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电视纵隔镜在肺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凯忠  刘国津  佟倜  张海波 《吉林医学》2006,27(7):774-775,780
目的:探讨纵隔镜手术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为肺癌的患者12例和病理诊断已确诊为肺癌,且影象学显示纵隔淋巴结肿大(≥1.0cm)的8例患者行颈部纵隔镜手术。结果:高度怀疑或病理诊断已确诊为肺癌的20例,纵隔镜检查阳性14例,阴性6例。阳性者放弃手术,予以化疗;阴性者中6例经开胸探查证实为肺癌,手术切除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特异性、敏感性均为100%。纵隔镜手术后发生出血1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纵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取材可靠,是诊断肺癌术前分期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视纵膈镜在纵膈肿物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4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60例纵膈肿物患者,并且术后病理确诊为肺癌,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CT、MRI联合诊断后手术治疗)和观察组(电视纵膈镜诊断、治疗),每组各30例,对2组临床诊断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临床诊断率明显升高,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视纵膈镜应用于纵膈肿物诊断和肺癌分期中,能够明显提高临床诊断率,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全麻下行电视纵隔镜手术22例,其中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21例,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1例。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10例,高度怀疑或已确诊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结果术前未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的纵隔疑难疾病10例均获得明确诊断,确诊率100%(10/10)。高度怀疑或病理已确诊为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肿大12例中,电视纵隔镜检查病理阳性6例,阴性6例;阴性者行手术探查,切除肺病灶并清扫纵隔淋巴结,手术标本未发现纵隔淋巴结转移。所有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结论电视纵隔镜应用于纵隔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具有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电视纵隔镜对纵隔疑难病灶诊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Peng ZM  Liu Q  Chen JH  Meng L  Du JJ  Wang L  Zhang L  Wang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0):1414-1416
目的 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疑难病灶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电视纵隔镜检查的115例患者,其中颈部纵隔镜手术102例,胸骨旁纵隔镜手术13例,手术在全麻或局麻下完成.单纯纵隔病灶诊断不明的患者91例,高度怀疑肺癌或明确为非小细胞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25例.结果纵隔病灶活检确诊为结节病者37例,结核14例,淋巴瘤15例,原因不明的纵隔转移癌18例,无于酪性坏死又无典型“结节细胞”的肉芽肿6例,疾病确诊率为93.3%(84/90);肺癌诊断分期25例,准确率为100%(25/25).电视纵隔镜总的诊断正确率为94.8%(109/115),CT为56.5%(65/115).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 min,无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结论对于纵隔疑难病灶的诊断或肺癌分期,电视纵隔镜检查准确率高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纵隔镜手术作为一种上纵隔探查及活检的手术技术.自1959年Carlens首次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有40余年的历史。近年来.这一技术在胸部疑难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作为一种检查手段,要在全麻、气管插管下进行.使人们难以接受,于是我们开始探索在局麻下进行纵隔镜检查的方法。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进行9例局麻电视纵隔镜手术,现就局麻纵隔镜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肺癌术前分期、纵隔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2例纵隔镜均在全麻下行颈入路完成,其中单纯纵隔结节或肿物需要明确诊断者8例,确诊为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需明确临床病理分期者4例。结果:12例经过纵隔镜手术的病例均成功取得需要检测的组织,活检成功率100%。最终病理结果包括结节病5例,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3例,结核2例,慢性淋巴结炎1例。结论:电视纵隔镜在纵隔不明原因肿物的诊断和肺癌术前准确分期的临床应用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周建华 《中外医疗》2012,31(13):179-179
目的对采用电视纵隔镜对纵膈肿物进行诊断和对肺癌患者进行分期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56例纵膈存在肿物且经术后病理检验确诊为肺癌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2组,平均每组28例。A组患者采用CT、MRI技术进行联合诊断后进行开腹手术治疗;B组患者采用电视纵膈镜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和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出现并发症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电视纵隔镜对纵膈肿物进行诊断和对肺癌患者进行分期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非常理想。  相似文献   

8.
71例肺癌CT与X线胸片比较,CT扫描密度分辨力高,横断面图像清晰,位于心影后、脊柱旁及被胸水掩盖的隐蔽部位病灶均清楚显示,病灶分叶、密度法匀、毛刺、气道狭窄(截断)等影像明显,病灶大小及其对周围器官的侵犯、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肺内微小转移灶等显示确切,为TNM分期提供了可靠依据,使按胸片划分的分期发生了较大变化,T1、T0、M0有不同程度下降,T2-4、N1-3、M1有不同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在纵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行经颈标准电视纵隔镜检查术76例患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6例均获得明确的病理诊断,全组无死亡病例。病理诊断:结节病46例,肺癌伴纵隔淋巴结转移18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7例,不能分辨病理类型的纵隔恶性肿瘤4例,纵隔节细胞神经瘤1例。结论:电视纵隔镜检查纵隔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科伟  王晓军  刘国津 《广东医学》2007,28(12):2053-2054
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能获得较好预后的重要条件,然而,由于我国早期肺癌诊断率很低,因而,正确的诊断及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1954年,Harken介绍了通过双侧颈切口用Jackson喉镜观察和探查气管旁淋巴结,他首先意识到:如果纵隔淋巴结有肿瘤转移,即使外科切除原发病灶,患者的生存率仍将很低.  相似文献   

11.
CT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判定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0名肺癌患者的的纵隔淋巴结进行了术前CT-外科手术-病理对照研究,探讨我国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CT图像和摘除淋巴结的长、短径进行评价、同时对阈值进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王鲁峰 《中原医刊》2006,33(18):23-24
目的探讨胸腔镜在肺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胸腔镜对拟行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胸内探查,对胸膜腔胸膜、肺门大血管、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取材做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肺癌患者病理分期。结果全组患者术前准确病理分期48例,其中Ⅰ期12例,Ⅱa期8例,Ⅱb期15例,Ⅲa期5例,Ⅲb期8例;术前胸腔镜分期后开胸术中发现不相符肺癌分期2例,均为Ⅲb期。结论胸腔镜对拟行手术的肺癌患者进行胸内探查,可以明显提高术前分期的准确性,减少开胸探查率,且不增加患者的创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癌胚抗原(CEA)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3项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检测199例肺癌患者、98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和116例健康人血清中CYFRA21-1、NSE和CEA的含量.CEA采用微粒子酶联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CYFRA21-1和NSE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结果 3项肿瘤标志物以良性肺疾病为对照,特异性为95%时,cutoff值分别为CYFRA21-1 3.26 μg/L,CEA 5.51 μg/L,NSE 26.14 μg/L.以良性肺疾病组为对照,3项指标对肺癌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CYFRA21-1 44.7%,NSE 22.6%,CEA 38.7%,如三者联合检测则诊断灵敏度显著提高至71.9%.CYFRA21-1对鳞癌的诊断灵敏度最高(66.2%),且在鳞癌各期都有较高灵敏度;CYFRA21-1对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灵敏度仅为9.5%.CEA对腺癌诊断灵敏度最高(53.3%),各期灵敏度分别为Ⅰ期23.1%,Ⅱ期36.4%,ⅢA期66.7%,ⅢB期64.3%,Ⅳ期74.9%.NSE对SCLC的诊断灵敏度最高(76.2%),而对NSCLC仅为16.3%.CYFRA21-1和CEA分别与NSCLC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NSE血清水平在NSCLC各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CYFRA21-1是诊断NSCLC和鳞癌最有价值的标志物,CEA对晚期腺癌的诊断价值较高,NSE对SCLC有最高的诊断价值,三者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灵敏度显著提高.采用CYFRA21-1和NSE可对NSCLC和SCLC作鉴别诊断.CYFRA21-1和CEA与NSCLC临床分期正相关,高浓度预示分期晚,低浓度则对分期参考作用小.  相似文献   

14.
简俊岭  徐先全  王起奎  章恒  朱小东  陈海 《安徽医学》2015,36(12):1501-1503
目的探讨电视纵隔镜检查术在纵隔肿物和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因纵隔占位或肺部占位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拟诊断纵隔疾病行电视纵隔镜手术患者的资料,115例行颈部电视纵隔镜手术,11例行胸骨旁电视纵隔镜手术,在术中获取气管周围、胸骨后、隆突下以及双侧肺门等部位的肿物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122例患者获得明确病理诊断,确诊率为96.83%;恶性病变54例(42.86%),良性病变68例(53.97%);2例术前胸部 CT 考虑纵隔占位,术后病理结果不明,行食管镜及气管镜均未见明显异常;2例术前胸部 CT 考虑淋巴结肿大,术中病理未获明确诊断。良、恶性病例的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电视纵隔镜手术视野好,清晰度高,操作灵活,安全可靠,对于临床上难以确诊的纵隔疑难疾病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5.
PET—CT在肺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肺癌已成为人类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癌的预后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Ⅳ期肺癌病人5年生存率从90%降到5%以下.  相似文献   

16.
钱成  王群  徐正浪  谭黎杰  蒋伟 《上海医学》2006,29(6):366-368
目的探讨纵隔镜检查术在胸部疾病诊断和肺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2004年8月至2005年8月,有选择性地对施行纵隔镜检查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全麻单腔插管,术中经气管前间隙向下方探查气管周围肿物和淋巴结,并进行活检。结果51例符合诊断;1例未获取淋巴结组织而未能明确诊断,诊断符合率为98.1%。31例纵隔疑难病例中,明确诊断30例,诊断符合率为96.8%。21例肺癌或疑似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者中,16例纵隔淋巴结阳性的肺癌患者避免了开胸手术,5例纵隔淋巴结阴性者均中转开胸行肺叶切除联合纵隔淋巴结清扫,大体标本病理证实均为肺癌,术中清扫的纵隔淋巴结均经病理证实未见肺癌转移,与纵隔镜检查结果相符,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对于累及纵隔淋巴结的疾病或紧邻纵隔的胸部疾病,纵隔镜检查术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对于诊断不明的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尤其适合;对于肺癌或疑似肺癌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其可选择使用在临床诊断和肿瘤分期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在肺癌临床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32例肺癌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1-80岁)均作MR轴位,冠状位、矢状位成像,并分析其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MRI均显示肺癌准确部位。大小、外侵范围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其中3例还发现其他器官转移,1例双肺转移。结论:肺癌行MRI检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对临床分期提供重要的依据。是重要的影像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纵隔镜检查术(mediastinoscopy)是一种用于纵隔探查及活检的手术.其临床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1],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长期以来一直是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但近十几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食管腔内超声(EUS)检查在临床中不断开展,纵隔镜的应用有所减少,其价值和地位也受到了挑战.现将纵隔镜手术及其在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科自1972年1月~1988年1月共收治纵隔肿瘤和囊肿病人100例。现将临床资料作一总结分析。临床资料1 年龄与性别100例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74岁,平均年龄34.9岁,其中20~50岁的中青年病人占79%。2 病理类型100例中有91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其病理类型中畸胎类肿瘤占25.2%,胸腺类肿瘤占20.9%,神经源性肿瘤占20.9%,淋巴系统肿瘤占5.5%,胸内甲状腺类肿瘤占3.3%,纵隔囊肿占12.1%,  相似文献   

20.
纵隔肿瘤与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纵隔肿瘤和囊肿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对解放军总医院1996年3月至2005年4月343例纵隔肿瘤和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及囊肿完整切除300例,部分切除25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发生并发症9例。结论正确诊断以及根据肿瘤特点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