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徐盛松  石开虎  张飞 《安徽医学》2010,31(12):1440-1442
目的探讨单向活瓣补片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外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7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采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心脏间隔缺损修补,麻醉行深静脉穿刺过程中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手术前后肺动脉压(PA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量(CO),另抽取外周动脉血检测动脉氧分压(PaO2)等项指标;手术前后行心脏彩超检查了解心脏间隔缺损状况及肺动脉压、间隔分流变化情况,同时检测PAP变化。结果采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患者术后早期PAP、PVR即较术前明显减低(P〈0.05),PaO2、CO增加,随访4~20个月,PAP进一步减低,心功能明显改善。全组除1例因术后低心排死亡外,其余均无肺动脉高压危象或心力衰竭发生。随访中发现2例术后PH持续存在,单向活瓣持续右向左分流,其余44例心脏彩超提示术后1~6个月活瓣关闭(平均3.6个月)、分流消失,PH自术前的(76.81±13.33)mmHg降至(37.23±9.46)mmHg(P〈0.01)。结论应用单向活瓣补片修补技术能显著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例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雾化吸入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并肺动脉高压(PH)的疗效。方法:雾化吸入PGE1治疗CHD并PH20例;观察治疗前、后肺动脉平均压(PAMP)、肺动脉收缩压(PASP)、心脏指数(CI)以及Tei指数的变化。结果:本组PAMP、PASP、Tei指数比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1),外周血压、HR与治疗前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雾化吸入PGE4可使CHD并PH患儿肺动脉压力下降。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外循环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选择术前合并中至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先心病患者27例,应用Swan Ganz导管动态监测术后动脉血压(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楔压(PAWP)、肺血管阻力(PVR)、心排出量(CO)、氧合指数(PO2/FIO2 )等。术后雾化吸入硝酸甘油4?μg/(kg•min),分别于在吸入硝酸甘油前(基础值)、吸入后5、10、30?min和1?h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对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雾化吸入硝酸甘油5、10、30?min、1?h后MPAP、PVR均较吸入前基础值明显下降(P<0.01),CO和PO2/FIO2则较吸入前明显增加(P<0.05),而HR、MAP、CVP、PAWP与吸入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雾化吸入硝酸甘油可降低肺动脉压力与肺血管阻力,增加心排出量,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而对体循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杂志信息     
肺动脉高压患者吸入一氧化氮的即刻血液动力学效应 据《中华医学杂志》1995年75卷第5期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赵一举等,将低浓度(20~160ppm NO)一氧化氮给予12例肺动脉高压患者(原发性3例,血栓栓塞性4例,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病2例,合并于先天性心脏病2例,室间隔缺损术后遗留者1例)吸入,并进行了血液动力学观察。 结果表明,所有患者吸入一氧化氮后肺动脉压均下降,肺动肺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均值分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1(Lipo PGE1)和硝酸甘油对风湿性心脏病(R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0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Lipo PGE1组和硝酸甘油组各15例,经右侧颈内静脉穿刺放置Swan-Ganz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力〔收缩压(SPAP)、舒张压(DP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及肺小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CWP)〕,并通过温度稀释法测量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同时监测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计算肺血管阻力(pulmonary vascularresistance,PVR)和体循环血管阻力(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SVR)。记录2种药物治疗20 min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Lipo PGE1能有效降低PVR,提高患者CO,硝酸甘油致PVR、SVR、MAP及CO降低。结论 LipoPGE1可降低RHD合并PH患者的肺循环阻力,增加CO,改善心脏功能,同时避免血流动力学紊乱。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先天性心脏病(CH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手术前后尾加压素Ⅱ(U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内皮素(ET)的变化。方法将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按其肺动脉收缩压分为无PH组,轻度PH组,中度PH组,重度PH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各组术前术后UⅡ、CGRP和ET含量,分析其与肺动脉压力(PAP)的关系。结果①术前UⅡ含量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UⅡ与PAP无关;CGRP含量随着PAP增高而减低;ET含量随着PAP增高而增高。②术后各组UⅡ与术前无明显改变;各组CGRP含量增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各组ET含量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结论UⅡ含量与PAP程度无明显相关;CGRP和ET在PH形成和血管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衡量肺高压程度和性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对先天性心脏病(CHD)继发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影响。方法:对20例CHD继发PAH患者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分别测量吸入药物前后各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用药前后的差异。结果: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后PAH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PAP)、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平均压、肺血管阻力(PVR)下降,外周动脉血血氧饱和度、周围动脉氧分压、体循环血流量、肺循环血流量、心脏指数(CI)增加;混合静脉血氧含量、体循环收缩压、混合静脉血血氧饱和度、体循环舒张压、体循环平均压、肺小动脉嵌顿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吸入依洛前列环素可安全有效地降低PAH患者的PAP、PVR,增加CI。  相似文献   

8.
吸入一氧化氮在小儿心脏术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吸入一氧化氮(NO)对体外循环(ECC)术后肺动脉高压(PH)患儿的作用。方法 32例患儿吸入NO10~25(ppm),定时记录各项血流动力学和呼吸功能指标,定期监测二氧化氮(NO2)、高铁血红蛋白(MetHb)含量。结果吸入NO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从(38±3)mm Hg降至(28±2)mm Hg,肺血管阻力(PVR)从(4.78±0.83)Wood单位降至(3.85±1.42)Wood单位,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之比(PaO2/FiO2)从(67.0±30.1)mm Hg升至(92.6±25.0)mm Hg,动脉血氧饱和度从(0.78±0.14)升至(0.84±0.09)。吸入NO期间,NO2和MetHb含量均在安全范围。结论一氧化氮可以明显降低ECC术后肺动脉压力和PVR,是一种安全且理想的肺血管扩张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5例PPHN患儿在高频振荡通气下联合NO吸入,浓度从20×10-6mg/L(20ppm)开始,有效后可逐渐调低NO的浓度,降至5×10-6mg/L后维持3672 h。治疗时监测NO吸入前、吸入1 h、24 h和48 h后的pH值、肺动脉压力(PAP)、平均气道压(MAP)、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动脉导管前及动脉导管后的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心率、吸入前后监测二氧化氮(NO2)的浓度。结果与吸入前比较,吸入1 h、24 h、48 h时MAP、PAP、OI均下降(P〈0.05),动脉导管前、后SpO2、PaO2、pH值升高(P〈0.05),心率、血压无明显改变(P〉0.05)。治疗期间,监测NO2均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NO联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PPHN有显著疗效,而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联合应用一氧化氮(NO)与米力农(Mil)防治心脏病术后右心衰竭,降低iNO撤离后反跳率,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32例,随机分为iNO组(iNO10ppm吸入)16例和iNO+Mil组[iNO10ppm吸入后1h启用米力农0.5μg/(kg.min)静脉维持]16例。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血气分析、NO吸入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NO撤离的反跳发生率等。结果 iNO+Mil组中心静脉压(CVP)、跨肺压(TPG)降幅显著高于iNO组(P〈0.05),动脉收缩压(SAP)、动脉氧饱和度(SaO2)升幅显著高于iNO组(P〈0.05)。NO撤离后反跳率明显降低,并缩短了NO吸入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住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论 NO与Mil联合应用可有效防治心脏病术后右心衰竭。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治疗仪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的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采用BG-951型一氧化氮治疗仪治疗先天性心脏病(CHD)伴肺动脉高压(PH)患儿81例、高原性肺水肿22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10例、肺心病20例、哮喘10例,共计5种类型143例患者。结果 对CHD伴PH患儿可显著降低PAP(P〈0.01),对高原肺水肿患者肺部湿性罗音和X线胸片阴影消失时间比常规治疗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肺反向循环 (LLIC)逆转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方法选用杂种上海犬 8条 ,低氧 30min后行LLIC术。分别于术前、低氧 30min、LLIC完成时及完成后 2h行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分析、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检测。结果平均肺动脉血压(MPAP)和心率 (HR)在低氧 30min和LLIC完成时明显高于术前和LLIC完成后 2h(P <0 .0 5 ) ;PaO2 、SaO2 、NO、NOS值在低氧 30min后和LLIC完成时明显低于术前和LLIC完成后 2h(P <0 .0 5 ) ;各项检测指标在术前和LLIC完成后 2h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反向肺循环可能通过转换血气交换的解剖位置、提高血氧携带和增加NO的产生而逆转肺动脉高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前列腺素E1(PGE1)、吸入一氧化氮 (NO)及二者小剂量联合应用对室间隔缺损 (VSD)并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 2 4例VSD并肺动脉高压的病人随机分为 3组 ,观察静脉注射PGE16 0ng/ (kg·min)、吸入NO 2 0ppm及静脉注射PGE130ng/ (kg·min)联合吸入NO 10 ppm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血氧饱合度的影响。结果 :静脉注射PGE16 0ng/ (kg·min)使肺动脉平均压 (MPAP)明显下降 ,体动脉平均压 (MSAP)亦有所下降 ,心指数 (CI)明显增加。吸入NO 2 0 ppm组MPAP明显下降而MSAP无明显变化 ,CI有所升高 ,但差别不显著。静脉注射PGE130ng/ (kg·min)同时吸入NO 10 ppm组MPAP明显下降 ,但不显著 ,CI明显升高。 3组血氧饱合度均明显升高。结论 :联合应用小剂量PGE1和NO不仅能有效降低MPAP ,又能适当轻度降低MSAP ,改善心功能 ,减轻了NO的毒副作用 ,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吸入一氧化氮 (NO)对体外循环手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 ,术中观察平均肺动脉压 (MPaP)、肺动脉阻力 (PVR)、气道峰压 (PAP)、动脉血氧分压 (PaO2 )、环磷酸鸟苷 (cGMP)、细胞间粘附分子 1(ICAM 1)、黄嘌呤氧化酶 (XOD)及丙二醛含量 (MDA) ,并记录术后应用人工呼吸时间。结果 :与NO组相比 ,对照组再灌注后PAP ,MPaP ,PVR明显升高 (P <0 .0 5 ) ;肺氧合功能明显受损 ,术后使用人工呼吸机时间显著延长 (P <0 .0 1) ;cGMP明显降低 (P <0 .0 1) ,而ICAM 1,XOD及MDA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说明体外循环术中存在明显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再灌注后 11min吸入 2 0ppmNO连续 30min对该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其机制与增加cMGP ,ICAM 1及XOD活性 ,降低及灭活 /减少氧自由基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吸入伊洛前列素对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的即刻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18例确诊的CTEPH患者置入右心导管,测定基线和吸入伊洛前列素20μg后即刻血液动力学和氧动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吸入伊洛前列素后,CTEPH患者肺动脉平均压从(53±11)下降到(47±14)mm Hg(1 mm Hg=0.133 kPa,P<0.01),右心房压从(10±6)下降到(7±6)mm Hg(P<0.01),肺血管阻力从(821±194)下降到(681±199)dyn·s·cm-5 (P<0.01),而心率、平均血压、肺动脉楔压、心排血量和体循环血管阻力无明显变化(均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从(58±11)下降到(52±6)mm Hg(P<0.01),并伴有肺内分流和肺泡气-动脉血氧分压差增加[(27±11)%比(33±9)%,(86±39)比(93±38)mm Hg,均P<0.01].结论 吸入伊洛前列素可即刻改善CTEPH患者的血液动力学,但同时可增加肺内分流,导致PaO2下降.  相似文献   

16.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量-效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He J  Cheng X  Xiong C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2):105-106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治疗肺动脉高压的量-效关系。方法用右心导管检查术测定血流动力学与心功能指标,观察吸入20、40、60和80ppm不同浓度NO对16例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的作用。结果吸入20、40、60和80ppmNO均有显著降低肺动脉高压和肺血管阻力的作用。吸入20ppmNO即达到最大扩血管效应,肺动脉平均压和肺血管阻力分别降低26.5%和40.3%(P<0.0001);增加吸入NO的浓度,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不再进一步降低。结论患者吸入NO的最佳浓度以不超过20ppm为宜。  相似文献   

17.
吸入NO对体外循环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NO)对体外循环手术中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将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O组,术中观察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阻力(PVR)、气道峰压(PAP)、动脉血氧分压(PaO2)、环磷酸鸟苷(cGMP)、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黄嘌呤氧化酶(XOD)及丙二醛含量(MDA),并记录术后应用人工呼吸时间。结果:与NO组相比,对照组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血浆ET-1、血清NO浓度的变化以及与肺动脉压力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30例无肺动脉高压的CHD新生儿为无PH组,20例CHD合并轻度肺动脉高压患儿为轻度PH组.20例CHD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新生儿为中重度PH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