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8 毫秒
1.
《伤寒论》原名《伤寒杂病论》,是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始终存在着学派的争鸣,特别是明代以降,伤寒学派的争鸣尤为突出。那么,这种学派争鸣,究竟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本文认为,正是这种学派争鸣才完善了《伤寒论》的学术思想,才推动了仲景学术思想的发展。因此,不同学派的学术争鸣,是推动科学事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喻昌作为伤寒学派中错简派之中坚,其学说尚论仲景伤寒,倡导三纲之说;重订突出治法,释义不落俗套;虽嫌标新立异,却开创了《伤寒论》学术争鸣的先河,亦开启了后世医家们从多角度研究《伤寒论》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对于伤寒诊疗,东汉末年有两个学派——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虽然将《伤寒论》看作“众方之祖”或“有法有方之始”是中医史的一个传统观点,但考证结果表明“华佗辨伤寒”才是中医史上第一个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在症状辨析、病理、病程、治则、方剂等方面,张仲景对华佗学派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张仲景还严肃批判了华佗学派庸医的误治言行。华佗学派和张仲景学派的关系类似于纽科门蒸汽机与瓦特蒸汽机的关系。张仲景的伤寒诊治水平显著超越了华佗学派的水平,但绝不能因此而否认华佗学派首创中医伤寒症理法方统一的临床诊疗系统之历史功绩。对于中医史的发展,不同学派的争鸣发挥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扁鹊学派和黄帝学派的争鸣、张仲景学派和华佗学派的争鸣就是典型事例。  相似文献   

4.
王朴庄及其学术思想研究石学文(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北京100094)关键词:王朴庄;学术思想;伤寒论;伤寒学派王朴庄,清代著名医家,以研究《伤寒论》而名噪一时。其生平事迹、著述及学术思想,在《清史稿》、《中国医学源流论》等著作中有所记载。但由...  相似文献   

5.
《备急千金要方》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备急千金要方》承宗张仲景学说,对《伤寒论》所有的条文,首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予以搜集汇编,为伤寒学派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思邈不仅重视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而且在《素问》及《难经》对广义伤寒认识的相关理论指导下,补充《伤寒论》证治方药的未备,融创新于继承中。  相似文献   

6.
《备急千金要方》对张仲景学术思想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备急千金要方》承宗张仲景学说,对《伤寒论》所有的条文,首用"方证同条,比类相附"的方法,予以搜集汇编,为伤寒学派的传承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孙思邈不仅重视弘扬张仲景学术思想,而且在《素问》及《难经》对广义伤寒认识的相关理论指导下,补充《伤寒论》证治方药的未备,融创新于继承中。  相似文献   

7.
绍派伤寒是具有地域特色的伤寒学派,俞根初的《通俗伤寒论》奠定了绍派伤寒的体系基础。此书经过何秀山、何廉臣、曹炳章、徐荣斋等几代人的修订,内容及卷数有所增添。何秀山首次注解其义,何廉臣历经13年修订《通俗伤寒论》,为绍派伤寒第一次集成。曹炳章重新整理,徐荣斋引用现代学理给予重订,何廉臣修订《通俗伤寒论》,大大充实和丰富了《通俗伤寒论》的理论,使之更臻于成熟,对绍派伤寒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浅谈黄元御、陈修园应用运气学说在《伤寒论》研究中的贡献青海省中医院刘香春《伤寒论》是一部理、法、方、药、辨证论治自成体系的医学专著。为研究《伤寒论》而在医学发展史中逐渐形成了医学的一大流派,即伤寒学派。在伤寒学派中,黄元御、陈修园、张志聪、张锡驹等医...  相似文献   

9.
在金元时代医家争鸣的影响下,伤寒学在明代也出现了争鸣局面.最有代表性的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王肯堂《证治准绳·伤寒》、张景岳《景岳全书·伤寒典》,他们立足于临床辨证研究之,各具特色,推动了伤寒学的发展,现简述于下.理论上各树一帜方有执认为三纲学说是《伤寒论》理论的精华,也是方氏“竭二十余年精力,寻求端绪,排比成编,矫正前失,以见仲景之真”之依据.从此出发,方氏始用三纲学说研究伤寒.三纲学说基本内容有二.  相似文献   

10.
在金元时代医家争鸣的影响下,伤寒学在明代也出现了争鸣局面.最有代表性的方有执《伤寒论条辨》、王肯堂《证治准绳·伤寒》、张景岳《景岳全书·伤寒典》,他们立足于临床辨证研究之,各具特色,推动了伤寒学的发展,现简述于下.理论上各树一帜方有执认为三纲学说是《伤寒论》理论的精华,也是方氏“竭二十余年精力,寻求端绪,排比成编,矫正前失,以见仲景之真”之依据.从此出发,方氏始用三纲学说研究伤寒.三纲学说基本内容有二.  相似文献   

11.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经后世医家校正、整理后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倡导六经辨证,创造性的总结出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针灸学上,他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用针灸治疗伤寒杂病的具体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伤寒杂病论》的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论绍派伤寒的学术创新与薪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代表了前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温病学代表了后一时期的外感病总论,在伤寒与温病的论争中,绍派伤寒又代表了对外感病认识进一步深化的一个时期。绍派伤寒的寒温一统说可谓异帜独张,它与温病学派的主张存在多方面的不同,并在不断的学术争鸣中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13.
当清末温病学派形成后,就出现了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到底温病学是发展了《伤寒论》,还是诋毁了《伤寒论》呢?毫无疑义是发展《伤寒论》。为了说明此问题,本文拟以温病学说较为完整的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与《伤寒论》的关系剖析之。仿《伤寒论》作法撰《温病条辨》吴氏不仅在温病的辨证、治法和用方上取法仲景,而且写作方法上也是仿照《伤寒论》的。如在《条辨》几例中说:“是书仿仲景《伤寒论》作法”、“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  相似文献   

14.
陈亦人(1924-2004),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伤寒学专家,一生致力于张仲景学术思想研究,孜孜不倦,其毕生心血《伤寒论求是》《伤寒论译释》是当今伤寒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受到海内外研究《伤寒论》同道的赞誉。在先生逝世十周年之际,追述其学术思想,以表仰止之情。  相似文献   

15.
聂惠民对《伤寒论》研究颇深,形成了“伤寒学论”学术思想,其代表作《聂氏伤寒学》是其“伤寒学论”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伤寒学论”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六经实质论”“气郁论”“脾胃论”“经方论”“合方论”.  相似文献   

16.
浅析成无己《注解伤寒论》学术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为已是宋金时代研究《伤寒论》的大家之一,著有《注解伤寒论》十卷,《伤寒明理论》三卷,《药方论》一卷,构成成氏伤寒医学三种。其中学术价值最高的《注解伤寒论》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自王叔和收集整理后,未能广泛流传。至北宋,政府重视中医学的发展,令校正医书局校勘出版《伤寒论》,并作为太医局教材,印刷技术改新进步则大量出版《伤寒论》,促使其广泛流行与传播。同时提高医生社会地位,科举制度使医学队伍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学习研究者日众,伤寒学研究蔚然成风,伤寒学派开始形成,“经方”崛起,使《伤寒论》研究走向新阶段,为明清时期的伤寒分派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六经”病理之管见曲玉华附属医院门诊部六经分证是《伤寒论》的理论核心,六经病理不明,不仅无法全面系统地解释《伤寒论》各项条文与正确解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伤寒学派和温病学派在若干理论问题上的分歧,更重要的是影响正确运用六经分证的理论以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9.
《孙思邈本〈伤寒论〉》是有别于宋本《伤寒论》的重要伤寒论文本,学界亦称"唐本伤寒论"。通过阐述《孙思邈本〈伤寒论〉》出现的学术背景,考察其后世流传的主要文本和与之相关的伤寒学术流变,探讨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明晰了《孙思邈本〈伤寒论〉》单行本的出现和演变离不开明清时期伤寒学术研究中,尊经崇古与错简重订不同观点的学术对峙,由此也给后世学人留下了丰富的学术争鸣和文献遗产。  相似文献   

20.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经后世医家校正、整理后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倡导六经辨证,创造性的总结出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针灸学上,他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用针灸治疗伤寒杂病的具体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伤寒杂病论》的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针药结合张仲景是一位针灸药并重的医家,他认为针、灸、药各有所长,三者并用其效果肯定要比单用一种方法要好,《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