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应用中医理论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 FD患者138例,年龄14岁~78岁;有典型的消化不良症状,符合FD诊断标准:即有持续或反复发作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腹部胀气、嗳气、恶心、反酸等症状;病程持续或累计超过4wk,随访2a~4a无器质性病变发生,即2 a~4 a以来内镜检查正常或排除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实验室、B超及X线等检查排除肝、胆、脾等器质性病变.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98例,其中男40例,女58例,年龄16岁~72岁,平均年龄42岁±14岁;西药治疗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年龄14岁~78岁,平均年龄40岁±14岁.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中医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方法进行治疗,98例FD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型、肝胃郁热型、胃阴不足型、气滞血瘀型,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98例经中医辨证治疗4 wk后,痊愈24例,显效44例,有效2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91%;对照组40例应用西药进行治疗4 wk后,痊愈7例,显效2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7.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x2=1.22).结论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理论阐述具有较好临床指导意义,中医中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正>临床上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患者约占目前胃肠内科专科门诊的1/3,研究发现,FD的患病率与性别、年龄、种族、生活环境、家庭文化背景、经济情况均有相关性。而遗传易感性、食物药物、性格特征及目前较受关注的幽门螺杆菌也对其有一定影响〔1〕。难治性FD的疗效不佳以及反复发作问题也于近年受到重视,为患者反复就诊和医疗耗费增加的重要原因。异常饮食行为因素与青中年FD患者密切相关;过度关注幽门螺杆  相似文献   

5.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临床表现包括上腹疼痛、早饱、餐后不适、上腹烧灼感等。目前FD的诊断主要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为依据,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 discomfort syndrome,PDS),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 pain syndrome,EPS)以及二者的重叠3个亚型[1]。有研究显示,全球FD的发病率为10%~30%[2]。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消化不良诊治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门诊常见疾病,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本文就其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六君子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笔者自1996年10月~1998年8月用六君子汤加味治疗6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118例均为门诊患者,以餐后腹胀痞满、嘈杂隐痛、纳呆食少、乏力便溏、嗳气呃逆、恶心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病理证实为基本正常或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无上消化道器质性病变,B超检查肝、胆、胰正常,肝功能正常且病程在半年以上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4~72岁,平均(44.0±10…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临床症状有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但其临床表现不能用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等来解释,罗马Ⅳ标准[1]按其临床表现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和上腹痛综合征2大类。西方国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20%~40%的普通人有FD症状,国内也同样有20%~45%的人出现FD症状,消化科门诊中FD患者占总量的20%~40%[2]。  相似文献   

9.
小剂量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背景:功能性消化不良(FD)在我国很常见。制酸剂对溃疡样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但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的:评估小剂量奥美拉唑对FD的疗效。方法:将160例F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奥美拉唑10 mg每日1次或西沙必利5 mg每日3次治疗,疗程2周。结果:治疗后,奥美拉唑组和西沙必利组的反酸、饱胀、上腹痛/不适症状积分和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奥美拉唑组的反酸和上腹痛/不适症状积分下降比显著高于西沙必利组,症状总积分由治疗前的10.27±3.02下降至治疗后的4.84±3.49(P<0.01),下降值和下降比分别为5.43±3.89和52.9%±34.0%,均显著高于西沙必利组(3.61±3.93和34.4%±50.1%.P<0.01)。奥美拉唑组和西沙必利组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和81.8%(P<0.01)。结论:小剂量奥美拉唑对溃疡样消化不良较西沙必利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按罗马Ⅲ标准重新分类后,研究者对其中部分发病机制与FD两种亚型之间关系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冀明 《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645-646
依据国际临床专家小组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后达成的共识意见 ,建议将功能性胃肠障碍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FD)、吞气症、功能性呕吐。此外 ,依据FD病人对症状的主诉 ,将其分为溃疡样消化不良、动力障碍样消化不良、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等亚组[1] 。在此 ,重点介绍FD。一、定义尽管人们对FD已提出很多的定义 ,但国际临床专家小组通过对文献的复习 ,仍赞同最初的罗马标准中的定义[2 ] 。消化不良是指上腹部中心的疼痛或不适。中心意味着疼痛和不适主要位于或围绕在中线附近 ,位于右侧或左侧季肋部的疼痛不能被认为是消化不良的表现 ;不适是…  相似文献   

12.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种十分常见的临床症候群.根据罗马Ⅲ标准,FD是指存在被认为源自胃、十二指肠区域的症状,且无任何可以解释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罗马Ⅲ学术委员会从临床角度出发,将FD细分为:餐后不适综合征(PDS)、上腹痛综合征(EPS)[1].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诊疗规范(草案)   总被引:113,自引:4,他引:113  
20 0 1年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脾胃病专业委员会第 1 3次会议通过了“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中医诊治规范 (草案 )。全文如下。1 概念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上腹疼痛或不适等消化不良症状 ,经生化、内镜和影像等检查除外器质性疾病者即为 FD。2 诊断标准2 .1 诊断标准 :必须符合以下标准 :1在过去 1年内至少持续 1个月或间断发作累计达 3个月的上腹正中疼痛或不适 (如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等 ) ;2上腹痛和不适与排便无关 ,不能在排便后缓解 ,亦未见有粪便次数和性状的改变 ;3生化、内镜、影像等理化检查排除了可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4.
逍遥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1] ,因其发病机制尚未明了 ,临床无特效药 ,故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为充分发挥中医药整体治疗的优势 ,近 3年来 ,我们采用逍遥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 72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根据 1987年芝加哥国际专题会议确定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诊断标准 ,凡符合以下7项者 ,为入选标准 ,凡与下述任意一项不符者 ,即排除 :①具有反复发作的上腹痛、上腹胀、早饱、嗳气、恶心、呕吐等上腹不适症状至少 4周以上 ;②内镜未发现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 ,未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0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1997年以来 ,我们采用自拟调气和中汤配合西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 60例 ,并与单用西药组进行疗效对比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在最近的 1 2个月中 ,累计 1 2周出现以下症状 :上腹部不适、疼痛、饱胀伴餐后加重、早饱、食欲不振 ;2经内镜等检查未发现与症状有关的器质性病变 ;3以上症状与排便及大便性状无关 [1]。门诊及住院患者 1 2 0例 ,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 (治疗组 ) 60例 ,其中男 38例 ,女 2 2例 ;年龄 2 0~ 77岁 ,平均 ( 5 8.9± 2 .5 )岁 ;病程 1~ 36年 ,平均 ( 7.5± 1 …  相似文献   

16.
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新途径及适应证。方法:将90例伴有抑郁焦虑症状的功能性消不良病人随机分为:抗消化不良组;抗抑郁组;综合治疗组,分别给予单抗消化不良治疗;单抗抑郁治疗;合并两种方法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三组患者的上腹胀、早饱、上腹痛、暖气症状评分、Zung自评量表分和HAMD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但综合治疗化不请症状控制总有效率为86.7%HAMD量表评分达常模有效率为86.7%,高于抗消化不良组的36.7%和10.0%,抗抑郁组的43.3%,和16.7%,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伴有抑郁焦虑症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在治疗时联合使用抗抑郁药,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精神心理因素及治疗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 ,FD)是指存在消化不良症状而无法用器质性病变或生化异常来解释的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 ,曾被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non ulcerdyspepsia ,NUD)。它发病率高 ,在人群中总的患病率为 2 0 % ,在普通门诊中约占 2 0 %~ 4 0 % ,在消化专科中约为 60 %~ 70 % [1、2 ]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现已公认其主要发病机制为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而胃酸、幽门螺杆菌、胃肠激素等的作用尚在探索之中。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物医学模式的转变 ,社会心理因…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发病率高、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临床症候群。症状的多样性和病因的复杂性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不确切。此文主要就促动力药、调整内脏感觉药、酸抑制剂等几类药在其治疗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即过去曾命名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是一种比较常见疾病。由于FD分型与病因、功能异常关系未能澄清,临床表现不一定反映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因此尚缺乏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不少学者[1]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初步证明中医治疗FD有明显的优势,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了思路,现综述如下。1 FD的病因、病机及辨证分型FD归属于中医“胃脘痛”、“痞证”、“嘈杂”、“胃缓”范畴。其病因多由于情志失调(如恼怒气郁伤肝,或思虑伤脾),或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或中气不足、邪犯胃肠等。病位主要…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消化不良 ( FD)是指临床上有各种消化功能障碍的症状 ,却未发现器质性及肝胆疾病。中医在治疗 FD上取得了可喜的进步。现综述如下。1 辨证论治林连等 [1] 以疏肝、升脾降胃为主 ,将 FD分为 4型治疗 :肝胃不和型以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 ;脾胃湿热型用半夏泻心汤合左金丸加减 ;脾胃虚弱型用香砂六君子汤合良附丸加减 ;胃阴不足型方选益胃汤加减。结果总有效率 85.71 % ,实证的显效率是 45% ,而虚证为 1 6%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 P <0 .0 2 5)。严光俊[2 ] 将 FD分为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湿热中阻 3型 ,分别以通降胃灵汤 、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