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胸腺瘤术后发生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呼吸道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性分析因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行胸腺切除术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显示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无危象发生;12-17分者,危象发生率为50.0%;18-23分者为70.0%;≥24分者为71.4%。术前危象积分≥12分者,术后24 h后拔除气管插管和行气管切开的患者百分率显著高于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分别为81.5%和63.0%vs20.3%和3.4%,p<0.01)。这提示MG患者危象预测积分≥12分者,术后需延迟拔除气管插管,若发生危象需长期呼吸机支持,才予以气管切开。  相似文献   

2.
Background  Thymectomy is considered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This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after thymectomy.
Methods  Clinical records of 243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who underwent thymectomy were reviewed retrospectively. The following factors were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occurrence of myasthenic crisis after thymectomy: gender, age, duration of symptoms, Osserman stage, history of myasthenic crisis, concomitant diseases, preoperative pyridostigmine dose, preoperative steroid therapy, operation approach, operation time, presence of thymoma,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sults  Forty-four patients experienced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during the first month after thymectomy. Univariat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sserman stage (RR=0.0976, P=0.000), history of myasthenic crisis (RR=0.2309, P=0.012), preoperative pyridostigmine dose (RR=0.4349, P=0.016), thymoma (RR=0.0606, P=0.000),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R=0.1094, P=0.000) we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Osserman stage (IIb+III+IV) (RR=0.0953, P=0.000), thymoma (RR=0.0294, P=0.000),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R=0.0424, P=0.000) independently predict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Conclusion  Osserman stage (IIb+IIIb+IV), thymoma and majo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ostoperative myasthenic crisis in patients with myasthenia gravis who underwent thymectomy.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循证方法分析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确定循证的护理问题,寻找循证支持。干预组44例应用循证护理措施,对照组38例应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结果:干预组患者呼吸道感染和情感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循证护理能减少重症肌无力危象并发症发生,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应早期应用循证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小剂量环磷酰胺间隙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小剂量环磷酰胺间隙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综合治疗效果不佳的ⅡB型或Ⅳ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15例,给予环磷酰胺0.2 g/d静脉滴注,6 d为1个疗程,间隔1~3个月重复1次,共3~6个疗程,随访0.5~3年.结果:15例患者治疗1个月后症状开始改善,治疗3个月后疗效评价:显效8例,有效7例.随访0.5~3年,不良反应少而轻微,仅少数患者用药时出现恶心,用药后短期脱发,均不需特殊处理.结论:中小剂量环磷酰胺间隙疗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可靠,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观察试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外科治疗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我科自1999年2月-2001年12月共急诊施行重症肌无力危重的外科治疗8例,其中恶性胸腺瘤4例,胸腺增生4例,结果:术后1例死亡于重症肺部感染,其余7例随访疗效满意。症状完全缓解4例,症状改善2例,症状反复1例,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后危象的防治(附9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行胸腺切除术后防治措施的改进,以改善预后。方法:我科1997~2002年因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行胸腺切除术的患者98例,分析其危象易发时间、危险因素及如何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术后发生危象14例,其中死亡1例。MG术后危象主要发生在术后早期,术后危象的发生与年龄、MG临床及病理分型、术前服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术前是否曾发生危象、肺通气功能和病程长短等危险因素有关,术后呼吸道感染是发生危象的最主要诱因。对于术后可能会发生危象的高危患者,须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包括合理调整抗胆碱酯酶药及激素用量;术后危象发生后及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行机械辅助通气是抢救成功、减少死亡的关键;而加强呼吸道管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肺部感染可进一步改善危象的预后。结论:对术后可能发生危象的患者,应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综合防治,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重症肌无力围手术期气管切开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重症肌无力(MG)病人胸腺切除术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80年4月至1999年8月因MG行胸腺切除术病人174例,44例于围手术期行气管切开,占总数25.3%,38例发生危象、占总数21.8%,分析了重症肌无力临床分型、病期、是否伴有胸腺瘤、术前肺功能情况和术前抗胆碱能药物用量等因素与肌无力危象之间的关系及需要行气管切开术的手术适应症。结果 MG病人病程长、服用抗胆碱能药物剂量大、临床分期为Ⅱb型以上,术前有肺功能损害及合并有胸腺瘤者,特别是伴有侵润型胸腺瘤的患者,术后发生危象较高;需气管切开的比例也相应较高。结论 重症肌无力病人胸腺切除术后发生危象,及时气管切开,人工呼吸器辅助是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措施;术后立即预防气管切开术后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格掌握,不能滥用,以有利于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8.
蒋苏华 《海南医学》2004,15(8):57-58
目的 观察托吡酯作为添加药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开放性实验的方法对30例儿童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添加托吡酯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托吡酯作为添加药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总有效率达80%,23.3%患者发作停止,对强直-阵挛发作、复杂部分发作、简单部分发作效果尤为明显,对Lennox-Gastaut综合征、失神发作亦有一定疗效。结论 托吡酯作为添加药物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BiPAP无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收集13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于治疗MC患者BiPAP治疗前、治疗后1小时、治疗后24 ̄48小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记录心率、呼吸频率。结果9例患者(69.2%)使用BiPAP治疗而避免气管插管。治疗1小时,24小时后血气分析均明显正常化(P均<0.05),呼吸频率、心率均明显正常化(P均<0.05)讨论对出现MC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可以首先采用BiPAP治疗,大部分MC患者可以避免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BiPAP无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的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收集13例次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于治疗MC患者BiPAP治疗前、治疗后1小时、治疗后24 ̄48小时行动脉血气分析,和记录心率、呼吸频率。结果9例患者(69.2%)使用BiPAP治疗而避免气管插管。治疗1小时,24小时后血气分析均明显正常化(P均<0.05),呼吸频率、心率均明显正常化(P均<0.05)讨论对出现MC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MG)患者可以首先采用BiPAP治疗,大部分MC患者可以避免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30例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术中完全切除胸腺组织,同时彻底清除前纵隔脂肪组织,术前后应用抗胆碱酯酶药物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肌无力危象者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加强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术后2例出现肌无力危象,经抢救好转,余均恢复顺利,术后随访5个月~5年,症状完全缓解14例,改善11例,无效2例,死亡3例。结论:胸骨正中切口行扩大胸腺切除术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有效方法,对重症肌无力病人应及早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不同剂量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72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组(2 mg/d他克莫司)和大剂量组(3 mg/d他克莫司),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2、4、12周进行QMG、ADL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结果 小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强肌健力法是否可减少重症肌无力(MG)术后危象的发生,研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与强肌健力法运用之间是否存在相关联系,以及该指标是否有预测MG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1年11月至2015年1月符合条件的44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服药情况分为强肌健力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2组术后MG危象发生率及术前术后NLR变化情况。【结果】共入组44例患者,其中强肌健力组24例,常规治疗组20例。术后出现MG危象共3例,其中强肌健力组1例,常规治疗组2例,术后MG危象总发生率为6.82%,低于国内外同期水平。3例危象患者均通过呼吸机机械通气顺利康复出院。强肌健力组术后NLR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强肌健力法可减少MG患者术后危象的发生率,但因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少,其有效性仍需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术后危象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Liu WB  Men LN  Tang BY  Huang RX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9):2737-2740
目的 探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扩大切除术后危象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176例全身型MG患者术后危象的影响因素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36例发生术后危象。研究项目包括:性别、手术时年龄、手术时病程、胸腺病理类型、手术时受累部位、手术时临床分型(Osserman分型)、术前感染史(术前1个月内)、术前危象史(术前1个月内)、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mg/d)、术前激素使用情况、手术持续时间(min)、手术过程的出血量(ml)、手术时胸膜破损情况。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吞咽肌受累(OR=8.494,P=0.001),术前危象史(OR=5.667,P=0.000),胸腺瘤(OR=2.147,P=0.047),Ⅲ、Ⅳ型(OR=4.549,P=0.000),术前感染史(OR=3.30,P=0.038),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大(OR=1.019,P=0.001),手术持续时间长(OR=1.012,P=0.034),出血量多(OR=1.004,P=0.012)为术后发生危象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吞咽肌受累(OR=7.709,P=0.003)、术前感染史(OR=4.582,P=0.037)、术前危象史(OR=4.526,P=0.001)、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大(OR:1.016,P=0.01)是术后发生危象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术前吞咽肌受累、术前感染史、术前危象史、术前吡啶斯的明用量大是术后发生危象的独立影响因素。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降低术后危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应用,观察分析术后需呼吸支持的原因.方法36例MG病人诱导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和琥珀胆碱,经鼻腔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前期7例采用阿曲库铵和异氟醚,术后均带气管导管回监护室行呼吸支持.后期29例采用N2O和异氟醚.根据术后是否需要呼吸支持分成两组:术后立即拔管组和术后延迟拔管组.结果后期29例中24例在手术室内成功拔管,5例术后需呼吸支持12h至7d.结论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术中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者,术后均需呼吸支持,吸入N2O O2和异氟醚,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术后需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MC的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效果,探讨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回顾我院2000-2007年外科治疗21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疗效及影响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症状完全缓解有5例(23.8%)部分缓解14例(66.7%)无效1例(4.8%),死亡1例(4.8%)。病程长短、Osserman分型和胸腺的病理类型是术后肌无力危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效果与病程、Osserman临床分型有关。结论外科治疗重症肌无力有良好的效果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中枢(CNS)受损的可能机制.方法:将MG患血中提取的AChRab经侧脑室注射到大鼠脑室系统,建立CNS受损的MG大鼠模型.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的方法观察脑细胞凋亡具体情况及不同病程变化,并和用健康人血清提取的Ig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另一组不予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结果:模型大鼠表现出类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动物模型样症状.TUNEL结果示:实验组大鼠脑组织切片标记后棕蓝混合染色的阳性细胞(因行苏木素复染)于注射后2wk出现且随时间逐渐增多,至3wk后数目最多.脑内多部位都有凋亡细胞出现,以皮层和海马区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明显.结论:经侧脑室注入到大鼠脑室系统的MG患AChRak,可以引起大鼠CNS功能障碍,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凋亡细胞数目随大鼠症状的加重而增加,提示细胞凋亡在MG、CNS功能障碍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麻醉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小剂量非去极化肌松药的应用,观察分析术后需呼吸支持的原因。方法36例MG病人诱导给予咪唑安定、芬太尼、丙泊酚和琥珀胆碱,经鼻腔气管插管。麻醉维持前期7例采用阿曲库铵和异氟醚,术后均带气管导管回监护室行呼吸支持。后期29例采用N2O和异氟醚。根据术后是否需要呼吸支持分成两组:术后立即拔管组和术后延迟拔管组。结果后期29例中24例在手术室内成功拔管,5例术后需呼吸支持12h~7d。结论MG患者行胸腺切除术,术中应用非去极化肌松药者,术后均需呼吸支持,吸入N2O O2和异氟醚,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术后需呼吸支持的发生率随MG的临床分级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9.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的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并发症的防止及应用价值.方法 31例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全部采用双重滤过血浆置换法,3 d置换1次.置换液为20%白蛋白50 ml、706代血浆1000ml.置换当日及置换后3、7、14 d根据临床绝对记分法评分,评分当日清晨抽血查AchR-Ab.结果 痊愈、基本痊愈、好转、显效和无效分别为2、4、11、17和3例,总有效率91.9%.有2例、2次在置换中出现低血压,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 双重滤过血浆置换能迅速降低血液中AchR-Ab水平,起效快、并发症少,对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并发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病人的临床治疗特点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1例患MG并发甲亢病人分别行甲状腺次全切除、胸腺切除和甲状腺次全切除同时胸腺切除,并对这些病例进行术后随访。结果:本组7例Ⅱb型病人中2例由于气管切开所致颈部切口感染,经外科治疗后痊愈。3例(Ⅱa型1例,Ⅱb型2例)在单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3~6个月MG复发。2例(Ⅱa型和Ⅱb型各1例)在单纯胸腺切除术后8个月和12个月MG复发。6例(Ⅰ型1例、Ⅱa型1例、Ⅱb型4例)同时实施了甲状腺次全切除和胸腺切除术,术后3个月1例MG复发;3例(Ⅱa型1例和Ⅱb型2例)的MG缓解,2例(Ⅱb型)的MG改善。结论:MG并发甲亢病例同时实施胸腺切除和甲状腺次全切除疗效好,但由于气管切开增加了颈部切口感染的机会。MG并发甲亢时甲状腺次全切除或胸腺切除远期效果不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