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与无托槽隐形矫治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错牙合畸形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传动直丝弓矫治组、无托槽隐形矫治组各45例.传动直丝弓矫治组患者使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治疗,无托槽隐形矫治组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对...  相似文献   

2.
直丝弓技术矫正前牙反牙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前牙反牙合导致上颌骨发育欠佳,下颌骨过度向前发育,造成面中1/3凹陷,颏部前突。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一般会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加重,故有人认为这类患者应是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本文作者采用直丝弓技术对27例安氏Ⅲ类轻度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了矫治,通过典型病例介绍,分析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治疗前后模型,认为对轻度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只要诊断明确,设计合理,通过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矫治,可以达到治疗目的,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病例资料作者使用直丝弓矫正器矫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活动翼托槽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择2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以上2种矫治器进行矫治,对2组各治疗阶段所需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牙颌组织头影测量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与直丝弓矫治器组相比,活动翼托槽组在排齐、整平牙列和关闭间隙阶段所用时间明显减少,而在精...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使用传动直丝弓矫治器与滑动直丝弓矫治器在安氏Ⅱ1错病例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16例上颌轻度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第一组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第二组用滑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前及矫治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定位片,测量颌骨及牙齿的位移变化。并记录矫治完成时间。结果:传动直丝弓矫治组的平均矫治完成时间为14个月,滑动直丝弓矫治组平均为17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差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均获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比滑动直丝弓技术在安氏Ⅱ1错病例矫治平均能缩短3个月治疗时间,且不需要第二磨牙加强支抗即能达到很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细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患者使用MBT直丝弓矫治器和Begg矫治器的矫治效果.方法:28例上颌需要最大支抗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男10例,女18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分为MBT直丝弓矫治器(14例,A组)和Begg矫治器(14例,B组)2组,采用细丝弓矫治技术,对治疗前后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头影测量,并对结果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结束时,上颌切牙压低A组为(0.18±0.32) mm,B组为(0.77±0.91) mm(P<0.05);2组患者矫治前后其余头影测量项目差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患者应用细丝弓技术矫治,Begg矫治器对上颌前牙垂直向控制优于直丝弓矫治器,其他方面2种矫治器均可收到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直丝弓技术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例恒牙早期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患者,首期在上颌5-5粘接直丝弓托槽,排齐舌倾的上前牙。然后应用改良Twin-block矫治器重建牙合关系。最后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全口牙位的精细调整。对治疗前后患者硬组织变化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后磨牙及尖牙均达到Ⅰ类关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下颌骨向前改善明显,下面高增加明显,软组织侧貌协调。结论:改良Twin-block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技术治疗恒牙早期安氏Ⅱ2错牙合畸形疗效明显,可以有效改善上下颌的骨性和牙性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安氏Ⅲ类错(牙合)非拔牙与拔牙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共40例,非拔牙与拔牙组各20例,两组均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测量矫治前后牙弓及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获取的资料采用SPSS 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拔牙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与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错胎病例应用MBT直丝弓矫治器常规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再装配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面[牙合]像及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结果:SNB增加2.2°,ANB减少2.5°,SNA无明显变化,前牙覆盖减小4.4ram,MP-FH增加1.2°,NP-FH增加1.6°。结论:用MBT直丝弓矫治器与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下颌后缩错[牙合]畸形可以有效地利用下颌骨向前生长的潜力,刺激下颌骨的生长,抑制上颌骨的生长,同时可以使上颌磨牙远中移动,下颌磨牙近中移动,改善骨性及牙性矢状关系不调,从而达到矫治Ⅱ类错[牙合]的目的,取得明显的骨骼和侧貌改变。  相似文献   

9.
吕潇 《口腔医学》2006,26(5):347-347
目的观察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例安氏Ⅱ类错牙合患儿,前牙深覆盖,伴上、下牙列拥挤,拔除后采用直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矫治后是前牙突度轴倾度得到明显改善,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下牙齿排齐,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托槽设计简单,舒适,可简化矫治程序。  相似文献   

10.
��������������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正器主要包括可摘矫正器、功能矫正器和固定矫正器。可摘矫正器比较难以达到固定矫正器及技术的矫治质量和精度,因而使用的越来越少。功能矫正器及技术主要用于双期矫治中的早期矫治,多用于II类骨性牙颌畸形的矫治,曾有较快的发展,在国内有比较良好的应用。固定矫正器及其技术,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口腔正畸临床最常用的矫正器及技术。在临床,我国普及了edgewise方丝弓技术、Begg细丝弓技术,并引进了MBT直丝弓技术及Tip-Edge直丝弓技术等,且在应用中具有鲜明的特色。目前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在我国正畸临床已成为主流。其相应的矫正器硬件我国可以达到自给自足,产品质量不亚于国外目前同类产品。当前国际正畸界矫正器的热点是自锁托槽、种植体支抗、舌侧固定矫正器及隐形数控无托槽矫正器。林久祥教授探索研发了新一代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传动直丝弓矫正器及技术,并使传动矫正器及技术上升到一个完整的新系统。该矫正器及技术的显著优势之一是,仅依靠简而有效的口内支抗,就可有效地非手术矫治骨性牙颌畸形,特别是疑难的恒牙期骨性III类牙颌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并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湛江中心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24例成年人安氏Ⅱ类1分类并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2例)采用MBT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采用传统直丝弓矫治器治疗。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治疗前后效果的对比及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两组均有效。尤以试验组为优。治疗后试验组U1-Y平均减小5.48mm,U1-SN平均减少6.67°,U1-L1平均增加5.36°,其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SNA、SNB、MP-SN、L1-Y等指标改变不明显。治疗时间平均24.2个月。结论MBT直丝弓矫治器能更有效地矫正上颌前突、前牙开牙合,纠正上唇紧张外翻,协调上下唇软组织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特点.方法 20例经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分析其治疗前后的头颅定位侧位片,评价患者矫治前后软硬组织的变化,总结传动矫正技术的特点.结果 与矫治前对比,矫治患者侧貌和咬合关系有明显改观.矫治后的Wits值由(-2.45±1.78) mm改善为(-1.13±0.92)mm,ANB角由(-1.25±1.63)°增大为(0.78±2.79)°,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治后患者上、下唇突点到SnPg’平面的距离之差由(-3.38±1.48)mm变为(2.09±1.55) mm,面型角由(2.75±1.47)°变为(7.51±1.87)°,矫治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动直丝弓技术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殆病例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殆畸形患者使用传动直丝弓技术进行矫治,治疗前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矫治前后头影测量参数的变化,统计每个病例的完成时间。结果:16例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殆病例中男6例,女10例,平均年龄11.5-16.3岁。所有病例均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16例患者都取得了良好的矫治效果,平均治疗时间16~18个月。UI—NA角平均减少了21.1°(P〈0.05),U1-L1角明显增大,SNA角减小,前突的上颌前牙得到充分的内收,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后牙达到中性关系,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持续轻力快速打开前牙咬合,有效地内收上颌前牙,不需要增加支抗能快速、高效地改善侧貌外形,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胎病例有良好的矫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直丝弓一步和两步滑动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利用三维坐标测量仪,开发了正畸牙移动的上颌测量系统,并采用前瞻性配对设计,对16例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使用国产Roth数据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的病例,分两组分别进行一步滑动法和两步滑动法关闭间隙。测量研究的结果显示;两步法在节省支抗上要稍优于一步法,但临床上不显著,一步法在时间上要明显短于两步法,两才在维持覆He,维持前牙转矩方面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滑动法与关闭曲法关闭拔牙间隙对支抗磨牙位置及疗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或2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的安氏Ⅱ1或安氏Ⅰ类双颌前突患者33例,使用0.46mm(0.018英寸)直丝弓矫治装置充分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后采用两步法关闭拔牙间隙,将上颌第二磨牙纳入矫治序列,且均未采用特殊加强支抗方法。拉尖牙向远中完成后,随机分为滑动法组(17例)和关闭曲法组(16例),分别使用滑动法或关闭曲法关闭剩余间隙,对关闭间隙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滑动法组和关闭曲法组的上颌第一磨牙分别近中移动(3.4±1.4)mm和(3.0±1.8)m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收4颗前牙,滑动法组疗程为(6.0±2.4)个月,关闭曲法组疗程为(6.4±2.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0.46mm(0.018英寸)直丝弓矫治装置排齐整平上下牙列,并在矫治初期即将上颌第二磨牙纳入矫治序列的拔牙病例,正畸医生可根据个人习惯使用滑动法或关闭曲法回收前牙。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直丝弓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7月至2008年1月到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安氏I类双颌前突患者共20例,按就诊顺序将患者牙弓的4个区左右配对随机分组,单数患者牙弓的左上区和左下区为试验组,右上区和右下区为对照组;双数患者分组与之相反。试验组采用颊侧镍钛丝拉簧加舌侧弹性牵引关闭间隙,对照组采用颊侧镍钛丝拉簧牵引关闭间隙。测量间隙关闭量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间隙关闭速度为每月(0.98±0.03)mm,对照组为每月(0.79±0.03)mm,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尖牙牙根和牙槽骨治疗前后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改良直丝弓一步滑动法关闭拔牙间隙,速度快,费用少、临床疗效良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宋丽娟  薛花  李琥 《口腔医学》2016,(3):223-227
目的采用传动直丝弓技术治疗青少年Angle Ⅱ1类错牙合,通过头影测量分析评价患者的矫治效果。方法选择40例(女24例,男16例)传动直丝弓技术矫治的Angle Ⅱ1类错牙合患者,平均年龄13.2岁。经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患者平均治疗时间12个月,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关系,侧貌也得到明显的改善。头影测量显示,U1-SN角、ANB角、U1-RL距、U6-RL距变小,L1-MP角、L1-RL距、L6-RL距变大,其他无显著变化。结论传动直丝弓矫治器利用口内支抗结合细丝轻力,快速倾斜移动牙齿,后期控制转矩并正轴,可快速有效矫治Angle Ⅱ1类错牙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自锁矫治器和直丝弓矫治器非拔牙矫治前后对安氏Ⅰ类错牙合患者牙弓形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2010年沈阳市口腔医院正畸门诊骨性I类、安氏I类错牙合畸形患者40例,采用SmartClipTM自锁矫治器(自锁组)和MBT直丝弓矫治器(MBT组)矫治,各20例。制取矫治前后模型,利用MICROTEK i800型扫描仪扫描入计算机中,利用Photoshop软件对模型上的15个标志点进行定点,使用E-ruler软件对每个模型上各标志点的横、纵坐标值及尖牙宽度、磨牙宽度、尖牙深度、磨牙深度进行测量比较。结果    自锁组和MBT组矫治后的牙弓宽度及深度均较矫治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但两组矫治后的尖牙宽度、磨牙宽度、尖牙深度、磨牙深度的增加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SmartClipTM自锁托槽矫治器与MBT直丝弓矫治器同样对牙弓有较好扩弓作用,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王先军  李琥 《口腔医学》2014,34(12):911-913
目的 比较细丝弓技术和直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苏州市立医院东区口腔科治疗结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30例,其中15例采用细丝弓技术治疗,15例采用直丝弓技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模型测量和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病例在治疗后均恢复了正常的咬合关系,在垂直关系和矢状关系上均无明显差异;细丝弓技术治疗组中下切牙与下颌平面所成角的减少比直丝弓技术治疗组少;治疗疗程以及复诊次数的比较上,细丝弓技术明显低于直丝弓技术组。结论 细丝弓技术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好的优势,但是对于下前牙角度的控制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