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尿道电切电灼术治疗腺性膀胱炎(附13例报告)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探索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采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治疗腺性膀胱炎13例,效果满意。侧重分析讨论了腺性膀胱炎病变原因以及对不同类型的病变所采取的不同手术方法。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癌前病变,经尿道电切电灼为治疗腺性膀胱炎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rasP21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的生物学转归   总被引:62,自引:2,他引:60  
为了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生物学转归,自1981~1994年,对44例腺性膀胱炎患者进行了系统追踪治疗,并对其病变不同阶段的ras癌基因产物P21进行检测。结果发现31例P21呈阳性表达,其中14例分别在5~17个月后恶变为膀胱癌(癌变率45%);而阴性病例无1例恶变。提示rasP21高表达是腺性膀胱炎发生恶变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3.
腺性膀胱炎(附172例报告)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172例腺性膀胱炎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回顾分析。132例行经尿道电切,对其中93例有下尿路梗阻的患者同时电切挛缩膀胱颈、精阜增生等病变,16例伴有尿道口处女膜病变的患者行处女膜病变切除整形,40例拒绝手术和16例电切术后无效者仅行膀胱三角区注药。结果 132例经尿道电切者中78例随访6~36个月。膀胱镜检查正常,症状消失,治愈率58%;56例膀胱三角区注药者中32例症状消失或缓解,有效率57%。结论 下尿路梗阻是引起腺性膀胱炎的常见病因,气化电切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主要方法。此法还可同时切除引起腺性膀胱炎的梗阻病变,膀胱三角区注药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与腺性膀胱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HPV)是一类与泌尿生殖系肿瘤关系密切的DNA病毒。本研究试图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腺性膀胱炎等病变标本的HPV感染情况 ,揭示HPV与腺性膀胱炎的相关性 ,为探讨腺性膀胱炎的病因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36例腺性膀胱炎石蜡标本、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并腺性膀胱炎石蜡标本、2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标本、2 5例正常膀胱石蜡标本 (生前无泌尿系疾病症状的成人尸检膀胱组织石蜡标本 )均来自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 ,均经病理检查确诊。鼠抗HPV单克隆抗体 (HPV通用型 )免疫…  相似文献   

5.
腺性膀胱炎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膀胱上皮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临床上的重视以及膀胱镜检查和病理活检技术的提高,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有明显的增加。腺性膀胱炎由VON LIMBERK于1887年首先报道,其本质是移行上皮增生和化生。腺性膀胱炎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与膀胱慢性炎症、结石、尿路梗阻有关。  相似文献   

6.
腺性膀胱炎尿动力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采用尿动力学方法评估腺性膀胱炎患者下尿路功能,提高治疗水平,降低复发率。方法:腺性膀胱炎组48例,正常对照组20例,常规方法行尿流率、压力—流率、静态尿道压力测定。比较两组尿动力学结果。治疗分单纯电灼膀胱内病变和同期行膀胱尿道病变电灼、膀胱颈切开及应用α-受体阻滞剂,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累:腺性膀胱炎组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P<0.05),排尿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膀胱感觉、膀胱容量、顺应性、通尿肌收缩力、排尿时括约肌电活动有不同程度改变。最大尿道压及最大尿道关闭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3—6个月,随访显示:同时进行膀胱尿道病变处理并服用α-受体阻滞剂的患者症状改善率较高,复发率较低。结论:腺性膀胱炎患者多数同时存在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下尿路排尿功能紊乱可能是一部分腺性膀胱炎患者的病因。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同时治疗下尿路排尿功能障碍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效果。方法分析腺性膀胱炎90例诊治的经验。结果主要症状为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和排尿困难,病变部位最常见膀胱颈121和膀胱三角区,确诊依赖于膀胱镜下活检。治疗采用经尿道电切,膀胱部分切除。结论腺性膀胱炎有潜在的恶变倾向,需长期复查。  相似文献   

8.
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附150例报告)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临床特征和诊治效果。方法报告腺性膀胱炎150例的诊治经验。结果主要症状为膀胱刺激症状、血尿和排尿困难。病变最常见部位为膀胱颈口和三角区,确诊依赖于膀胱镜下活检。31例腺性膀胱炎与膀胱肿瘤有关。治疗采用经尿道电切,膀胱部分切除和膀胱全切。结合文献讨论了腺性膀胱炎的诊断和治疗。结论腺性膀胱炎有潜在的恶变倾向,需长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9.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病变,1998年1月~2003年10月,我们收治腺性膀胱炎28例,经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观察CK20在正常膀胱组织、腺性膀胱炎和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组织标本中免疫组化的表达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CK20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腺性膀胱炎和正常组织(P〈0.05),CK20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CK20与膀胱移行细胞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它的表达能为合理制定腺性膀胱炎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腺性膀胱炎Ck1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角蛋白是上皮细胞分化的特异性标志。我们应用免疫组化法研究了细胞角蛋白19(Ck19)在腺性膀胱炎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探讨Ck19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术后症状复发的相关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与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与胰腺泡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建立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通过原位末端标记法定量检测胰腺腺泡细胞凋亡率。结果:单纯水肿性胰腺炎时极少有腺泡细胞凋亡。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有腺泡细胞凋亡,且随着出血坏死程度的加重,腺泡细胞的凋亡先较快地增加后逐渐减少,细胞坏死则逐渐增多。结论:在急性单纯水肿性胰腺炎时极少有腺泡细胞凋亡。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与腺泡细胞的凋亡率在程度较轻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呈正相关,而在程度较重的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时则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膀胱内灌注脂多糖法建立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脂多糖与腺性膀胱炎发病的关系,并探索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将28只雌性Wistar大鼠分三组:正常对照组(A组,8只)、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10只)和脂多糖组(C组,10只)。用膀胱内灌注脂多糖的方法制作腺性膀胱炎动物模型,6周后收集膀胱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组无腺性膀胱炎病变,B组出现腺性膀胱炎1例(10%),C组出现7例(70%),C组与B组及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内灌注脂多糖可导致腺性膀胱炎,这证实了细菌感染是腺性膀胱炎的病因之一,同时为临床上的抗感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此方法可用来建立腺性膀胱炎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腺性膀胱炎3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化生性病变,具有特殊的病理发展过程和临床发病特点,近年来发病率呈增多趋势。目前具体病因不明,治疗方法多,但疗效不理想。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可能是癌前期病变的一种形式,因此愈来愈引起人们的重视。我院1999—2005年共收治腺性膀胱炎36例,使用经尿道膀胱电切+膀胱灌注化疗联合治疗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25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25例,随访23例,结果治愈4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2.6%,并对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机理、诊断及经尿道电切术的方法等进行了讨论,提出电切范围应为所有病变粘膜及与之相邻的正常膀胱粘膜,切除深度应达固有膜下。认为该术式对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治疗腺性膀胱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0月至2007年11月23例采用经尿道电切电灼术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资料。男11例,女12例,年龄27~68岁,平均48岁。电切范围为所有病变黏膜及与之相邻的正常膀胱黏膜,切除深度一般控制在黏膜及黏膜下层。结果23例腺性膀胱炎患者,治愈13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87.0%(20/23)。1例无效者于发现腺性膀胱炎后近2年发现膀胱移行细胞癌。结论经尿道电切电灼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UPⅢ在腺性膀胱炎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尿路上皮分化特异糖蛋白(UP Ⅲ)的表达与腺性膀胱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UPⅢ在92例腺性膀胱炎、24例正常膀胱和1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表达情况.结果:腺性膀胱炎的UP Ⅲ表达位于腺上皮全层.膀胱移行细胞癌的UP Ⅲ表达主要在乳头的外周和囊腔.UP Ⅲ在腺性膀胱炎组的阳性表达率为63.0%(58/92),正常对照组为100.0%(24/24),两组问有显著性差异(P=0.0004).膀胱癌组为75%(12/16),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355).腺性膀胱炎的UPⅢ表达阴性者34例,术后85.3%(29例)有症状,仅14.7%(5例)无不适症状.结论:UPⅢ大部分来源于移行(尿路)上皮,基本上支持上皮组织转化学说.UPⅢ阴性与腺性膀胱炎术后症状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18.
腺性膀胱炎39例诊疗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提高腺性膀胱炎的诊治水平。方法对39例腺性膀胱炎采用经尿道电切汽化术加膀胱灌注治疗。结果37例随访8~85个月,平均52个月。26例治愈,9例好转(在8~17个月复发),2例术后18~43个月恶变膀胱癌。结论在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电切、气化加膀胱灌注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腺性膀胱炎有潜在恶变倾向,需长期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伴发膀胱肿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腺性膀胱炎伴发膀胱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9岁,因尿频和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就诊.既往有卵巢囊肿行右侧卵巢切除术,及子宫内膜异位症行激素替代治疗病史;既往无尿路感染病史,尿检除红细胞阳性外,未见白细胞和非典型细胞;肿瘤标记物检查阴性.膀胱镜检可见膀胱左后壁片状非乳头型黏膜病变,伴蓝色可疑子宫内膜异位灶;CT平扫见膀胱左后壁直径3cm密度增强的类圆形病灶.行经尿道膀胱新生物电切术.结果 术中快速冰冻及术后活检示Brunn's nests伴腺性化生、腺性膀胱炎、局灶性囊性膀胱炎(可见炎性细胞浸润),未见恶性细胞.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随访至今膀胱肿物明显缩小,未行相关肿瘤学治疗.结论 腺性膀胱炎伴发膀胱肿瘤者应完善检查综合分析,考虑非恶变肿瘤者可仅行经尿道电切术,但术后应定期复查、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腺膀胱炎25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25例,随访23例,结果治愈4例,好转15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82.6%,并对腺性膀胱炎的发病机理,诊断及经尿道电切术的方法等进行了讨论提出电切范围应为所有的病变粘膜及与之相邻的正常膀胱粘膜,切除深度应达固有膜下,认为该术式对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