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腰骶角增大致腰骶不稳的生物力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腰骶角增大所致腰骶不稳的形态学和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分析 10 5例腰骶部MRI影像中 2 8例存在腰骶不稳患者的腰骶角、L5/S1椎间盘高度、盘椎比率和椎间关节的改变。统计学分析使用StataWindow4 0。结果 :腰骶角为 4 4 7°± 4 5°、L5/S1椎间盘高度在 0 97± 0 2cm、盘椎比率为 0 3±0 0 0 8(P <0 0 5 )时存在腰骶不稳 ,椎间关节的变化无特异性。结论 :腰骶角增大可导致L5/S1平面应力集中 ,形成腰骶不稳。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潮量体力劳动者之腰骶角.方法 收集从事农业工作立卧位腰椎平片各男女各100份运用Ferguson氏测量法和K.WGroskcppffg R.Tischendorf合著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潮出男女不同年龄组之腰骶角,与文献上的正常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种腰骶角的测量所得数值.α角相对较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加大.不同年龄组之同之口角的数值不同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年轻人的β角与文献接近.结论 用α角来测量腰骶部的稳定性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第五腰椎横突与髂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腰骶关节不稳患者5例,均获得预期效果。论述了手术设计的依据,介绍了手术方法和典型病例,并就这种手术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6.
临床上下腰痛的病人很多,因腰骶角减小所引起的下腰痛的报道较少。笔者就近8年来收集的因腰骶角减小而引起的下腰痛100例作分析报道。1临床资料本组100例均有下腰椎正侧位X光片,按照常规的测量方法对其角度测量,测出腰骶角结果<100~110°24例,11... 相似文献
7.
8.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方法 取4具新鲜冷藏的人尸体腰骶椎、骨盆标本,依次实施3种固定术式:(1)髂骨翼拉力螺钉;(2)L5~S1椎弓根钉棒系统;(3)髂骨钉与L5椎弓根钉连接系统.对上述试件分别与无固定组进行生物力学稳定性比较.同时还对22例应用髂骨钉行腰骶骨盆固定手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髂骨钉在腰骶骨盆固定中的稳定性最好,各种运动状态下的活动度均明显减少,与无固定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应用疗效满意.结论 应用髂骨钉与腰骶椎弓根钉连接技术是维持腰骶骨盆间稳定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9.
<正>腰_5~骶_1(L_5~S_1)的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割术(PLD)操作较困难,一般认为手术穿刺成功率低。近年来,我们为59例单纯或并发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患着实施了PLD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59例中男25例,女34例,年龄27~68岁;平均40.1岁,其中经皮直接穿刺法41例;髂骨翼钻孔法穿刺22例(包括4例首选直接穿刺失败者)。临床主要有根性坐骨神经受压症状与体征,CT检查确定为椎间盘突出,并且受压方向与临床检查一致。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颌面部硬组织的变化,以了解使用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错He的最佳治疗时期。方法:通过Kloehn口外弓推磨牙向后与Edgewise矫治器联合应用于7~8岁组与10~ll岁组安氏Ⅱ^1错He患儿,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及模型测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发现7~8岁组患儿上磨牙远移的距离大于l0~11岁组的患儿,7~8岁组患儿上颌骨向前生长所受抑制较10~11岁组明显,7~8岁组患儿替牙期选用口外弓的治疗效果较10~11岁组为好。结论:使用口外弓矫治安氏Ⅱ^1错He的最佳时期为7~8岁。 相似文献
12.
失重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重或微重力环境可导致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本文就失重条件下蛋白代谢障碍引起肌肉萎缩的机制、骨骼肌萎缩导致的收缩功能的变化、生化代谢方面的改变以及重新负荷引起的骨骼肌纤维损伤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颅内疾病导致颅内高压后视神经乳头改变的临床特点及意义。方法对颅内肿瘤934例(包括胶质瘤、脑膜瘤、垂体瘤、神经纤维瘤、颅咽管瘤等),颅脑外伤360例(均为重型以上颅脑损伤),脑血管病58例(动脉瘤及AVM破裂出血),直接采用眼底镜进行动态观察。结果颅内肿瘤视乳头改变发生率达64%,多为视乳头水肿;颅脑损伤视乳头改变发生率为28%,其中多发生于外伤后1周以后;脑血管病视乳头改变发生率为55%,多发生于出血后10~30 d内。结论急性颅内压增高短期内很少发生视乳头水肿,亚急性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发生率高,慢性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发生率较低,而且视神经萎缩的发生率高于视乳头水肿。 相似文献
15.
16.
用尿素注入家兔心包腔做成人工心包炎模型。于术前和术后1、4、7、10、15d6次采血观察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同功酶(LDH1)、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3种酶的活力变化,发现CK-MB在术后第一天比术前升高3.7倍,持续10d开始下降。GOT和LDH1上升较慢,高峰在术后第四天,升高幅度是术前的3.08倍和1.6倍。作者认为:血清酶活力的这些变化可能对诊断心包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照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前后体重及代谢指标变化.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或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A)组40例与利培酮(B)组40例,进行8周观察.评定其代谢指标变化.结果:A组和B组平均治疗量分别为(112.5±10.6)mg/d和(4.1±0.6)mg/d;治疗前两组体重及代谢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体重及代谢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A组治疗前后体重及代谢指变化显著(P﹤0.01).结论:齐拉西酮较利培酮引起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明显较低. 相似文献
18.
19.
A 26-year-old man sustained bilateral, symmetrical fatigue fractures of his distal fibulae while running in a 14-km road race. He had trained repeatedly over the course without developing any symptoms, but on the day of the race he lost one of his regular running shoes. He competed instead in old, borrowed tennis shoes. After running over a distance of 2 km, he felt pain about 4 cm above the distal end of both fibulae. Two weeks later, radiographs showed bilateral fractures. The change of footwear was the only identifiable factor in the causation of these fractures. Analysis by compression-loading showed that his usual running shoes absorbed twice as much energy and deformed five times as much as those used in the race.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