记技术对27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前和3个月后外周血T细胞上共刺激分子CD28的表达以及CD28-抑制性T细胞的变化进行流式细胞术测定,并用ELISA法检测血浆CD40L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服用6个月后,外周血采集物中CD4 和CD8 细胞亚组以及CD28 和CD28-亚组细胞相对数无显著变化,血浆CD40L水平与服药前比较明显降低。结论阿托伐他汀虽不能使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组构成发生变化,但能降低血小板源性的T淋巴细胞激活物sCD40L。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治疗作用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n=18)常规予强心、利尿和血管扩张剂治疗,小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20)在前者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10mg/d),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n=22)则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片(40mg/d),各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NYHA分级、心脏超声指标、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经8周治疗后,3组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均有所改善,阿托伐他汀组的心脏超声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疗效更为显著;无论小剂量还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的血清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IL-10水平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可以更好地改善CHF患者的心功能,大剂量者疗效更为显著。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清TNF-α水平,升高IL-10水平,这可能是阿托伐他汀治疗CH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57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他汀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分别给阿托伐他汀联合低脂饮食或单纯低脂饮食治疗1年,观察血压、臂踝脉搏渡传导速度(baPWV)、内皮素-1(ET-1)、血管病性假血病因子(vWF)、NO、血脂、肝肾功能等的变化.结果:他汀组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TG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他汀组ET-1、vWF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NO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ET-1、vWF、NO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baPWV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他汀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小剂量阿托伐他汀与单纯低脂饮食治疗比较,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有效调脂、改善内皮功能,延缓动脉弹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张旦  王磊  关玉庆  胡鸿雁  薛江华  苏国海 《新医学》2010,41(8):498-500,505
目的:探讨急诊PCI术前单次口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外周静脉血、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IF)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和STEMI患者69例,并将后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mg,n=36)和STEMI对照组(n=33)。分别于PCI术中抽取3组患者的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术后立即抽取外周静脉血,测定各组MCP—1和MIF水平;并统计术后3个月内各组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结果:STEMI组外周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MIF水平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阿托伐他汀组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STEMI对照组患者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水平明显高于静脉血(P〈0.05),而MIF水平无明显区别;阿托伐他汀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急性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STEMI对照组。结论:STEMI患者术前单次大剂量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外周血和病变相关冠状动脉血MCP-1和MIF水平及3个月内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心绞痛的效果及内皮功能影响。方法选取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R组各61例。两组均于PCI手术前1周开始使用他汀类药物,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R组口服瑞舒伐他汀。分析两组用药疗效、用药前后内皮功能情况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R组总有效率(95.08%)高于A组(73.77%,P0.05);两组用药后内皮素-1(ET-1)低于用药前,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高于用药前,且R组各指标均优于A组(P0.05);两组用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均高于用药前,且用药后R组各指标均低于A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相较于阿托伐他汀更能显著提高PCI术后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内皮功能、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122例ACS患者,将其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强化组(40mg/d,41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0mg/d,41例),对照组(常规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剂药物治疗,40例),分别在入院24h内及2周后测定3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2周后,3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阿托伐他汀强化组hs-CRP水平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减少ACS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炎性反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较常规剂量更能降低ACS患者的hs-CRP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急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术前使用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80 mg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2009 年12 月至2010 年12月在我院心内科CCU 住院诊断为STEMI 的患者162 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80 例)和对照组(82 例),阿托伐他汀组直接PCI 术前给予80 mg 阿托伐他汀,对照组术前则不给予任何剂量的他汀类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指标:术后2 h ST 段回落(STR);校正TIMI 帧计数(CTFC),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以及术前、术后内皮细胞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纤溶活性指标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术后心肌灌注水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纤溶活性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CK-MB 峰值低于对照组,术后1 周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结论:STEMI 患者直接PCI 术前使用负荷剂量他汀能改善术后患者的心肌灌注水平,保护缺血心肌,其机制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及纤溶活性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选取AMI患者108例,分为:A组(60例):每晚睡前服10mg阿托伐他汀;B组(48例):每晚睡前服20rag阿托伐他汀。测定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脂、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心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服药4周后测定的TC、LDL-C、CRP、ET-1、CK—MB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组较A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脂、减轻炎症、稳定粥样斑块、改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