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1 毫秒
1.
目的:研究缺血心肌等容收缩波(isovolumetriccontraction,IVC)幅度和时相的变化。方法:7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旋支后壁分支结扎前、后分别录得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等容收缩期组织多普勒(dopplertissueimaging,DTI)运动频谱,并进行结扎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前后比较,等容收缩波IVC1显著降低犤(17.31±2.88),(6.01±3.25)cm/s,t>5×106,P<0.05犦,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犤(31.77±14.69),(13.77±9.94)ms,t=3.01,P<0.05犦,IVC2波显著增高犤(-0.53±11.37),(-17.44±4.92)cm/s,t=3.36,P<0.05犦,持续时间显著延长犤(19.00±9.01),(59.09±11.99)ms,t=6.20,P<0.05犦。结论:心肌供血状态的改变可以引起等容收缩波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2.
关于缺血心肌组织多普勒频谱识别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认缺血心肌组织多普勒 (DTI)频谱各速度波及缺血前后的变化。【方法】开胸犬 13条 ,于冠脉左旋支的分支结扎前、后记录乳头肌水平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的DTI运动频谱 ,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心内压力曲线 (P ,dP/dt)及心音图辨认DTI频谱的各速度波 ,比较冠脉结扎前、后DTI频谱的变化 ;观察19例心肌梗死患者 ,记录左室壁及二尖瓣环DTI频谱和组织速度图 (TVI) ,结合心电图辨认各速度波。【结果】正常开胸犬左室后壁短轴方向运动速度波 ,等容收缩期以正向为主 (IVC1) ,急性缺血时出现明显的反向运动波 (IVC2 )并可延至射血期 ,冠脉结扎前、后IVC1和IVC2 峰值均发生显著变化 [(16 .6 0± 4 .11)cm/s对(4 .6 0± 5 .38)cm/s和 (5 .97± 6 .2 5 )cm/s对 (19.5 7± 3.5 8)cm/s,P <0 .0 1];冠脉结扎后射血期S波峰值显著降低 [(11.30± 1.5 8)cm/s对 (7.16± 1.80 )cm/s ,P <0 .0 1],舒张早期E波反向或双向变化 [(10 .86±3.32 )cm/s对 (- 10 .72± 6 .36 )cm/s,P <0 .0 1],左房收缩期A波峰值速度降低 [(11.0 8± 3.35 )cm/s对 (6 .71± 4 .81)cm/s ,P <0 .0 5 ]。临床观察心肌梗死患者亦发现类似犬急性缺血心肌DTI频谱的变化。【结论】在心肌严重缺血或梗死的情况下 ,DTI频谱等容收缩期出现反向 ,S波峰值  相似文献   

3.
应用组织多普勒观察缺血心肌等容收缩波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缺血心肌等容收缩波(isovolumetric contraction,IVC)幅度和时相的变化。方法:7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旋支后壁分支结扎前、后分别录得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等容收缩期组织多普勒(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运动频谱,并进行结扎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前后比较,等容收缩波IVC,显著降低[(17.31&;#177;2.88),(6.01&;#177;3.25)cm/s,t&;gt;5&;#215;10^6 P&;lt;0.05],持续时间显著缩短[(31.77&;#177;14.69),(13.77&;#177;9.94)ms,t=3.01,P&;lt;0.05],IVC:波显著增高[(-0.53&;#177;11.37),(-17.44&;#177;4.92)cm/s,t=3.36,P&;lt;0.05],持续时间显著延长[(19.00&;#177;9.01),(59.09&;#177;11.99)ms,t=6.20,P&;lt;0.05]。结论:心肌供血状态的改变可以引起等容收缩波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4.
病变心肌组织多普勒频谱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病变心肌组织多普勒(DTI)频谱各速度波及其变化.方法开胸犬13只,于冠状动脉左旋支的分支结扎前、后分别记录乳头肌水平左心室后壁短轴方向的DTI运动频谱,结合同步记录的心电图、左心室压力(P)曲线及其一阶导数(dP/dt)曲线、心音图辨认DTI频谱各速度波,并对照比较冠状动脉结扎前、后DTI频谱的变化.临床连续观察19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接受原位心脏移植患者,记录左心室壁及二尖瓣环DTI频谱和组织速度图(TVI),结合心电图辨认各速度波.结果正常开胸犬左心室后壁短轴方向运动等容收缩期以正向为主(IVC1),急性缺血时出现明显的反向运动波(IVC2)并可延至射血期,冠状动脉结扎前、后IVC1和IVC2峰值均发生显著变化[(16.60±4.11)cm/s对(4.60±5.38)cm/s 和(5.97±6.25)cm/s对(19.57±3.58)cm/s,P<0.01];冠脉结扎后射血期S波峰值显著降低[(11.30±1.58)cm/s对(7.16±1.80)cm/s,P<0.01],舒张早期E波反向或双向变化[(10.86±3.32)cm/s对-(10.72±6.36)cm/s,P<0.01],左心房收缩期A波峰值速度降低[(11.08±3.35)cm/s对(6.71±4.81)cm/s,P<0.05].临床定性观察心肌梗死和接受心脏移植的患者亦发现类似犬急性缺血心肌DTI频谱的变化.结论在心肌病变较严重的情况下,等容收缩期出现反向DTI频谱,S波峰值降低,E波反向或双向,如不结合心电图等确定心动时相,频谱分析结果可能会出现分歧或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左室节段心肌在等容收缩期(IVC)与等容舒张期(IVR)长轴方向的运动特征及急性缺血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新的高帧频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对15只开胸犬分别在冠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前后采集心尖长轴切面动态图,后处理分析前间隔与左室后壁各节段心肌在基础状态下及LAD结扎后15 min与60 min的速度曲线、应变率曲线及位移曲线在等容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测量等容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IVC、VIVR)与应变率峰值(SRIVC、SRIVR)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心肌在IVC表现短暂高速的收缩缩短运动(心尖长轴测值VIVC为正而SRIVC为负),IVR表现低速舒张伸长运动(VIVR为负值而SRIVR为正);急性缺血心肌IVC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甚至转为负值,IVR表现反常的高速收缩缩短运动.缺血节段心肌VIVC、VIVR、SRIVC及SRIVR与基础状态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肌在短暂的等容时相内存在有规律的运动,且急性缺血时运动形式显著改变.用应高帧频的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捕捉该时相的心肌运动信息并分析其特征,有助于增进对正常与缺血心肌功能状态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多普勒组织成像探讨犬左室舒张功能与缺血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检测犬缺血心肌节段性和整体舒张运动 ,以探讨左室舒张功能异常与心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 杂种健康家犬 13只 ,定量狭窄的冠脉左旋支 ,使血流量处于正常和减少 50 %、75%、95%四种状态下 ,分别取左室前壁、后壁、侧壁、室间隔以及二尖瓣环的 DTI频谱曲线。测量舒张早期波 (E波 )和舒张晚期波 (A波 )峰值速度 ,计算 E/A比值。结果 血流减少 50 % ,缺血节段的 E峰运动速度较正常状态略减低 ,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流减少 75% ,缺血节段和二尖瓣环 E峰及侧壁的 A峰峰值速度较正常状态显著降低且 E/A小于 1(P<0 .0 0 1~ 0 .0 1) ;非缺血节段的 E峰及室间隔的 A峰峰值速度较正常状态明显增高 (P<0 .0 1~ 0 .0 5)。血流减少 95% ,缺血节段出现反向 E波 ,且 E和 A波融合 ,二尖瓣环 E峰峰值速度较正常状态显著降低且 E/A小于 1(P<0 .0 0 1) ;非缺血节段的 E峰和 A峰峰值速度较正常状态显著增加 (P<0 .0 0 1~ 0 .0 1)。结论  DTI能准确地检测出缺血心肌节段舒张运动异常 ,反映心肌舒张运动异常与缺血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对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定量分析生理和病理(心肌缺血)状态下左室心肌收缩运动特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研究对象为20例心肌梗死患者和20例年龄匹配正常人。采用左室长轴切面,分别显示左心室6个室壁不同节段长轴方向的心肌同步运动曲线。测量左室收缩功能有关参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组QTVI可敏感地定量显示出收缩波(S)平均峰值速度显著下降(P<0.01);持续时间缩短(P<0.05);等容收缩期(IVC)时限延长(P<0.05);表明心肌梗死病人心肌收缩功能损害。结论 QTVI技术作为定量定性评价心肌收缩功能的新方法,对无创诊断冠心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测量实验犬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在评价左室功能方面的价值。方法将14只健康杂种犬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基础状态,结扎即刻、30 min、120 min、180 min及再灌注即刻、60 min、120 min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STI技术测量并计算左室心肌等容收缩期径向加速度和圆周加速度。结果缺血节段的等容收缩期圆周加速度和径向加速度自梗死30 min开始降低,且随梗死时间延长而减低(均P0.05);恢复再灌注后,各梗死节段的等容收缩期加速度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二维STI技术所测等容收缩期加速度指标可定量评价犬急性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QTVI)评价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等容收缩期心肌运动特征的价值.方法 A组正常对照组48例,B组冠心病劳累型心绞痛患者42例,C组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周内患者32例,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LAD),梗死部位累及左室前壁和/或前间壁.在心尖二腔心及心尖长轴切面应用QTVI分别获得左室前间隔、前壁基底段、中段共计4个节段心肌的组织多普勒速度曲线,分别测量各节段等容收缩期正向( IVC)、等容收缩期负向(-IVC)运动速度及△IVC(△IVC=正向VIC-负向VIC).结果 A、B、C 3组间在LAD供血的室壁节段 IVC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IVC均无显著差异(P>0.05).△IVC在前间隔基底段、中段3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左室前壁基底段、中段3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QTVI可简便、敏感地评价冠心病患者等容收缩期的心肌运动异常.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闭塞犬心肌内血流改变的多普勒显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冠脉血流多普勒显像技术观察急性前降支冠脉闭塞后后壁心肌内血流改变,并探讨这种变化的意义。方法15条杂种犬常规麻醉开胸后,应用冠脉血流程序观察前降支结扎后后壁内的血流信号改变,测量冠脉结扎前后后壁内血流速度,计算结扎后峰值血流速度和速度时间积分的变化值与结扎前相应指标之比;自主动脉根部注射Albunex进行心肌声学造影显像,观察前壁内造影效果,并进行造影评分,测量充填缺损区面积。结果根据前壁内显影效果,将实验犬分为A、B两组A组5条,前降支冠脉结扎后声学造影时前壁内完全未见造影剂充填,造影评分为0分;B组9条,声学造影时前壁内有不同程度的造影增强,评分为1或2分。A组结扎后后壁峰值血流速度变化分数[(V2-V1)/V1]和速度时间积分变化分数[(VTI2-VTI1)/VTI1]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A、B两组(V2-V1)/V1分别为0.068±0.100和0.690±0.460,P<0.01;(VTI2-VTI1)/VTI1分别为0.123±0.197和0.990±0.770,P<0.01]。冠脉结扎后,两组前壁增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均较结扎前明显降低,A、B两组各相对应参数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冠脉血流显像技术不但能发现冠脉结扎后靶血管供血区心肌内血流变化,而且可观察对侧心肌内血流的改变,在缺血区有侧支血流供应组(B组)对侧后壁内血流增加,通过对侧心肌内血流速度的变化,能间接判断侧支循环的开放情况。  相似文献   

11.
组织多普勒成像评价左束支传导阻滞时不同步心室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超声评价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患者局部心肌的纵向运动。方法超声测量15例LBBB患者和15例正常人各瓣环,获得纵向上不同时相的峰值速度(VS、VE、VA)、持续时间(IVC、S、IVR、D)、最大时间-速度积分(TVImax)和最大下移距离(Dmax),以及心电图QRS波起点到S波起点的时间(Q-Sb)、到S波顶点的时间(TTP)、E波的减速时间(Edc)等。结果LBBB患者左室室间隔、下后壁和前壁瓣环VS、VE、TVImax、Dmax明显减低,Q-Sb、TTP明显延长;左室室间隔、下后壁的IVC、IVR延长,D缩短,IVC/S增高。结论LBBB时左室激动顺序异常,引起左室整体和局部舒缩功能异常;左室各壁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延迟,心室内不同步明显;右室收缩延迟不明显,左、右心室间明显不同步。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右心室长轴心肌等容收缩期多普勒组织成像(DTI)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DTI技术检测了28例DCM患者右心室游离壁近三尖瓣环处心肌等容收缩期正向波(IVC1)峰值速度(VIVC1)、速度时间积分(VTIIVC1)、持续时间(TIVC1),负向波(IVC2)峰值速度(VIVC2)、速度时间积分(VTIVC2)、持续时间(TIVC2)以及射血波(S)峰值速度(Vs)、速度时间积分(VTIs)、持续时间(Ts)等指标,测量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PCA)等,并与30例正常人对比分析。结果DCM患者VIVC1、VS、VTIs及VIVC1与VIVC2差值(DIVC)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1)5~0.01);VIVC1、VTIIVC2增大(P〈0.01);TIVC1,TIVC2、Q—IVC1(心电图QRS波始点至IVC,始点间时间)、Q-S(心电图QRS波始点至S波间时间)延长(P〈0.1)5~0.01),(Q-S)/Ts值增高(P〈0.01);右心室内径增大(P〈0.01),平均RVPCA明显减小(P〈0.01);VTIIVC1、Ts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M患者右心室长轴心肌等容收缩期DTI变化具有一定特点,可为右心室整体功能的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检测不同程度缺血心肌局部收缩功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 (QTVI)技术检测不同程度心肌缺血时的左心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并探索评价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新指标。方法 将 15只开胸犬左前降支 (L AD)血流减少造成中度、重度心肌缺血模型。以 QTVI观察左室前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在不同程度缺血时等容收缩期、收缩早期心肌组织峰值速度 (Vivc、 Vs1 )和收缩中期速度 (Vs2 )的变化。结果  Vivc由基础状态时以正向波为主变为中重度缺血时以负向波峰为主 ,变化具有显著意义 (P<0 .0 5 )。缺血导致 Vs1 迅速显著地降低 (P<0 .0 1)。 Vs2 随缺血也有所减低 ,但部分节段变化不明显 (P>0 .0 5 )。结论  Vivc和 Vs1 是定量评价缺血心肌收缩功能的最佳指标 ,QTVI可以敏感、准确评价不同程度心肌缺血时局部心肌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犬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局域心肌等容收缩期及射血期在长轴方向的收缩运动特点.方法 对24只急性心肌梗死犬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 )条件下扫查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4 h心尖二腔心、心尖四腔心及心尖五腔心切面,并应用组织速度曲线对梗死前后左心室各节段长轴方向的运动特点进行分析.取样容积分别置于左心室基底部、中部乳头肌水平及心尖部心内膜下,记录等容收缩期最大、最小峰值速度及对应时间,收缩期峰值速度(Vs)及时间,并计算等容收缩期加速度(Aivs)及收缩期加速度(As).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犬受累节段的Vs、As明显低于正常心肌相应节段(P<0.05或P<0.01);梗死节段的Aivs大于正常心肌相应节段,而相邻及相对节段的Aivs则减小(P<0.05).结论 QTVI能敏感、直观、定量评价左心室局域心肌收缩功能,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定量组织成像技术(QTVI)评价3支血管病变的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各时期纵向运动特点和在等容舒张期出现的收缩后收缩现象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30例心肌梗死患者(MI组)和30例无任何心脏疾患者(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心肌,获得纵向上不同壁的基底段和中间段同步多普勒速度、时间速度积分曲线,测量其等容收缩期(IVC)、射血期(S)、等容舒张期(IVR)、快速充盈期(E)、心房收缩期(A)的峰值速度(VIC、VS、VIR、Vg、VA)和最大时间速度积分(TVImax)。结果 MI组纵向上心肌各节段运动峰值速度均较对照组下降,梗死节段更明显。等容舒张期多个节段出现的异常正向波提示收缩后收缩。此外,梗死组多个节段时间速度积分出现收缩期末和等容舒张期两个波峰,TVImax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 3支病变血管的心肌梗死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明显减低;等容舒张期的异常活动提示收缩后收缩,存在局部心肌的室壁运动异常;等容舒张期的VIR是局部心肌室壁运动异常和心肌缺血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左心功能进行评价,以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定22例健康者及临床确诊的29例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冠心病患者的左室壁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早期速度(VE),舒张晚期速度(VA)和VE/VA比值.测定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的快速充盈速度(E),左房收缩充盈速度(A)和E/A值.容积法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球形指数,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心脏左室长轴方向上心梗组前壁,侧壁,下壁各节段,后间隔心尖段Vs明显下降(P<0.01),后间隔基底段和中间段Vs无明显差异(P>0.05);心梗组几乎各节段VE、VA、VE/VA与正常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节段平均VS与左室射血分数,球形指数等呈线性相关(r值分别为0.79,0.68,P<0.01),舒张期功能参数平均VE/VA与二尖瓣E/A比值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r=0.62,P<0.01).心梗组LVEDVI和LVESVI明显增大(P<0.01).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可客观定位定量的反映心肌梗死局部心肌组织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又能体现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整体功能,为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心功能的评价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DTI)检测不同年龄正常儿童的心脏节段运动,评价其心脏功能随年龄变化的特点.方法 应用DTI检测228例正常儿童的18节段心肌运动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m)、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Ve/Va、达峰时间指数(Tqs/Tc)、射血时间指数(Tqe/Tc)、等容舒张时间指数(Tid/Tc)、等容收缩时间指数(Tis/Tc)及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结果 各年龄组心脏DTI参数平均测值之间存在差异,左室各节段平均Vsm、Ve及Ve/Va随年龄增大而增加,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年龄、心动周期(Tc)等呈正相关(P<0.05);Va则逐渐降低,与年龄、LVEDD及Tc呈负相关(P<0.05);Tis/Tc、Tqe/Tc、Tqs/Tc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各年龄组的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A与二尖瓣环Ve/Va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正常儿童心脏DTI参数受年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评价儿童心脏功能时,应考虑年龄因素对评估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