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葛玉平  高伟 《四川医学》2005,26(9):957-958
目的 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的安全性、疗效及优点。方法 10例PDA患者,23例继发孔型ASD患者,34例膜部VSD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国产封堵器经导管进行封堵治疗,术中进行造影或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TTE)检查,术后24h内,1,3,6个月随访TTE及心电图,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67例患者全部封堵成功,2例ASD、1例VSD患者有2处缺损,两者相距较远,大的缺损封堵后,小的缺损仍有残余分流,2例VSD患者术后第2天出现一过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术后1,3,6个月随访全部无栓塞、溶血、发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等临床表现,TTE提示封堵器位置稳定,无术后再通,对主动脉,肺动脉及房室瓣均无影响。结论 选用国产封堵器治疗PDA、ASD、VSD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18例患者 (ASD15例 ,PDA3例 ) ,女 11例 ,男 7例 ,年龄 8~ 42岁 ( 3 0± 17) ,在X线及胸超声心动图 (TTE)监测引导下 ,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术后 2 4h、1月、6月行TTE及X线胸片评价疗效。结果 :17例手术封堵成功 ,1例ASD缺损太大 ,封堵失败 ,成功率 94 44 %。术后 2 4h行TTE检查 ,16例无残余分流 ,1例ASD存在微量分流 ;术后 1月及 6月复查TTE ,所有 17例患者均封堵完全 ,无残余分流 ;X线胸片示全部肺血减少 ,心胸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ASD和PD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经心导管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房间隔缺损(ASD)、9例膜部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15例ASD、9例VSD封堵成功。2例因ASD太大缺乏合适尺寸的封堵器而终止手术。术后即刻,1d、1、3个月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结论:超声心动图在筛选病例,选择封堵器型号,引导封堵器关闭及评价手术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与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在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或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指导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施行ASD封堵术26例,PDA封堵术10例。术结及术后24小时、1个月、3个月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疗效。结果:26例ASD患者共27个缺损,22例ASD球囊最大伸展直径12-32mm,4例ASD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测量直径>34mm,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3-38mm。24例25个缺损应用24只Amplatzer封堵器闭合成功,成功率92.3%,10例PDA封堵术均获得成功。主动脉弓降部造影示动脉导管呈漏斗型8型,管型2例,未闭动脉导管最窄处直径为3.5-8.0mm。随访未发现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1例PDA在术后4h出现心包积液,经心包穿刺置管引流后次日消失,病人痊愈出院。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封堵器经导管介入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及室间隔缺损(VSD)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应用封堵器经导管介入治疗的PDA、ASD及VSD患者55例临床资料。5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PDA33例,ASDl6例。VSD6例)均在X线透视及造影和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治疗PDA、ASD及VSD。术后分别于1~3d复查超声心动图,随访1个月~3年。结果 PDA封堵成功率94%,ASD封堵成功率88%,VSD封堵成功率100%。封堵成功的患者均于术后24h、1个月~3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和随访,均无残余分流和并发症,右心房、右心室内径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左、右心室功能得到了改善,生活质量良好。结论 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是治疗PDA、ASD和VSD的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和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的治疗方法,应用封堵器介入治疗应该成为PDA、ASD及VSD治疗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TTE)在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前选择病例和术中及术后疗效观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检查,选择适合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患者37例,其中20例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10例膜周部型室间隔缺损(VSD),7例动脉导管未闭(PDA),患者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封堵器选择大于TTE测值的2~4 mm。术中在X线和TTE监测下观察封堵器的释放过程。术后1天、1周、1个月及6个月应用TTE观察封堵伞有无脱落,房、室间隔及大动脉水平有无分流,心脏大小变化。结果:20例ASD封堵成功19例,10例VSD封堵成功10例,7例PDA封堵成功7例。术后1天复查,1例ASD患者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VSD患者三尖瓣瓣下见少量返流,2例VSD封堵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传导阻滞。随访1~6个月,均未发现有残余分流。结论:TTE在封堵术前选择合适病例,以及选择封堵器的大小,术中监测封堵器的位置是否准确,术后观察有无残余分流,疗效评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TE对35例ASD行经导管封堵术。结果32例患者成功封堵,成功率为91.43%(32/35)。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3例ASD未完成封堵。结论TTE对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的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以及在放置封堵器过程中和术后疗效评价起重要作用,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指导mnplatzer封堵器(经导管)治疗房间隔缺损(ASD)侧重点的观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对ASD封堵的成功率.方法 门诊ASD患者行TTE检查,主要观察缺损孔直径大小和缺损边缘距周围功能结构的距离.彩色多普勒(CDFI)观察心房分流情况以及ASD是否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筛选适合封堵的16例ASD患者行TIE引导经导管封堵治疗,术中,TTE引导鞘管将封堵器放置缺损处行封堵,多切面观察封堵器放置的位置,左、右面伞是否平行夹于房间隔边缘两侧,规整呈"(三)"形.CDFI观察是否存在残余分流,封堵器是否影响周围结构功能.结果 16例ASD患者均经TI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成功,术后1周及3个月复查封堵器位置固定,无残余分流.结论 TTE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是否成功,术前病例的筛选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是一个重要环节.TTE只要能观察到ASD及周围残余房间隔状况,ASD边缘至周边功能性结构距离符合封堵条件者,TTE是指导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最简便可行的方法,此外,对术后疗效评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经胸彩色超声心动图在保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封堵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应用研究。方法: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1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1例,室间隔缺损(VSD)5例,均采用Amplatzer封堵器经周围血管插入导管介入治疗。术前经胸彩超确定适应证。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1年对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心动图复查,观察封堵器是否固定、有无心包积液、残余分流,是否影响瓣膜功能及心功能情况。结果:19例ASD、11例PDA,5例VSD均成功封堵。其中1例ASD封堵术后封堵边缘有少残余分流,术后3个月复查彩超分流消失,其余封堵术分流立即消失。结论:在介入手术中,彩超检查术前可以确定先心病封堵术的适应证,术中指导临床医师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型号、准确显示封堵器位置、检查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可实时地反复随访观察其远期效果。尤其在房缺及室缺等封堵术上,彩色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检查及术中监测已成为不可缺少或替代的必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并对近期疗效进行观察。方法120例先心病经临床和经胸超声心动图确诊PDA36例,ASD13例,VSD70例,PDA并VSD1例,采用经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术后即刻采用造影或术后72h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观察疗效。结果PDA、ASD、VSD成功率分别为97.2%、100%、98.6%,不成功原因为缺损或导管直径过大,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结论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PDA、ASD、VSD是一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一种可靠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应用及疗效评价。方法:5例患者术前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TE)检查示ASD直径22-32mm。所有病例均在X线透视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24h、1个月、3个月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心电图及X线胸片观察疗效。结果:5例封堵器置入均获得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中3个月TTE随访显示有ASD均完全闭合,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右心房、右心室缩小,肺血减少,肺动脉压力降低,封堵器位置固定。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治疗ASD是一种有效的心脏介入手术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成功率高及封堵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讨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经验。材料方法 全组 8例 ,ASD4例 ,PDA4例 ;年龄 8-64岁 (平均 3 2 .4± 17.2岁 ) ,体重 18-75kg(平均 60 .0± 14 .8Kg)。术前均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 (TTE)确认ASD或PDA位置、大小及形态 ;分流情况及肺动脉压。在透视监视下经导管置入封堵器。成人ASD术中在经食道超声 (TEE)监视下了解ASD的诸边缘及封堵结果 ;儿童使用经胸超声监视。PDA封堵前后行主动脉造影 ,确认PDA形态、大小及封堵结果。术后 1个月及 6个月分别经TTE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全组 7例手术成功率 10 0 % ,无任何并发症。术后 2 4小时TTE显示全部病例封堵成功 ,无残余分流。结论 经皮穿刺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二孔型ASD及PDA疗效肯定 ,操作简便 ,成功率高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的可行性、方法及疗效。方法:68例VSD患者中有4例合并有ASD,4例患者年龄为3-24岁。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示VSD均为膜周部缺损,缺损直径2-10.5mm,ASD均为继发孔型,缺损直径4.6-7mm。4例患者均于术中先行左心室造影,确定VSD适合封堵后,3例先行VSD封堵,最后行ASD封堵,1例仅行VSD封堵。结果:4例患者均经导管一次封堵VSD成功,VSD封堵器的直径分别为4,8,10,16mm。3例患者经导管一次封堵ASD成功,ASD封堵器直径分别为8,10,10mm,封堵成功率100%,患者术中、术后及随访无并发症。结论:经导管同期封堵治疗VSD合并ASD是一种安全、可行和疗效良好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2例符合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动脉导管未闭(PDA)、房间隔缺损(ASD)和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应用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予即刻造影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观察疗效。结果22例均封堵成功,成功率为100%,无并发症发生;术毕PDA和VSD杂音消失,即刻造影和TTE随访均无残余分流;ASD术后即刻TTE示有2例微量残余分流,2例微量二尖瓣反流,随访3~6个月时2例残余分流和1例二尖瓣反流消失。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PDA、ASD或VSD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近期疗效确切,值得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采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治疗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策略并评价其疗效.方法:15例患者中,房间隔缺损(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S)7例,室间隔缺损(VSD)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3例,VSD合并PDA 2例.先行瓣膜球囊扩张术纠正瓣膜狭窄,其次行VSD封堵术,再次行PDA封堵术,最后行ASD封堵术.封堵术用国产封堵器.术后3 d、1、6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X线检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15例复合型先心病患者均一次性治疗成功.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术后即刻TTE和造影示ASD、VSD、PDA所有封堵器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7例ASD合并PS者,跨肺动脉瓣平均压差由术前(7.53±3.66)kPa下降到术后(2.43±1.13)k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1、6个月TTE示所有患者各水平分流均消失,所有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无移位及脱落.结论:复合型先心病采用国产封堵器经导管同期介入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ASD)方法及疗效.方法:3例病人,年龄10~48岁,体重34~62kg,术前经胸部超声(TTE)或食道超声(TEE)检查示ASD直径为10~28mm.在透视、TTE/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术后5d复查TTE及X线胸片.结果:3例ASD选择Amplatzer封堵器直径为12~32mm,封堵ASD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5dTTE检查无残余分流,X线胸片示肺血减少、右房室缩小.结论:经导管置人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A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非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及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继发孔型ASD、12例管型PDA和4例膜周型VSD,均选用Amplatzer封堵器进行治疗,超声心动图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诊断、监测、评价疗效和随访。结果27例患者在超声心动图指导下即刻成功封堵,1例ASD封堵失败。封堵成功者术后立即观察分流消失,术后复查无残余分流,无血栓形成,各瓣膜口无返流及心腔大小的变化。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先心病介入封堵治疗的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引导以及术后随访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 Amplatzer 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房同黼缺损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5例,年龄34.8±9.7(29~52)岁。动脉导管未闭(PDA)1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检查 PDA 为管型,最窄直径8mm;房间隔缺损(ASD)4例,其中1例为 ASD 修补术后残余漏,TTE 检查 ASD 最大径为23.8±10.2(15~38)mm。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TTE 检查,观察有无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等。结果 5例患者封堵器到位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80%(4/5),1例 TTE 检查 ASD 最大径达38mm 的患者,先后用40mm、42mm 封堵器封堵,术中推拉脱位,4月后在外院用46mm 封堵器二次手术封堵成功,随访工作由我科进行。术后1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 TTE 检查,未见封堵器移位及残余分流。结论 Amplatzer 封堵器介人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操作简便、封闭完全、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在封堵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试验对象,应用TTE测量60例患者房间隔缺损大小,在TTE的检测下对ASD行经导管封堵,评价TTE在封堵ASD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TTE成功引导57例患者封堵器置入,术中及术后均无并发症,无残余分流,总的成功率为95%(57/60).结论 TTE对于应用封堵器封堵ASD术前病例选择、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导管通道建立以及放置封堵器的全过程和术后疗效评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PDA)的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全组1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3例;ASD13例,PDA4例,年龄6—63岁,平均33.75±19.35岁。体重14—64kg,平均47.51±19.62kg。所有病例在透视、造影及食道超声心动图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ASD及PDA。术后24小时,一周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及X线检查评价疗效。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未发生任何重要并发症。13例ASD直径的球囊测量值为12—36(29.75±7.13)mm,选择封堵器直径为14—38(29.75±7.15)mm;4例PDA最窄径3—11(5.3±2.07)mm,选择封堵器8—6mm2例,10—8mm1例,10—12mm1例,17例患者术后“小时行TTE检查,无一例存在残余分流,术后即刻完全封堵串100%,X线检查:全部显示肺血减少,心唐比例不同程度缩小。结论: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幂治疗ASD及PDA是一种操作简便,技术成功率高、疗效可靠的介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