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辽河油田地区应用驱避剂防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7种驱避剂实验室和现场试验的驱蚊效果;其中效果最好的驱蚊蠓露在野外作业的油田工人中应用。从实验室到现场,驱蚊蠓露的驱蚊效果都明显好于其他所试药剂,实验室对白纹伊蚊的有效时间在5h以上,在现场对背点伊蚊、中华按蚊、凶小库蚊和刺扰伊蚊的有效时间为6h。驱蚊蠓露的应用调查表明,此药的有效时间为4~7h,对皮肤无骚痒、经肿和灼烧感等不良反应,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驱避剂新剂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研究驱避剂新剂型(驱蚊肤宁)的驱蚊效果和动物毒性。方法:实验室和现场驱蚊试验,分别在试者手背和小臂涂驱避剂,观察被蚊虫刺叮时间;动物毒性试验,按GB15670-1995进行。结果:实验室对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的完全有效时间为6.46±2.22和7.60±2.19小时。现场试验,在以凶小库蚊为主,且刺叮频率很高的情况下,2小时有效率60%~73.7%;在以淡色库蚊为主,刺叮率低的情况下,6小时有效率为52.4%~93.7%。驱蚊肤宁对大鼠经口LD50>5000mg/kg,大鼠经皮LD50>8000mg/kg,对家兔皮肤和眼睛无刺激性。结论:驱蚊肤宁效果良好,对温动物毒性低,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配方的驱避剂驱蚊效果,筛选效果较好的配方。方法采用实验室(GB/17322.10-1998)和现场的药效测试方法进行效果测试。结果 20种配方的驱避剂中有10种对实验室饲养的白纹伊蚊有效保护率〉80%,平均驱避效果在10h以上;2种现场试验使用配方3组,试验的平均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4.8、4.5、4.8h。结论现场试验效果较实验室效果差,可能由于夏季出汗较多、活动量大,致使驱避剂被擦失或被皮肤吸收等造成。由于实验室试验与现场试验使用的不是同一种配方,还需要进一步试验证实各种驱避剂的驱避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种天然植物精油对标准试虫白纹伊蚊的驱避作用,研究植物精油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利用缓释技术,初步研制出1~2种具有应用价值的植物源驱蚊剂配方与剂型,以丰富蚊虫防控药剂的选择。方法收集、提取23种植物精油,以白纹伊蚊等为试虫,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9部分:驱避剂》(GB/T 13917.9-2009)为试验方法,研究精油各组分以及组分混合后对蚊虫的驱避效果;对筛选的驱避活性较好的精油与缓释剂相结合,研究成膏剂和酊剂,在实验室和现场观察其驱蚊效果。结果 23种植物精油驱蚊有效保护时间为0.13~0.75 h。其中樟科的纯种芳樟叶油、香叶油;牻牛儿苗科的天竺葵油等9种精油,对白纹伊蚊具有一定的驱避效果。14种复方植物精油按1.5μg/cm^2涂于人体手背表面时,在实验室内对白纹伊蚊的有效保护时间为0.8~2.4 h,其中4号等8个复方样品,有效驱蚊时间达2.0~2.4 h,结果明显优于单方驱蚊有效保护时间。在单方和复方植物精油驱蚊效果研究的基础上,以驱蚊效果较好、材料易得的纯种芳樟叶油、香叶油和天竺葵油配制的复方精油,与有关缓释剂相结合,分别研制成膏剂和酊剂2种驱蚊剂型。经实验室和现场驱蚊效果观察,2种剂型在实验室对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淡色库蚊等常见蚊虫的有效驱蚊时间均达3.0~5.5 h;2种剂型在现场涂抹使用4h后,对白纹伊蚊为主的驱蚊有效率为62.5%~75.0%、有效保护率高达94.7%~98.0%,其结果均优于对照驱避剂10%Deet。缓释剂的使用有效延长了驱蚊有效时间。结论通过系列单方和复方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驱避效果的研究,从中以效果较好和材料易得的纯种芳樟叶油、香叶油和天竺葵油为有效成分,与缓释剂相结合,研制出新型长效的驱蚊膏剂和酊剂,对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淡色库蚊等常见蚊虫有良好的驱避效果。植物源缓释驱避剂使用安全、效果好、方便、材料易得,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对驱蚊服饰面料驱避效果的评价方法。方法以淡色库蚊为试虫,在特制玻璃方箱中于不同时间观察测试布和对照布上蚊虫停落只数,以蚊虫总数的比值的大小来评价驱避效果。结果将本方法分别应用于纯棉型驱蚊服饰面料和涤/棉型驱蚊服饰面料对淡色库蚊驱避效果的评价,2种驱蚊服饰面料的驱避指数分别为0.68~53.14和0.78~∞。结论本方法试验材料易获取,方法简便易行,适合于对驱蚊服饰面料驱避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自制长效驱蚊软膏的缓释性能及其对蚊虫的驱避效果。方法实验用白纹伊蚊采自福建省福州总医院动物房,采集时间为春夏季节16:00-05:00。参照GB/T 13917.9-2009《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在室内进行蚊虫驱避效能测试,以挥发率评价长效驱蚊软膏的缓释性能,计算3种驱蚊制剂的驱避效果和平均保护时间。结果自制驱蚊软膏的缓释性能优于市售第二军医大学驱蚊霜,缓释时间长达12 h。避蚊胺酊剂、市售第二军医大学驱蚊霜和自制驱蚊软膏的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3.98±1.14)、(9.78±2.38)和(10.11±2.22)h。结论自制驱蚊软膏的驱避效果优于避蚊胺酊剂和市售第二军医大学驱蚊霜,为长效安全广谱驱避制剂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7种驱避剂驱蚊效果实验观察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 :实验观察 7种驱避剂驱蚊效果。方法 :将标准驱避剂避蚊胺与氯菊酯和高分子聚合物缓释剂相结合 ,研制成PD -Ⅰ、PD -Ⅱ、PD -Ⅲ型长效驱避剂 ,在实验室对白纹伊蚊进行驱避效果试验 ,与Deet原油及 3种市售驱避剂的驱避效果比较。结果 :人体按 1.5 μl/cm2 或 1.5mg/cm2 处理 ,PD型驱避剂对白纹伊蚊的平均有效驱避时间达 10~ 11h ,使用 12h后的有效保护率分别为 92 .3%、91.2 %和 88.3% ,优于其它 3种驱避剂和Deet原油。结论 :PD型驱避剂使用方便 ,无油腻感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生物测试,观察羟哌酯驱蚊液对淡色库蚊的药效。方法按照GB/T 13917.9-2009方法对其进行实验室药效测定并进行现场应用评估。结果实验室测试20%羟哌酯驱蚊液,涂布量为1.5μl/cm2,对淡色库蚊的有效驱避时间为10.25 h,现场应用对淡色库蚊的有效驱避时间为7.66 h。结论羟哌酯驱蚊液性质稳定,驱蚊效果持久,使用安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一种长效涂抹驱蚊剂的驱蚊效果。方法将标准驱避剂避蚊胺与伊默宁、高分子聚合物缓释剂相结合,研制成一种长效液相驱避剂,与市售驱蚊花露水进行现场驱蚊效果比较。结果人体按1.5μl/cm^2或1.5mg/cm^2处理,复配制剂对白纹伊蚊的平均有效驱避时间达9—11h,使用10h后的有效保护率为92.3%,优于其他2种驱避剂,现场驱蚊效果达8h以上。结论长效涂抹驱避剂使用方便,无油腻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六种药品对白纹伊蚊的驱避试验表明,8小时内均具很好的效果(96.4~100%)。002及001号在10小时内仍很好,12小时内002号保护效果仍很高(85.7%),OLE TIME 14小时仍有较高的药效(96.4%)。综合比较其效果为:OLE TIME>002号>蚊怕水>001号>舒乐>BAYER,有效观察时间8分钟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蚊虫种群和分布。方法灯诱法和捞勺法。结果2005—2007年间上海口岸共捕获蚊虫6属18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3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0种,曼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背点骚扰蚊在上海首次捕获。广泛分布的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是上海口岸可能骚扰人的常见蚊虫。  相似文献   

12.
糖和维生素对淡色库蚊及白纹伊蚊产卵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不同营养物质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雌蚊产卵选择的影响,为新型诱卵器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测定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对不同种类糖和维生素溶液的产卵趋性。结果淡色库蚊怀卵雌蚊偏好在1000mg/L和100mg/L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及1000mg/L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产卵,而白纹伊蚊则对供试的各种糖液没有明显的产卵选择偏好;浓度为100mg/L的盐酸硫胺(VB1)溶液和抗坏血酸(VC)溶液、10mg/L的VB1溶液能显著引诱淡色库蚊产卵,10mg/L的VB1溶液还能显著引诱白纹伊蚊产卵。结论葡萄糖对淡色库蚊、VB1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在室内有较好的产卵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黑箱法和CO2诱捕法在成蚊监测中的效果。方法2008年5~11月,在上海市黄浦区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内,采用黑箱法和CO2诱捕法每旬监测一次成蚊密度。结果黑箱法捕获成蚊以淡色库蚊居多,占80.5%;CO2诱捕法捕获成蚊以白纹伊蚊比例最高,占55.9%;CO2诱捕法捕获雌蚊比例高于黑箱法;黑箱法和CO2诱捕法捕获的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密度变化都具有统计学相关性。结论黑箱法适合用于淡色库蚊的监测;而CO2诱捕法适用于白纹伊蚊的监测。  相似文献   

14.
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群及其调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和密度情况,探索新型蚊虫采集手段。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诱捕法,同时以帐诱法进行比较。结果二氧化碳诱蚊灯共捕获成蚊676只,分为2属2种,其中淡色库蚊占95.71%,白纹伊蚊占4.29%;淡色库蚊主要于前半夜捕自工作区和小树林,白纹伊蚊主要于凌晨捕自生活区和小树林。帐诱法共捕获蚊虫178只(仅2h),淡色库蚊占83.70%,白纹伊蚊占16.30%。结论初步摸清了驻京郊某部营区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情况,同时表明二氧化碳诱蚊灯可以作为蚊虫预警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不同蛋白质和氨基酸对我国2种重要媒介蚊虫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雌蚊产卵选择的影响,为新型蚊虫诱卵器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在室内测定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对不同种类蛋白质和氨基酸溶液的产卵趋性。结果淡色库蚊怀卵雌蚊偏好在较高浓度的鱼蛋白胨溶液(1000和100mg/L)和酵母浸膏溶液(1000mg/L)中产卵,而10mg/L浓度的鱼蛋白胨溶液能显著引诱白纹伊蚊产卵;苯丙氨酸溶液在1000、100和10mg/L3个实验浓度下均能显著引诱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产卵。结论鱼蛋白胨和苯丙氨酸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在室内有较好的产卵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保安定超低容量喷洒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现场灭效。方法 WHO推荐挂笼法和现场密度调查法,其中现场密度调查分别采用人帐诱捕法和CO2灯诱法对蚊虫进行诱集。结果挂笼实验中,有效剂量为98.5 g a.i/ha的保安定对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的24 h灭效均达到100%。在分别采用帐诱和灯诱的现场密度调查中,淡色库蚊的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83.68%和80.63%。结论保安定是一种较好的ULV喷洒剂,可以应用于紧急状况下病媒生物的控制。  相似文献   

17.
浙江省2006年蚊类种群监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浙江省蚊类种群分布和季节性消长等动态变化规律。方法统一使用诱蚊灯法诱捕。结果全省绝大多数地区以淡色库蚊为主,蚊虫在7—9月为活动的高峰期。结论淡色库蚊现为全省的主要优势种,三带喙库蚊在宁波和丽水两个地区为主要种群,白纹伊蚊在全省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提示各地防治蚊媒传染病,控制蚊密度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医院蚊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08 - 2016年在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用诱蚊灯对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 2016年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密度为4.05只/(灯·h),捕获蚊虫中淡色库蚊构成比达99.78%,各监测点均未捕获到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密度最高,达4.04只/(灯·h),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别为0.0059、 0.0030只/(灯·h)。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分布,峰值在7、8月交替出现,淡色库蚊密度最高峰在7月出现,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密度最高峰则在8月才出现。蚊密度在 2008 - 2016年间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白纹伊蚊密度开始回升。在11个监测区中,市内6区医院蚊密度较低,滨海新区和环城4区较高,2016年在近郊的医院捕获三带喙库蚊。结论 天津地区医院环境中淡色库蚊是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密度在2016年回升,要持续加强防制;新兴工业区的蚊密度较高,并首次捕获三带喙库蚊,要加强此类地区医院蚊虫的防制。  相似文献   

19.
不同动物(血)对蚊虫的引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动物及动物血液对蚊虫的引诱作用,探讨蚊虫对动物宿主的嗜血习性。方法以不同动物血液引诱实验室饲养的蚊虫,以不同动物进行野外现场引诱蚊虫实验。结果实验室内淡色库蚊对猪血的吸血率最高,为51%,其他依次为人血、狗血、绵羊血和牛血;白纹伊蚊对牛血吸血率最高,为47%,其他依次为绵羊血、狗血、人血和猪血;埃及伊蚊对牛血吸血率也最高,为44%,其他依次为狗血、绵羊血、人血和猪血。现场实验表明家鸡对淡色库蚊引诱力较强,共诱集到1420只,其他依次为肉鸽、麻雀和大白鼠;家鸡对白纹伊蚊引诱力较强,共诱集到11只,其他依次为大白鼠、肉鸽和麻雀。结论淡色库蚊嗜吸猪血,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嗜吸牛血;家鸡对淡色库蚊的引诱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The larvicidal activity and repellency of 5 plant essential oils--thyme oil, catnip oil, amyris oil, eucalyptus oil, and cinnamon oil--were tested against 3 mosquito species: Aedes albopictus, Ae. aegypti, and Culex pipiens pallens. Larvicidal activity of these essentials oils was evaluated in the laboratory against 4th instars of each of the 3 mosquito species, and amyris oil demonstrated the greatest inhibitory effect with LC50 values in 24 h of 58 microg/ml (LC90 = 72 microg/ml) for Ae. aegypti, 78 microg/ml (LC90 = 130 microg/ml) for Ae. albopictus, and 77 microg/ml (LC90 = 123 microg/ml) for Cx. p. pallens. The topical repellency of these selected essential oils and deet against laboratory-reared female blood-starved Ae. albopictus was examined. Catnip oil seemed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and provided 6-h protection at both concentrations tested (23 and 468 microg/ cm2). Thyme oil had the highest effectiveness in repelling this species, but the repellency duration was only 2 h. The applications using these natural product essential oils in mosquito control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