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中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效果。方法50例ASAⅠ~Ⅲ级拟行单侧髋部手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A组,n=25)和硬膜外麻醉组(B组,n=25)。A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两点分别给予0.45%罗哌卡因30ml(腰丛)、20ml(坐骨神经);B组行硬膜外麻醉,给予0.75%罗哌卡因10~15ml。观察2组血流动力学变化、阻滞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结果A组在手术过程中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B组平稳;A组用麻黄碱的患者显著少于B组;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B组围术期出现恶心、呕吐、尿潴留不良反应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侧髋部手术不仅可满足手术需要,而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镇痛维持时间长,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彭景莲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9):55-55,63
目的比较腰骶神经丛一次性阻滞研究组与硬膜外麻醉对照组在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80例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硬膜外腔持续推注0.375%罗哌卡因维持麻醉,研究组麻醉应用腰骶神经丛一次性注射0.375%罗哌卡因。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良好无差异。患者术中血压、脉搏变化幅度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与硬膜外麻醉比较,腰骶神经丛一次性阻滞操作简便,麻醉效果好,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①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生命体征的影响和麻醉效果的差异。②方法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器定位技术,于腰丛给予0.33%罗哌卡因30mL,坐骨神经给予0.33%罗哌卡因20mL;B组选择13,4间隙入路穿刺,给予0.5%的罗哌卡因2mL。观察两组患者阻滞后心率、血压、变化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效果。⑧结果A组的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而两组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较B组少见。④结论PNS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起效迅速,麻醉效果较完善,术后并发症少,是膝关节置换手术一种较为适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在骨科下肢手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加七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6):103-10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骨科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4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L组:腰麻用药为罗哌卡因11.25mg;B组:腰麻用药为布比卡因11.25mg,两组用药均加5%GS至4mL。术中必要时经硬膜外导管注人0.75%罗哌卡因或0.75%布比卡因。术中监测BP、HR、SpO2、RR的变化并观察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罗哌卡因组达最高痛觉阻滞平面与布比卡因组相似;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罗哌卡因组比布比卡因组长;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均无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骨科下肢手术安全有效,并能达到完善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5.
敬广霞 《中原医刊》2009,(10):59-60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6月至2008年5月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下行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高龄老年患者52例,ASAII级或Ⅲ级,年龄70.100岁,分为股骨头置换组(Ⅰ组,n=38)和动力髋螺钉系统术组(DHS)(Ⅱ组,n=14),部分病例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或肺部感染等疾患。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腰丛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25—30ml,坐骨神经阻滞注射0.3%罗哌卡因15—30ml。结果97%的患者阻滞效果完善,Ⅰ组患者需喉罩辅助,Ⅱ组患者单纯应用神经阻滞即可满足手术要求;手术开始时Ⅰ组患者心率增快,血压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后5min仍下降明显(P〈0.05),而Ⅱ组患者手术前后心率及血压无明显变化,术中、术后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适合于高龄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6.
王华  庾俊雄  林高翔  熊威威  梁维  唐娟 《广西医学》2009,31(9):1236-1238
目的研究小剂量0.75%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高龄下肢手术患者32例,年龄70~82岁,ASAⅡ-Ⅲ级,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两组分别以0.1ml/s在蛛网膜下腔分次小剂量注入0.75%罗哌卡因1ml或0.75%布比卡因1ml直至麻醉平面满意,比较两组患者痛觉阻滞程度、最高阻滞平面,运动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分级法),并且记录麻醉前(T0)、麻醉满意时(T1)、切皮后1.5h(T2)和术毕(B)HR、MAP的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可达到完善的镇痛效果,但罗哌卡因组的镇痛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比布比卡因组显著延长(P〈0.05);最高阻滞平面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而痛觉恢复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比布比卡因组显著缩短(P〈0.05);罗哌卡因组最大Bromage评分明显优于布比卡因组(P〈0.05)。结论小剂量0.75%罗哌卡因连续腰麻用于高龄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临床上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在骨科单侧下肢手术中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在轻比重单侧腰麻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单侧下肢骨科手术60例,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完全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两组。实施单侧腰麻时,所有患者均侧卧位,患侧在上,于L3-4间隙穿刺注药。布比卡因组(B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布比卡因2ml;罗哌卡因组(R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罗哌卡因2ml;注药后两组患者均保持患侧在上侧卧位15min。记录观察两组患者注药前及注药后5,10,15和30min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感觉及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消退时间,并加以比较。结果R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B组延长(P〈0.05),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较B组缩短(P〈0.05);其他指标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罗哌卡因较布比卡因更适用于骨科下肢手术的单侧腰麻,因为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时间较短,利于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和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0.375%盐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试验组应用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颈丛神经阻滞。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方面,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的差异。结论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颈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等效剂量罗哌卡因、左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Misgave—Ladach—Method剖宫产术的临床效能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足月妊娠初产妇60例,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罗哌卡因组(R组):0.75%罗哌卡因2ml回吸脑脊液至2.5ml;左布比卡因组(L组):0.5%左布比卡因2ml回吸脑脊液至2.5ml。术中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2%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能,观察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和新生儿情况。结果两组麻醉效能、最高阻滞平面、新生儿Apgar评分及不良反应相似(p〉0.05),但R组感觉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L组(p〈0.05或p〈0.01)。结论等效剂量的罗哌卡因和左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安全有效,与左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对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颈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2例无心脏病史、拟行甲状腺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32例和布比卡因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以0.375%的罗哌卡因和0.375%的布比卡因24 ml行一针法双侧颈丛阻滞。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程度、镇痛持续时间及麻醉并发症,同时以惠普多功能监护仪连续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与罗哌卡因组相比,布比卡因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但其异常ECG的发生率也显著升高(均P < 0.05)。两组异常的BP、HR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颈丛阻滞使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ang W  Fan M  Zhi XD  Liu SH  Liu PD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5,27(6):688-691,i0011
目的探讨壳聚糖与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及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制成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壳聚糖与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及外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制备成新型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术后16周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等再生神经形态学观察.用单纯壳聚糖导管和自体神经分别作为阴性、阳性对照.结果复合支架组的神经再生数目和直径均优于单纯壳聚糖导管组(P<0.01),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当.结论壳聚糖与琼脂糖水凝胶载体及外源性的神经生长因子结合,制备成的组织工程神经支架复合体对大鼠神经再生提供良好的再生微环境,可明显促进神经再生,效果接近自体神经移植水平.  相似文献   

12.
陈渝  王大勇  翁政 《重庆医学》2008,37(4):393-395
目的研究应用PHB复合神经生长因子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模型的疗效。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PHB神经导管移植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免疫抑制下的异体神经移植组和PHB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导管移植组,采用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和神经电生理测定进行神经功能测试。病理学检测和电镜观察神经解剖结构。结果PHB导管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和神经传导速度显著优于异体神经移植组和PHB神经导管移植组;病理学和电镜检测显示PHB导管复合神经生长因子组髓鞘再生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相似,而显著优于其余两组。结论在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PHB导管复合应用神经生长因子神经修复效果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而显著优于异体神经移植和PHB神经导管移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胫神经阻滞麻醉在足底部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择期行足底部手术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胫神经阻滞麻醉(NS组,n=23),另一组为盲探式操作行胫神经阻滞麻醉(BE组,n=23)。注入麻醉药后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并将记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S组麻醉成功率为100.0%,BE组麻醉成功率为6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起效时间NS组[(2.04±0.66)min]与BE组[(7.13±1.12)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无不良反应发生,BE组有部分患者改为椎管内麻醉后发生尿潴留、头痛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刺激器用于胫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确切,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很好地应用于足底部的手术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修复拇指脱套伤的新方法.方法从深筋膜下取第一掌背神经伴行血管皮瓣,蒂部筋膜宽约3.0mm~4.0cm,皮瓣面积3.0cm~3.5cm × 5.5cm~6.5cm,逆行覆盖拇指背侧.取环指固有神经血管皮瓣,面积2.0cm~2.5cm×5.0cm~5.5cm覆盖拇指掌侧.结果皮瓣全部存活.结论该方法损伤小,操作简单.修复后拇指感觉好,两点分辩觉4mm~6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肩胛上神经阻滞与痛点注射结合功能锻炼治疗重型肩周炎的效果。方法重型肩周炎患者98例,采用肩胛上神经阻滞与痛点注射结合功能锻炼的方法,2~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结束后1、4、8周电话随访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痊愈率69.4%(68/98),有效率97.9%(96/98);4周痊愈率71.4%(70/98),有效率92.8%(91/98);8周痊愈率60.9%(56/92),有效率91.3%(84/92),均未见局麻药毒性反应和并发症。结论肩胛上神经阻滞与痛点注射结合功能锻炼治疗重型肩周炎效果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观察物理治疗与物理治疗加颈交感神经阻滞联合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的疗效.方法 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采用超短波、偏振光治疗急性面神经炎;B组50例,采用超短波、偏振光治疗加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 B组的疗效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用超短波和偏振光治疗的同时加用颈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急性面神经炎,疗效比仅用超短波和偏振光治疗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比较开颅前行头部神经阻滞和(或)联合术后曲马多PCA(患者自控镇痛)对手术后疼痛的影响及镇痛效果。方法60例择期额颞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ASAⅠ~Ⅱ级,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①生理盐水对照组(n=20);②长效利多卡因组(商品名克泽普)(n=20);③罗哌卡因组(n=20)。麻醉诱导后根据手术切口部位进行眶上、耳颞、枕大、枕小神经阻滞。局麻药分别选用复方长效利多卡因、1%罗哌卡因和生理盐水。吸入异氟烷维持麻醉。术后采用曲马多PCA镇痛,检测术后2h、术后第1天和第2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ore,VAS)。结果术后2h对照组、长效利多卡因组、罗哌卡因组患者VAS评分分别为(42.0±19.7)mm、(25.2±16.4)mm和(38.6±24.5)mm,长效利多卡因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天VAS评分较术后2hVAS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术前行头皮神经阻滞可减轻术后的疼痛程度;联合术后曲马多PCA可达到满意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对昏迷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昏迷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7例昏迷患者先进行昏迷量表(GCS)评分,然后给予正中神经电刺激每次20分钟,每天2次,10天为1个疗程,共计行4 589次,刺激2个疗程后对治疗结果再行GCS评分。结果 14例昏迷指数有所提高。21例清醒患者平均行30次。结论正中神经电刺激是一种无创、方法简单、对昏迷患者促醒作用安全可靠、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不同直径鼠自体神经移植模型,探讨在自体神经移植中神经直径对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4 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D 4组,均造成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分别用自体坐骨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进行修复。术后4周、6周,各组分别取5只动物观察足部溃疡情况,记录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取神经组织镜下观察神经再生情况。结果 术后6周神经再生较术后4周好(P <0 .0 1) ,而A、B、C、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 >0 .0 5 )。术后的时间与移植神经的直径之间无交互作用(P >0 .0 5 )。结论 粗神经移植在神经冲动的电传导上占优势,而细神经移植段能够优先获得良好的血供,并不能简单地认为越粗越好或越细越好,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病情来选择供体神经的粗细。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并探讨NGF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Barthel指数(BI)评分及骨桥蛋白(OP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出血病人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给予胞磷胆碱,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NGF联合治疗,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病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I评分、OPN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等指标.结果 :治疗前,2组病人NIHSS评分、血清OPN水平、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OPN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OPN水平及NIHSS评分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组治疗后BI评分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BI评分增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5%)高于对照组(71.4%)(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NGF对脑出血病人进行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血清OPN水平,促进病人恢复,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继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