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抢救中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差异。[方法]将28例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4例,分别采用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输液,观察一次穿刺成功数、液体通畅情况、导管脱出及穿刺所需时间有无差异。[结果]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穿刺所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抢救危重病人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赵林萍 《家庭护士》2007,5(3):19-20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抢救中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效果差异。[方法]将28例危重病人咚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14例,分别采用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留置输液,观察一次穿刺成功数、液体通畅情况、导管脱出及穿刺所需时间有无差异。[结果]颈外静脉与四肢静脉穿刺所需时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OS)。[结论]抢救危重病人时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所需时间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脱水婴幼儿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脱水婴幼儿的静脉穿刺方法.[方法]对53例脱水的耍幼儿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结果]48例1次穿刺成功,5例第2次穿刺成功,套管针留置时间3 d~7 d,平均5 d,置管期间外渗5例,无其他并发症发生;53例耍幼儿脱水症状均得到改善.[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为脱水患儿开辟了一条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使脱水的患儿能及时得到液体补充.  相似文献   

4.
"Y"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平则 《护理研究》2004,18(16):1478-1479
[目的 ]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 [方法 ]对 75例新生儿应用“Y”型静脉留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 ,针尖刺入皮下后针头直接刺入血管 ;采用一次进针的穿刺方法 ,中途不退针芯 ;输液完毕 ,先将头皮针向外拔 2 /3 ,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封管。 [结果 ]本组 75例全部一次穿刺成功 ,成功率 10 0 % ;留置 3d~ 5d的有 73例 ,占 97.3 %。 [结论 ]新生儿适宜应用“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  相似文献   

5.
朱平则 《护理研究》2004,18(8):1478-1479
[目的]探讨“Y”型静脉留置针在新生儿输液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75例新生儿应用“Y”型静脉留置针进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针尖刺入皮下后针头直接刺入血管:采用一次进针的穿刺方法,中途不退针芯;输液完毕,先将头皮针向外拔2/3,然后再用生理盐水封管。[结果]本组75例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成功率100%;留置3d~5d的有73例,占97.3%。[结论]新生儿适宜应用“Y”型静脉留置针输液。  相似文献   

6.
梁玉俊 《家庭护士》2009,7(19):1713-1714
[目的]观察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在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矿区多发性创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在手、前臂、肘窝及内踝处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组选用右侧颈外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输液.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静脉留置针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单通道1 h液体补充量及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7%,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70.0%;观察组穿刺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单通道颈外静脉1 h液体补充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颈外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应用于矿区多发性创伤急救能尽快进入有效循环,为抢救赢得时间,明显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在院前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抢救输液的300例病人随机分为静脉留置针组150例和头皮针组150例,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和液体外渗发生率.[结果]静脉留置针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头皮针组,液体外渗发生率低于头皮针组.[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高,降低渗漏率,减轻病人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方法]将140例静脉采血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实验组采用1/2号~7号头皮针连接5 mL注射器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一次性5 mL注射器直接行股静脉或颈外静脉穿刺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一次性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100%,对照组为88.6%,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51/2号~7号头皮针颈外静脉采血可提高静脉采血的一次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殷莉 《全科护理》2012,(31):2916-2916
[目的]探讨单手留置针穿刺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方法]将124例行头皮静脉穿刺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6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双手留置针穿刺方法,观察组采取单手留置针穿刺。观察两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一次性穿刺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生儿头皮静脉穿刺中应用单手留置针穿刺的效果优于双手留置针穿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对留置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诊新生儿随机分为头皮静脉组、四肢静脉组、颈外静脉组各30例,头皮静脉组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针法,四肢静脉组采用四肢静脉留置针法,颈外静脉组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法,比较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颈外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其他两组(P0.05)、留置时间长于其他两组(P0.05)、静脉炎及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可提高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有效护理的方法,缩短危重病人的抢救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我院ICU89例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病人实施输液及护理措施。结果:89例病人,穿刺置管一次成功81例,5例因颈外静脉显露不良,更换另一侧颈外静脉而穿刺成功,3例未能成功。结论:对颈外静脉穿刺留置针的使用,可短时间内建立快速静脉通路,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延长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同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费用,减轻病人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穿刺部位静脉留置针输注夫西地酸钠时静脉炎发生情况,选择合理的注射部位及方法。[方法]随机将106例病人分为颈外静脉留置针组(A组),前臂浅静脉留置针组(B组),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PICC置管组(C组),观察3组病人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A组、C组与B组静脉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深静脉穿刺、颈外静脉穿刺都能减少静脉炎发生率,颈外静脉穿刺法更易被病人接受,也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3.
急危病人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失败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相对粗直,血管充盈,外径最大可达0.8~lcm,而且是近心静脉,抢救急危病人时.应用留置针作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能满足抢救的人液速度,是抢救急危病人的理想给药途径^[1]。我科自2000年7月~2001年5月,对50例急危病人应用B-D公司第三代套管Y型头皮留置针进行颈外静脉穿刺,穿刺速度快,成功率达78%,且  相似文献   

14.
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0例患儿成功留置颈外静脉留置引,无堵管及感染发生,置管时间最长7d,最短5d。颈外静脉穿刺前要连接好肝素帽,连接头皮针与引线排气,成功穿刺后用3M透明敷料固定。穿刺过程中要注意皮肤消毒,固定要牢固,防脱落,颈外静脉留置大大减少患儿痛苦,穿刺成功率高,提高工作效率,深受患儿家长及医护人员欢迎。  相似文献   

15.
李玲  程云 《护理研究》2010,(7):1935-1935
静脉留置针穿刺是临床常见操作,一般选用Y型22号或24号密闭式头皮式留置针,穿刺成功后不会有血外滴,但是手术病人一般都使用16号直型开放式留置针,由于16号直型开放式留置针管腔大、选择的血管较粗,往往选择的都是正中静脉、贵要静脉,传统方法穿刺过程中,在拔出针芯的时候总是有血液回流外滴,而且血液外滴较多快,既增加了感染机会,  相似文献   

16.
刘莉  王子迎  吴勇娟 《全科护理》2010,(16):1425-1426
[目的]总结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24%,均未发生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加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丽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494-5495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的最佳方法。方法:将156例外科住院婴幼儿按住院日期单、双日分为两组;观察组(84例)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穿刺术,对照组(72例)采用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留置针穿刺术。观察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显著性更突出(P<0.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婴幼儿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头皮静脉或四肢静脉留置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金红梅  张世英  于雪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7):1672-1673
目的:探讨颈外静脉留置针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42例,采用颈外静脉建立通路;对照组40例,采用上肢浅静脉建立通路,比较两组穿刺所用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保留时间、留置针保留所致并发症发生率等项目。结果:实验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颈外静脉留置针具有穿刺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保留时间长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能为危险患者的抢救赢得机会。  相似文献   

19.
静脉留置针由于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不但能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血管,持续保留静脉通道,又可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方便用药和抢救。目前该法已普遍应用于临床[1]。婴幼儿穿刺以头皮静脉为首选[2],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由于小儿头皮静脉具有较成人  相似文献   

20.
刘光华 《全科护理》2014,(21):1967-1968
[目的]评价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抢救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效果。[方法]对32例产后大出血致失血性休克病人行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结果]一次穿刺成功28例,二次穿刺成功4例,无一例发生脱管和护理并发症。[结论]颈外静脉穿刺置管术在抢救产后大出血病人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