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中国城乡1~14岁儿童死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1~14岁儿童的主要死因,为降低儿童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我国和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的儿童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中国1~4岁、5~9岁和10~14岁儿童前5位死因有所不同,但意外伤害和中毒在各年龄组均为首位死因,占总死亡构成的41.20%~50.91%.我国儿童意外伤害和中毒死亡率与世界其它国家比较,农村地区1~4岁儿童居世界第四位,5~14岁儿童居世界第一位.结论 我国1~14岁儿童首位死因是意外伤害和中毒,我国农村地区意外伤害和中毒的死亡率在世界50个国家范围内属于高死亡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眉县监测点居民主要死因及动念变化趋势,为制定防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5年-2004年眉县疾病监测点死凶进行动念分析。结果1995年-2004年监测点死亡率呈缓慢下降趋势,年均死亡率515.76/10万,标化死亡率627.78/10万。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10年间死因顺位居于前四位的依次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意外损伤中毒,传染病波动较大,位于5—7位之间。循环系统疾病死亡年龄有年轻化趋势,损伤与中毒54岁以下年龄组死亡率均远远高于其它疾病。潜在减寿年数(PYLL)顺位依次为损伤与中毒,恶性肿瘤,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传染病。循环系统死因主要为脑血管病(占68.7%);呼吸系统主要为慢支、哮喘、肺气肿(占90.1%);恶性肿瘤主要为肝癌(占25.4%),胃癌(占20.7%),食道癌(占12.9%),肺癌(占12.7%);损伤中毒以自杀(占32.7%)和交通事故(占21.6%)为主。结论1995年-2004年眉县居民死因顺位前四位是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意外损伤中毒。传染病波动较大,意外损伤与中毒是“早死”的主要原因,肿瘤次之。因此加强慢性病、损伤中毒、传染病的防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
2007年西安市居民全死因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春红 《职业与健康》2009,25(4):388-389
目的了解西安市居民死因分布特点及对寿命的影响,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死亡率、构成比及潜在寿命损失(PYLL),对我市2007年死因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西安市2007年报告总死亡率为572.88/10万,前5位死因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占全死因的78.91%;交通事故(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机动车以外的运输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和自杀是损伤和中毒的主要死因,是造成该市居民“早死”及青壮年死亡的主要死因。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是危害该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损伤和中毒是危害西安市青壮年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加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是当务之急,同时政府应尽快把伤害纳入疾病预防控制规划。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江苏省2003-2005年居民损伤和中毒死亡情况进行描述和分析。方法利用2003-2005年江苏省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数据,分析不同人群损伤和中毒的死亡率、人群分布和疾病负担等指标,以及导致损伤和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 2003-2005年,江苏省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为55.45/10万,标化死亡率39.42/10万,占人群总死亡的8.13%,是居民第5位死亡原因。损伤和中毒标化死亡率男性(49.28/10万)高于女性(29.56/10万),农村(40.13/10万)高于城市(32.63/10万),苏北地区(42.03/10万)高于苏南(40.51/10万)和苏中地区(35.08/10万)。因损伤和中毒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为343126年,平均每个死者的寿命损失为27.01年。在损伤和中毒中,位居前5位的原因分别是:交通伤害、自杀、淹死、跌落和中毒。结论损伤和中毒死因在江苏省居民死亡谱中仍然占据重要位置,且分布存在一定的人群和地区差异,应当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降低其死亡率和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5.
李晓铷  孙锋  张小鹏 《职业与健康》2013,(24):3223-3225
目的了解2008-2012年合肥市居民伤害致死的主要原因及其所造成的寿命损失,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Excel和SPSS对2008-2012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2年合肥市居民因伤害死亡率38.07/10万,伤害死亡的前5位死因分别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溺水和意外中毒,0~14岁组溺水为第1位死因,15—44、45—59和≥60岁组的第1位死因均为交通事故,其他死因顺位各年龄组略有不同。以潜在寿命损失率(PYLLR)排序,前5位死因分别为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自杀和意外中毒。结论伤害已成为严重威胁合肥市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可针对不同人群开展重点防治工作,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伤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意外伤害对湖北省谷城县1 ̄14岁儿童造成的寿命损失。方法 利用该县1990年1月至1992年6月期间1 ̄14岁儿童意外死亡原因的调查资料,分析各类意外伤害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YPLL标化率和SMR。结果 意外伤害SMR为54.02/10万,其YPLL标化率为31.72%,在全死因标化率的排位中居第1位。意外伤害中,溺死(19.55‰)、车祸(4.01‰)和意外中毒(1.51‰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长宁区居民终极性伤害特征。[方法]对2004年和2005年死亡登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长宁区居民的2004年和2005年伤害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8.37/10万和25.56/10万,占全死因第4位。损伤中毒死亡中的前5位死因顺位相同,均为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意外中毒和被杀。2005年的损伤中毒的标化死亡率较2004年有所上升,其中意外跌落和意外中毒上升较明显,自杀和交通事故有所下降。男性和女性的总体损伤中毒的标化死亡率2005年比2004年都有上升,意外跌倒上升的幅度最大,意外跌落仍是两年中60岁以上年龄段首位死因。2004年与2005年长宁区居民损伤中毒死亡的潜在寿命损失年数(PYLL)分别为2 509.5年和1 745年,均低于恶性肿瘤,但平均PYLL却高于恶性肿瘤;2005年损伤中毒的PYLL较2004年有所下降;2005年损伤中毒的PYLL较2004年有所下降。[结论]伤害已成为威胁城市人群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4-2005年居民伤害死亡模式,为伤害预防控制提供基础信息。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12个市县作为调查点,调查对象为2004-2005年调查点户籍人口中的所有伤害死亡病例。使用伤害死亡率描述不同类别伤害的死亡水平,估计伤害导致的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以及伤害死亡、寿命损失和潜在工作寿命损失占总死亡的比例。结果2004-2005年12个调查点共有7721例伤害死亡病例,其中男性4950例,女性2771例,城市1795例,农村5926例。全人群伤害死亡率为50.8/10万(标化率为47.8/10万),其中农村为55.2/10万(标化率为52.7/10万),城市为40.0/10万(标化率为37.9/10万);男性伤害死亡率(64.0/10万,标化率为61.6/10万)高于女性(37.0/10万,标化率为33.5/10万)(P〈0.01)。伤害是居民死亡的第4位原因,占全部死亡的7.7%(7721,,99919);无论城乡、男女,5~39岁人群伤害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最高,伤害是该年龄组的第1位死因。有意伤害和无意伤害死亡的比例分别为20.0%(1544/7721)和78.6%(6072/7721),农村15~59岁女性有意伤害死亡的比例最高,达到31.9%(408/1280)。死亡率位于前5位的伤害分别是交通伤害(21.3/10万)、自杀(8.8/10万)、意外跌倒(6.5/10万)、意外溺水(5.6/10万)、意外中毒(2.6/10万);0—14岁人群导致死亡的主要伤害是意外溺水占伤害死亡的54.7%(350/640),15—59岁人群导致死亡的伤害主要是意外交通事故占伤害死亡的51.3%(2308/450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导致死亡的伤害主要是意外交通事故、意外跌倒、自杀,分别占伤害死亡的31.0%(796/2576)、28.7%(746/2576)、21.2%(545/2576)。全省每年伤害死亡导致的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估计为116万人年,占全死因YPLL的35.6%,去除伤害死因后,期望寿命将增加1.28岁。结论交通伤害是广东省人群伤害的首位死因,伤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较严重。必须加强广东省居民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四川省死因监测点1989—2008年伤害死亡变化趋势。方法应用1989—2008年四川省死因监测资料,对伤害死亡及其构成比进行趋势变化分析。结果1989—2008年,四川省死因监测地区伤害死亡一直位居总死因的第4位,各年度构成比占总死因构成的比例在6.14%~10.01%之间;总标化死亡率由1989年的63.28/10万下降到2008年的43.83/10万,平均下降速度1.91%,标化死亡率男性(68.74/10万)高于女性(40.43/10万),农村(65.36/10万)高于城市(51.29/10万);但男性和女性、城市和农村的粗死亡率、标化率均呈下降趋势(P〈0.01);居前6位的伤害种类为自杀、交通事故、淹死(溺水)、意外跌落、中毒、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运输事故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速度为13.59%。结论四川省监测地区伤害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在女性群体和城市中较为显著,伤害死亡种类主要为自杀、交通事故、运输事故、淹死(溺水)、意外跌落、中毒等。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重庆市城市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20世纪90年代重庆市城市居民主要死因。方法:用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潜在价值损失年数及死亡所致生命损失年等指标,分析居民死因,结果:重庆市城市居民死亡率平均为6.28‰(标化死亡率4.07‰),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病,心脏病和意外死亡。按潜在价值损失年数计算,前五位死因依次为: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消化系病和脑血管病,而商业社区精神病死亡已成为第3位死因,疾病负担评价的YLLs损失构成比:慢性非传染病占80.10%,意外伤害占13.06%,传染病,妇科及围产期疾病占6.84%,结论:慢性非传染病和意外伤害应用为防治重点,传染病防治不能放松,精神卫生工作急待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