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1例,94眼,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眼。实验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的视力、眼压、前房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视力及前房情况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伴有白内障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22例30眼,其中临床前期16眼,急性发作期14眼。随访3-12个月。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矫正视力明显提高(P<0.01);术后眼压较术前下降(P<0.01);临床前期及发作期病人术后中央前房深度(ACD)与术前相比加深(P<0.01);术后房角与术前相比开放范围增大(P<0.01)。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开放房角、加深前房、解除瞳孔阻滞、控制眼压、有效提高视力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咬切术治疗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3年1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白内障科就诊的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27眼),年龄5612月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白内障科就诊的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27例(27眼),年龄5678岁,平均69岁,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咬切三联术,观察术后1 w、1、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压控制状况,判定手术疗效。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咬切术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好转,术后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咬切术能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成熟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技术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在我院住院的不同类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8例(76眼)随机对等分为两组,即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超声乳化三联术组);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囊外摘除三联术组);对两组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诊6~18个月.结果 术后1 w内、及术后6个月后超声乳化三联术组眼压明显低于囊外摘除三联术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术后早期视力即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采用超声乳化技术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安全、有效,并且可以取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联合手术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白内障与青光眼合并出现在临床并不少见,对本病的治疗以往曾主要采取先针对青光眼进行降眼压的治疗,待眼压得到控制后再手术治疗白内障.这种治疗方法存在治疗周期长、患者痛苦大、经济负担重等弊端[1];同时由于青光眼的存在,自内障手术难度增加,更易出现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因此目前临床主要采取白内障与青光眼联合手术的治疗方案,笔者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给予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6.
丁明红  王金平 《山东医药》2008,48(48):46-46
2004年7月~2008年5月,我们对27例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20例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先予药物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然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测量眼压、视力、前房深度。结果患者手术前后眼压分别为(65.71±24.50)、(9.57±1.87)mmHg,P〈0.05;手术前后视力〈0.05分别为12、0例,0.06~0.1分别为5、2例,0.2~0.3分别为2、4例,0.4~0.5分别为4、5例,〉0.5分别为2、14例,手术前后视力比较,P〈0.05。手术前后周边前房深度及中轴前房深度明显变深,P均〈0.05。结论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状体植入术效果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眼压,提高视力,但手术应在患者眼压完全控制后实施。  相似文献   

8.
孟杨  陈经伟  汤诚  宫蔷 《山东医药》2011,51(46):98-9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8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并以采用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40例同类患者为对照(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资料比较,P均〉0.05。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恢复良好,总有效率近似(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角膜平均散光度与术前比较无变化,对照组术后平均散光度明显高于术前及观察组术后(P〈0.05或〈0.01)。结论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与囊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疗效均好,但前一术式对患者的散光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分析33例(39只眼)单纯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眼压为(15.11&#177;3.18)mmHg,明显低于术前眼压[(27.41&#177;5.58)mmHg],前房明显加深,房角情况不同程度改善。术后矫正视力显著提高,并发症很少。认为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自 1 999年 5月~ 2 0 0 3年 5月收治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2 7例 (31只眼 ) ,年龄为 60~ 73岁 ,平均 65.5± 4.2岁。采用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术后随访 4~ 9个月 ,平均6.5± 2 .6个月。结果 术后随访眼压为 1 7.32± 4.38mm Hg,比术前用药后眼压 2 1 .37± 5.2 4 mm Hg明显下降 (P<0 .0 1 )。中央前房深度术前为1 .83± 0 .2 4 mm,提高到术后 3.1 6± 0 .2 7mm,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 )。术前患者均虹膜膨隆明显 ,周边前房深度 PAC<1 / 4 CT 2 1眼 ,PAC=1 / 4 CT1 0眼 ;术后虹膜膨隆消失 ,全部患眼 PAC≥ 1 CT,术前、术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 )。结论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可有效治疗闭角型青光眼。  相似文献   

11.
温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555-4556
研究发现[1],老年青光眼多为闭角型.关于老年青光眼治疗的术式选择,目前临床中一直存在着不同观点.随着现代超声乳化技术的完善,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技术也日趋成熟[2].国外大量文献报道[3,4],此技术被引入晶状体因素所致的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也初见成效,并发症不断减少;但国内关于此技术在老年青光眼中的应用情况尚缺乏大量的研究数据.本文就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老年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2.
吴娜  张蕊 《山东医药》2014,(2):75-77
目的 探讨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后泪膜变化情况.方法 闭角型青光眼合并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6例(36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术眼组),每例以对侧健康眼作对照(对照组),分别于术前3d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以干眼调查问卷获得患者的自觉症状并进行评分,同时行泪膜破裂时间(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对两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眼组术前有干眼症状者12例(30.5%),术后有干眼症状者28例(77.8%),术后多于术前(P均<0.05).术眼组术后1d、1周、1个月FL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3个月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眼组术后各时间点BUT短于术前(P均<0.05),SIt值明显下降,以术后1d和1周下降最为明显,术后1~3个月SIt值有所升高,但仍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28例发生干眼症.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症状加重,泪膜稳定性下降,泪液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3.
眼睛内的晶状体浑浊即为白内障,按病因可以分为老年性、外伤性、代谢性、中毒性、辐射性、发育性、后发性等多种类型[1],其中老年性白内障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患者数约占白内障患者数的一半以上[2,3].手术疗法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方法有白内障囊内摘除术、白内障针吸术、白内障针拔术等.近年来,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又出现了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超声乳化吸除术等多种手术方式[4].本文主要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吸除术、超声乳化吸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围术期眼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7~2018-08在该院确诊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8例(88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44眼),观察组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7 d、1个月)的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7 d、1个月眼压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 0.05),且随着时间推移能保持在正常范围内;观察组术后7 d、1个月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 d、7 d、1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对照组术后1 d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但术后7 d、1个月视力较术前明显改善。观察组术后1 d、7 d视力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术后1个月两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前房深度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术后1个月前房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91%)低于对照组(34.09%),P 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均可达到明显降眼压、提高视力的目的,但是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后前房深度明显加深且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青光眼和老年性白内障两者有密切关系,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可加重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可继发青光眼,如果一眼兼患两病,诊治难度及致盲率均增加,随着超声乳化技术的日臻完善,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三联手术)治疗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并避免了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双切口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因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在该院行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62例(67眼)和对照组50例(54眼),观察组实施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置入+小梁切除联合手术;对照组实施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置入+小梁切除联合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视力与眼压(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值)、中央前房深度与房角开放度数、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与密度、术后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5),眼压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央前房深度和房角开放度数均较术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平均面积均较术前增加,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密度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功能型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同切口、双切口术式均安全有效,但双切口术式可减少角膜内皮细胞损失,更有利于术后功能型滤过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杨延芳 《山东医药》2005,45(35):45-46
对32例(3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联合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NPTS),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滤过泡、前房角镜检查。随访时间(6.28±3.64)个月。结果眼压术前为(29.26±9.31)mmHg,术后3个月为(17.23±2.76)mmHg,差异显著(P<0.001);眼压≤21mmHg者31眼(96.88%),其中28眼(87.5%)不需用抗青光眼药物。术后房角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增宽,房角镜检查显示患眼术区小梁网狄氏膜变薄区及透明间腔样改变29眼,3眼虹膜根部靠向术区小梁网狄氏膜。证明超声乳化人工晶体联合NPTS可用于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收集108例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患者(10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对比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房角开闭程度,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前眼压为(44.21±13.05)mmHg,术后1周及1、3、6、12个月分别为(18.1±4.34)、(17.1±2.68)、(16.3±3.52)、(15.1±3.17)、(15.2±2.87)mm Hg,P均<0.05;术前视力为0.15±0.09、房角粘连245.26°±63.93°,术后6个月分别为0.67±0.22、158.71°±52.37°,P均<0.05;患者均未出现前房变浅、脉络膜脱离及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晶状体膨胀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生存质量的提高状况。方法:超声乳白内障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老年白内障患者116例,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周和1、3、6个月作眼科检查并完成生存质量问卷。结果:生存质量得分及自理,活动,社交和心理4个指标的得分在手术后1周和1、3、6个月4个时点比较,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术后4个时点均高于手术前得分,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入术后1周,生存质量即提高,从术后1周至6个月,生存质量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和前房深度的变化,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1. 04%vs 75. 41%;χ2=5. 691,P=0. 017)。观察组术后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前房深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术后视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两组患者术后各出现1例角膜水肿和1例低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009,P=0. 924)。两组均未发生后囊破裂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运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对老年患者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眼压、视力有明显改善作用,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