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吴刚  顾红光  韩本立  裴雪涛 《癌症》2001,20(7):700-703
目的:建立γ-射线诱导癌细胞凋亡致敏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方法。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获得单核细胞,加入50ng/ml rhGM-CSF,1000U/ml rhIL-4,隔天1次,共4次,培养第3天,加入γ-射线诱导凋亡的胆管癌细胞,再继续体外培养4天后,用树突细胞富集柱收集DCs。结果:DCs高表达共刺激分子B7和CD1a,表达具有典型不规则突起,γ-射线诱导癌细胞凋亡形成的凋亡小体被DC捕捉、吞噬,负载抗原的DCs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结论:γ-射线诱导癌细胞凋亡可以致敏rhGM-CSF加rhIL-4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扩增出的DCs,DCs可以有效提呈凋亡胆管癌细胞的抗原,可望成为有效的肿瘤抗原致敏DC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改进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培养树突状细胞的方法,电镜观察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方法利用连续贴壁法分离获得CD14 前体细胞,经人重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介素-4(rhI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产生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物表达水平,透射电镜(TEM)观察树突状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连续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外周血DC,所获得DC数量和纯度均都多于以往一次贴壁分离培养的DC。培养1周的DC高表达CD1a、CD40、HLA-DR、CD80、CD86。透射电镜观察到不同状态树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结论连续贴壁法可分离培养数量较大、纯度较高的人外周血来源D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小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和人脐血来源的CD34~ 干细胞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方法采集小鼠造血前体细胞;采用Mini-MACS分离技术,从正常人脐血分离人CD34~ 干细胞.体外加入IL-17和/或GM-CSF、IL-4培养分离的前体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型,采用ELISA法检测了其分泌的IL-12水平,通过[~3H]-TdR掺入法测定其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IL-17促进了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DC表达Ia,B7-2等免疫分子,促使其分泌较高水平的IL-12,该细胞也能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有效增殖,表现出了成熟DC的特征.IL-17单独培养9d促使人脐血CD34~ 干细胞扩增了2倍,部分细胞高表达CD1a及B7-2,低表达HLA-DR,未检测到CD83的表达.该细胞能促使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但作用较弱;而rhIL-17与GM-CSF联合培养后扩增了14倍,培养细胞中CD1a、B7-2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升高,且此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较强.结论:IL-17体外可促进小鼠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来源的DC成熟;与GM-CSF联合培养既能促进CD34~ 干细胞增殖,又能使之获得DC特征,初步提示IL-17与GM-CSF联合作用可促进CD34~ 干细胞向DC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体外扩增宫颈癌患者外周血来源的成熟树突状细胞(denelritic cell,DC)的方法,并鉴定DC的形态、结构、表型及生物学活性。方法 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得到DC前体细胞(PBMC),以(3M-CSF、IL-4、TNF-α诱导培养。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形态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特异性分子,MTT法测定DC刺激T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 联合应用细胞因子可诱导扩增出源自宫颈癌患者外周血的成熟DC,具有典型形态特征,较高表达HLA-DR、CD1a、CD80,能强烈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反应。结论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体外培养可成功获得成熟的DC,为开展宫颈癌临床免疫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体外稳定、高效培养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稳定、高效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体外培养的新方法。方法:离心获取人外周血白膜层细胞,裂解去除红细胞后获得全部白细胞,贴壁培养1 h获得单核细胞,加入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 000 U/ml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500 U/ml,体外培养7 d获得DC,以流式细胞术分析表型,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结果:从100 ml全血分离获得具有较好活力的贴壁单核细胞仅需2 h;部分肿瘤患者应用传统分离方法不能获得单个核细胞,用新方法仍能从患者外周血稳定地获得足够数量的单核细胞。新方法培养生成DC的数量为传统方法培养生成DC数量的1.8~2.6倍;其中40%~85%为CD1a ,表达高水平的HLA-DR、CD80、CD86,体外可以强烈刺激同种T细胞增殖。结论:建立了更为稳定的、得率更高的DC体外扩增培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从人外周血体外诱导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F1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经三种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 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 IL-4)和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rh TNFα)联合诱导培养,10天后收获细胞,利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观察其外部形态和细胞超做结构,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抗原,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其刺激T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培养收获了高纯度的DC,这些细胞表面有大量的不规则突起,核也呈不规则状,核仁小,核膜异染色质聚集,含有丰富的细胞器,如核糖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HLA—DR、CD1α、CD80、CD83和CD86;自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表明诱导所得的DC具有很强的激发同种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可以得到大量的成熟DC。  相似文献   

7.
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并与细胞因子培养的DC进行生物学特性的比较。方法:将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或用重组细胞因子GMCSF,诱导培养获得DC,通过相差显微镜观察DC表面形态变化,FACS分析GMCSF基因转染对DC表面免疫分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鉴定GMCSF的表达,ELISA检测IL12分泌水平,MTT法检测DC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GMCSF重组腺病毒转染外周血单核细胞,能扩增获得DC,该DC高表达CD1a、HLADR、CD80和CD86等免疫分子,并表达细胞因子GMCSF和IL12,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有更强的刺激活性。结论:用GMCSF重组腺病毒可从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扩增到DC,为DC瘤苗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诱导抗卵巢癌免疫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脐血来源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特异性抗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方法]①从脐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MNCs)后,获得单核细胞(Mo).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诱导分化,培养7天后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分析.②诱导单核细胞分化的第3天加入人卵巢癌细胞株3AO的冻融抗原,共培养4天后获得负载肿瘤抗原的成熟DC;将致敏DC与从脐血中分离的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共培养3天,获得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CTL及上清对人卵巢癌细胞株3AO、人胚肾细胞株293T(对照细胞)、人肝癌细胞株HCCC-9810的细胞毒作用.[结果]①脐血来源单核细胞(Mo)在GM-CSF和IL-4作用下,7天后可分化生成成熟的DC,高表达DC特异性抗原CDla、CD80(B7-1)、CD86(B7-2)、HLA-DR、CD83.②DC可负载并递呈肿瘤抗原,激活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诱导肿瘤特异性CTL产生.不同浓度CTL及上清对卵巢癌细胞3AO有特异性杀伤、抑制作用(P<0.05).[结论]脐血中单核细胞可体外分化扩增为成熟的功能性DC,并诱导出特异性杀伤卵巢癌细胞的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体外培养的方法及CpG ODN1826刺激DC对胃癌细胞MKN45的杀伤效应.方法 分离正常人外周血DC,培养至第5天,实验分为4组,A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B组[GM-CSF+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组(nonCpG ODN)和D组(CpG ODN 1826).自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诱导分离DC,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MTT法测定其刺激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体外培养至第10天,D组和B组均出现大量典型的DC形态.倒置显微镜下见细胞呈树突状、伪足状突起.流式细胞仪检测,D组显著高表达共刺激分子(CD40、CD1a、CD80、CD86)和MHC-Ⅱ类分子,均分别高于其他各组(P<0.05).在体外能强烈刺激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的增殖,显著增强DC杀伤胃癌细胞MKN45的活性.结论 该培养方法可获得较高纯度典型的DC,同时CpG ODN可显著诱导人外周血DC分化成熟,增强DC对胃癌细胞MKN45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神经胶质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应。方法 应用免疫磁珠分选脐血 CD34细胞 ,经 SCF FL3 GM- CSF IL- 4 TNF- α的联合诱导培养 DC,采用相差显微镜观察树突状细胞的形态 ;流式细胞仪作 DC的表面标志检测 ;MTT比色法测定同种异型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和诱导CTL 毒性的检测。结果  (1)脐血 CD34细胞在体外经细胞因子联合刺激后呈典型的 DC形态 ;(2 )流式检测 CD4 0、CD80和 CD86等成熟 DC特异性表面标志呈高表达 ,分别与诱导前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3) MTT法测得脐血来源的 DC较外周血 DC刺激同种异体 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弱 ;经肿瘤抗原负载的 DC体外诱导出较强 CTL 毒性。结论 脐血 CD34细胞经体外扩增诱导的 DC具有典型的 CTL 毒性 ,为临床应用脐血来源 DC抗神经胶质瘤的生物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诱导及其功能异同,探讨能否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出功能正常、具有抗肿瘤作用的DC疫苗。方法取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分离DC前体细胞,应用rhGM—CSF、rhIL-4及肝癌细胞抗原诱导DC。观察DC生长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分子;EUSA法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3H—TdR掺入法检测肝癌细胞抗原致敏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乳酸脱氢酶4小时释放法检测肝癌细胞抗原致敏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杀瘤活性。结果从肝癌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DC前体细胞诱导的DC具有相似的生长过程和细胞形态及功能,其表面分子HLA—DR、CD1a、CD83、CD80、CD86、ICAM-1的表达水平、DC培养上清中IL-12水平、DC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以及所诱生的CTL杀瘤活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从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出功能正常并具有抗肿瘤作用的DC瘤苗,为以DC基础的肝癌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Zheng SE  Jin J  Tong XM  Qian WB  Xue YQ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12):920-923
目的研究STI571对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树突状细胞(DC)发育的影响。方法分离CML患者及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将实验分为CML实验组、CML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CML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在培养体系中加入重组人粒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培养;CML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入药物STI571培养。于实验第8天,各组加入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进一步刺激成熟。Wright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荧光原位杂交(FISH)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递呈功能;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浓度。结果各组均呈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CML实验组CDS0、CD86、CD83和HLA—DR的表达均显著高于CML对照组(P〈0.05),经FISH证实,CMLDC来源于白血病细胞;各组DC均具有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CML实验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CML对照组(P〈0.05),而与正常对照组相似(P〉0.05);CML实验组VEGF的浓度较CML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STI571可促进CML骨髓来源DC的活化,可能与其抑制了CML细胞VEGF的过度分泌,从而解除了VEGF对CMLDC的分化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以健康人AB血清与rhCD40L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功能。方法 对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以健康人AB血清为基础的培养体系中加入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rhIL)-4、rhCD40L等细胞因子,诱导单个核细胞分化形成DC,采用倒置显微镜及瑞特-吉姆萨染色观察,流式细胞术行DC表型鉴定,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MTT)法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其抗原刺激能力,酶联免疫吸附(ELISA) 法检测DC 培养上清IL-12的分泌。结果 培养7 d后的细胞具有典型的DC 形态,并上调表达DC 特征性表面分子CD83及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第0、1 、3、5、7天,5个时间点间CD83、CD40、CD80、CD86、CD1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50.253、243.769、248.181、191.267、226.339,均P<0.05)。培养后的DC 可较强地刺激同种自体淋巴细胞增殖,GM-CSF加rhIL-4、rhCD40L组较GM-CSF加rhIL-4 组刺激反应能力强。培养的DC 自培养第5天始即有IL-12 分泌,未加CD40L组IL-12 p40分泌量为(42.92±1.54)pg/ml,加CD40L组为(136.18±5.27) pg/ml;培养第7天,IL-12 p40分泌明显增多,两组分别为(60.09±2.27) pg/ml及(322.30±30.6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41、-22.611,均P<0.05)。结论 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在以健康人AB血清与rhCD40L为主的培养体系中诱导成DC。  相似文献   

14.
肺癌细胞和蛙皮素抑制树突状细胞的产生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宝惠  范小红  钟华  董强刚 《肿瘤》2003,23(2):115-118
目的:了解肺癌细胞株及蛙皮素对树突状细胞(DC)产生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树突状细胞由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D14^ ,在完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00U/ml GM-CSF和1000U/ml IL-4,培养7天获得,肺癌细胞株CRL-5815,CRL-5826,Bombesin和Bombesin受体拮抗剂加入培养液中,Annxin V检测DC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CD40,CD86,CD83,CD80,HLA-DR阳性表达。结果:培养7-10天后的DC前体细胞表达高水平的HLA-DR CD80 CD86 CD83 CD40。肺癌及蛙皮素可导致DC前体细胞凋亡,而蛙皮素受体拮抗剂可部分保护蛙皮素致DC凋亡的作用。加入肺癌细胞株或蛙皮素与DC共培养时明显抑制上述细胞表型的表达和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当加入蛙皮素受体拮抗剂时,DC细胞表达HLA-DR CD80 CD86 CD83 CD40明显增加,接近DC正常对照组。结论:肺癌细胞株及蛙皮素可导致DC的凋亡,抑制树突状细胞的产生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Wang ZH  Ye Q  Hu ZQ  Ye ZQ  Yu X  Shen GX 《中华肿瘤杂志》2006,28(7):481-485
目的观察人慢性B淋巴细胞性白血病(B-CLL)细胞的独特型抗原Id-ScFv与热休克蛋白70(HSP70)形成复合物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特异性抗肿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HSP70与Id-ScFv体外结合形成复合物HSP70-Id,修饰自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获取的DC。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DC的形态特征;流式细胞仪检测修饰前后DC的表型变化,酶联免疫吸咐试验(ELISA)检测DC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2(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修饰的DC对自身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激活的自身淋巴细胞T细胞亚群的变化,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其对Daudi、K562和HepG2等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DC体外诱导培养成功,HSP70-Id复合物可使DC成熟,镜下可见典型的DC形态,其CD1a表达率为20%-30%,CD83表达率〉72%,CD86和HLA-DR表达显著增加(P〈0.05),上清中IL-12、TNF-α亦显著高于DC对照组(P〈0.01)。HSP70-Id复合物修饰的DC激活自身淋巴细胞,对Daudi细胞的杀伤率为71.24%,而对K562细胞杀伤作用较弱,对HepG2细胞无明显作用。其淋巴细胞亚群中,CD4^+T细胞、CD8^+T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增加,分别为56.51%和70.21%,CD4^+T细胞/CD8^+T细胞比值由空白对照组的1.49倒置为0.81。结论HSP70-Id复合物修饰的DC生物学活性增强,经其刺激后,传代培养的淋巴细胞可产生高效而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效应,可能是CD4^+T细胞、CD8^+T细胞及DC协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诱导的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对肝癌患者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 ,获得DC前体细胞 ,用重组人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M CSF)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4(rhIL 4)联合培养 ,诱导扩增DC。制备自体肝癌细胞抗原 ,体外脉冲DC ,检测DC诱导自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细胞毒性T细胞 (CTL )在体外对自体肝癌细胞的杀伤活性 ,并检测肿瘤抗原致敏DC分泌的IL 12水平。结果 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能分泌IL 12和诱导较强的自体T细胞增殖 ,且能诱导特异性CTL ,该CTL对自体肝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杀伤活性 ,杀伤率显著高于DC、未经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激活的CTL及T淋巴细胞的杀伤率 ,而对CT 2 6细胞、BEL 740 2细胞无明显的杀伤作用。结论 肝癌患者外周血DC经自体肝癌细胞抗原致敏后能诱导高效而特异的抗肝癌免疫 ,其机制可能与增强T细胞应答和诱导机体产生肿瘤特异CTL从而发挥特异性的抗肿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脂多糖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前后CD44、CD24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rhGM-CSF及rhIL-4,培养的第6天,实验组加入脂多糖刺激24 h而对照组不加,于刺激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提取细胞总RNA,行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单个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6d后分化成为树突状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CD44及CD24。脂多糖刺激后树突状细胞的CD44及CD24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CD44增高更明显。结论:树突状细胞受脂多糖刺激后CD44及CD24表达显著增高,这有利于DC-T细胞簇的形成及抗原的递呈,从而导致DC免疫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脂多糖作用于树突状细胞前后CD44、CD24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从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rhGM-CSF及rhIL-4,培养的第6天,实验组加入脂多糖刺激24 h而对照组不加,于刺激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提取细胞总RNA,行real time PCR检测。结果:单个核细胞经GM-CSF及IL-4诱导6d后分化成为树突状细胞,表达较低水平的CD44及CD24。脂多糖刺激后树突状细胞的CD44及CD24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CD44增高更明显。结论:树突状细胞受脂多糖刺激后CD44及CD24表达显著增高,这有利于DC-T细胞簇的形成及抗原的递呈,从而导致DC免疫功能的增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体外诱导培养较高纯度和成熟度的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类外周血单核细胞,直接贴壁法收集前体细胞,含人类血清及细胞因子rhGM-CSF和rhIL-4完全RPMI1640培养基,37 ℃、5%CO2孵育培养;第3天全量换液并添加细胞因子,第5天加入rhTNF-α促进成熟,第8天收获悬浮细胞.同时进行形态学和细胞表型分析.结果 镜下表现为典型的DC形态特征;流式分析细胞表型CD1a阳性表达从第5天的(18.69±8.73)%增加到第8天的(78.07±9.43)%,CD83表达从(14.74±4.06)%增加到(46.82±14.15)%,第5天CD80表达(9.82±4.61)%,第8天CD80表达(60.11±20.50)%;40 ml外周血约得(3.12±1.30)×106个DC.结论 该方法可以体外诱导培养出较大数量和较高纯度的成熟DC,并且培养体系成熟,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