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乙肝)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尽管乙肝疫苗的应用大大降低了乙肝的发病率,但全世界仍有20亿人被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其中3.5亿人成为慢性携带者。目前,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药物主要有α干扰素和拉米夫定,但其疗效尚难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广西壮族自治区1996-2005年乙型肝炎发病状况监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是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高发地区,1996~2005年乙肝报告发病率始终处于全区各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的前3位。乙肝疫苗的普种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乙肝病毒的流行,但是乙肝发病状况仍未得到有效控制。为了解广西近年来乙肝发病的规律,为乙肝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笔者整理分析了1996~2005年广西乙肝疫情资料,探讨其发病状况和影响因素,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区6~12岁儿童HBsAg携带率及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解长沙市区6~12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msAg)携带及乙肝疫苗接种情况,更好地预防乙肝,进一步提高此年龄段儿童的身体健康水平,我们于2003年对长沙市区6~12岁在读小学生进行HBsAg血清学检测,并对其家长进行健康问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某高校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乙肝)是我国常见的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大学新生是一个特殊人群,来自全国各地,在极短时间内聚集到一起,容易造成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和流行。为了解高校新生乙肝感染情况,笔者对某校2006级大学新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进行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安徽省铜陵市入园、托儿童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情况,为在低龄儿童中进行乙肝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血清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对2007年9月在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体检的入园、托儿童124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标本2ml,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本次调查的1240名儿童中,HBsAg阳性率为0.1%、HBsAb阳性率63.8%,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99.6%、首针接种及时率91.8%、全程接种率99.2%,HBsAb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递减(χ^2=12.94,P〈0.01),有乙肝疫苗接种史的儿童HB-sAb阳性率高于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儿童,乙肝疫苗第三针接种后HBsAb阳性率逐年降低(χ^2=30.76,P〈0.01)。结论儿童乙肝疫苗的接种率较高,但乙肝表面抗体阳性率不是很高,有必要进行加强免疫,提高乙肝疫苗首针接种及时率、全程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乙型病毒性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变化情况。方法按照2006年全国统一的流调方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抽取广东省的6个点开展调查,其中广州市越秀区、汕尾市城区和云浮市城区作为城市调查点,韶关南雄市、肇庆四会市和梅州五华县作为农村调查点,调查对象为在当地居住满6个月的1—59岁人群。统一采用ELISA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并与广东省1992、2002年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11.10%(436/3927);1—24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随年龄迅速上升,从1.92%上升至24.73%,〉25岁组则逐渐降低,从24.73%下降至12.08%;城市人群的(8.24%)低于农村(13.80%)(P〈0.01),男性的(11.96%)与女性(10.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1~59岁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16.67%(520/3103)下降到2002年的13.28%(513/3864)、2006年的11.10%(P〈0.01),其中1—4岁组下降最明显,从1992年的16.72%下降到2006年的1.92%;男性下降幅度比女性大,从1992年的18.82%下降2006年的11.96%(P〈0.01);女性从1992年的14.81%下降到2006年的10.33%(P〈0.01)。1992、2002和2006年广东省城市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变化不大,维持在7.74%-9.98%之间(P〉0.05),农村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逐渐降低,从1992年的21.10%下降到2006年的13.80%(P〈0.01)。结论广东省近10年来推行以新生儿、学龄前儿童为重点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使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5—2009年襄樊市襄阳区乙型肝炎(乙肝)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和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襄阳区乙肝法定报告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区5年共报告乙肝4 299例,年均发病率为68.92/10万,2005—2009年乙肝的年发病率分别为52.60/10万、122.38/10万、72.29/10万、52.56/10万、44.96/10万;未发现季节性发病高峰。发病以15~49岁青壮年为主(占74.79%);男性病例2 975例,女性病例1 324例,男女性别比为2.25∶1;职业分布以农民居多(占41.97%),其次是学生(占19.07%)及干部职员(占9.80%)。结论襄阳区2005—2009年乙肝病例的流行特征未有明显变化,应继续重视乙肝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加强新生儿乙肝疫苗的免疫接种并扩大乙肝的接种人群。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遂昌县1990-2007年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给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浙江省遂昌县1990—2007年乙肝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无效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行乙型肝炎(乙肝)病毒疫苗免疫以来,全世界新生儿乙肝患病率及乙肝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携带率平均下降约80%以上。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保护性已得到全世界公认。但疫苗接种后有10%的成人不产生应答,另有5%~10%的接种者抗HBs水平低于有效保护值,这可能导致HBV感染,甚至形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慢性携带。  相似文献   

10.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我国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福建省是乙肝病毒(HBV)高感染地区,1992年福建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7.25%。2003年1月福建省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为了解和分析福建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